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0分钟的垃圾战
- 格式:pdf
- 大小:73.59 KB
- 文档页数:1
全域无垃圾集中整治活动总结8篇篇1一、引言近日,我市成功举办了全域无垃圾集中整治活动,旨在提升城市环境卫生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本次活动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响应,广泛参与。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二、活动基本情况本次全域无垃圾集中整治活动从XX月XX日开始,至XX月XX日结束,历时一个月。
活动范围覆盖全市各区、县(市),重点对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公园广场等区域进行了集中整治。
主要措施包括:清理垃圾、清除杂物、整治乱象、美化环境等。
在活动期间,我们共出动人员XX余人次,车辆XX余台次,清理垃圾XX余吨,清除杂物XX余立方米,整治乱象XX余处,美化环境XX余个点位。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的城市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三、主要成效1. 城市环境卫生改善明显。
通过对城市各区域的集中整治,我们的城市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公园广场等区域的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显著的提升,垃圾乱倒、杂物乱放、乱象乱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2. 市民生活质量提高。
通过清理垃圾和美化环境等措施的实施,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整洁、有序和美观,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市民们对城市的整体环境卫生状况表示满意,对我们的工作表示认可和支持。
3. 社会反响积极。
本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市民们也纷纷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城市的美丽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存在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区域的环境卫生状况仍然存在反弹现象,需要持续加强管理和整治。
另一方面,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手段还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和改进,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我们的工作人员数量和设备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增加和完善,以满足工作需求。
五、建议和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一是加强日常管理和巡查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防止环境卫生状况反弹;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增加工作人员数量和设备设施投入,提升整体工作能力。
垃圾大战作文科幻故事
《垃圾大战》
哎呀呀,你知道吗?在一个奇妙的世界里,正发生着一场超级搞笑的“垃圾大战”呢!
那是一个阳光超级明媚的日子,我哼着小曲儿在大街上溜达。
突然,我看到路边有一个垃圾桶,桶里的垃圾们好像都有了生命一样,在那叽叽喳喳地吵闹着。
我好奇地凑过去,哇塞,不得了啦!只见那些垃圾们分成了好几拨。
有一堆是废纸片家族,它们飘来飘去的,还嚷嚷着要占领更多的空间;还有一群是饮料罐军团,它们叮呤咣啷地响个不停,可神气了;再有就是果皮小分队,一个个软乎乎的,还散发出怪怪的味道。
这时候,不知道从哪冒出个卫生纸团大将,它指挥着自己的队伍就朝着其他垃圾冲了过去,一边冲还一边喊:“冲啊,把地盘抢过来呀!”其他垃圾们也不甘示弱,纷纷奋起反抗。
饮料罐军团把自己滚得飞快,撞得卫生纸团们七零八落;废纸片家族则飘起来把卫生纸团大将给盖住了;果皮小分队直接释放出“臭气弹”,哎呀呀,那味道,简直绝了!
我站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这场垃圾大战也太激烈了吧!就好像它们真的在为了自己的生存和荣誉而战一样。
我心想,这些垃圾平时在我们眼里不起眼,没想到它们也有这么“疯狂”的一面呀。
最后,也不知道这场大战啥时候结束的,反正我回过神来的时候,垃圾桶又恢复了平静。
但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场超级有趣的“垃圾大战”,哈哈,这可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呀!以后再看到垃圾桶,我可能都会想象着里面是不是又要开始一场大战啦。
真人CS镭战综述拓展真人CS镭战战役介绍1、遭遇战概要:烽火连天指定区域内互为攻防,以消灭对方有生力量为目标,以规定时间内的存活人数定胜负。
