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生思考题 - 副本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1
军事理论思考题答案-副本金凤蒋文可主编《军事理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毛泽东军事思想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一、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无产阶级的战争观无产阶级战争观主要包括战争的起源和根源、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战争的性质、无产阶级对战争的态度和战争的最终目的等。
无产阶级战争方法论(1)遵循战争规律研究指导战争(2)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研究指导战争所谓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历史现象的一种方法坚持辩证的观点研究指导战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研究指导战争,是毛泽东战争方法论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全过程。
这种方法包括:着眼特点,具体地研究战争;着眼发展,动态地研究战争;着眼全局,整体地研究战争;着眼实际,客观地研究战争;着眼矛盾,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研究战争。
综上所述,毛泽东战争方法论的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一切从战争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研究和指导战争,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所在二、人民军队思想人民军队的性质,指明我军必须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人民军队的宗旨,毛泽东提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战斗队任务、工作队任务、生产队任务;人民军队内部的三大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人民军队的严格管理人民军队的顽强作风三、人民战争思想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革命战争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人民军队建设、我军战略战术的形成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基础;是中国人民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法宝。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主要内容坚持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战争的统一领导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实行以人民军队为骨干的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以武装斗争为主与其他斗争形式密切结合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创造一整套适应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简单地说,是指毛泽东指导战争和指挥作战的原则和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上)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什么,工艺过程,工艺规程?答:生产过程:从原材料变成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工艺规程: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
2、某机床厂年产CA6140 卧式车床2000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为15%,机械加工废品率为5%。
试计算主轴的年生产纲领,并说明属于何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有何特点?若一年工作日为280天,试计算每月(按22天计算)的生产批量。
解:生产纲领公式 N=Qn(1+α)(1+β)=⨯⨯12000(1+15%)(1+5%)=2415台/年查表属于成批生产,生产批量计算: 241522189.75280NA n F ⨯===(件)3、 结合具体实例,说明什么是基准、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答:基准: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的点或面,包括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标注设计尺寸所采用的基准。
工艺基准:在零件的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叫做工艺基准。
