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5_南京_中航科技城项目规划方案点评及建议
- 格式:ppt
- 大小:6.44 MB
- 文档页数:30
航空小镇总体规划方案一、概述航空小镇作为一个集航空科技产业、文化体验、休闲旅游、教育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区,旨在打造成为航空科技产业的集聚地、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同时为民众提供航空科技知识普及的场所。
本方案将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规划设计、文化体验和生态环境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规划。
二、基础设施建设1.交通:规划建设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连接主要城市;修建航空港区至小镇的轻轨交通线路,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
2.水电气供应:建设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施,满足小镇的能源需求;建设水库和供水系统,保障水资源供应。
3.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学校、医院、商业中心、体育馆等基础设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三、产业布局1.航空科技产业园:打造航空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的基地,引入航空科技企业入驻,提供科研支持和技术服务。
2.航空体验区:建设航空学校、训练设施和飞行模拟器等,为民众提供航空体验和飞行培训的机会。
3.航空文化景区:规划建设航空博物馆、航空主题公园等文化设施,展示航空科技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底蕴。
四、规划设计1.空间布局:将小镇划分为产业区、商业区、居住区和公共区四个主要区域,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域。
2.建筑设计:注重航空主题和现代科技元素,建筑风格简洁、现代化,同时结合当地文化特色。
3.绿化美化:增加绿化面积,打造公共花园、广场和绿道,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
五、文化体验1.航空科普教育:设置交互式展览、科普讲座和实验室,向公众普及航空科学知识。
2.航空表演和比赛:定期举办航空飞行表演和模型飞行比赛,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观赏性。
3.航空主题展览:举办航空科技、航空历史和航空文化相关的展览,吸引观展和学习。
六、生态环境1.生态保护: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在建设中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2.水资源管理: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水资源回收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
3.垃圾处理:建设现代化的垃圾处理设施,推行分类投放和资源回收利用。
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评审意见背景为了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园区的布局和功能划分,提高园区的发展水平和吸引力,经过园区委员会的研究和讨论,制定了《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
为了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特组织评审小组对该规划进行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
评审意见经过评审小组的讨论和研究,我们对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1. 规划目标与定位对于园区的规划目标和定位,需要更加明确和具体。
规划应明确园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例如打造成为创新科技产业集聚区、培育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先锋等等。
同时,规划还应明确园区的定位,例如园区是否以科技企业为主导,还是以服务业为主导,这将直接影响到园区的功能布局和资源配置。
2. 空间布局与规划在园区的空间布局和规划上,需要更加合理和灵活。
规划应充分考虑到园区内不同企业和产业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空间布局,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同时,规划还应对不同功能区域进行详细划分,例如办公区、研发区、生产区等,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3. 建筑设计与风格统一园区内的建筑设计和风格应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规划应明确园区内建筑的外观设计要求和标准,以确保园区整体形象的统一和美观。
此外,建筑的功能设置和空间布局也应符合园区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到企业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4. 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园区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是园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应明确园区交通规划,包括道路布局、交通流量和交通系统的建设。
同时,规划还应考虑到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供水、供电、供气等,以确保园区内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生产活动。
5.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在园区的规划中,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应被充分考虑和重视。
园区的环境应该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园区还应积极推动生态建设,例如建设绿化带、保护生态湿地等,以提升园区的环境质量和生态价值。
6. 公共服务设施与配套设施园区规划应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的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医疗、教育、文化等,而配套设施包括餐饮、休闲娱乐等。
中航工业科技城A3、A5项目安全防护措施一.工程概况中航科技城-航空产业城A3、A5地块项目位于南京市龙蟠中路东侧,中山东路南侧,北临西华东村住宅区,南靠瑞金路,西侧为西安门遗址,东面距离大学城片区不到1km,中心和玄武湖及中山陵距离大约5km,是南京市交通、历史、区中心地段的核心地带,其中A3地块用地面积约为37342㎡,A5地块用地面积约为57582㎡。
本工程有A5-1(中央公园)、A5-2及A3住宅区组成,总计22栋住宅。
A3地块总建筑面积142422㎡,地上有10栋单体,最高为26层,81.7m;A52地块总建筑面积99724㎡,地上共有12栋单体,最高为11层,35m;A51地块建筑面积19499㎡,为下沉式广场和物业用房。
总建筑面积为261645㎡。
二.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为确保安全生产,消除安全隐患进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强化对安全方面的管理,特成立项目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领导小组成员组长:钱少波副组长:王建东、张建组员:胡鲍、王宏川、臧振威、王兴海三.各主要部位(工种)安全防护措施1.通道防护1.1建筑物北侧为生活区域及加工区域,为保证人员安全通行及生产的顺利进行,此范围内必须搭设一条东西全长的双层防护棚。
同时在建筑物西侧、建筑物南侧部分及现场施工主要出入口区域搭设防护棚,各防护棚彼此相互贯通,以确保施工人员及其他过往人员的人身安全,具体搭设部位详见安全防护平面图所示。
1.2为避免因建筑物不断增高,物体掉落至道路上伤及人员和车辆,在距建筑物较近的西侧华发路上搭设安全防护棚,具体搭设见图所示。