战斗环境:丛林岩石区、巷战等战斗故事背景:一九六五年美军介入越战,越南战场上,小规模的丛林遭遇战不时爆发。
一个夜晚,美军一步兵排遭到越军的伏击,伤亡惨重。
数日后,该野战排在热带丛林里执行任务时再次遭遇越军,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一场激战就此拉开序幕……场地划分:丛林遭遇战场胜利条件:存活人数2、狭路相逢概要:双方均要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指定集结地,途中遭遇,以到达集结地的存活人数定胜负。
战斗环境:阵地丛林、街头巷尾战斗故事背景:1948年秋,辽沈战役前夕,华北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毛泽东提出“封闭蒋军在东北,各个歼灭的”的战略,东北野战军遂“关门打狗”,“瓮中捉鳖”,蒋军要从海上逃亡,于是谁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出海口,解放军与蒋军各有一支战队奔赴码头中相遇……场地划分:丛林对攻、街头巷尾对决胜利条件:到达集结地,存活人数3、攻坚战概要:上甘岭(山地)守方固守阵地达到规定时间及获胜,攻方以占领阵地全歼守方为目的。
战斗环境:丛林高地战斗故事背景: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而在1951年6月上旬进入了战争的第二阶段——以防御为主的阵地战。
在该阶段,双方都不约而同感到以现有力量和手段是无法将对方赶出朝鲜。
因此志愿军改变了战略,决定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方针,利用朝鲜多山的地形,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迫使美军尽早结束战争。
在上甘岭和五圣山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带领众将领顽守到底……场地划分:山地攻坚战场、丛林以决胜利条件:在规定时间内全歼防守军或夺旗者60秒坚守在旗下而未被击毙4、伏击战(暗度陈仓)概要:游击方进入指定区域围猎伏击手(少数),伏击手利用狙击枪全歼来犯之敌。
战斗环境:丛林高地战斗故事背景:1961年5月,肯尼迪派遣一支特种部队进驻南越,越战开始。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百科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期间苏联与纳粹德国之间的关键战役之一。
这场战役持续了将近六个月,从1942年8月23日到1943年2月2日,是一场激烈而残酷的战斗。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对于苏联的胜利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挫败了德国的进攻,还成为了二战转折点之一。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位于伏尔加河畔。
由于其战略地位重要,纳粹德国决定将该城市作为其“圣母”计划的一部分,向南进攻并击败苏联。
这场战役被纳粹德军视为他们“解决苏联问题”的关键一步。
1942年8月23日,德军开始对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迅速占领了该城的大部分地区。
然而,苏联并没有放弃,他们组织了顽强的反抗,并在城市内展开了艰苦的街头战斗。
苏联红军和民兵对德军在城市中的控制进行了有力的打击,迫使德军在城市内陷入了长期的阻力战。
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红军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抵抗了德军的进攻,并不断寻找机会对德军进行反击。
红军士兵通过使用楼房、沟壑和地下隧道等城市战斗的特殊战术来削弱德军的力量。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苏联红军在1942年11月发动的一次反攻。
红军成功地切断了德国军队的补给线,使得德军陷入了困境。
随着天气日益寒冷,红军更加利用冬季的严寒和地形优势,对德军发动了致命的打击。
德国军队在斯大林格勒的坚守战进入冬季之际越来越困难。
他们面临着严重的供应问题,加上苏联红军的不断攻击,德国军队的士气开始崩溃。
最终,在1943年2月2日,德军放弃了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整个战役以苏联的胜利而告终。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对于整个二战的走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德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的重大损失削弱了他们的军事实力和士气。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证明了苏联的战斗能力,同时也显示了纳粹德国并非无敌。
这场胜利为盟军提供了鼓舞,同时也改变了战争的格局。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也是一段人类历史上的壮丽篇章。
