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文档
- 格式:docx
- 大小:161.76 KB
- 文档页数:6
允许孩子犯错读后感看了关于“允许孩子犯错”这个主题的内容后,我真是思绪万千啊!我们都知道,孩子嘛,就像小树苗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歪歪扭扭的,犯错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可是,现实生活里,好多家长就像超级严格的园丁,容不得小树苗有一点偏差。
这就有点过了,你知道吗?我记得里面有个小例子,有个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他当时那小眼神,又害怕又愧疚。
可家长呢,上来就一顿数落。
看到这儿,我心里就“咯噔”一下。
其实孩子打碎花瓶可能只是不小心呀,他已经知道错了,家长这样的反应只会让孩子更害怕犯错。
我就想啊,如果我是那个家长,我肯定先关心孩子有没有受伤,然后再告诉他以后要小心点就好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更是这样啊。
允许孩子犯错,这就像是给孩子成长的道路铺上了柔软的垫子。
孩子在这个垫子上即使摔倒了,也不会摔得太疼,还能从摔倒的过程中学到东西呢。
要是一直不允许孩子犯错,孩子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想飞又不敢飞,生怕飞错了方向就被骂。
有时候我们大人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对错。
就像孩子画画,他可能把天空画成绿色,草地画成蓝色。
大人可能就觉得这不对,可在孩子眼里,这也许就是他独特的世界呢。
我们为什么要把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在所谓的“正确”里呢?我觉得这个主题真的是给所有家长,包括我自己(如果我以后有孩子的话),敲响了一个大大的警钟。
你看啊,孩子犯错其实是成长的机会。
如果每次犯错都被严厉地惩罚,那孩子可能就会变得胆小怕事,不敢尝试新东西了。
这多不好呀!不过呢,允许孩子犯错也不是说就完全不管了。
也要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这就像是放风筝,线不能拉得太紧,也不能放得太松。
你有没有类似的感受呢?你在对待孩子犯错这个问题上是怎么想的呢?真的很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这可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呢!。
教学随笔-------请允许学生出错刁孝子小学贾彦敏今天,判完作业,翻开一本书,看到“课堂,请允许学生出错。
” 这句话,感触很深。
读到这句话时,我真想为之喝彩。
课堂本来是学生学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由原本的一无所知到掌握知识后的畅所欲言,是要经历一个不断出错的过程的,他们在出错的时候,教师能加以引导,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因此,作为教师应不怕学生出错,并且能允许学生出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面地坐下来,从而找回自信和自尊,那才是真正的教育。
鉴于此,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即使说错也没什么,毕竟这足以说明你在跟着老师学,在认真思考,并在与同学思维火花碰撞时,明确思考方向及内容。
一些男孩子开始积极起来。
我还利用“希望谷” 表扬课堂积极思考发言的同学,并告知家长,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学生在日记里这样问道:“老师,你为什么没有领着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分析课文呢?我认为你应讲得再细点,这样我们会理解得更好。
”这说明学生已正在由过去的被动接受、消极存贮知识的“记忆仓库”向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反驳老师的新型学生转变。
今日的小学语文教育无疑加强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在他们的口头表达上更突出一些。
不论是开学时的自我介绍,还是课堂上的发言都已证明了这一点。
应该说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与过去“应试教育”时的教学相比,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在其中我们还是觉得有几点不足:第一,拼音教学还有待提高,这一问题在近几届的学生身上都有很明显的表现。
例如:韵母iou、uei、uen在前面加上声母进行拼写的时候,应写成iu、ui、un,而很多学生却仍把中间的字母拼写上去。
再如以“i”开头的韵母,如拼写时前面没有声母,应把“i”大写,如“夜”应拼成“Ye”而不是“Yie”等等。
第二,常用字词掌握不准确。
如“以”、“已”的用法不分,经常错写成“以经”、“已后”。
总之,错别字现象较为普遍,因为先入为主,这些错误在初中阶段纠正起来很困难。
允许孩子犯错的教育理念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石,也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
而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个问题:孩子犯错了,我们该如何处理?传统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变得“完美”,因此在孩子犯错时,家长和老师往往会采取惩罚和批评的方式,以期让孩子不再犯错。
然而,这种方式并不一定能够真正帮助孩子成长。
相反,现代教育理念逐渐认识到,允许孩子犯错是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允许孩子犯错的教育理念。