按其场合不同,可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中,用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定位基准:加工时,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的正确位置;测量基准:加工中或加工后,测量工件形状尺寸采用的基准;装配基准: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上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举例:(a)如一阶梯轴零件,Φ60外圆的设计基准是Φ40外圆的中心线(b)如图的工序图中,加工ΦD孔,A为本工序的工序基准4、工件装夹的含义是什么?在机械加工中有哪几种装夹工件的方法?简述各种装夹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答:工件的装夹包括定位和夹紧。
定位的任务,使工件能够始终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的位置;夹紧的任务,这一正确的位置在加工过程中不因切削力、惯性力、重力的作用而发生改变5、“工件夹紧后,位置不动了,其所有自由度就都被限制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用电磁吸盘夹紧工件,如图,通电时,电磁吸盘将工件吸紧,从而实现工件的夹紧,但工件只限制x(旋转)、y(旋转)、z(移动)三个自由度。
普通生态学思考题绪论部分一、解释下列名词:生态学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副生物圈进化生态学化学生态学 GAIA学说二、简答下列问题(课外作业):1、什么是生态学?你认为生态学的本质是研究什么?2、生态学的研究层次有哪些?这些层次在生态学不同的发展时期各有哪些偏重?3、生态学的发展分为那几个时期?各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哪些?各时期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4、现代生态学的发展有哪些特点?如何认识“生态学的社会化、生态学必须科学化”?个体生态学部分:一、解释下列名词:生命生物多样性生物种生态学种群生物群落生物圈全球生态学盖阿假说生态工程环境环境的类型生态因子生存条件生境主导因子密度制约因子稳定因子周期变动因子限制因子Liebig 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生态幅生理分布区主导因子不可替代性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小环境内环境驯化休眠蛰伏内稳态机制适应组合指示生物阳地植物阴地植物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合面积叶面积指数光合能力光合时间晨昏性动物光广性种类光周期现象长日照植物短日照兽类生理有效辐射极端温度冷害冻害过冷现象Bergman规律Allen规律热中性区有效积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法则光温积恒温动物物候物候定律需水量植物水分生态类型变渗动物恒渗动物低渗动物高渗动物土壤腐殖质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土壤酸碱度腐质化作用矿质化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趋同适应趋异适应生态型生活型生活型谱生长型协同适应物种(种)环境因子三基点团粒结构二、简答下列问题:1.何谓环境?地球环境由哪几部分组成?通常是如何划分环境类型的?2.何谓生态因子,通常分为哪几类?各类间有何关系?3.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4.解释和比较限制因子、耐性定律与生态幅的涵义。
5.解释和比较生态类型、生活型、生态型的涵义。
6.比较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和谢尔福德耐受定律的异同?7.试举例说明生物如何调节其耐性限度以适应不良生境?8.试举例分析特定生境中某一生态因子与生物的关系?9.简述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
1、施工现场道路如何布置,它的宽度,转弯半径如何确定?单行道宽度不小于3.5米,双行道不小于6.5米,消防通道不小于4.0米;转弯处不小于12米。
施工现场道路必须硬化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使塔吊吊运范围尽可能覆盖整个施工面,不产生或少产生盲点,相邻塔吊要有足够的安全间隔。
2.塔吊在垂直方向能穿越结构构件(如不要碰到主梁、基础承台或工程桩)。
3、现场搅拌站如何布置,有哪些部分组成?搅拌机棚尺寸如何确定?JS500强制式搅拌机+PLD800配料机,产量在25立方米/小时左右,一般工地够用,价格在10万元到15万元左右。
具体安装尺寸因厂家而异。
如果再简易的就是自落式JZC350 或JZC500 搅拌机,1-3万元,人工上料。
对现场要求低。
再大一点配置好一点的可以选HZS50搅拌站,基本配置是JS1000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PLD1600配料机,控制系统可以选择简易控制和自动控制,国内生产厂家很多,当然这样投资也较大。
4、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管线管径根据人数和施工用水量确定,管道可以临时接和敷设。
如果室外消火栓接在市政给水管上,可以与生活给水管合并。
室外消火栓距墙不宜小于5米,室外消火栓这间间距不大于120米,水泵接合器离室外消火栓距离不大于40米。
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为150米。
室内消火栓应设置在位置明显且易于操作的部位。
栓口离地面或操作基面高度宜为1.1m,其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栓口与消火栓箱内边缘的距离不应影响消防水带的连接;《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中第7.4.6.4条提及消火栓栓口离地面高度宜为1.10m,栓口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相垂直。
