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两首《咏柳》和《小池》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池》原文及教学反思1.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池》原文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
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淘气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赏析: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淘气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2.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池》教学反思《小池》是一首内容比拟浅显的古诗,上课时我让学生就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小荷才露尖尖角〞中的“荷〞是荷花还是荷叶呢?接着出现了一段比拟有意思的“争论〞:“是荷叶,因为书上画的是荷叶。
〞“我有意见,不一定书上没画荷花,作者那时就没看到荷花呀!也有可能是荷花。
〞“可是老师刚刚说写的是初夏,荷花还没开呢。
〞“不一定没开呀。
〞“荷叶都才露出一点点呢。
〞这个问题是我没有想到的,教参里的解释是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我从来没有疑心过它。
我不知道是不是该和学生说那是荷叶,我怕那样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其实结果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问题意识〞的嫩芽得以呵护,快速思维、语言表达的能力得到锻炼。
教学设计:2025春季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咏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咏柳》中的生字词,流利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观察、想象诗中描绘的柳树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促进思维发展。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柳树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韵味和表达方式,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词,流利朗读并背诵《咏柳》。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柳树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柳树图片、配乐朗诵等)•生字词卡片•《咏柳》原文及注释资料•古代文人画柳树的作品图片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柳树图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柳树的形态美。
•诵读感悟法:通过多次诵读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想象引导法: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内容展开想象,描绘出诗中的柳树形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谜语导入:“绿头发,长又长,春风吹来荡呀荡,你可认识这姑娘?”(谜底:柳树)引出柳树的话题,进而引出《咏柳》这首诗。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春日里柳树依依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的情境。
新课教学1.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咏柳》,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并指导书写难点字。
2.精读理解•配乐朗诵:教师播放《咏柳》的配乐朗诵,引导学生闭眼聆听,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诗句解析:•“碧玉妆成一树高”:解释“碧玉”、“妆成”的含义,引导学生想象柳树像碧玉一样翠绿,枝条高垂的景象。
•“万条垂下绿丝绦”:解释“万条”、“绿丝绦”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柳树枝条细长柔软,像绿色丝带一样随风飘拂的情景。
听课笔记课程名称: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咏柳》一、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柳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棵柳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描述柳树的特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1.3 教师顺势引出课题《咏柳》,并简要介绍诗人贺知章及其诗歌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课文朗读2.1 教师首先范读《咏柳》全诗,注意语音的抑扬顿挫和情感的表达,为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
2.2 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三、课文解读3.1 教师逐句解读诗歌内容,解释诗中的意象,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生动画面。
3.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和诗歌的生动形象。
3.3 探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四、板书设计(文字部分)主题:《咏柳》关键词:柳树、春天、美景、情感(简图部分)设计一个包含碧玉般的柳树、垂下的绿丝绦、春风等元素的简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
五、互动环节5.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美景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2 创意绘画:学生根据自己对《咏柳》的理解,创作一幅表现柳树美景的画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拓展延伸6.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柳树,还有哪些植物在古诗中经常被用来描绘春天?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
6.2 教师推荐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或现代诗歌,供学生课后阅读和学习,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
七、课堂总结7.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美和意境,以及学习古诗的意义。
7.2 鼓励学生多阅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八、作业布置8.1 背诵《咏柳》全诗,并默写一遍。
8.2 写一篇关于《咏柳》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九、部分内容建议9.1 在课文解读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图片或视频辅助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诗歌意境。
古诗两首(咏柳小池)内容:《小池》(一)看图导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简介作者。
(2)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小荷花池看到的美丽景色。
2.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试着赞美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1.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听一听诗中是怎样描写小荷花池美丽的景色的。
2.自由轻声读课文。
画出生字,看拼音把生字读正确,再把诗句读通顺。
3.检查自学情况。
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指导把课文读通顺。
(三)细读诗句,了解诗意1.自读诗句,指出不懂的词语,和同桌讨论或向教师请教,教师相机点拨,了解诗句。
2.看图想象小池的美景,进一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四)反复诵读,指导背诵在学生对诗句意思大致了解之后,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模仿朗读,读出味道。
也可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指导学生把景物读活,读出景物间的密切联系。
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六)布置作业把这首古诗背给家里人听。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
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
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
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
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
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
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
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
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动的参与者。
小学语文S版第二学期二年级教学设计课题:4、古诗两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6个生字:咏、妆、惜、荷、蜻、蜓;会写6个汉字:惜、柳、丝、照、泉、柔,以及“泉眼”一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了解两首古诗的大致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汉语丰富的表现力,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字词学习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1.生自由朗读。