一、允许孩子犯错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如果我们在孩子犯错时,不断地批评和指责,孩子就会变得胆怯和消极。
反之,如果我们给孩子留出一定的犯错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那么孩子就会变得更加自信和勇敢。
二、允许孩子犯错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允许孩子犯错,就意味着我们接受了孩子的尝试和创新,而不是要求孩子必须按照某种固定的模式去做事。
这种开放性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孩子在尝试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三、允许孩子犯错能够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允许孩子犯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反思自己的错误和失误,并从中汲取教训。
这种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孩子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四、允许孩子犯错能够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最后,允许孩子犯错还能够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因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孩子才能够积累更多的经验和知识,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这种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任何教育方式都无法替代的。
综上所述,允许孩子犯错是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给孩子留出犯错的空间,让他们在尝试和探索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孩子犯错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从中汲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华宁公司子弟学校张瑞瑞学生是受教育者,不可能不犯错误。
教师是教育学生的,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优秀的教师往往能够针对学生的错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成长和成熟,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1、教师要做学生最亲的人学生就是一块璞玉,需要教师来雕琢。
实际上,我们教师也曾经也是一块璞玉,如果没有我们的老师来雕琢,我们能站在这讲台上吗?教师一天的时间绝大多数都是和学生在一起,和他们同喜怒、共哀乐,在教室里你就是他最亲的人。
有的学生还会造句说“老师就像妈妈”,这不就是学生的心声吗!我们爱学生不能只是爱那些没有错误的学生,对那些时有错误的或者常犯错误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加倍地给他们关心与爱护,帮他们找到错误的症结所在,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信心和勇气。
虽然我们没能力培养出科学家,但我们有能力培养多为社会作贡献的人。
2、教师要做学生最信任的引路人“对和错是孪生兄弟,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当学生有错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平心静气地和学生谈一谈,就在这平平淡淡的一问一答中,你就有可能发现一个天才。
医生挽救的是一个人的生命,老师挽救的是学生的思想。
当他们屡犯错误,对学习没有信心的时候,教师要给他们扬起求知的风帆,要改变一个人必须得先改变他的思想,要告诉学生:前面的路很长很长,在这条路上我们要经历太多的风风雨雨,一路上披荆斩棘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任务。
3、教师要从成长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错误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永远都是孩子。
在教师的眼里,“学生”只是短暂的学生。
现在他不如你,不久的将来他就要超过你。
当你看到你的学生比你还行的时候,你的心里一定满怀喜悦,一种成就感让你感到非常充实。
你一定觉得自己耕耘的三尺讲台上培植出来的是健康的树苗,长出来的是参天大树。
在对待学生的错误上,我们作为教师的,要做到既不过于苛刻,也不忽视放任,要认真对待,正确引导,努力帮助。
如果能做到这样,那学生一定会记住你的,也许他们会说:如果当初没有老师的引导,我就没有今天。
首先,我要感谢孩子带给我的成长。
正是因为他们的犯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关于错误改正的一些感悟:一、宽容是改正错误的前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
作为父母或教育者,我们要学会宽容,给孩子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宽容并不意味着放任,而是要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引导他们主动改正。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情况:我的孩子在学校里与其他同学发生了矛盾,动手打了对方。
当我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情非常复杂。