5、现场脚手架如何布置,形式?施工电梯如何布置?井架卷扬机安装位置?脚手架根据楼型不同有不同的方法,一般是满堂红。
形式:一般为钢管脚手架,还有门式、碗扣等等。
电梯布置:高层施工时施工电梯有的将导轨基础落在地下室底板上(根据底板砼配筋及砼强度和厚度有的可能要加固),然后将梯笼落落于顶板上(对顶板进行适当的加固如增补小梁等等),这个方案比较安全,也有将电梯设置于地下室顶板上,对上部电梯的重量要进行荷载计算,对顶板进行适当加固处理后,地下室增设支撑,如地下室有两层,两层都设钢管支撑,将荷载传递到地下室底板上,这也需要计算钢管支撑的间距,设纵横水平拉杆和剪刀撑,这个方案比较大胆,对项目的技术力量要求高。
生态学思考题1、前几年,南京市陆续从湖南省和邻近的浙江省引进一批香樟树充当行道树,但最近这些香樟树大部分都趋于死亡,请你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又是什么?“黄化病是因为土壤显碱性,这已经是公认的原因,但造成土壤呈碱性却是人为因素所致。
”白下区绿化所沈所长说,其实香樟树本身是很好的树种,四季常绿、树冠开展,在很多城市都被选作行道树,虽然南京的气候冬季偏冷,土壤略显碱性,但基本还是适合香樟生长的,例如玄武湖、栖霞山的香樟长得都很好,但进了城用作行道树,情况就不同了,多次的路面修整出新、管线入地施工,将大量的石灰、水泥以及二灰结石留在土层中,加重了土壤的碱性。
而且施工单位大多并不注意避让已经种下的行道树,随意开挖,树根周围的管线越来越多,树木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即使是新建道路,给行道树留下的空间也不大。
沈所长说,当年种植香樟的时候,每棵树的坑只能挖出60×80厘米大小,根本就不能满足要求。
而且城市里的汽车尾气、灰尘等都对香樟等树木产生危害。
1、为什么我国要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生物的种群数量增长,是基本遵守S形曲线的初期较缓,有一个适应环境的过程,接下来高速上升,当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的一半时,这个上升的趋势减缓,并最终趋向水平,也就是达到一定的上限。
这个上限就是环境最大容纳量,由环境中的资源,个体所需空间等决定如果种群数量突破了这个上限,就会引起资源紧张等问题,死亡率会增加,直到恢复到这个最大容纳量以下。
种群数量过低,则会引起种群衰退等问题根据某一种群从幼龄到老龄的个体数目顺序所作的图示,可以绘出三种种群类型:增长型:种群有大量幼体,老龄个体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衰退型:种群中幼体减少,老体比例增大,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稳定型: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平衡,种群稳定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的特点:面临建国以来的第三次出生高峰;人口老化趋势出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
我国人口的调节:总方针——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目标——2000前力争把中国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5‰内,期望本世纪中叶稳定在15~16亿;措施——坚持优生优育,计划生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普通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根据研究层次来划分,生物学的分科主要有(1、2 )。
(1)细胞生物学(2)分子生物学(3)生态学(4)解剖学2、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2、3、4 )三个层次。
(1)生态环境多样性(2)生态系统多样性(3)物种多样性(4)遗传多样性3、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2 )创立了科学的自然分类系统。
(1)施莱登(2)林奈(3)达尔文(4)孟德尔4、1838-1839年( 1)提出细胞学说。
(1)施莱登(2)林奈(3)达尔文(4)孟德尔5、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3 )提出了科学的生物进化理论。
(1)施莱登(2)林奈(3)达尔文(4)孟德尔6、(4 )是经典遗传学理论的奠基人。
(1)施莱登(2)摩尔根(3)达尔文(4)孟德尔7、(2 )于1953年提出DNA分子双螺旋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1)施莱登和施旺(2)沃森和克里克(3)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4)孟德尔和摩尔根8、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包括(1 )等,已成为现代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基因工程(2)细胞工程(3)发酵工程(4)酶工程二、判断题:1、非生物具有远远超越任何生物的高度有序性(错)。
2、生物能对环境的物理化学变化的刺激作出反应(对)。
3、自主运动常被当作动物和人类生命存在的标志特征(对)。
4、人类是唯一不适应特定环境,而又能在各种环境中生存的生物(错)。
5、多细胞生物只以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错)。
6、生物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共存的根本原因(对)。
7、发生于大约一万年前的工业革命,使人类实现了从流动的渔业社会向定居的农业社会的变迁(错)。
8、自然规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一致性是自然科学的一项基本原则。
