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表格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3.50 KB
- 文档页数:6
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5篇范文]第一篇:2016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温晴”、“响晴”“设若”、“水墨画”、“贮蓄”、“空灵”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
5、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2、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老舍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都经历过冬天,那么,冬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说到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
总之,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
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2课济南的冬天》(教案)一. 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老舍。
这篇课文描绘了济南冬季的美丽景色,展示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济南的冬天,感受到了它的美丽和温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散文、小说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但他们对老舍的作品可能不太熟悉,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此外,对于描绘自然景色的文章,学生可能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观察能力;学会欣赏散文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温馨,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3.欣赏散文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济南冬天的美丽。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制作课件。
2.课文录音:找寻课文朗读的录音,以便课堂上学生跟读。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小组,便于讨论和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济南冬天的美景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
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2、学习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读讲第三自然段,学习其写景方法,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三、教学难点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预习一课时除外)五、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此括号中的内容为教师引导、讲授语言——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冬天,是一年中最后的一个季节。
冬天,一说到它,我们的眼前就浮现出一幅大雪纷飞、寒风凛冽、冰天雪地的景象。
这是我们这儿的冬天。
那有“泉城”之称的我国山东省的济南市的冬天是不是这样的呢?好,让我们来欣赏我国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优美散文《济南的冬天》,从中寻找答案吧!](二)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学生齐读。
[同学们看看,作者把济南的冬天和哪些地方的冬天作了比较?]学生说。
[对!把济南的冬天和不刮风便是奇迹的北平的冬天作了比较,还和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怪的伦敦的冬天作了比较。
通过这两个比较,作者说明了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说道“响晴”,作者又把它和热带“毒”的日光相比。
][作者通过三个比较,写出了济南冬天天气总的特点。
这个特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对,是“响晴”。
因为天“温晴”,所以作者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由此看来,课文第一段在结构上起了总括的作用。
][课文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就紧紧围绕“温晴”这一主旨,由全景到分景地对济南冬天的景物进行了具体、细致而又生动的描绘。
是怎样描绘的呢?](三)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学生齐读。
[这一段是写济南冬天的全景。
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呢?]学生回答:山、阳光。
[作者写山,没有精雕细刻,只是从整体上写出了山的形态。
说“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是济南出现暖冬的地理原因。
作者写出这样的原因,不是用的学者的口吻,而是文学家新巧的比喻。
《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抓住济南冬天的景物特征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情感目标: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晴”特征,并体味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1)紧紧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描写。
(2)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学习难点】:(1)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自然平易、准确生动、清新明快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冬天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可爱的!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现《济南的冬天》洋溢着的特殊的美丽。
(PPT展示)二、文体知识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小说家,戏剧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出身寒苦,自幼丧父,北京师范学校毕业,早年任小学校长、劝学员。
1924年赴英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开始写作,连续在《小说月报》上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成为我国现代长篇小说奠基人之一。
归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同时从事写作,其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断魂枪》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和重庆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对内总理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并对现代曲艺进行改良。
1946年赴美讲学,四年后回国,主要从事话剧剧本创作,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被誉为语言大师。
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全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北京文联主席。
2、创作背景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第2课《济南的冬天》一: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2.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学习重点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学习难点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自主预习案】1、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词吧,通过努力,你能掌握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水zǎo()chéng()清宽chǎng()水藻()狭窄()宽敞()贮蓄()澄清()济南()镶上()髻()看护妇()2、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
温晴:。
安适:。
空灵:。
3.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字,满族人。
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
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讲学。
1949年应召回国。
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等和话剧《》《》是其代表作。
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4.认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5.在文中圈画出你感到难以理解的句子,认真品读,准备课上与同学老师交流【课内探究案】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
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
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