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耕地面积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93.29 KB
- 文档页数:5
北碚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及可持续发展摘要:利用能值分析理论对北碚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状况、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北碚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北碚区农业生态系统能值产出率相对较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但工业辅助能值的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压力。
北碚区应调整其能值投入、产出结构,加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促进其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可持续发展;北碚区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9-2188-04能值分析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生态学家odum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综合系统生态、能量生态和生态经济原理而创立的。
能值(emergy)的英文拼写带有字母“m”与能量不同,是一种新的科学概念和度量单位,其涵义是指某种流动或贮存的能量所包含的另一能量的数量,称为该能量的能值,或者说能值就是直接或间接用于形成资源、产品或劳务的某种类型能量之量[1],通常以太阳能值衡量某一能量或物质的能值,任何能量包含太阳能之量,即为该能量的能值,单位为太阳能焦耳(solar emjoules),英文缩写为sej。
本文运用能值理论对重庆市北碚区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能值分析,评价了北碚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状况并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1 北碚区农业发展现状北碚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三峡工程库尾区,东经106°18′14″-106°56′53″,北纬29°39′00″-30°03′53″。
地处重庆市城区西北部,东邻渝北区,南接沙坪坝区,西靠壁山县,北接壤合川市,属重庆市城区,距市中心25 km。
2010年全区农村经济总量达42.40亿元,与2009年同比增长10.2%,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46.67亿元,同比增长23.2%;农业总产值达13.79亿元,同比增长6.1%;农业增加值达9.50亿元,同比增长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 205元,同比增长16.6%。
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四月目录前言 .............................................................................................................................................................. - 1 -第一章规划编制的背景 .............................................................................................................................. - 2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2 -第二节土地利用特点............................................................................................................................. - 3 - 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 4 - 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定位与规划目标....................................................................................................... - 6 -第一节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 6 - 第二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 6 - 第三节区域发展定位............................................................................................................................. - 8 - 第四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 9 - 第五节土地利用战略定位..................................................................................................................... - 9 - 第六节规划目标确定........................................................................................................................... - 10 - 第三章土地利用布局与结构调整............................................................................................................. - 11 -第一节土地利用布局........................................................................................................................... - 11 - 第二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 15 - 第四章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规则............................................................................................................. - 18 -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 18 - 第二节土地用途管制分区................................................................................................................... - 19 - 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及管制规则....................................................................................... - 23 - 第五章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 - 25 -第一节交通水利................................................................................................................................... - 25 - 第二节能源建设................................................................................................................................... - 26 - 第六章土地保护、整理复垦开发............................................................................................................. - 26 -第一节土地保护................................................................................................................................... - 26 - 第二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 - 28 - 第三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 - 28 - 第四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实施措施................................................................................................... - 30 - 第七章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 30 -第一节以保护为前提开发建设........................................................................................................... - 31 - 第二节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 31 - 第八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 - 32 -第一节北碚区城镇体系规划等级序列............................................................................................... - 33 - 第二节各镇(街道)发展用地规划................................................................................................... - 33 - 第九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 - 37 -第一节完善土地执法监察机制........................................................................................................... - 37 - 第二节完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 - 38 - 第三节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制度....................................................................................... - 38 - 第四节提高规划实施社会能力........................................................................................................... - 38 - 第五节建立规划实施技术保障........................................................................................................... - 38 -前言一、规划编制的目的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北碚区城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及布局,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实现北碚区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3号令》等法律法规及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编制《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