(对)9、认识客观事物的科学方法常分为观察、实验、假说和理论四个步骤(错)。
10、假说和理论没有明确的分界(错)。
三、名词解释: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本学科之一。
一、名词解释。
1.原核生物:就是广义的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0附的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2.细菌: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3.费氏刺尾鱼菌:是在红海和澳大利亚海域生活的刺尾鱼肠道中发现的巨型的共生细菌, 细胞长度达到了 200-500〃m。
4.纳米比亚嗜硫珠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细菌,球状细胞,直径为0.32-1mm,用肉眼就可以看清楚,是在非洲西部大陆架的土壤中发现的,以海底散发的硫化氢为生。
5.革兰氏染色法:各种细菌经过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被染成紫色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另一类是被染成红色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丹麦医生C.Cram发明,故名。
6.(细菌)细胞壁:是位于细菌细胞最外层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肽聚糖是其主要成分,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是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须的;阻拦大分子的有害物质进入细胞;赋予细菌以特定的抗原性和对特定抗生素及噬菌体的敏感性。
7.肽聚糖:又称黏肽,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
每一个肽聚糖单体都有三部分组成:双塘单位由一个N-乙酰葡糖胺通过6-1,4-糖苷键与另外一个N-乙酰胞壁酸相连;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照L型和D型交替的方式连接而成;肽桥连接前后两个四肽尾分子,起桥梁作用。
8.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由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构成。
与肽聚糖分子共价结合的,成为壁磷壁酸;跨越肽聚糖层与细胞膜的脂质层共价结合的,称为膜磷壁酸。
9.外膜:又称外壁,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由脂多糖、磷脂和若干种外膜蛋白构成。
有控制细胞透性、提高Mg2+浓度、决定细胞抗原多样性的作用。
10.脂多糖: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三部分组成,是位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其中的类脂A是革兰氏阳性病原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
第五章 不可压缩流体一维层流流动思考题建立流体流动微分方程依据的是什么基本原理?有哪几个基本步骤导致流体流动的常见因素有哪些?流体流动有哪几种常见的边界条件?如何确定这些边界条件? 对缝隙流动、管内流动或降膜流动,关于切应力和速度的微分方程对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均适用吗?为什么一、选择题1、圆管层流过流断面的流速分布为A 均匀分布;B 对数曲线分布;C 二次抛物线分布;D 三次抛物线分布。
2、两根相同直径的圆管,以同样的速度输送水和空气,不会出现____情况。
A 水管内为层流状态,气管内为湍流状态;B 水管、气管内都为层流状态;C 水管内为湍流状态,气管内为层流状态;D 水管、气管内都为湍流状态。
3、变直径管流,细断面直径为d 1,粗断面直径为d 2,122d d 粗断面雷诺数Re 2与细断面雷诺数Re 1的关系是:A Re 1=0.5Re 2B Re 1=Re 2C Re 1=1.5Re 2D Re 1=2Re 24、圆管层流,实测管轴线上的流速为4m/s,则断面平均流速为:A 4m/sB 3.2m/sC 2m/sD 2.5m/s5 圆管流动中过流断面上的切应力分布如图 中的哪一种?A 在过流断面上是常数B 管轴处是零,且与半径成正比C 管壁处为零 ,向管轴线性增大D 抛物线分布9.下列压强分布图中哪个是错误的?B10.粘性流体总水头线沿程的变化是( A ) 。
A. 沿程下降B. 沿程上升C. 保持水平D. 前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液体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气体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 A )。
A.减小,增大;B.增大,减小;C.减小,不变;D.减小,减小四、计算题(50分)30.(6分)飞机在10000m 高空(T=223.15K,p=0.264bar)以速度800km/h 飞行,燃烧室的进口扩压通道朝向前方,设空气在扩压通道中可逆压缩,试确定相对于扩压通道的来流马赫数和出口压力。
