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中杰)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15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目录1.引言2.问题描述3.电力系统数据4.电力系统模型5.电力系统分析方法6.结果与讨论7.结论8.参考文献1. 引言电力系统分析是电力工程中重要的一个方向,其主要研究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的方法及技术。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是电气工程相关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课程,通过对实际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典型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包括问题描述、电力系统数据、电力系统模型、电力系统分析方法、结果与讨论以及结论。
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的整体框架和内容。
2. 问题描述在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中,常常会给出一个具体的电力系统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计算,解决该问题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问题的具体描述包括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系统参数、工作条件等。
通过这个问题,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
3. 电力系统数据在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中,需要提供一定的电力系统数据,包括发电机数据、输电线路数据、变压器数据等。
这些数据反映了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为问题的分析和计算提供了基础。
4. 电力系统模型在进行电力系统分析时,需要建立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
电力系统模型是对电力系统进行抽象和简化的表示,通常包括发电机模型、负载模型、输电线路模型等。
通过建立准确的电力系统模型,可以进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短路分析、潮流计算等。
5. 电力系统分析方法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中常用的电力系统分析方法包括潮流计算、短路分析、稳定性分析等。
潮流计算用于分析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和功率分布,短路分析用于分析电力系统在短路故障时的电流分布,稳定性分析用于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对外界扰动的响应。
这些方法基于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和仿真,得到电力系统各项指标的数值结果,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估。
6. 结果与讨论在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对电力系统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题目: 电力系统三相对称短路计算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电力系统分析........................................................................................................................... - 0 -第一章设计目的与任务 ......................................................................................................... - 2 -1.1设计目的.................................................................................................................... - 2 -1.2设计任务.................................................................................................................... - 2 -第二章基础理论与原理 ......................................................................................................... - 2 -2.1 对称短路计算的基本方法 ....................................................................................... - 2 -2.2 用节点阻抗矩阵的计算方法 ................................................................................... - 4 -2.3 用节点导纳矩阵的计算方法 ................................................................................... - 6 -2.4 用三角分解法求解节点阻抗矩阵 ........................................................................... - 7 -2.5 短路发生在线路上任意处的计算方法 ................................................................... - 8 -第三章程序设计..................................................................................................................... - 9 -3.1 变量说明................................................................................................................... - 9 -3.2 程序流程图............................................................................................................. - 10 -3.2.1主程序流程图 .............................................................................................. - 11 -3.2.2导纳矩阵流程图 .......................................................................................... - 12 -3.2.3三角分解法流程图 ...................................................................................... - 13 -3.3 程序源代码见附录1 ............................................................................................ - 14 -第四章结果分析................................................................................................................... - 14 -第五章收获与建议............................................................................................................... - 15 -参考文献................................................................................................................................. - 17 -附录......................................................................................................................................... - 17 -附录1: 程序源代码..................................................................................................... - 18 - 附录2: 测试系统数据与系统图 ................................................................................... - 23 - 附录3: 测试系统的运行结果- 25 -第一章设计目的与任务1.1设计目的1、加深理解并巩固电力系统发生短路的基本知识。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说明书格式第一篇: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说明书格式《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原则1.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电气的标准规范。
2.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
3.满足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电能质量、可靠性、经济性、负荷等级)4.必须从整个地区的电能分配、规划出发,确定整体设计方案。
二.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收集资料、专业制图、综述撰写的能力,培养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的能力,开发独立思考的能力,寻找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毕业设计与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时间安排总学时(2周)1.分析设计题目,明确设计要求,收集资料,参考文献,拟定系统方案。
(1-2天)2.独立完成初步设计方案(一般选取两个方案,并加以比较)(1-2天)3.独立完成系统方案设计及计算,如系统中所有设备的选择与校验,故障分析编程,环网分解等类型的设计等。
(1-3天)4.各阶段设计的叙述,纠正和新知识更新能力的应用(1-2天)5.编写说明书,完成最终方案。
(1-2天)6.答辩,验收。
(半天)四.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工程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特别是工程中用到的电气制图标准,常用符号,计算公式和编程技巧。
2.通过独立设计一个工程技术课题,设计应用软件,充分提高运用新技术、新信息、新技术成果和装置的能力。
具体要求见各课题。
3.在设计过程中,要多思考,多分析,对设计计算内容和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4.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及相关的图,可以手写,可以计算机打印。
5.准备答辨。
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格式1.封面:(请学习委统一领取并发给大家)2.标题:电力系统课程设计《……》(各人的课题标题)一.基础资料(四号黑体)1.(小标题用小四黑体)(正文用五号宋体)2.二.设计内容某部分(按设计大纲)三.六.设计内容某部分七.设计小结(总结整个设计内容)八.设计体会(总结个人在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体会,建议等)九.参考文献附录说明:一.基础资料(课题要求,相关的条例,规范等)二.~六.见各课题的要求七.设计小结(本设计通过对……的分析,提出了……设计方案,并对……进行了分析比较,从……方面考虑,最终选择了……设计方案,它具有……优点,还有……不足)从技术方面总结你的设计。
电力糸统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运行原理,理解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帮助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分析方法,包括潮流计算、短路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等,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优化与控制方法,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力系统问题的能力,如进行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运行优化等。