北碚区位分析报告一、引言北碚区位于重庆市的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本文将对北碚区的区位进行分析,包括地理位置、交通网络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北碚区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
二、地理位置北碚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位于重庆市的西北部,东临渝北区,南接江津区,西连涪陵区,北靠巴南区。
北碚区地处长江两岸,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同时也处于丘陵地区,地形地貌多样。
这种地理位置使得北碚区在旅游和生态环境方面具备了独特的优势。
三、交通网络 1. 铁路交通北碚区拥有便捷的铁路交通网络。
主要有渝怀铁路、渝万铁路和重庆北站等重要铁路设施。
这使得北碚区与重庆市中心及周边城市之间的交通更加便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公路交通北碚区的公路交通发达,主要有G75兰海高速公路、G65包茂高速公路和G42沪蓉高速公路等。
这些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得北碚区与重庆市内外的联系更加紧密,为货物运输和人员流动提供了便利。
3.水运交通由于北碚区处于长江两岸,水运交通发达。
北碚港是重庆市内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与长江上的其他沿岸城市有着频繁的运输往来。
这使得北碚区的物流行业具备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四、经济发展北碚区的经济发展迅速,主要有以下特点:1.工业经济北碚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这为煤炭开采和煤炭化工等行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北碚区还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建筑业,产业结构较为完善。
2.旅游业北碚区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如天生三桥、武隆天坑、南山风景区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北碚区的旅游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农业北碚区的农业发达,主要以水稻种植和水果种植为主。
北碚区的农产品以优质、新鲜而闻名,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五、发展潜力北碚区在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方面具备了巨大的潜力。
1.旅游业发展北碚区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丰富多样,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加大旅游业的投入,提高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北碚区经济的发展。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农业资源及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课程名称:农业资源与区划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专业:农村区域发展组员签名:2013年06月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农业资源及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摘要:本次到北碚区天府镇的调查,主要是针对天府镇农业资源及产业发展现状,通过访问式问卷的形式进行本次的调查。
目前,天府镇农业资源状况、产业状况以及农业产业发展限制条件与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展开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本镇的农业生产虽然有了新的发展,但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民素质偏低、农业投入不足、农产品市场销售难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天府镇农业的发展。
前言近年来,天府镇农业生产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和重庆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人和农业生产的五项转变为目标,即(1)从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2)从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3)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型农业转变;(4)从单一型向多种种植型转变;(5)从计划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变。
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中心,切实加强对农业的指导和支持,发展“高产、高质、高效”农业,在稳定农村双层经营承包制的基础,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提高了农业的竞争力和产品的附加值,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增长。
[1]天府镇位于北碚城东北部,地形呈典型南北走向的“一山三岭二槽”分布,东连北碚区静观镇,南临嘉陵江,北与合川区杨柳坝接壤,西与北碚区东阳镇相邻,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辖8个村,3个社区居委会,人口5万余人。
为了了解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农业资源状况、产业状况以及农业产业发展限制条件与问题,2013年5月24号我们到了北碚区天府镇展开了调查。
一、天府镇种植业基本情况全镇总耕地面积41455亩,其中蔬菜19846亩,粮食作物水稻5934亩,花卉1651亩,水果2476亩,鱼塘面积9756亩。
农业结构调整比例为:粮食面积占耕地面积15.3%,经济作物、菜、果、花卉面积占耕地面积60.7%,鱼塘占23.5%。
浅谈土地规划中建设用地变化对耕地保护的潜在影响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化发展,建设用地的规模逐渐扩张,许多耕地甚至是基本农田被盲目占用,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土地供需之间的矛盾,人们的生活也相继受到影响。
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可持续化发展,加强对于耕地的保护,国家政府应当加强对于耕地的保护,结合目前土地规划工作开展的现状,分析建设用地的使用规模以及基本需求,严禁对耕地进行盲目占用影响粮食耕种。
在目前的粮食问题处理上,耕地面积的减少是造成粮食短缺的核心原因之一,由于城镇化的建设规模逐渐增大,土地之间的矛盾日渐加深,目前我国的耕地出现总量多、人均少、高质量耕地少等现象,导致了粮食的生产逐渐下降。
其次,在城镇化的高速化发展过程中,部分耕地还存在有闲置的情况,这些对于建设用地的扩张以及粮食的耕种起到了直接的影响,国家土地部门应当针对当下建设用地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加强建设用地的土地规划,颁布针对性的管理政策,提高土地管理效率和质量,针对耕地问题进行加强保护,避免造成粮食短缺、后备资源较少等问题。
关键词:土地规划;耕地保护;建设用地;土地管理城市化建设导致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土地市场的价格不断提升,由于较大的建设用地需求,导致了许多土地,由农用改成非农用,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但这也导致了部分农民的个人利益受到直接的影响。
在耕地保护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需要注重耕地对于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由于目前人们缺乏对于耕地的保护意识,导致了许多耕地被改建成为建设用地,侵犯了农民的基本权益,甚至造成了粮食生产产量下降的情况。
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耕地的保护,政府需要对建设用地进行严格化管理,严禁将耕地转为建设用地。
其次,在土地规划工作当中,需要更加注重科学化的土地划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这样可以更好地规避两者之间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1.建设用地变化对耕地保护的潜在影响分析1.1对耕地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1)实行严格化的土地管理制度在土地规划过程中,建设用地与耕地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需要加强对于耕地的保护,进一步确保农民的基本利益。
对地方乡村医疗卫生调查分析1重庆市北碚区农村基本情况北碚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三峡工程库尾区。
地处重庆市城区西北部,距市中心25公里。
北碚区属深丘浅山地貌,以山地为主,分布有丘陵、河谷和平坝,土壤保水保肥供肥力强,产量稳定而高。
宜种广的水稻土、紫色土占全部土壤面积的%。
北碚区属典型的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农业气候资源好,年平均气温度。