(空气的比热容为C p =1006J/(kg ·K),等熵指数为k=1.4,空气的气体常数R 为287J/(kg ·K))T 0=T ∞+v C p ∞=+⨯⨯23222231580010360021006/.()/() =247.69K M ∞=v a ∞∞=⨯⨯⨯=(/)...80010360014287223150743 P 0=p ∞11221+-⎡⎣⎢⎤⎦⎥∞-k M kk =0.26411412074038214141+-⨯⎡⎣⎢⎤⎦⎥=-.....bar31.(6分)一截面为圆形风道,风量为10000m 3/h ,最大允许平均流速为20m/s ,求:(1)此时风道内径为多少?(2)若设计内径应取50mm 的整倍数,这时设计内径为多少?(3)核算在设计内径时平均风速为多少?依连续方程(ρ=C )v 1A 1=v 2A 2=q v(1)v 1π412d q v = d 1=100004360020⨯⨯π=0.42m=420mm (2)设计内径应取450mm 为50mm 的9倍,且风速低于允许的20m/s(3) 在设计内径450mm 时,风速为 v q d m s v 2222441000036000451746==⨯⨯=ππ../ 32.(7分)离心式风机可采用如图所示的集流器来测量流量,已知风机入口侧管道直径d=400mm,U 形管读数h=100mmH 2O ,水与空气的密度分别为ρ水=1000kg/m 3,ρ空=1.2kg/m 3,忽略流动的能量损失,求空气的体积流量q v 。
植物学思考题-09.2植物学思考题-09.21.植物细胞的特点?2.植物细胞有哪些细胞器,可分为几类,每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3.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可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特点?4.有丝分裂发生在植物体的哪些部位?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5.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有哪些区别?6.什么是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植物组织是如何形成的?7.植物组织可划分为几种类型?8.什么是分生组织?9.根据分生组织存在位置,植物分生组织可划分为几种类型,并举例说明?10.根据分生组织的来源,植物分生组织可划分为几种类型,并举例说明?11.表皮和周皮有何异同?12.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气孔器有何不同?13.什么是机械组织?机械组织可划分为几种类型?14.什么是输导组织?输导组织可划分为几种类型?15.导管、管胞、纤维有何区别?16.导管和筛管有何区别?17.种子的基本结构?种子的类型?种子与胚珠是何关系?18.种子萌发的主要外界条件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这些外界条件?19.什么是木质部(韧皮部),他们有何生理功能?其组成成分有哪些细胞?20.幼苗有几种类型?为何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幼苗?21.什么是定根、不定根?根的主要生理功能?22.植物主要有几种根系?每种根系的特点?23.什么是根尖?根尖可划分为几个区,每个区的生理功能是什么?24.什么是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25.什么是凯氏带?凯式带有何生理功能?26.简述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27.简述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
28.什么是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29.简述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过程(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及产生的次生结构。
30.什么是芽?叶芽将来发育为什么?简述叶芽的基本结构。
31.什么是枝条、叶痕、叶迹、芽鳞痕、皮孔?32.茎主要有几种分支方式,每种分枝方式的特点?33.什么是茎尖?茎尖可划分为几个区,每个区的生理功能是什么?34.什么是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35.简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名词解释(10~15分,4~6题)填空(10~15分,5~10题)简要回答问题(45~55分,6~8题)论述题(25~35,2~3题)第1、2章复习思考题1、催化剂是如何定义的?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不能改变反应的热力学平衡位置,且自身不被明显消耗的物质。
2、催化剂在工业上的作用功能或者效果有哪些?1)使得原来难以在工业上实现的过程得以实现。
2)由过去常常使用的一种原料,可以改变为多种原料。
3)原来无法生产的过程,可以实现生产。
4)原来需要多步完成的,变为一步完成。
5)由原来产品质量低,能耗大,变为生产成本低,质量高6)由原来转化率低,副产物多,污染严重,变为转化率高,产物单一,污染减少3、载体具有哪些功能和作用?8①分散作用,增大表面积,分散活性组分;②稳定化作用,防止活性组分熔化或者再结晶;③支撑作用,使催化剂具备一定机械强度,不易破损;④传热和稀释作用,能及时移走热量,提高热稳定性;⑤助催化作用,某些载体能对活性组分发生诱导作用,协助活性组分发生催化作用。
4、代表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指标是什么?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是评价催化剂好坏的主要指标,它主要包括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1)催化剂的活性:指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的程度(2)催化剂的选择性:使反应向生成某一特定产物的方向进行。
(3)催化剂的稳定性:是指在使用条件下,催化剂具有稳定活性的周期5、多相催化反应的过程步骤可分为哪几步?实质上可分为几步?(1)外扩散—内扩散—化学吸附—表面反应—脱附—内扩散—外扩散(2)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物理过程6、吸附是如何定义的?气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固体表面上气体的浓度高于气相主体浓度的现象。