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电力系统的模拟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形式,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内容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力系统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达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电力行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与组成- 电力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发展概况- 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元件及其功能- 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及要求2. 电力系统运行原理- 输电线路的参数及其等效电路- 变压器、发电机和负载的模型及参数-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原理3. 电力系统分析方法- 短路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稳定性分析原理及方法- 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方法4. 电力系统案例分析- 典型电力系统故障案例分析- 电力系统运行优化案例分析-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案例5. 电力系统软件应用- 常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介绍- 软件在电力系统分析中的应用实例- 学生实际操作练习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共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课本的相应章节。
电力分析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运行原理及电力分析的重要性。
2. 掌握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等效电路及其参数计算方法。
3. 学会运用基本的电力分析方法,如潮流计算、短路计算和稳定性分析。
技能目标:4. 能够运用所学软件工具,如PowerWorld、PSS/E等进行电力系统的模拟和计算。
5. 能够分析实际电力系统案例,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优化和改进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6.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分析和工程应用的兴趣,增强其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7.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结合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解决实际电力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律,为今后从事电力系统设计、运行和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责任感的电力工程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概述: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运行特点及发展现状,对应教材第一章。
-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运行特点- 电力系统发展概况2. 电力系统元件及参数计算:学习电力系统中各主要元件的等效电路及其参数计算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
- 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的等效电路- 元件参数的计算与测量3. 电力系统基础分析:掌握基本的电力分析方法,包括潮流计算、短路计算和稳定性分析,对应教材第三章至第五章。
- 潮流计算原理及方法- 短路计算原理及方法- 稳定性分析原理及方法4. 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应用:学习使用PowerWorld、PSS/E等软件工具进行电力系统的模拟和计算,对应教材第六章。
- 软件操作方法与技巧- 案例分析与讨论5. 实践教学与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电力系统案例,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应教材第七章。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1)——高压配电网的设计一、设计内容1.潮流计算,进行变电所接入系统及用户供电线路设计:(1)根据待建变电所所供用电用户总负荷、用电用户对变电所供电可靠性要求、与系统接入点的距离,确定待建变电所接入系统方案:线路电压等级、回路数、导线规格。
(2)分析各用电用户对供电不中断可靠性的要求,确定各用电用户供电线路方案、回路数、导线规格.(3)输、供电线路,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并应满足电晕(〉110kV 线路)、发热和电压损耗等技术要求.2.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和所用电设计:(1)拟定满足供电可靠性、运行灵活性要求的主变比较方案(类型、台数、容量、型号). (2)对技术上满足要求的主变方案通过经济比较,确定待建变电所的主变方案.(3)根据所确定的主变方案和进出线回路数,通过技术分析、论证,确定待建变电所各电压等级的电气主接线型式.(4)根据待建变电所所用电方案——所用变压器台数、容量、型号和所用电接线型式。
(所用电负荷按0。
1%变电所容量计)。
3.短路电流计算:(1)为保证变电所选用的设备,在短路故障状态时的安全,采用三相短路时的电流近行校验.(2)三相短路电流的计算,采用标么制和运算曲线,计算0”、0.1” 、4”时的值。
进而计算短路电流最大值i、0.1”短路容量S和4”短路电流热容量Q,作为电气设备动稳定、开断容量、热稳定的校验。
4. 选择变电所电气设备:选择变电所的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电缆、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及中性点接地设备。
二、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一份(1)说明要求书写整齐,条理分明、表达正确、语言简洁。
(2)扼要阐明设计内容、论证各设计内容的最终成果并附必要图表。