2.检查朗读情况,纠正字音。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四、想象意境,熟读成诵——欣赏美。
1.学生闭目想象意境。
2.配乐背诵古诗。
3.学生吟诗,背诗,互相评价。
六、指导写字1.观察字形,说说易错的地方。
2.重点指导书写。
3.作业展评,师生互评。
第二课时一、解题,看图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作者简介: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情趣。
3.解题: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
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在小荷花池看到的美丽景色。
4.同学们仔细看图(投影或挂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
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我们听一听诗中是怎样描写小荷花池美丽景色的。
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
2.自己出声读古诗,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练习把每句诗读通顺。
3.检查识字和读课文情况。
用生字卡检查识字;指导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诗句,了解诗意。
1.自读诗句,提出不懂的词语,同学讨论,教师点拨,了解词句意思。
(先一、二行,再三、四行)2.看图想象小池的美景,进一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四、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景与情。
五、指导写字1.观察字形,说说易错的地方。
2.重点指导书写。
3.作业展评,师生互评。
【二年级第一单元】4、古诗两首【第一课时】咏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咏柳》。
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教学难点: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入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师:同学们好,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从古到今,有数不清的诗人曾写过赞美春天的诗篇,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吗?生1:一年级时我们学过《春晓》生2:二年级时我们还学过《村居》师: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所写的描绘春天的古诗。
下面就请看第一首古诗《咏柳》(多媒体出示古诗,板书:咏柳)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题目中就出现了一个生字“咏”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生1:就是歌颂的意思。
生2:我妈妈教过我一首骆宾王的《咏鹅》,我想咏柳的意思是就歌颂春天的柳树吧。
师:你们说得都很对,咏柳就歌颂春天的柳树。
那大家想不想知道春天的柳树是怎样的呢?听老师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师读古诗)。
师:在刚才的这首古诗当中,一共出现了五个生字,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认一认吧(生自读生字)。
学生齐读课题。
师:小朋友们的声音很洪亮,那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第11页。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提醒“谁”的读音)2、独立思考圈画批注,然后小组交流。
师在巡视过程中分配任务。
(提醒学生注意三个一)3、检查生字出示会认字:咏妆会写字:柳丝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5、小组汇报生字:(1)我们小组带着拼音读一遍这些字:妆是翘舌音,丝是平舌音,请大家跟着我读一遍。
(2)我们小组去拼音读,请大家跟着我读一遍。
(3)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口字旁加永远的永就念咏,歌咏的咏。
木字旁加卯字就念柳,柳树的柳。
古诗两首咏柳的意思古诗两首咏柳的意思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两首咏柳的意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
《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咏柳》,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
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柳树在春天生发,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世界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
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
“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
“绦”,一种丝织的带子。
全句的意思是: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裁”,裁剪。
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
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咏柳》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春日》诗题的意思是在春天里。
全诗讲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限的春光,从中有所体悟,阐发了自己的哲理思考。
“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 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咏柳:又名《柳枝词》。
歌唱.赞美柳树。
这里形容柳枝的颜色。
:古代妇女用胭脂粉修饰荣貌。
装,装饰。
这里形容柳枝的轻柔婀娜。
®-:全部,整个。
⑤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
⑥细叶:指柳枝上长出的弟⑦裁:剪裁。
似:好像,如同。
V王白干-'绿色的玉。
这里用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枝。
妆:打扮”装饰。
—V丝绦:卩丝线编成的>形容诫风飘L拂的柳枝。
:Sr夕凉卜尼S冃丄二口M外口I 發不知道是谁%if、H L-.・I町Flitinisfree 咏柳(译文)婀娜的柳树,干万条的柳枝像丝带般在冈“ I IFor Your不知道纤细精巧的时型胃谁0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这把神奇碧凰机婀娜妩媚飘商咼;是从整体上同碧丰妆扮起来I 渺龄少女,亭亭玉立醯\k整体上看,诗的前二句诗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干万条垂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写到均匀细致碧绿的柳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笔笔有特点。
另外, 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咏唱了柳树,赞美了春天,讴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
1②xi quan 可惜泉眼qlng lti口主工希L|J 11 冃大£@L I Jr6u温柔yin chi阴天小池JJr ? $丽刚岀永的嫩襁L *C x IC2978709 ,bk>g B1S3X<Hn?■■■i woJ \ 9•斗 1 • 1 ■I J/ t* V『」、f *1 b \ x* Jw* .厂j | ( | ~» I »R«。
小学语文S版
第二学期二年级教学设计
课题: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咏、妆、惜、荷、蜻、蜓;会写6个汉字:惜、柳、丝、照、泉、柔,以及“泉眼”一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了解两首古诗的大致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汉语丰富的表现力,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字词学习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
1.生自由朗读。
2.检查朗读情况,纠正字音。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
四、想象意境,熟读成诵——欣赏美。
1.学生闭目想象意境。
2.配乐背诵古诗。
3.学生吟诗,背诗,互相评价。
六、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说说易错的地方。
2.重点指导书写。
3.作业展评,师生互评。
第二课时
一、解题,看图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作者简介: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写的诗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情趣。
3.解题: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
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在小荷花池看到的美丽景色。
4.同学们仔细看图(投影或挂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
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我们听一听诗中是怎样描写小荷花池美丽景色的。
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
2.自己出声读古诗,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练习把每句诗读通顺。
3.检查识字和读课文情况。
用生字卡检查识字;指导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诗句,了解诗意。
1.自读诗句,提出不懂的词语,同学讨论,教师点拨,了解词句意思。
(先一、二行,再三、四行)
2.看图想象小池的美景,进一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四、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景与情。
五、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说说易错的地方。
2.重点指导书写。
3.作业展评,师生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