首先,我批评了孩子的行为,让他认识到打人是不对的。
然后,我告诉他,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重要的是要勇于承认并改正。
最后,我鼓励他主动向对方道歉,请求原谅。
通过这次事件,孩子学会了宽容,也学会了主动承担责任。
二、引导孩子自我反省当孩子犯错时,我们要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省,找出错误的原因。
这样,他们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有一次,我的孩子在学校里偷了同学的一支笔。
当我发现后,并没有立即责怪他,而是耐心地询问原因。
经过了解,我发现孩子是因为自己家境贫寒,看到同学的新笔心生羡慕,才做出了这样的行为。
我告诉他,偷窃是违法的,也是不道德的。
然后,我引导他反思自己的行为,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
在这次反省中,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以后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
三、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在教育孩子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我们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
因为孩子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做到严格要求,那么教育孩子改正错误就会变得困难。
在我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下原则:1. 诚实守信;2. 尊重他人;3. 勤奋努力。
我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努力做到以身作则。
当孩子犯错时,我会先反思自己是否有责任,然后再去教育孩子。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逐渐学会了遵守规则,自觉改正错误。
四、鼓励孩子勇敢面对错误在面对错误时,我们要鼓励孩子勇敢地承认,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这样,他们才能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经验,变得更加成熟。
宽容学生应该允许学生将错误一犯再犯摘要在教育领域,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是一个长期讨论的话题。
根据传统观念,学生应该在犯错之后接受惩罚,并且在类似的情境中不再犯错。
然而,我们应该承认,学生是人,而人都有犯错误的权利和倾向。
本文将探讨宽容学生,允许他们将错误一犯再犯的重要性。
导言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学生成长和进步。
然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常常将错误视为不可原谅的过失,并以此为借口惩罚学生,鞭策他们在将来的学习中杜绝同样的错误。
这种方法不仅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也没有考虑到人们经常通过犯错误来获得经验和成长的现实。
因此,宽容学生,允许他们将错误一犯再犯是非常重要的。
犯错的重要性犯错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犯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
犯错不仅是学生探索知识的方式,也是他们建立自信心、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机会。
如果我们不允许学生犯错误,他们将失去探索和学习的动力,害怕冒险和创造,最终无法发展出全面的能力。
宽容的价值宽容学生,允许他们将错误一犯再犯,有助于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当学生知道他们的错误不会被严厉惩罚,而是被看作是成长的机会,他们会更加放松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这种轻松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宽容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宽容和包容,他们会更加信任并尊重老师。
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他们将更愿意向老师寻求帮助和指导,面对挑战时也会更加勇敢。
教育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学习、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上存在差异。
因此,在对待学生的错误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这些个体差异。
有些学生可能需要多次犯错才能真正理解问题,而有些学生则能在一次错误后对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宽容学生允许他们将错误一犯再犯,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如何宽容学生犯错宽容学生犯错并不意味着纵容他们不负责任或者不努力。
允许孩子犯错误读后感读了这篇文章啊,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就像是有人在我脑袋上敲了一下,然后说:“你可别对孩子太较真儿了!”咱们当家长或者当老师的,总是希望孩子规规矩矩,做啥都是对的。
可这文章就告诉咱,这想法可太天真啦。
