人教版音乐教案《森林与小鸟》教案3
- 格式:doc
- 大小:27.61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森林与小鸟》教案设计一、单元目标确定1. 音乐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森林与小鸟的相关知识,包括生态作用及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本单元规定的歌曲,并初步掌握相关音乐技巧。
2. 情感培养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森林和小鸟等自然元素的喜爱和关注。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1. 教学内容●选取贴近三年级学生生活实际的森林与小鸟相关音乐作品,如《森林之歌》、《小鸟归巢》等。
●融入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符、节奏等,结合歌曲进行教学。
2.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森林与小鸟的音乐之美。
●结合情境教学法,创设森林和小鸟的音乐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森林和小鸟的图片、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时安排及活动设计1.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设计4个课时,分别为唱歌课、欣赏课、互动讨论课和综合实践课。
2. 活动设计●唱歌课:学习并演唱《森林之歌》、《小鸟归巢》等歌曲,进行歌唱技巧的指导。
●欣赏课:聆听与森林和小鸟相关的音乐作品,感受其音乐魅力。
●互动讨论课:组织学生讨论森林和小鸟的重要性,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综合实践课:设计环保主题活动,如制作森林保护宣传海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学习环境创设●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探究精神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提倡团队协作,鼓励同学间互帮互助,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师角色定位与自我调整策略●作为引导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他们发现音乐之美。
●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保持激情与执着,打造生动有趣的随堂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式●歌曲演唱评价:考查学生是否准确、有感情地演唱了歌曲。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提问或测试,检验学生对森林与小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森林与小鸟教案【篇一: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森林与小鸟》优质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森林与小鸟》优质教案教学目的:通过欣赏,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地球,热爱动物对我们人类的重要,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教学准备:录像资料、有关地球环境恶化的文字、图片、《森林与小鸟》的录音带、打击乐器(碰铃、响铃、双响筒、沙锤、三角铁、铃鼓)各种头饰。
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森林与小鸟》,掌握乐曲的情绪,摸唱乐曲的主题并能区分乐曲的段落。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森林做客,小鸟们要开森林大会!我们去参加,好不好?2、(播放第一部分乐曲):师开始语言引导-----“在去的路上,我们听到(小鸟快乐的叫声),森林的早晨是那么(优美、宁静)。
(小鸟)醒来了(它们唧唧喳喳像是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
播放这一段音乐的时候,老师用柔和的声音,轻轻地朗诵,引导学生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3、师:小鸟真高兴,我们呼吸了新鲜空气,感染了它们的喜悦,我们和小鸟一起跳舞迎接黎明。
(再播放第一部分乐曲)二、新课设计1、情景导入:播放课件(一阵狂风,森林被砍伐,河流被污染,垃圾到处都是……)。
鸟在哭诉:谁把我们的家毁了,我没家住,没水喝,我的兄弟姐妹死的伤的,呜呜……我的家变了一个垃圾场。
1【篇二:《森林与小鸟》教案01】《森林与小鸟》教案教学目的:通过欣赏,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地球,热爱动物对我们人类的重要,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教学准备:录像资料、有关地球环境恶化的文字、图片、《森林与小鸟》的录音带、打击乐器(碰铃、响铃、双响筒、沙锤、三角铁、铃鼓)各种头饰。
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森林与小鸟》,掌握乐曲的情绪,摸唱乐曲的主题并能区分乐曲的段落。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森林做客,小鸟们要开森林大会!我们去参加,好不好?2.(播放第一部分乐曲):师开始语言引导-----“在去的路上,我们听到(小鸟快乐的叫声),森林的早晨是那么(优美、宁静)。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森林与小鸟》教案一. 教材分析《森林与小鸟》是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歌曲,歌曲以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森林与小鸟的生活场景,歌词富有诗意,旋律优美动听。
歌曲采用五线谱记谱,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于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也具有一定的表现欲望。
但是,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五线谱的识别和演唱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森林与小鸟》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音乐的美妙。
3.提高学生对五线谱的识别和演唱能力。
4.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演唱。
2.五线谱的识别和演唱。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3.三角铁、木鱼等打击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森林与小鸟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森林与小鸟》,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关于森林与小鸟的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森林与小鸟》的特点和演唱要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森林与小鸟》,并尝试用五线谱记录歌曲。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歌曲《森林与小鸟》的歌词和旋律,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第二课时森林与小鸟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的聆听音乐的习惯;能够正确区分乐曲的两个段落,并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记忆模唱乐曲的第二主题片断。
导学:
1、初听全曲:你听到了什么?
