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察中的关于水文地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
- 格式:docx
- 大小:386.46 KB
- 文档页数:4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由于中国陆地资源丰富,且地形地貌复杂,因此,在建设项目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勘察。
随着社会的进步,建设项目越来越多。
在建设之前,对建设场地进行详细的水文地质调查,可以对建设项目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会改变建设区域内的岩石和岩石的构造,进而对地质构造的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保护措施不到位,还可能引发各种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危害,并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逆的破坏。
为此,应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地质调查,科学判断工程区的地质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提供有关人员的参考。
关键词: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解决措施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
水文地质学是一门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地下水及其物性进行研究的学科。
他对于将来地面建筑的稳定与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一问题不但对项目成本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项目的实施也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进行岩土勘察工作时,必须对水文地质做好勘察,并对其发展的影响进行严格的分析,从而为施工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1水文地质勘察内容水文地质的重要工作就是要弄清地下天然水体的变动与移动状况,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对水文地质构造的调查,来掌握地下水的分布与变化,从而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的依据。
在前期勘察中,对建设区域内气象、环境、气候等条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与勘察的成果相结合,对施工条件进行评估。
在详细勘察阶段,要对地下水的详细信息展开调查,明确地下水的变化、储量,地层透水能力,地下水的最高、最低水位等内容。
2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2.1地下水动水压力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较小,但由于人为因素的干扰,破坏了地下水位原有的动态均衡状态,并伴随着动水压力的增加而发生改变。
这种改变在岩土工程中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它会影响到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发展和进展,从而造成后续的工程项目也会无法进行正常的施工,从而影响到了经济建设的效率和品质。
简析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影响及要点探析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而水文地质问题在工程地质勘察中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必须充分考虑水文地质问题,并且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探索。
本文将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的影响及要点进行探析和简析。
一、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的影响1. 施工安全水文地质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安全。
在进行工程施工时,如果没有充分考虑水文地质问题,可能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滑坡、泥石流等,从而对施工安全造成威胁。
2. 工程稳定性水文地质问题也会对工程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地下水的存在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可能会对工程结构物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特别是在水土耦合作用下,地基承载力和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质会发生变化,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行。
3. 工程设计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设计也有重要影响。
地下水的渗流规律、水文地质条件对于工程设计中的地基基础和防渗措施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水文地质问题,同时也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与分析。
4. 工程成本受水文地质问题影响的工程往往需要更多的投入来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利因素可能会导致工程中需要增加防渗材料、加固工程结构、进行降水排水等措施,这些都会增加工程成本。
1.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勘察中必须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渗流方向和速率、地下水对土壤和岩石稳定性的影响等内容。
水文地质调查是充分了解工程地下水文环境的基础,必须做到全面细致,获取尽可能多的水文地质信息。
2. 地下水的特征在水文地质调查中,需要对地下水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包括地下水的渗透性、水位变化规律、地下水对土层和岩体的侵蚀作用等。
通过对地下水特征的分析,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3. 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在水文地质问题的调查分析中,必须准确评估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析匡永宏谢立香(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72)摘要:水文地质勘察对岩土工程建设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升水文地质勘察质量,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最有价值参考数据。
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造成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由于地下水活动、地下水水位上升下降都会对岩土结构建筑基础造成影响,形成流砂、管涌、软化等现象。
因此,为减少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带来巨大危害,提高水文地质勘察质量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措施前言工程地质勘查中不能缺少对水文地质的勘察,影响水文地质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变化情况。
水文地质不仅仅是岩土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基础工程的环境,会给岩土工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但是在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也非常容易被忽视,主要是因为水文地质的参数一般不会被地质勘察记录。
水文地质的调差往往只是应付国家的一些规定,工程地质勘察对水文地质也只是做简单地评价,导致水文地质无法引起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视。
因此要加强水文地质的重要性,就要对水文地质的研究,明确水文地质给岩土工程带来的影响。
按照工程地质勘察的实际要求,勘察工作要明确与岩土工程相关的水文地质条件,对水文地质现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工程地质勘察中对水文地质急性研究的同时,需要根据水文地质的条件。
对所勘察的水文地质进行进行分析,并提交详细的分析报告,避免水文地质给工程带来的无法预计损失,并保证工程后期质量,以及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的过程中需要对勘察范围内的水文地质进行全面的分析,重视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地下水位的上升或者下降都会导致岩层的结构发生改变,对地面工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详细的水文地质报告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此类事情发生,保证工程的质量,以及工程的进度有序的进行。