2.计算书一份(1)计算书内容:为各设计内容最终成果的确定提供依据所进行的技术分析、论证和定量计算,如供电线路导线的选择、短路电流的计算、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置继电保护装置的设想等。
(2)计算书要求:计算无误,分析论证过程简单明了,各设计内容结果列表汇总。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电力系统基本概念、组成及运行原理;2. 学会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及经济性;3. 了解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4. 掌握电力系统短路计算、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系统进行简单的稳定性分析;2. 能够运用潮流计算软件进行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3. 能够运用短路计算方法分析电力系统的短路故障;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力工程,关注国家电力产业发展;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力系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力系统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路基础和电力系统知识,但对电力系统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不一。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电力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包括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系统运行特点、电力系统分类及发展概况。
教材章节:第一章2.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介绍电力系统稳定性基本概念、稳定性分析方法(如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暂态稳定性分析)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3.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讲解潮流计算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介绍牛顿-拉夫逊法和P-Q分解法等潮流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4. 电力系统短路计算:阐述短路计算的基本原理、短路电流计算方法以及短路故障类型。
教材章节:第四章5.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介绍电力系统故障分析方法,如对称分量法、序网图法等,分析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五章6. 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讲解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如最优负荷分配、无功优化等。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潮流计算方法,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和优化。
设计要求包括了各元件参数计算、绘制等效电路、功率分布计算和调压计算等环节。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基于节点电压法的潮流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潮流计算方法,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设计意义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而潮流计算则是电力系统分析和优化的基础。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电力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潮流计算方法,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设计要求本课程设计要求对电力系统进行潮流计算,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具体要求包括各元件参数计算、绘制等效电路、功率分布计算和调压计算等环节。
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设计环节3.1 设计思路本次课程设计采用基于节点电压法的潮流计算方法,通过对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参数计算和等效电路的绘制,得出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和功率分布情况,并进行调压计算和优化。
设计思路简单明了,操作难度适中,适合初学者进行实践操作。
3.2 潮流计算过程3.2.1 各元件参数计算在潮流计算过程中,需要对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参数进行计算。
这些参数包括电阻、电抗、导纳等,是潮流计算的基础。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2 绘制等效电路绘制等效电路是潮流计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等效电路的绘制,可以得出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和功率分布情况,为后续的调压计算和优化提供依据。
在绘制过程中,需要注意各元件的参数和连接方式,确保等效电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3 功率分布计算功率分布计算是潮流计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功率分布计算,可以得出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功率分布情况,为后续的调压计算和优化提供依据。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各节点的负荷情况和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第一章绪论1.概述2.实习目的3.实习内容第二章实习分析1.潮流分析第三章实习设计1.元器件参数2.单线图设计3.总体线路图第四章设计总结1.潮流计算结果总结2.实习心得第一章绪论1.概述含有新能源发电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实习:本实习采用 PSASP 软件绘制电力系统单线图的方法,包括如何建立新的 PSASP 作业,如何设置区域、分区和场站信息,如何绘制母线、发电机、变压器及交流线、负荷等元件,并设置其参数。