嘉陵江纵贯全境,有着十分丰富的地表水资源。
北碚区总人口72万,乡镇幅员755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12个镇、58个社区、118个村、1913个村民小组,乡村总户数万户,乡村人口数万人。
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影响下,全区农民生产极性提高,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经济实现平稳增长。
北碚区农业生产条件优势:(1)基础条件优势:北碚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农村电全部改造完毕。
常用耕地面积213073亩,有效灌面万亩,农机总动力228000千瓦。
(2)科技优势:北碚辖区内有全国重点高等院校西南大学、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以及农业部柑桔及苗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重庆市园艺良种作物繁育推广中心。
其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多项优势科技成果,己与当地有关部门和生产基地建立起各种形式的紧密合作关系。
(3)社会环境优势:北碚区是“国家级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全国首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区”、“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20XX年以来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卫生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全国生态示范区等称号,并被联合国人居环境署授予“迪拜改善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
20XX年6月18日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正式挂牌。
两江新区北碚版块的发展目标是:增长指标名列前茅,建设质量一流,新区功能协调,新区形象靓丽,体制机制先进。
把北碚版块打造成为“花园都市、宜居之城、人文福地、两江新秀”。
(4)区位优势:北碚区交通运输己形成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立体交叉络。
北碚区位分析报告1. 简介北碚区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9°35′,东经106°37′,总面积为258.83平方公里。
北碚区地处长江中游,是重庆主城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旨在对北碚区的区位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
2. 区位优势北碚区拥有以下区位优势:2.1 交通便利北碚区是重庆市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之一。
经过该区的主要道路有G93成渝环线和G65包茂高速公路,这些道路连接了重庆市主城区和周边地区,方便人员和货物的流动。
此外,北碚还拥有多条公交线路和轻轨线路,便于居民出行。
2.2 资源丰富北碚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该区的自然景观优美,有着独特的山水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此外,北碚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和传统手工艺,展示了该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2.3 教育资源北碚区拥有多所优质的学校和研究机构,为该区域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这些学校和研究机构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推动了该区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3. 区位劣势尽管北碚区拥有许多区位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劣势。
3.1 城市规模相对较小相比于重庆市主城区,北碚区的城市规模相对较小,人口密度较低。
这可能影响该区的商业发展和市场规模的扩大。
3.2 地理条件不利北碚区地处山区,地理条件相对较为复杂。
山地地形给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等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克服。
4. 区域发展机遇和挑战在区位分析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区域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以便更好地把握区位优势和应对劣势。
4.1 发展机遇随着重庆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北碚区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尤其是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完善,北碚区将更好地融入整个城市区域,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红利。
4.2 发展挑战北碚区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城市规模相对较小,需要加大市场开拓和宣传力度;地理条件不利,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改善的投入。
第33卷第4期2011年4月2011,33(4):704-711Resources ScienceVol.33,No.4Apr.,2011文章编号:1007-7588(2011)04-0704-08大都市卫星城镇用地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重庆市北碚区为例彭月1,2,3,何丙辉1,2,3,黄世友1,陈桂芳1,韩建文1(1.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重庆400036;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3.西南大学农业资源利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重庆400715)摘要: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GIS )和遥感技术(RS ),本文探讨了重庆市北碚区城市用地的扩张趋势及其主要驱动因素;分析了1972年-2006年北碚区城市用地扩张的时空格局;讨论了其1995年-2006年间城市用地扩张中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特点。
主要结果如下:①在时间尺度上,北碚区城市用地扩张分为慢、快和剧烈3个阶段,城市用地快速增长的区域分布在城区西南和正南方,城市重心最初向南方迁移后,逐渐向西南方转移;②北碚城市用地扩张的空间格局可分3类:自然增长型、社会-政治事件影响型和经济-人口影响型;③1995年-2006年来,北碚城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明显,各类型间相互转化关系暗示了这些变化主要受控于城市用地的扩张;④北碚区城市用地扩张受到山脉、河流2种自然因素影响最大,这也是大都市卫星城镇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
同时,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交通条件和城市人口数是北碚城市用地扩张主要的人为驱动因素。
关键词:大都市;卫星城镇;城市扩张;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北碚区1引言近年来,由于受气候、生态系统过程、生物化学循环、生物多样性以及更为重要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已成为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LUCC 成为IGBP (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 )计划和IHDP (International Human Dimensions Program o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计划里的一个核心部分[1]。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北碚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08.19•【字号】北碚府办发〔2019〕91号•【施行日期】2019.08.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北碚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在碚市属单位:《重庆市北碚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8月19日重庆市北碚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一条为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秩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快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办发〔2014〕61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中办发〔2016〕67号)、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05〕47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委等部门关于用好农业农村发展用地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渝府办发〔2016〕211号)、《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委办发〔2017〕9号)等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区内农村土地(指承包耕地)经营权流转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农村土地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落实集体所有权、保护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
土地经营权流出的主体是农村土地的承包方(以下简称承包方);土地经营权流入的主体即为受让方,受让方可以是普通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或农业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