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油田储层损害试井定量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92.04 KB
- 文档页数:2
第四章储层损害的评价方法代表性岩样的选取(1)速敏概念和实验目的(1)速敏概念和实验目的(2)原理及作法(2)原理及作法C、注意事项a、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连续流动。
如果中途停止流动,会使运动着的微粒在孔道处沉积,破坏微粒分布状态,即使间断后再流动也不能恢复到停止前的状态,此时表现出压力波动很大,实验资料发生矛盾或混乱的现象。
b、对于采油井,要用煤油作实验流体,并要将煤油先经过干燥,再用白土除取其中的极性物质,然后用G5砂心漏斗过滤。
对于注水井,应使用经过过滤处理的地层水(或模拟地层水、标准盐水)作为实验流体。
(4)影响速敏性的因素A、主要受岩石本身性质的影响B、流体矿化度、离子组分、pH值等流体性质的影响随注入流体矿化度的降低而降低,或者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
Vc如果储层具有较强的速敏性损害,应在工程中选用粘土稳定剂,控制注入或产出流体速度等预防措施。
(1)水敏概念和实验目的(1)水敏概念和实验目的(2)原理及评价指标(2)原理及评价指标(1)盐敏概念和实验目的(1)盐敏概念和实验目的(2)原理及评价指标(2)原理及评价指标(1)碱敏性的概念和实验目的(1)碱敏性的概念和实验目的(2)原理及评价指标(2)原理及评价指标(1)酸敏性的概念和实验目的(1)酸敏性的概念和实验目的(2)原理及评价指标(2)原理及评价指标1、实验条件(1)该实验可用气体、中性煤油或标准盐水(质量分数8%)作为实验流体。
(2)使用特制的可分别控制或测量轴向和径向应力的驱替装置。
(3)用气体做实验流体时,按SY/T6385执行。
2、净围压的应力敏感性评价实验(1)实验步骤a、损害前液体渗透率的测定。
b、保持进口压力值不变,缓慢增加围压,使净围压依次为2.5MPa,3.5MPa,5.0MPa,7.0MPa,9.0MPa,11MPa,15MPa,20MPa。
c、每一压力点持续30min后,测定岩样渗透率。
d、缓慢减小围压,使净围压依次为15MPa,11MPa,9.0MPa,7.0MPa,5.0MPa,3.5MPa,2.5MPa。
油田公司企业规范油田开发事故井分类及影响储量评价办法(试行)2003—04—01油田公司目录前言--------------------------------------------------- 21 范围-----------------------------------------------32 原则-----------------------------------------------33 引用标准-----------------------------------------34 事故井分类--------------------------------------3 5影响储量的计算方法--------------------------4 6附录-----------------------------------------------6前言根据油田开发工作的需要,经讨论研究特制定本办法,目的是加强油田开发过程事故井的分类管理及事故井对油藏开发与管理影响程度的评价,更好地推动油藏管理工作。
本规范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油田公司油田开发事业部。
油田开发事故井分类及影响储量评价办法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油田开发过程中事故井分类的原则及评价事故井单井影响储量的计算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油田公司油田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对事故井的分类和对事故井单井影响储量动用的评价。
2 原则和目的评价事故井对开发与管理的影响程度。
充分利用资源与资产。
合理确定不同开发阶段技术改造工作量。
3 引用标准本规范编制过程中引用了以下标准。
Q/ZY 0538-95 油田开发井报废规定Q/ZY 0580-1996 水驱控制储量、水驱动用储量计算方法GBn 269-88 石油储量规范SY/T 5367-1998 石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SY/T 6366-1998 油田开发主要生产指标及计算方法SY/T 5367-1998 石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4事故井分类已报废待恢复井(已有工程报废井批文,但开发井网仍需恢复的油水井)未报废井(具体分为待报废、带病生产、待恢复三类)4.1采油井4.1.1 已报废待恢复采油井通过大修、下4〞套管、开窗侧钻或更新等可以完善井网的报废采油井。
关于液体欠平衡钻井的储层损害评价关于液体欠平衡钻井的储层损害评价随着石油工程领域的发展,液体欠平衡钻井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储层开发过程中,然而这种新型的钻井技术却难免会对储层造成一定的损伤。
因此,如何评价液体欠平衡钻井的储层损害,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液体欠平衡钻井指的是钻井过程中钻柱周围环境中的压力大于油层地层间隙压力,即钻柱周围造成局部真空,这种特殊的物理环境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效应,比如钻过的地层储集层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损害,层间缝隙被压缩变形,导致产量降低,水和砂岩灰分含量增高等问题。
为了减少钻井对储层的损害,需要对储层的损害进行评价。
目前,对于液体欠平衡钻井的储层损害评价,有三种常用方法:地震反射法、产能测试法和岩石物理实验,并且三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应用优势。
地震反射法运用地震波与岩石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地震波传播路径,确定地层的物性分布,从而判断地层损害程度。
但是地震反射法要求在钻过每一层地层前都需要进行地震测试,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较高。
产能测试法针对的是储层中的产能特征,通过产量和压力测试,来评价地层在钻过后储层产能的变化情况,从而检测是否存在储层损害。
虽然产能测试法的结果准确度较高,但其依赖于地层的流体性质,而流体性质的变化会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可靠性。
岩石物理实验则是通过实验测量的方式,模拟地层在液体欠平衡钻井过程中的物理环境,提取出储层的物理性质参数,重新构建储层模型,最终得到损伤程度。
岩石物理实验具有实验控制条件严格、结果准确度高、评价稳定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液体欠平衡钻井的储层损害评价。
总之,对于液体欠平衡钻井的储层损害评价,需要结合以上三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地质环境和包层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达到准确、有效地评价液体欠平衡钻井储层损害的目的。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液体欠平衡钻井的储层损害,如钻头的尺寸和设计、钻井液性质和性能的选择等。
文章编号:1001-5620(2010)06-0016-04钻井完井液储层损害室内评价关键技术田荣剑, 罗健生, 王楠, 李松, 孙强(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化学事业部,河北燕郊)摘要 储层损害室内评价是一个统计性实验,必须经过大量的实验,才能对现场情况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同时它又是一个模拟性实验,其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和判别规则对最终的实验结论都会产生决定性影响。
目前储层保护室内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不太好,降低了对现场作业的参考性。
因此,对室内评价过程中实验岩心的选择、建立束缚水的判断进行了规范,对实验条件进行了确定,从而消除了歧义和误差,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稳定性、为石油的开采提供保障。
关键词 储层损害;统计性;模拟性;渗透率;临界流速;评价中图分类号:TE258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储层损害评价包括室内评价和现场评价。
储层损害室内评价对现场的指导性有时不精确,比如室内评价结果不好,而现场的出油效果却不错;室内评价钻井液的损害程度不大,而现场作业后通过测井等技术却认为地层损害较大。
其原因主要是对储层损害室内评价实验的性质不了解、实验条件选择得不合适以及实验结果判定得不精确,久而久之,一味地追求较高渗透率恢复值成为储层保护室内评价的重点关注,而对于评价实验的条件和适用的范围却很少关注。
殊不知,对于储层保护室内评价来说,只有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建立明确的实验条件,得出的实验结果才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地层的不均质性决定储层保护室内评价是统计性的实验。
此外,储层损害室内评价还是一个模拟性实验。
在进行评价实验时,对于岩心的选择、实验方法的设计、评价条件的确定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虽然有相关的行业标准作为依据,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存在歧义或误差,导致了实验结果的不准确和重复性差,降低了其参考的价值。
因此,合理地选择实验方法、精确地统一实验条件、认真地执行判别标准是储层保护室内评价的关键[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