在工程地质勘察的过程中应考虑不同的地基基础、不同的地质结构、不同的建筑类型,不同的水文地质等原因,在进行地质勘查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对地质问题进行解决。
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一直备受重视,各种背景下的地质勘察工作都离不开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认识和分析。
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背景包括多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地质勘察工作需要全面了解地下水文地质情况,以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水文地质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分布、运移和质量。
对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是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文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工程建设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质勘察中需要考虑到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同时水文地质问题的存在也会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
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在地质勘察和相关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研究背景非常丰富多样,必须全面了解其背景,才能更好地开展地质勘察工作。
是水文地质问题研究的基础,也是进一步深入探讨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的前提。
1.2 问题意义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水文地质问题直接影响着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来源,而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会导致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有所不同,进而影响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了解地下水文地质问题对地质勘察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水文地质问题也直接影响着地质灾害的发生。
例如,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引起地面沉降,进而导致地面塌陷;地下水的渗透会加速土壤侵蚀,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因此,在地质勘察中必须对水文地质问题有充分的了解,以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
总之,水文地质问题在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水文地质问题,才能更好地指导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水文地质问题对地质勘察的影响水文地质问题对地质勘察的影响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地质勘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地下水位、水质、渗流等方面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常见措施:
1. 地下水位问题:
- 通过钻探和取样等方法获取地下水位数据,确定地下水位的高程和变化趋势。
- 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时掌握地下水位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地下水质问题:
- 进行水质调查和监测,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确定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和污染物含量。
- 根据地下水质量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源、水井位置,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确保工程水源的安全与供应。
3. 渗流问题:
- 采用地质雷测和电法等勘探技术,研究地下水的流动规律和渗流方向。
- 进行渗流试验,确定地下水的渗透系数和水流速度。
- 根据渗流结果,设计合适的水文地质措施,如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隔离等。
总之,在工程地质勘察中,需要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结合工程环境和要求,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摘要: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水文地质问题对水利工程施工非常重要,相关人员必须予以重视。
在勘察过程中需查明建设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时发现水文地质问题并进行分析评价,预测地下水对拟建工程带来的危害,避免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影响工程质量甚至是施工人员的安全。
本文就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勘察;水文地质;问题分析一.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重要性在勘察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地下水的实际情况,主要是了解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如果地下水异常升高,就会进入到土质层,对土质产生侵蚀,最后出现土质性质变化的情况,在一些地区,这种地下水浸润的土质还会大概率出现盐渍化,影响工程的正常建设。
通过合理的勘察,可以得到相应的水文数据,根据已知的数据可以对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合理判断,将岩土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正常情况下,没有对地下水采取任何措施时,地下水位处于较低的位置,并且不会出现大幅度变化,一旦进行岩土工程的施工作业,就会对地下水产生较大的影响,伴随着岩土孔隙的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下地下原有的受力平衡被打破,这时候就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中,一旦出现外力介入的情况,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影响,例如基坑管涌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地基产生破坏,最后影响整个建筑基坑的稳定性。
二.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及危害分析1.地下水位的下降如果在进行工程的过程当中,大量的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进而影响到岩土的特性,甚至会造成地面的塌陷,影响到该地区的地质环境,也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如果出现了地下水位下降的现象,很有可能造成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建筑工程地基的结构土出现了压缩的现象。
一旦在干湿交替的情况之下,很容易影响建筑物基础的耐久性,使得整个工程的质量大打折扣,甚至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最后威胁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
(水利工程)
水
文
水
源
单位:
姓名:
时间:
地质勘察中的关于水文地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
摘要:水文地质研究在地质勘查中的作用和价值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
本文就地质勘查中关于水文地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应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查要求;措施
1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质的勘察要求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通过搜集资料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查明工程所属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