孩子嘛,就像刚学走路的小鸭子,摇摇晃晃的,哪能不摔跟头,不犯错误呢?你要是不让他犯错误,就好比把小鸭子的脚给绑起来,还指望它能学会游泳,这不是扯犊子嘛。
我就想起我家那小崽子,有一回自己捣鼓着要帮我洗碗。
我心里想,这孩子还挺懂事,可没一会儿,就听到厨房里“哐当”一声,碗碎了一地。
我那火“噌”地一下就起来了,刚想张嘴骂他,突然就想到这文章里说的,孩子犯错是在探索世界呢。
他想帮忙做家务,这是好心啊,只是还没掌握好这个本事。
要是我这一骂,估计以后他再也不敢碰这些家务事了,那可就把他那点积极性全给打消喽。
而且啊,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其实就是他们学习的好机会。
你想啊,他把碗打碎了,就知道原来洗碗的时候要小心拿放,这可比我们在旁边干巴巴地说一百遍“要小心”都管用。
就像孩子学走路,摔了几次,就知道哪儿有坑,哪儿得绕着走了。
要是我们总是在孩子犯错之前就把所有的路都给他铺平了,那他永远也长不大,永远都是个啥都不懂的小娃娃。
这文章还让我意识到,允许孩子犯错误,也是在让孩子知道,人都不是完美的。
我们大人也会犯错啊,那孩子犯错有啥大不了的呢?这样孩子在面对自己错误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而是会把错误当成一个进步的阶梯。
要是我们老是对孩子的错误吹毛求疵,孩子就会变得胆小怕事,做啥都畏畏缩缩的,生怕又做错了被骂。
那这样的孩子,以后长大了,也没什么创新精神,因为创新就意味着可能会犯错,他连犯错都不敢,还谈啥创新呢?总之啊,这篇文章就像给我开了个窍。
以后我得把心态放好,看到孩子犯错的时候,先别急着发火,得先看看这错误背后孩子的想法是啥,然后引导他从这个错误里学到点啥。
毕竟,孩子就是在不断犯错又不断改正的过程中,慢慢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大人的嘛。
读允许孩子犯错读后感
咱们当家长或者当老师的,老是盼着孩子像个小大人似的,干啥都对,这哪可能啊?就像让刚学走路的小娃娃不摔跤就学会跑,那不是天方夜谭嘛。
孩子嘛,他们就像一个个小探险家,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这摸摸那碰碰的,犯错那是难免的。
我就想起我家那小侄子,有一次他想帮他妈妈洗碗,结果“哗啦”一声,碗碎了一地。
他妈妈当时就有点生气,刚要开口数落呢,突然又忍住了。
后来就和小侄子一起把碎片打扫干净,还耐心地告诉他怎么拿碗才不容易碎。
你看,这就是允许孩子犯错的一个好例子。
要是当时他妈妈直接骂一顿,小侄子可能以后再也不敢帮忙做家务了,还会变得很胆小,怕做错事。
文章里说的对,孩子犯错其实是他们成长的好机会。
就像一棵小树苗,长歪了的时候,咱们正好可以给它扶正,这样它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啊。
要是孩子一犯错,咱们就大惊小怪,把孩子吓得哆哆嗦嗦的,那他们的小小心灵可就受打击了。
而且,孩子在犯错之后才会对正确的做法印象深刻。
比如说,孩子做数学题做错了,经过老师的讲解,他下次再做就知道哪里容易出问题了。
要是从来都不犯错,那他可能就不会真正理解知识的要点。
我觉得这篇文章就像是给我们这些大人的一个提醒,别老是拿着放大镜去看孩子的错误,得用包容的心去对待他们。
咱们得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试错,这样他们才能变得更加独立、自信,有自己的想法。
以后我要是有了自己的孩子,或者再看到身边的孩子犯错,我肯定不会像以前那样着急上火了,我要陪着他们从错误里吸取教训,让他们开开心心地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与喜悦的事业。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学生,他们性格迥异,各有特点。
然而,在这其中,学生的犯错总是不可避免。
面对学生的犯错,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真谛,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宽容与理解学生犯错,首先要做到宽容与理解。
作为教师,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认知、行为能力都还不够成熟。
在犯错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引导和帮助。
宽容不是纵容,而是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让他们在错误中成长。
记得有一次,我班上的一个学生因为上课玩手机而被我批评了一顿。
课后,他主动找到我,诚恳地向我道歉,并表示以后会改正。
我深知他并非故意犯错,于是我原谅了他,并告诉他:“人都会犯错,关键是要勇于承认并改正。
我相信你能够做到。
”从那以后,他上课时再也没有玩手机,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二、引导与教育面对学生的犯错,我们要善于引导与教育。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教育学生时,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原因: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例如,学生上课迟到,可能是家庭原因、个人原因或是作息时间不合理。
针对不同原因,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2. 强化责任意识: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增强责任感。
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 树立正确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
4. 传授正确方法:教育学生如何改正错误,如何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三、以身作则在教育学生时,我们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为人师表。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发现一个学生抄袭作业。