2、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这段音乐描述了什么情景?为什么?(速度较慢、节奏较为舒展,表现了森林早晨的情景。
)
(2)欣赏第二部分:
a、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景?为什么?(速度较快、节奏紧凑,表现了森林中各种鸟在鸣叫。
)
B、小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旋律伴奏。
(3)完整欣赏歌曲:请你为乐曲起个好听的名字。
3、拓展教学: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森林与小鸟》。
它表现了小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自由快乐的生活。
请问同学们,鸟儿在什么样的森林中才无忧无虑的生活才能唱出快乐的歌?我们现在生活的地球出现了哪些危机?作为少年儿童的我们应该怎样做?请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收集一些资料,共同交流。
教后记:。
森林与小鸟-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森林的自然景观和动物资源;
2.理解小鸟的生活形态和基本习性;
3.学习并演唱相关歌曲。
二、教学内容
1.课文:《森林与小鸟》
2.歌曲:《小野鸟》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
2.激发学生对于森林与小鸟的兴趣,引领学生自主探索与发现。
3.学生积极参与,向教师介绍自己在森林中见过的动物和植物。
2.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森林自然景观的图片,介绍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和不同种类的动物和植物。
同时告诉学生,小鸟是森林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动物。
3. 音乐欣赏
教师播放《小野鸟》音频,让学生听一遍。
4. 抽象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所听到的歌曲,鼓励学生描述小野鸟的颜色、活动习性等特点。
5. 歌曲学唱
教师现场演唱《小野鸟》歌曲,并逐句教给学生。
6. 集体合唱
教师带领学生分组练习,然后让学生整体表演《小野鸟》歌曲。
7. 巩固训练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去观察和听小鸟?你们有没有发现小鸟的不同特点?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经历和发现。
8.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练习音乐技能也需要付出努力。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更加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也培养了音乐兴趣和技能,提高了综合素质。
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和表达,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森林与小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森林与小鸟》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森林和小鸟为主题,歌词描绘了森林的美景和各种小鸟的欢快鸣叫。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富有生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同时提高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学习《森林与小鸟》这首歌曲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高、节奏等,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乐理知识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森林与小鸟》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表达情感,提高他们的歌唱能力和音乐素养。
3.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高、节奏等,并能正确演唱歌曲。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的音高、节奏和唱词。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钢琴、音响等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进入森林的氛围,激发他们对歌曲的兴趣。
2.新课教学: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习歌词和旋律。
3.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歌曲表演:学生分组表演歌曲,展示学习成果。
6.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森林与小鸟》1.歌词:描绘森林美景和小鸟欢快的鸣叫2.旋律:优美、轻快3.乐理知识:音高、节奏4.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关注环保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歌唱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歌唱表现,如音准、节奏等。
音乐课程《森林与小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森林和小鸟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心。
2.通过学习歌曲《森林与小鸟》,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音乐节奏和旋律,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3.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如听音乐、唱歌、表演等,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介绍森林和小鸟的相关知识,包括生态、保护等方面。
2.学习歌曲《森林与小鸟》,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含义。
3.示范和指导歌曲的演唱和表演,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
4.组织学生分组表演,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培养创造力。
5.讨论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森林和小鸟的相关知识。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实践法: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演唱和表演歌曲。
4.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感受和想法,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材料1.教材: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音乐教材,包括理论教材和歌曲教材。
2.多媒体资源:利用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乐器和设备:提供简单的乐器,如木鱼、碰铃等,供学生学习和表演。
4.练习材料:提供针对性的练习材料,如乐谱、歌唱录音等,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五、课堂管理1.严格遵守课程时间和规定,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完成。
2.要求学生保持课堂安静,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3.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4.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5.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六、教学评估1.考试:定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考试和歌曲演唱考试,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演唱能力。
2.表演:组织学生参加音乐会或演出,展示学习成果和表演能力。
3.平时表现: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6课《森林和小鸟》优秀教案(含反思)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森林和小鸟的特点和关系。
2. 培养学生保护和珍惜自然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准备
1. 课文《森林和小鸟》。
2. 图片和实物:森林、小鸟、树木等。
3. PPT或黑板。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引起学生对森林和小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2. 复述课文:学生回想并复述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包括森林和小鸟的特点。
3. 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并鼓励学生跟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
- 森林对小鸟的重要性是什么?
- 小鸟对森林的重要性是什么?