1.3安全防护棚搭好后,在防护棚钢管立杆上用油漆刷成红白相间标记,作为车辆及人员通行警示。
2.主体结构施工外围防护2.1主体结构施工外围防护裙房部分待外脚手架拆除后,在三层处搭设一道双层水平防护棚,宽5米,具体位置见平面图。
塔楼部分采用悬挑架,防护措施为:密目安全网里再侧封闭一层钢丝网,以确保物体不飞落爬架外,在下部及上部操作层用木板全封闭,中间隔层用竹笆满铺,具体搭设见外脚手架搭设方案。
未来科技城规划未来科技城是一个集科技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园区。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规划项目,未来科技城将面向未来发展的需求,结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趋势,进行规划和设计。
首先,未来科技城将注重科技研究和创新的环境建设。
园区将建立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实验室,聚集国内外顶尖的科研人才,为他们提供先进的研究设备和优越的研究环境。
此外,园区还将积极引进和扶持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创新创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真正做到技术研发和转化相结合。
其次,未来科技城将注重人才培养和吸引。
园区将建设高水平的科技教育机构和培训中心,培养出大批的科技人才。
同时,园区将采取多种措施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到园区工作和创业,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
再次,未来科技城将注重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
园区将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包括创业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风险投资机构等,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支持和服务。
同时,园区将引导、扶持和培育优势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和产业链条,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最后,未来科技城将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园区将采取一系列的节能、减排和环保措施,建设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同时,园区还将注重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保护和修复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科技城。
总体而言,未来科技城规划着眼于未来科技与产业的发展趋势,注重科技研究和创新环境的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着重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同时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未来科技城将成为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南京生命科技产业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0.25•【字号】•【施行日期】2012.10.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南京生命科技产业发展的意见(2012年10月25日)为了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业创新名城战略目标,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发挥我市生命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创新基础优势,促进生命科技产业跨越发展,将南京建设成为国际生命科技研发和产业基地--中国(南京)生命科技城,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一)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国际生命科技研发和产业基地--中国(南京)生命科技城为目标,以“人才引领、科技创业”为重要举措,以研究成果应用和产业化为重点,积极引进国内外生命科技高端人才在宁落户,集中科教优势资源,研发和产业化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国内外领先的创新产品,重点在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药物、大型可移动数字成像医疗设备、生物育种、特色医疗、小核糖核酸早期诊疗研发和产业化上寻求突破,努力实现我市生命科技产业大发展。
(二)发展原则树立“大生命科技”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现代医疗服务、生物农业等产业。
坚持走高端化、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打造完整的生命科技产业链。
坚持“培育孵化+引进生根”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生命科技产业自主研发能力、研发成果产业化能力。
培育和扶持一批国际知名研发机构、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的生命科技跨国公司。
坚定依靠人才发展产业,把人才引领、科技创业作为推动生命科技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建立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医疗机构紧密协调发展体系,集聚、吸引一大批生命科技创业者、创业家投入南京生命科技产业。
(三)重点技术抢占生命科技前沿技术,大力发展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与发酵工程、组织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干细胞工程、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生物芯片、纳米生物技术、靶向技术、高通量筛选等技术。
二、建设项目概况
2.1 研究背景
本地块位于南京老城东部,西邻龙蟠中路
项目用地面积24043平方米,建筑面积106987平方米,主要用于商业金融、科研设计两大功能,其中王子楼为保留建筑。
项目建成后将产生较大的人流、车流和停车需求,会对周边道路的交通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该基地将要产生的交通量及其对周边地区道路交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估。
2.2 研究目的、内容与原则
1、研究目的
根据基地开发情况分析区域交通需求增长及其造成影响;
提出对基地用地开发的反馈建议;
保证基地周边地区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
保障基地功能的正常发挥,保持基地的活力;
最大限度地减少基地建成使用对周边道路交通系统的不良影响。
2、研究内容
基地及周边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分析;
基地及周边交通现状与规划分析;
交通需求预测与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基地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配建指标;
基地开口数量、开口位置、开口形式;
外部交通组织和设施配置改善方案(含周边道路交通系统、公交设施改善方案及机动车、慢行交通进出基地交通组织;
主要结论与建议等。
3、研究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坚持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动、静态交通平衡的原则。
系统、综合分析交通特征,在减少对周围地区交通影响的前提下,提出基地的最佳交通组织方案与设施改善措施,营造基地内外部相协调的、良好的交通环境。
三、基地周边地区用地概况
3.1 规划方案概况
本地块西邻新街口商圈,东接明故宫历史片区,位于现代城市文明与历史风貌交融的地区,区位条件十分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