我没有立即指责他,而是私下找到他,了解情况。
原来,他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完成作业而选择了抄袭。
于是,我耐心地教他如何查找资料、整理思路,并鼓励他自己完成作业。
允许孩子犯错读后感看了关于“允许孩子犯错”的这个内容后,我真是思绪万千啊。
在我们的生活里,孩子犯错好像是个特别敏感的话题。
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犯错,就立马紧张起来,就像拉紧的弓弦。
我就见过这样的家长,孩子不小心打碎个杯子,家长那脸啊,瞬间就拉得老长,然后就是一顿数落。
其实,孩子打碎杯子可能只是个意外,他自己可能都被吓了一跳呢。
“允许孩子犯错”这个理念,刚开始我觉得有点怪怪的。
犯错了还能被允许?这不是在惯孩子吗?可是啊,随着深入的了解,我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孩子就像一棵正在成长的小树苗,他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歪歪扭扭的时候。
犯错,其实就是他们探索世界、学习规则的一种方式。
比如说,孩子在学走路的时候,他肯定会摔倒很多次。
如果因为摔倒就不让他走了,那他啥时候才能学会走路呢?这就像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在学习上犯了错,就觉得他不行,就不让他继续尝试了。
我想到自己小时候,也犯过不少错。
有一次,我把家里的收音机拆了,想看看里面到底有啥。
结果呢,装不回去了。
当时我特别害怕,觉得自己肯定要挨揍了。
可是我爸妈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跟我一起研究怎么装回去。
虽然最后收音机还是有点小毛病,但从那以后,我对机械的东西就特别感兴趣,后来还自己做了一些小发明呢。
你看,如果当时爸妈不允许我犯这个错,直接骂我一顿,也许就没有后来的这些事了。
现在的社会啊,竞争压力很大,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一步到位,做什么都完美无缺。
但是,这可能吗?孩子不是机器,他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成长节奏。
我们得给孩子犯错的空间,让他们在错误中吸取教训,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
不过呢,允许孩子犯错也不是说就不管他们了。
我们得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错误中学习。
这就像给小树苗扶正一样,在它长歪的时候,轻轻地把它弄正,而不是一棍子把它打断。
我真的觉得这个“允许孩子犯错”的理念特别好!你要是有孩子,或者你周围有孩子,你会怎么看待这个理念呢?是不是也和我之前一样,有一些误解呢?我想,要是大家都能接受这个理念,孩子们肯定会成长得更健康、更快乐!你说呢?。
2020
教育心得: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文
档
Contract Template
教育心得: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
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
体会指的是接触
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
法和自己的理解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挑战教师的权威,才能塑造一个知礼明事的学生,一味的打压是不行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我们都听说过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的故事:
有一天,陶行知校长在校园内看到一男生用砖块砸另一男生,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到校长室去,当陶行知走到办公室时,该生已早早来到校长室低头挨训,陶校长走来,一面先给了他一块糖,一面说“这块糖是奖给你的,因你按时到,我却迟到了”该生惊疑的接过糖。
接着,陶校长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也是奖你的,因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刻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应该奖你。
”学生更惊疑了,他睁大眼睛看着校长。
陶校长又掏出第三块糖说“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说明你
正直、善良、敢跟坏人作斗争,应该奖励你啊!”这名男生听到这里感动极了,流着泪说道:“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啊。
”陶校长满意的笑了,他随即又掏出第三块糖递过去说:“为你的正确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
多么感人的一幕,学生打人了,陶先生没有训斥,却发掘了学生的四个优点:守时、尊重人、正义和勇于认错,用四块糖让学生一步步地完成对自己错误的认识过程,不得不让人感叹陶校长高超的批评艺术。
假设是我们遇到了这件事,我们会怎么做呢?恐怕很多老师就会抓住了学生的小辫子,死活不肯放手,动辄端上一番大道理,苦口婆心,要让学生心服口服,甚者则严厉训斥,恶语相向,乃至拳脚相加,以皮肉之苦教育之。
更严重的是,这次错误将作为“污点”永远被记录在案,即使学生已经承认错误并改正,只要下次出现问题,这些“陈芝麻烂谷子”将被再次翻腾出来,作为“教训”学生、压制学生的把柄。
殊不知,正因如此,我们很多年轻的老师开始慢慢远离学生的内心世界,使自己的管理渐渐走入死胡同。
其实,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尤其是学生。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了错误是正常的,教师不用大惊小怪,应该正确对待。