7、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本质不同是什么?本质:二者不同在于其作用力不同,前者为范德华力,后者为化学键力,因此吸附形成的吸附物种也不同,而且吸附过程也不同等诸多不同。
不同的表现形式为:(后面)8、为何说Langmuir吸附为理想吸附?基本假设是什么?模型假设:①吸附表面均匀,各吸附中心能量相同;②吸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③单分子层吸附,吸附分子与吸附中心碰撞进行吸附,一个分子只占据一个吸附中心;④在一定条件下,吸附与脱附可建立动态平衡。
1.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发现细胞→建立细胞学说→建立细胞学→多科学渗透与细胞生物学→细胞超微结构与分子生物学。
1604年第一台显微镜的诞生。
1665年英国Robert Hooke观察到植物的细胞。
20世纪30年代,电子显微镜的诞生,超微结构的诞生。
19世纪中叶,德国施来登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1.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所有生活细胞的结构都是类似的 3.所有细胞都是来源已有的细胞分裂.20世纪50年代,英国Watson 和Crick 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和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分子生物学的兴起。
2.细胞生物学研究在医学中的意义。
细胞分化:去分化、转分化。
医学细胞生物学不仅研究细胞分化的分子基础和调节因素,更希望确切地了解可能导致人体功能缺陷或者带来严重疾患的异常分化的种类和调控的细节。
细胞信号传导:肿瘤发生解决细胞的逆向分化问题还需要对细胞分化及其调控的详细机制以及分化的恶性转变的关系做大量的、更深入的研究工作。
干细胞利用干细胞的可分化为各种组织与器官的特点,获得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推动对生命本质的研究,在人类疾病治疗、组织器官替代的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3.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技术。
显微镜成像技术、细胞及其组分的分离与纯化技术、细胞化学技术、细胞体外培养、生物大分子的分析和鉴定技术。
4.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及分子结构模型。
结构:细胞膜是由脂类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大分子体系功能:(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了稳定的内环境(2)物质转运(3)信号传递、细胞识别等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5.物质跨膜运输的种类和作用。
①被动运输:a.简单扩散:小分子热运动,有高浓度到低浓度b.异化扩散:在载体蛋白介导下,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无机离子和极性分子②主动运输:载体蛋白介导下,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进行转运无机离子和极性分子③胞吞和胞吐:大分子与颗粒物质的囊泡运输6.细胞内膜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包括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
)组成:相对于质膜而言,人们把细胞内在结构、功能以及发生上互相紧密关联的其他所有膜性结构细胞器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各种转运小泡及核膜等功能:①有效的增加了细胞内有限空间的表面积②内膜系统各组分在功能结构上持续发生的相互易行转换,不仅构成了他们彼此以及与细胞内不同功能结构区域之间进行物质转运,信息传递的专一途径,保证了胞内一系列生命活动过程的有序稳定性,而且还使其不断代谢更新③通过由穿梭在内膜系统和细胞膜之间的各种膜性运输小泡介导的物质转运过程,沟通了细胞与其外界的相互联系。
7.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光镜下,线粒体呈线状,粒状或杆状。
电镜下,线粒体是有双层单位膜套叠而成的封闭性膜囊结构。
线粒体外膜光滑平整,内膜上有大量向内腔突起的折叠,形成嵴。
嵴与嵴之间的内腔部分称嵴间腔,内膜的内表面附着许多突出于内腔的颗粒称为基粒,基粒又称ATP合酶复合体。
线粒体内腔充满了基质,线粒体中催化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分解等有关的酶都在基质内。
功能: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石细胞氧化磷酸化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有细胞“动力工厂”之称。
同时,线粒体具有相对独立的遗传信息复制转录翻译体系。
8.细胞骨架的组成及功能。
(包括微管、微丝及中间纤维等。
)组成: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保持细胞形态结构和细胞运动有关的纤维网络。
一般意义上的细胞骨架是指存在于细胞质内有微管微丝和中间丝组成的蛋白纤维网件系统。
功能:(1)构成细胞内支撑和区域化的网架(2)参与细胞的运动和细胞内物质的运输(3)参与细胞的分裂活动(4)参与细胞内信息传递9.细胞核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基本概念: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结构,是遗传信息存储,复制和转录及大小亚基的存在场所,遗传信息指导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调控细胞增殖,生长,分化,衰老和死亡,所以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指挥中心。