在绘制美国西部电力系统(WSCC)的3 机 9 母线系统单线图的基础上,将其中两台发电机改为新能源发电,研究新能源发电系统中各元器件进行潮流计算后的输出信息。
2.实习目的掌握采用 PSASP 软件进行含有新能源发电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包括如何进行方案设定,如何设置潮流计算作业,如何执行潮流计算并输出结果,如何改变。
3.实习内容在实习二的系统图中设置新能源节点,并录入新能源(光伏、风机)的数据。
注:表中未填写项为系统默认值。
(1)光伏电源数据将 PSASP7.21 中“发电机的同步机模型及参数组”定义为 9,系统默认为光伏电源。
具体参数设置见下表。
(2)双馈风力发电机将 PSASP7.21 中“发电机的同步机模型及参数组”定义为 10 时,系统默认为双馈风力发电机。
具体参数设置见下表。
(3)计算全网潮流并输出结果。
第二章实习分析1.潮流分析(1)潮流计算潮流计算是根据给定的电网结构、参数和发电机、负荷等元件的运行条件,确定电力系统各部分稳态运行状态参数的计算。
通常给定的运行条件有系统中各电源和负荷点的功率、电源机端电压、平衡点的电压和相位角等。
待求的运行状态参量包括电网各母线的电压幅值和相角,以及各支路的功率分布、网络的功率损耗等。
(2)潮流计算的用途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非常重要的分析计算,用以研究系统运行和规划中提出的稳态问题。
对运行中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分析负荷变化、网络结构改变等各种情况会不会危及系统的安全,系统中所有母线的电压是否在允许的范围以内,系统中各种元件(线路、变压器等)是否会出现过负荷,以及可能出现过负荷时应事先采取哪些预防措施等;对规划中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检验所提出的电力系统规划方案(如新建变电站、线路改造、电磁环网解环等)能否满足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课程设计(论文)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题目名称电力系统短路计算学生学部(系)机械电气学部电气工程系专业班级09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班学号 12030905002 学生姓名蔡中杰指导教师罗洪霞2012年 6 月 18 日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一、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1、掌握比较复杂的电网进行电力系统三相短路起始次暂态电流的计算,短路后指定时刻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计算。
2、给短路点处赋予平均额定电压及基准容量,求解等值网络数值并根据电力系统网络画出等值网络。
3、不对称短路时短路点故障相电流和非故障相电压的计算。
4、对称和不对称短路后任意支路故障电流和节点电压的计算。
5、书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电子版),并打印纸质版上交。
二、课程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二、课程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1、按照规范的格式,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撰写;2、完成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对称短路电流、不对称短路电流的计算三相短路起始次暂态电流的计算,短路后指定时刻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计算。
3、完成计算的手算过程4、运用计算机的计法。
四、课程设计(论文)进程安排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 科技创新报导[J].武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9期[2] 何仰赞.电力系统分析题解[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7[3] 蒋春敏.电力系统结构与分析计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2[4] 戈东方.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12[5] 李梅兰、卢文鹏. 电力系统分析 [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12.发出任务书日期: 2012 年 6 月 1 日指导教师签名:计划完成日期: 2012 年 6 月 20 日教学单位责任人签章:电力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故障造成的危害性是最大的。
作为电力系统三大计算之一,分析与计算三相短路故障的参数更为重要。
设计示例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计算三相短路故障的各参数,进一步提高短路故障分析与计算的精度和速度,为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安全运行、设备选择、继电保护等提供重要依据。
一、基础资料1.电力系统简单结构图电力系统简单结构图如图1所示。
25MWcos 0.8N ϕ=cos 0.85N ϕ=''0.13d X =火电厂110MW负载图1 电力系统简单结构图''0.264d X =2.电力系统参数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K (3)点发生三相短路故障,分析与计算产生最大可能的故障电流和功率。
(1)发电机参数如下:发电机G1:额定的有功功率110MW ,额定电压N U =10.5kV ;次暂态电抗标幺值''d X =0.264,功率因数N ϕcos =0.85 。
发电机G2:火电厂共两台机组,每台机组参数为额定的有功功率25MW ;额定电压U N =10.5kV ;次暂态电抗标幺值''d X =0.130;额定功率因数N ϕcos =0.80。
(2)变压器铭牌参数由参考文献《新编工厂电气设备手册》中查得。
变压器T1:型号SF7-10/110-59-16.5-10.5-1.0,变压器额定容量10MV ·A ,一次电压110kV ,短路损耗59kW ,空载损耗16.5kW ,阻抗电压百分值U K %=10.5,空载电流百分值I 0%=1.0。
变压器T2:型号SFL7-31.5/110-148-38.5-10.5-0.8,变压器额定容量31.5MV ·A ,一次电压110kV ,短路损耗148kW ,空载损耗38.5kW ,阻抗电压百分值U K %=10.5,空载电流百分值I 0%=0.8。