在这场战争中,苏联红军和民众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敢和坚韧。
《生死96小时:中国女记者利比亚突围记》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书籍简介 (3)2. 作者介绍 (3)3. 背景概述 (4)二、正文 (5)1. 利比亚局势背景 (6)a. 利比亚历史简介 (7)b. 当地政治格局 (8)c. 当地社会经济状况 (9)2. 中国女记者的背景介绍 (10)a. 个人基本信息 (11)b. 新闻职业生涯 (12)3. 利比亚突围过程 (13)a. 初到利比亚的采访报道工作 (15)b. 受困与求生的挑战 (16)c. 与其他记者的交流合作 (17)d. 成功突围的经过 (18)4. 中国女记者在利比亚突围后的感悟 (18)a. 对生命和新闻价值的重新认识 (20)b. 对国际新闻工作的理解 (21)c. 对未来新闻事业的展望 (22)三、结语 (23)1. 对本书内容的总结 (24)2. 对中国女记者在利比亚突围的赞誉 (25)3. 对未来新闻事业的期许 (25)一、内容概括《生死96小时:中国女记者利比亚突围记》详细记录了作者作为女记者在利比亚局势动荡中的真实经历。
这本书不仅是对一次危机事件的生动叙述,也是对人性、勇气和坚韧不拔精神的展现。
书中主要讲述了作者所在的新闻团队在利比亚遭遇突发状况,局势在短短时间内急剧恶化,陷入了生死攸关的96小时。
作者作为女记者,不仅要面对恶劣的环境、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还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新闻嗅觉,努力寻找报道线索,记录下这场危机中的点点滴滴。
作者详细描述了她和团队成员在危机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一步步寻找生机的过程。
这本书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也看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光辉和勇气。
这本书让读者深刻理解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感,以及在危机事件中保持冷静和坚韧的重要性。
这本书也揭示了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如战争和冲突对普通人的影响,人们在危机中的互助和自救等。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向读者展示了这些问题的真实面貌和背后深层次的思考。
【记事】惨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_800字1942年的冬天,德军在东线全线进攻,目标是攻占苏联的第六大城市——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的保卫战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激战,这场战争惊险、悲壮,牺牲惨重,一度成为整个战争的转折点。
战前,斯大林格勒被赋予了特殊任务,也就是成为苏联军队的钢铁堡垒,为苏联的胜利提供理论上的保障。
在此之前,苏联军队以伏击战术尝试阻止德军的侵略,但都不尽如人意。
眼看德军士兵和坦克围攻斯大林格勒,苏联军队毫不畏惧地迎接了战争的挑战。
保卫战开始后,德军的攻击变得越来越猛烈,炮弹和火箭弹不断落下,井井有条的城市面貌被摧毁殆尽。
苏联军队则积极地进行防守,并尝试用狙击手和步枪手进行狙击战,逐步推进德军的撤退。
然而,在这场战争中,德军表现出了其强大的技战术,他们趁夜间的时候,通过巨大的轰炸和防空火力的轮番攻击,使得苏联军队无法进行有效的防守。
苏联军队为了遏制德军的进攻,尝试了各种不同的用武之地,包括在城市中间设置炸药点、利用下水道管道进行地下作战等。
不过这些虽然发挥了一定的防守作用,但是无法阻止德军不断推进。
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苏联军队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欲望和牺牲精神。
从最初的防御作战到逐渐展开的突围作战,包括在城市内的各种救援行动,每一次决策都在血的教训中得出。
但这场战争的惨烈程度以及使人震惊的人员及装备的损失,却是不可避免的。
战斗开始后,双方损失惨重,特别是德国陆军苦于缺乏支援和补给的情况下,几乎每天都面临着战斗,他们的伤亡数量异常惨重。
苏联则通过它的规模和支援比例赢得了战斗,将大量的物资和人力纳入战斗。
尽管苏联周围的环境变得极为可怕,包括肮脏、拥挤、饥饿乃至瘟疫,但苏联的持续斗争精神始终没有改变,他们坚信只要继续进行战斗,就一定能胜利。
经过长时间的战斗,斯大林格勒的保卫战终于以苏联军队的胜利结束。
然而,战争的后果是惨痛和不可估量的,数以万计的士兵人命葬送于战火之中,城市和环境也遭受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六年级作文】垃圾桶里的战争
一个带着臭气的黑色垃圾袋飞进了垃圾桶。
不曾想到,它像一个导火索,点燃了一场
烽烟四起的战争。
蓝色广场:可回收垃圾。
红色面:不可回收废物。
战场:垃圾桶。
武器:大刀。
战争是由原来垃圾桶里的可回收垃圾引发的。
可回收垃圾首先袭击了黑色垃圾袋。
他
们喊道:“请把黑色垃圾袋里的不可回收垃圾滚出去。
我们不允许你侵入这里。
你为什么
污染我们的家?”不可回收的垃圾没有表现出软弱,喊道:“我们只想来,我们也想重生,我们不想死。
如果我们想杀或砍,我们会陪到最后!”