我们应该树立一个观点:犯错误的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不犯错误的学生不一定都是好学生。
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有一些失误也不足为奇,事实上,不犯错误的学生是根本不存在的。
关键看我们用什么态
度来对待,用什么方式来帮助他们。
首先,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这种观点并不是提倡学生犯错误。
作为教师允许学生犯错误,就是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地实践,大胆地探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占不怕学生犯错误。
学生出现失误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
否则,学生会因为犯错误以后害怕老师批评而不敢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去想、去做,学生的思维就会受限制,学生的行为就会受约束,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受压抑。
其次,教师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这样就会认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即使有一点错误也是正常的。
学生改正错误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成长的过程。
相反,教师如果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就容易把学生禁锢起来,怕学生犯错误,甚至犯一点错误也不行。
那样,学生只好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按照老师的要求“一丝不苟”地去执行。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失去个性,这样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千人一面”的学生。
这在年轻教师的工作中,是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
再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
作为教师,不但将学生的错误看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利用。
陶行知先生在《教育者的机会与责任》一文中指出:
人为物质环境中的人,好教育必定可以给学生以能力,使他成为物质环境中的主宰,去号召环境。
如玻璃窗,我们要想拒绝风,欢迎日光,所以就造一个玻璃窗去施行我们拒风迎光的使命,
教讨厌的风出去。
可爱的日光进来,又如我们喜欢日光和风,但是想拒绝蚊蝇,所以又造了一种纱去行我们的使命。
这种使命,并非空谈,因为我们有能力使这些自然的环境听我们高度,帮学校应给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去作环境的主宰。
有了风,我们会发明玻璃,有了蚊蝇的入侵才去制造了纱窗,有了错误,在纠错的过程中才会发现真理,并有所创新。
通过对学生错误的肯定,让他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然后再告诉他们如何是对,如何是错,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就能促使学生不断成长。
在青年教师工作中,容易走入一个误区,班级管理也好,课堂教学也好,似乎不愿意让人看到学生出错误,担心这样会降低别人自己的评价。
因此,想方设法掩盖错误,或者错误出现了假装看不到,这样往往就错失了最好的教育机会。
应该紧紧抓住错误不放,甚至有意识地“放大”错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错误这个教育资源的最大价值。
另外,作为年轻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教育语言。
最忌讳的就是不要用过于苛责的语言来讽刺挖苦学生。
心理学家讲,学生在成长中需要50000次的鼓励和赏识,才能成为一个有自信的人。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途,坚信学生是积极向上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要以接纳、赏识、赞美、激励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在与学生互动中,应将指责的教育语言改成鼓励赞赏的语言,可以针对具体的行为进行赞赏,发自内心的鼓励赞赏,也可以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进行赞赏。
学生一旦自信心提高了,认为自己有很多优点
了,那么错误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西方一位教育家说过:“学校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
”一名教师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和学生发生冲突的事会时有发生。
特别是遇到脾气犟的又犯了错误的学生,更需要老师摆出一种宽容、理智的高姿态。
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骑虎难下,此时若不能冷静,不能遏制怒气,事情就会往不好的方向发展,甚至导致教师“威风扫地”,挑战了教师“权威”,损害到教师“威信”。
这是很多年轻老师容易遭遇的尴尬,要特别谨记。
公众号:王福强的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