变压器T3:型号SFL7-16/110-86-23.5-10.5-0.9,变压器额定容量16MV ·A ,一次电压110kV ,短路损耗86kW ,空载损耗23.5kW ,阻抗电压百分值U K %=10.5,空载电流百分值I 0%=0.9。
(3)线路参数由参考文献《新编工厂电气设备手册》中查得。
线路1:钢芯铝绞线LGJ-120,截面积120㎜2,长度为100㎞,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正序电抗X 0(1)=0.408Ω/㎞;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对地电容b 0(1)=2.79×10﹣6S /㎞。
对下标的说明 X 0(1)=X 单位长度(正序);X 0(2)=X 单位长度(负序)。
线路2:钢芯铝绞线LGJ-150,截面积150㎜2,长度为100㎞,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正序电抗X 0(1)=0.401Ω/㎞;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对地电容b 0(1)=2.85×10﹣6S /㎞。
线路3:钢芯铝绞线LGJ-185,截面积185㎜2,长度为100㎞,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正序电抗X 0(1)=0.394Ω/㎞;每条线路单位长度的对地电容b 0(1)=2.90×10﹣6S /㎞。
(4)负载L :容量为8+j6(MV ·A ),负载的电抗标幺值为=*L X **22*L L Q S U ;电动机为2MW ,起动系数为6.5,额定功率因数为0.86。
3.参数数据设基准容量S B =100MV ·A ;基准电压U B =U av kV 。
(1)S B 的选取是为了计算元件参数标幺值计算方便,取S B -100MV ·A ,可任意设值但必须唯一值进行分析与计算。
(2)U B 的选取是根据所设计的题目可知系统电压有110kV 、6kV 、10kV ,而平均额定电压分别为115、6.3、10.5kV 。
平均电压U av 与线路额定电压相差5%的原则,故取U B =U av 。
(3)''I 为次暂态短路电流有效值,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时间t 等于初值(零)时的有效值。
满足产生最大短路电流的三个条件下的最大次暂态短路电流作为计算依据。
(4)M i 为冲击电流,即为短路电流的最大瞬时值(满足产生最大短路电流的三个条件及时间K t =0.01s )。
一般取冲击电流M i =2×M K ×''I =2.55''I 。
(5)M K 为短路电流冲击系数,主要取决于电路衰减时间常数和短路故障的时刻。
其范围为1≤M K ≤2,高压网络一般冲击系数M K =1.8。
二、电抗标幺值定义(1)发电机电抗标幺值NBG G P S 100%X X ∙=N ϕcos 公式① 式中 %X G ——发电机电抗百分数,由发电机铭牌参数的%X 100X G "=⨯d ; B S ——已设定的基准容量(基值功率),A MV ∙; N P ——发电机的额定有功功率,MWN ϕcos ——发电机额定有功功率因数。
(2)负载电抗标幺值L 2L2L Q S U X = 公式②式中 U ——元件所在网络的电压标幺值; L S ——负载容量标幺值; L Q ——负载无功功率标幺值。
(3)变压器电抗标幺值NTBK T S S 100%U X ∙=公式③ 变压器中主要指电抗,因其电抗T T R X >>,即T R 可忽略,由变压器电抗有名值推出变压器电抗标幺值为100%U S U U S X K NT2NT 2B B T ∙∙= 公式④式中 K U %——变压器阻抗电压百分数; B S ——基准容量,MV ∙ANT S 、NT U ——变压器铭牌参数给定额定容量,MV ∙A 、额定电压,kV ; B U ——基准电压B U 取平均电压av U ,kV 。
(4)线路电抗标幺值l x 02BBW U S X =公式⑤ 式中 0x ——线路单位长度电抗; l ——线路长度,km ; B S ——基准容量,MV ∙A ;B U ——输电线路额定平均电压,基准电压av U U B =,kV 。
输电线路的等值电路中有四个参数,一般电抗W W R X >>,故≈W R 0。
由于不做特殊说明,故电导、电纳一般不计,故而只求电抗标幺值。
(5)电动机电抗标幺值(近似值)NBML P S 6.51X ⨯=cos N ϕ 公式⑥ 式中 B S ——设定的基准容量,MV ∙A ;N P ——电动机额定的有功功率,MW ;cos N ϕ——电动机额定有功功率因数。
三、短路次暂态电流(功率)标幺值计算(1)短路次暂态电流标幺值(''*I )*''''*E I K X = (取''E 1=)''''*I I = (kA ) 公式⑦基准容量100MV A B S =∙;基准电压B av U U =(kV)。
(2)冲击电流(M i )的计算''0.01/T ''''M M K I e I I i -=⨯=⨯=⨯1+) 1.8 ''M 2.55I i =⨯(kA ) 公式⑧(3)短路容量K S 的计算''''K B *B S S I U I =⨯⨯(MA V ∙) 公式⑨四、各元件电抗标幺值1.电力系统等值电路如图2G2G22 电力系统等值电路2.各元件电抗标幺值的计算设基准容量B S 100MV A =∙; 基准电压()B av kV U U =。
(1)发电机电抗标幺值由公式①得10.264100X ==0.204110/0.85⨯;20.13100X ==0.41625/0.8⨯(2)变压器电抗值标幺值由公式③得310.5100X 0.65610016=⨯=;410.5100X 0.3310031.5=⨯=;510.5100X 1.0510010=⨯= (3)线路电抗标幺值由公式④得60.408100100X 0.309115115⨯⨯==⨯;70.401100100X 0.303115115⨯⨯==⨯;80.394100100X 0.298115115⨯⨯==⨯G1图3 简化等值电路(4)负载电抗标幺值由公式②得916X 61/100100=⨯= (5)电动机电抗标幺值由公式⑥得101100X 6.626.52/0.86⨯==⨯3.等值简化电路图(1) 等值电路简化过程如图2和图3所示。
11136X X X X 0.2040.6560.309 1.169=++=++=12241X X X 2=⨯(+)=0.5(0.416+0.33)=0.3731358X X X 1.050.298 1.348=+=+= 1479X X X =++=0.303 6.0=6.303151112 1.1690.373X X //X 0.2831.1690.373⨯===+1615140.283 6.303X X //X 0.2710.283 6.303⨯===+171613X X +X 0.271 1.348 1.619==+=(2) 考虑电动机的影响后,短路点的等值电抗为K X ∑ 1710K 1710X X 1.619 6.62X 0.994X +X 1.619 6.62∑⨯⨯===+五、三相短路电流及短路功率短路次暂态电流标幺值 ''K K U 1I 1.006X 0.994∑=== 短路次暂态电流有名值''''K I =I 1.0069.22(kA)==冲击电流 ''M 2.55I 2.559.2223.51kA i =⨯=⨯=()短路功率''K av U I 6.39.22105.4(MV A)S ⨯⨯=∙ 六、Y 矩阵形成于计算计算机编程计算中,考虑了对地电容标幺值和变压器实际变比标幺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