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的成就---制作
- 格式:ppt
- 大小:512.00 KB
- 文档页数:2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及其适用范围。
2. 能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运行速度等物理量。
3. 了解人类对万有引力理论的钻研历程及其成就。
4. 培养科学探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际应用,以及人类对万有引力理论的钻研历程。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资料。
2. 准备天体运行模拟软件和计算器等教学工具。
3. 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提前准备问题。
4. 安排实验室或天文观测现场教学的时间。
四、教学过程:本节内容分为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大约需要30分钟。
环节一:导入新课(1课时)1. 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回答牛顿第二定律和动能定理,为引入万有引力定律做铺垫。
2. 引入新观点:通过图片展示行星和卫星的运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万有引力定律。
3. 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教学(2课时)1.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以及与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干系。
2.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如卫星轨道计算、行星运动分析等。
3. 演示实验:利用实验设备演示行星运动规律,让学生直观感受万有引力定律的作用。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未来可能的应用领域,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环节三:教室小结(1课时)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应用领域等。
2. 强调学习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回顾和稳固所学知识。
环节四:安置作业(1课时)1. 课后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万有引力定律诠释一些天文现象,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 推荐阅读材料: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或文章,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