(1)自然地理条件。
这里面包括气象水文特征和地形地貌等内容,气象水文特征是指工程所属地域,是属于亚热带还是热带、季风气候,湿润程度与热量等。
地形地貌是指工程区域周围的水系、平原或高原特征、地形开阔平坦与否、地貌侵蚀和堆积情况如何等。
(2)地质环境。
包括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基底构造及其对第四系厚度的控制、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等方面的内容。
(3)地下水位情况。
包括近2~5年最高地下水位、水位变化趋势;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等。
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巨大,是工程勘察的重点内容。
(4)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主要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及埋深;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等;场地地质条件下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判定地下水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
2水文地质类型区的划分
赋存于复杂地貌地质体中的地下水,它具有水资源的一般特征,又具有系统性、整体性、流动性、可调节性和循环再生性。
通过对赋存环境的分析研究,可划分出不同的单元系统,这些单元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因此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时,必须从含水系统整体上考虑取水方案,寻求整体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最优方案,水文地质类型区的划分就是将赋存环境类似的地下水地貌地质体进行分类,从而进行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管理。
2.1定义
水文地质类型区是指按照地下水含水层岩石的结构条件及地貌形态和成因相似性划分的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区域。
2.2特征
水文地质类型区的特征是地下水按一定的地下水流域分布、运移,在一定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制约下,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存储、运动,完成补给、径流、排泄过程。
a.具有一定的边界类型和构造组合。
b.具有一定的容积和内部组合。
c.在空间范围内有势能的转换机能。
d.具有相对独立的补给、径流、排泄系统,即同一地下水类型区中,一定的排泄量等于一定的补给量(或包含部分储存量的变化量)。
e.与相邻的水文地质类型区存在一定的联系。
f.具有一定的水质类型和组合关系。
g.具有自身的发展变化历史。
2.3划分原理
(1)划分原则
a.水文地质类型区勘查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相结合。
b.水文地质类型与地质成因相结合。
c.主要含水层的介质类型与地形地貌、埋藏条件、岩性、透水性能和地下水化学类型相结合。
d.舍小就大原则。
e.水文地质类型区的划分要达到分类命名简单、便于操作和水政管理为目的。
(2)划分标准
根据上述分类原则,水文地质类型区划分采用自然条件、地貌条件、地质条件、埋藏条件、边界条件和含水层的储存条件来综合考虑,侧重考虑水文地质类型区勘查方法和评价方法。
划分标准选用地貌类型和不同的含水介质相结合作为划分标准。
3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内容
对工程有影响的水文地质因素有: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位及变动幅度,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厚度和分布及组合关系,土层或岩层渗透性的强弱及渗透系数,承压含水层的特征及水头等。
为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应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工程可能产生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危害。
但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通常缺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
今后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评价:
(1)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2)工程地质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查明与该地基基础类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3)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天然赋存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分析和预测今后在人为工程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其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不良作用。
(4)地下水位的高低对各种建筑物都很重要,在分析工程地质问题时,地下水位以上和以下要分别对待。
4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严重者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低层或轻型建筑物的破坏。
当地下水位变化频繁或变化幅度大时,不仅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胀缩幅度也大。
因此,在膨胀性岩土地区进行工程勘察时,应特别注意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特别是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幅度和变化规律。
这对地基基础深度的选择(宜选在地下水位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下,不宜选在地下水位变动带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若水位在压缩层范围内上升时,软化地基土,使其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建筑物可能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若水位在压缩层范围下降时,岩土的自重应力增加,可能引起地基基础的附加沉降,如果土质不均匀或地下水位的突然下降也可能使建筑物发生变形破坏。
5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问题分析及措施
5.1传统地下水测量方法的一些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的测量与计算沿用的传统方法为:(1)钻孔;(2)提取岩芯后0.5h,测量孔内水位;(3)有条件时,测量终孔后24h水位,作为稳定地下水位。
对于只有含水层贯通的地层,这种方法是合理的,但对于含水层不贯通的地层和局部(或大部)不透层水的地,这种方法会带来一些问题。
5.2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问题解决方法探讨
为测取岩体中的真实地下水位,进而找出透水带,可采取如下方法在钻孔中进行水位测量。
为操作方便,可以采取分段钻进方法,设计好每天的钻进工作量,开钻后可以先以一天的钻进量为一段。
每天钻进结束后,将孔中水抽干,第二天开钻前测量水位,即可查明该段是否含水。
若上部地层均不含水,则可一直这样进行下去。
若上部已有含水层(如第四系含水层),则需将测量段密封起来,抽干其中的水,第二天测量该段是否有水及水压大小以确定其含水性及水位情况。
岩体完整段一般不含水,节理、裂隙密集段可能有水,也可能无水,总体来说,由于岩体中渗透的裂隙性,钻孔中肯定只有小部分区段有水(一般在断层、密集节理带产出部位)。
这样,通过测量可以把地层分为含水段与不含水段,再结合地球物理勘探测量,确定出地层的含水部位(裂隙带)与不含水部位(与水文地质中的找水勘探类似)。
以此资料作为岩体稳定性分析的依据,要准确可靠得多。
含水带确定之后,可以根据含水带的分布特点,用裂隙渗透的原理,来确定地下水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
以最简单的边坡平面破坏模型为例,其计算如下:边坡滑面裂隙带宽d,长为L,全滑面上的水头差为H,则地下水作用力为:
此即为裂隙带上的总渗透力,平行于滑面,方向向下,作为下滑力参与计算,而滑面上计算应力时不再计及地下水浮力。
边坡的安全系数为:
式中W―滑体的总重量;α、Φ、c-分别为滑面的倾角、内摩擦角和粘聚力。
这样算出的地下水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比之用浸润线计算的影响要小得多。
总之,水文地质工作在地质勘查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工程勘察的发展,其必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勘察水平提高起着极大推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