5. 小组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鼓励学生交流各自的见解。
6. 观察实物:给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小鸟和森林图片,并让他们观察、描述这些实物的特征。
7. 结论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发现小鸟与森林的关系互为依存。
8. 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进行个人反思,鼓励他们思考为保护森林和小鸟应如何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并深入理解了森林和小鸟的关系。
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升了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观察实物的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课后的个人反思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小鸟和森林,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这个教案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森林与小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森林与小鸟》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森林和小鸟为主题,描绘了美丽的森林和快乐的小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富有童趣,易于学生演唱。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描绘了森林的美丽和小鸟的欢快,第二乐段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已经掌握了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
然而,学生在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森林与小鸟》,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和节奏。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锻炼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发音,掌握歌唱技巧。
2.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拍子转换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主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歌曲演唱。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营造森林与小鸟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准备歌曲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准备教材、乐谱等教学资料。
4.准备三角铁、木鱼等打击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森林与小鸟》,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森林与小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所描绘的场景。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森林和小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森林与小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森林与小鸟》是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旋律描绘了森林与小鸟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歌曲为2/4拍,共16小节,结构简单,节奏明快,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简单的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
他们在音乐课堂上充满好奇心和热情,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对大自然有浓厚的兴趣,容易产生共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森林与小鸟》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需要学生正确把握音高。
2.歌曲中的节奏变化,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寓意,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森林与小鸟的美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采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熟悉歌曲旋律和节奏。
3.分组合作教学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词、图片、视频等素材。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教学音频。
4.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森林与小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引入课题。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森林与小鸟》,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寓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首先,教师示范唱,学生跟唱。
小学音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森林与小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曲《森林与小鸟》。
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通过欣赏,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地球、热爱动物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智育目标:鼓励学生体验,参与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3.素质发展目标:通过欣赏《森林与小鸟》,掌握乐曲的情绪,模唱乐曲的主题并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乐理知识掌握较浅,视唱能力有待加强训练,对流行音乐比较偏爱,欣赏与鉴赏能力还需加强体验。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森林与小鸟》,掌握乐曲的情绪。
2.教学难点:模唱乐曲的主题并能区分乐曲的段落。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导入:1.听赏歌曲《留给我》。
2.师生评议歌曲大意。
3.导入欣赏《森林与小鸟》。
讲授:1.揭示课题:管弦乐合奏曲《森林与小鸟》由我国著名作曲家XXX作曲。
乐曲由两部分和尾声组成,第一部分表现了宁静的大森林,第二部分表现了欢腾的大森林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2.观看图片,了解管弦乐器,简介乐曲与曲作者,听辨其音色,为下面的欣赏做好铺垫。
3.分段欣赏:a。
欣赏引子部分。
b。
学生描述森林早晨的情景是怎样的。
c。
了解领奏乐器并感受其乐器音色(竖琴、大提琴)。
4.欣赏第一圆舞曲:a。
观看PPT,聆听第一圆舞曲。
b。
了解乐曲中表现的森林里的小鸟是怎样的。
c。
通过观看图片,使学生了解并感受领奏乐器木琴和弦乐的音色。
d。
学生用“deng”跟XXX唱旋律。
XXX提问:乐曲的速度、节奏、旋律、情绪是怎样的?f。
再次聆听后生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欣赏和模仿,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妙和生命的活力。
1.听第二圆舞曲,老师问学生:“这首音乐表现的小鸟是怎样的?”2.展示领奏铜管乐器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铜管乐器的音色特点。
3.让学生用“ba”声模仿第二圆舞曲的旋律。
4.听第三圆舞曲,老师问学生:“这首音乐表现的小鸟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5.展示领奏弦乐器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弦乐器的音色特点。