此时,外面骄阳似火,热得本已受不了的可回收垃圾在不可回收垃圾的挑衅下,纷纷
操起大刀,“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灭了这些不速之客,大家冲呀!”领头的可回收垃圾
大喊到。
于是,一场大刀阔斧的战斗在垃圾桶里展开。
大约一个小时后,无法决定结果的垃圾
不得不停止。
这时,一个老者站了出来。
这怎么能说是垃圾们的错,是人们,不分类垃圾,让不可
回收垃圾进入了可回收垃圾的家。
战争造成的不是垃圾而是人。
30分钟改变世界作者:王林峰来源:《党员文摘》2016年第05期荷兰鹿特丹的青年汤米今年28岁,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每天早晨,吃过妻子做的早餐后,推崇绿色环保出行的汤米便骑着自行车去上班。
晚上6点,他再骑自行车回到家里,日子过得无忧无虑。
一天,汤米骑着自行车去上班,当路过一条小河时,河边堆积如山的垃圾引起了汤米的注意。
到办公室后,他忍不住向同事抱怨:“公司附近那条河本来是一道风景,可现在河边堆满了垃圾,臭气熏天,真令人担忧。
”同事劝汤米:“别管那么多了,不是你丢的就好啦!”汤米问:“凭我们的力量,能让河边变干净吗?”同事说:“别多管闲事啦,垃圾是永远清理不干净的!”尽管同事漠不关心,但汤米仍作了一个决定:每天早起30分钟,到河边清理垃圾。
说干就干。
第二天早上,汤米提前30分钟出发,独自来到小河边,装满一袋垃圾放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在路过垃圾处理场时把垃圾扔掉,然后再去上班。
日复一日,汤米坚持每天花30分钟时间清理垃圾。
虽然小河边的垃圾还是很多,环境看上去没有多大改变,但是,汤米依旧坚持每天清走一袋垃圾。
一个月后,河边的一块空地终于露出了绿色的草地。
初见成效,汤米很兴奋,将这一细微的变化拍成照片,发到了“脸书”社交网站上,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和点赞。
随后,汤米的两位朋友也加入了捡垃圾的行动。
此后,他们三人每天早起半个小时,骑着自行车来到河边,耐心地把垃圾装到塑料袋里,再送到垃圾处理场。
一个人的力量虽然不大,但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会有质的改变。
后来,有不少上班族路过小河边,看到汤米后就停下来,一起加入捡垃圾的行动。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两个月后,河边的垃圾全部被清理干净,取而代之的是绿油油的青草地,还引来不少候鸟在这里安家,原本死气沉沉的小河变得生机盎然。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
汤米的事迹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受他的影响,很多上班族开始效仿汤米,每天早起30分钟,拿着垃圾袋去清理周边河岸的垃圾。
在丹麦斯卡根小镇,环保协会组织了一个叫“清道夫”的行动小组,带领志愿者利用周末去海岸边清理垃圾;在英国,一对每天都要到公园散步的夫妻,现在散步时会带着塑料袋,看到垃圾就随手捡起来,再分类扔到垃圾桶里;在土耳其,一位体育老师周末领着学生,划着皮筏艇到河里清理飘浮的垃圾,一条河划下来,能清理一百多袋垃圾;在中国西藏察瓦龙乡、碧土乡,上百名群众清理梅里雪山外转经道,为期12天的清洁行动结束,共清理残留垃圾150吨。
滩涂捡垃圾活动总结第1篇根据吴江区政府及教育局的相关要求,我校以“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一、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成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顾建荣校长任组长,指定专人负责,并明确职责,落实到人。
二、配备相关设施在校园、教室、食堂等处分别设置不同规格的垃圾分类回收箱,贴好“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等标识,由专人负责管理,并组织学生成立校园护卫队,经常提醒全体师生注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三、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学校宣传橱窗、班级公告栏张贴有关于垃圾如何分类及爱护环境等环保知识,发放“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倡议书,同时利用升旗仪式、晨会或黑板板对全体学生加强教育,使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概念,传授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分类意识,逐步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
四、开展主题班会在德育处的精心策划下,各班认真开展了有关垃圾分类的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幻灯片、自编小品等形式来进行向大家展示垃圾分类的日常常识,并以小游戏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垃圾分类。
通过活动,让全校学生了解更多的垃圾分类知识,更深层次的`体会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组织志愿队伍学校成立了由32名教师、64名学生组成的垃圾分类宣传志愿队。
师生志愿队负责在师生团队中宣传垃圾分类常识,以身作则,并时刻督促全校师生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学校对工作认真的师生垃圾分类宣传志愿队员进行评奖,鼓励学生都来了解垃圾分类,都来参与垃圾分类,使有限的资源能得到重复利用,以此达到减少生活污染的目的。
滩涂捡垃圾活动总结第2篇x月x日,设计室开展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环保宣传活动。
此次活动主要以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如何通过改变生活中的小细节,提高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生活环境。
活动现场在所会议室,活动分为3个板块,首先由请来的高中教师们向单位的干部职工讲解“低碳”的相关知识,增进干部职工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提高干部职工的环保意识;紧接着干部职工纷纷在“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横幅在签下自己的名字,并表示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环保理念,在最后问题竟猜中干部职工更是积极踊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