森林与小鸟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探索,了解森林和小鸟生活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并提倡保护环境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或视频资源:森林景观、各类小鸟、小鸟巢穴等。
大自然模型或图表:显示森林植被分布、小鸟迁徙路线等。
教具:纸板、颜料和画笔。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和学生们一起回顾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复习森林和小鸟的基本特点,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步骤二:展示森林和小鸟的图片或视频1.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源向学生展示各类森林景观和各类小鸟。
2. 导引学生描述森林的特点和小鸟的外貌特征,并引发学生们对森林和小鸟的好奇心。
步骤三:观察和探索1. 在课堂中设置几个观察点,分组请学生们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观。
2. 学生们观察和描述森林中的植被和小鸟的生活活动,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步骤四:小组讨论1. 学生们按照小组的方式,分享和比较各自的观察结果,共同探索森林和小鸟的生活特点。
2. 引导学生们思考森林和小鸟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出自己对环境保护的建议。
步骤五:绘画活动1. 提供纸板、颜料和画笔,让学生们自由发挥,绘制他们想象中的森林和小鸟。
2. 学生们可以借助图片或模型参考,绘制自己心目中的森林和小鸟。
步骤六:总结反思1. 小组代表或学生代表汇报小组成果和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学习心得。
2. 教师做总结,强调森林和小鸟的重要性,提倡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们到户外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真实的森林和小鸟。
2. 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小鸟巢穴模型,展示小鸟的生活习性和巢穴结构。
3. 鼓励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小鸟饲料,然后观察小鸟进食的过程。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森林与小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森林与小鸟》是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森林与小鸟的和谐共生,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美好愿望。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富有童趣,易于学生演唱。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歌曲《森林与小鸟》,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理解歌曲的主题意义,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学会了简单的乐理知识,能够识读五线谱,认识简单的音符和休止符。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演唱能力,能够独立演唱简单的歌曲。
然而,对于森林与小鸟的保护意识还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他们关注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森林与小鸟》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增强保护森林和鸟类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音乐学习的过程,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歌曲《森林与小鸟》;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如五线谱的识读、音符和休止符的认识等。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森林与小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2.教学难点:五线谱的识读,音符和休止符的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如音响、投影仪等,播放歌曲,展示五线谱,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展示森林与小鸟的和谐画面,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歌曲聆听:播放歌曲《森林与小鸟》,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鸟类叫声。
《森林与小鸟》教案
一、作品分析
乐曲《森林与小鸟》由两部分和尾声组成,第一部分表现了宁静的大森林,第二部分表现了欢腾的大森林,其中不时地出现模仿小鸟的叫声,表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一部分是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第二部分由四个小圆舞曲组成。
第一圆舞曲欢快、活泼,用木琴作为领奏乐器。
第二圆舞曲节奏变得紧凑,铜管乐器的加入,把情绪推向了高潮。
第三圆舞曲是一首舒展、优美的圆舞曲,同前两个圆舞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四圆舞曲稍活泼,带有装饰音的旋律,使音乐显得非常轻快。
尾声部分乐队用强的力度全奏出热烈、欢快的旋律,好像森林中的小鸟在欢快地竞相鸣叫,最后在热烈的情绪中结束。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养成正确聆听音乐的习惯。
感受歌曲的情绪,增强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能够正确区分乐曲的两个段落,并能模唱乐曲的第二主题片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欣赏《森林与小鸟》。
2. 教学难点:听辨乐曲中的两个段落。
感受歌曲的情绪。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乐曲,你听到了什么?
2. 聆听乐曲《森林与小鸟》。
(小鸟的叫声)
3. 师:你想为这首乐曲起个什么名字?学生回答。
(二)欣赏《森林与小鸟》
1. 欣赏第一部分。
(1)师:这段音乐描述了什么情景?为什么?
聆听《森林与小鸟》第一部分。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描述出第一乐段的速度较慢,节奏较为舒展,表现森林早晨的情景。
)
(2)再次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
2. 欣赏第二部分。
(1)师: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景?为什么?聆听《森林与小鸟》第二部分。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描述出第二乐段的速度较快、节奏紧凑,表现了森林各种鸟在鸣叫。
)
(2)教师弹奏主题旋律(《森林与小鸟》主题谱例),学生再来听听这段旋律,它是几拍子的乐曲?
(3)学生随着音乐用“嗒”轻声模唱。
(4)学生再演唱一遍主题旋律。
(5)再次聆听乐曲第二部分,学生听一听主题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学生听辨时,用手势表示出现5次)
3. 完整欣赏乐曲《森林与小鸟》。
用视频欣赏,加深体验。
(三)欣赏《绿阴》
导入
(1)师:不光小鸟喜欢绿阴,我们也喜欢绿阴,那么我们的绿阴是什么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曲《绿阴》。
欣赏歌曲《绿阴》,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2)师:听了歌曲,你们有答案了吗?
我们所有的同学都生活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妈妈就像一片绿阴庇护着我们,为我们遮挡炎炎烈日。
(3)让我们一起再次欣赏歌曲。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欣赏乐曲《森林与小鸟》和歌曲《绿阴》,感受到地球是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理解爱护地球、维护生态、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播放歌曲录音,学生边唱歌曲边走出教室,结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