组成:核膜,染色质和染色体,核仁,核基质和核骨架。
功能:(1)遗传信息的存储和复制在细胞核里进行(2)RNA的转录10.染色质的基本概念及折叠包装成染色体的过程。
染色质是间期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主要是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和组蛋白两种成分构成,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1)DNA片段盘绕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染色质一级结构--核小体(2)核小体进一步螺旋形成的螺线管是染色质的二级结构(3)螺旋管进一步压缩形成染色体11.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及结构特征。
包含两条染色单体,着丝粒将两条染色单体相连,次缢痕为染色体上除主缢痕外的浅染缢缩部位,核仁组织区为rRNA基因的浅染缢缩部位,随体为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球形或棒形结构,端粒为染色体端部富含TG的特化结构。
12.中心法则的含义。
克里克于1958年提出的阐明遗传信息传递方向的法则,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至RNA,再传递至多肽。
DNA同RNA之间遗传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而遗传信息只是单向地从核酸流向蛋白质。
13.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分类、细胞生物学效应及共同特点。
细胞与细胞间的信号转导,主要依赖化学分子即细胞间信号分子来实现的。
这种通过化学信号分子实现对细胞的调节及其作用机制称为细胞的信号转导。
分类:胞外信号,胞内信号。
生物效应:1.信号转导参与细胞物质代谢的调节 2.胞外信号分子可以引起细胞的运动 3.胞外能刺激增值细胞合成新的蛋白质 4.决定细胞分化的方向 5.激发细胞凋亡共同特点:1.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信号转导分子激活的共同机制 2.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各个反应相关衔接而形成级联式反应 3.信号转导途径具有通用性和特异性4.胞内信号撞到途径相互交叉14.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及各期主要特征。
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三种:无丝分裂:分裂过程首先是胞核拉长后从中间断裂,胞质随后被一分为二,两个子细胞由此形成。
有丝分裂:1.前期染色质凝聚,分裂极被确定,核仁缩小并解体2.前中期为前期与中期之间的过渡期核膜的破裂,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向赤道面运动3.中期染色体达到最大程度的凝聚,非随机地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构成赤道板4.后期染色质两姐妹单体发生分离,子代染色体形成并移向细胞两极5.末期子细胞核出现及胞质分裂6.在收缩环作用下胞质发生分裂。
减数分裂:1.前期持续时间长,细胞变化复杂,胞核显著增大,发生染色体配对,交换2. 中期以端化的交叉连接在一起的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中部汇集,排列与细胞的赤道板上,通过动粒微管分别于细胞不同极相连3. 后期受纺锤体微管作用,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并开始移向细胞的两极4. 末期到达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区,逐渐成为细丝状的染色质纤维,核仁,核膜重新出现,胞质分裂后,各含比亲代细胞少一半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着丝粒上连接有两条染色单体5. 第一次减数分裂后可出现一个短暂的间期,持续时间短,不发生DNA合成,无染色体复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已经减半6.第二次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相似,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胞质分裂15.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及进程。
细胞周期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及分裂间期两个阶段:间期可分为G1,S,G2期,G1到S到G2到M。
G1期是DNA复制的准备期,与DNA复制所需的酶与蛋白质在此期合成。
在S期中DNA完成其复制。
G2期为细胞分裂准备期,为S期向M期的转变提供条件。
M期为细胞有丝分裂期。
16.癌基因与原癌基因的概念及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
概念:癌细胞指一些逆转录病毒基因组所具有的异常活化后可使细胞无限增殖而癌变的DNA序列。
1Cdc基因编码多种与细胞周期调控相关的蛋白及酶;2癌基因通过其多样的产物对细胞周期进行调节;3抑癌基因从转录水平上影响细胞周期。
17.细胞分化的基因表达调控。
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是多级调控系统,主要发生在三个水平上:1转录水平的调控:真核生物的转录激活,基因表达阻遏2加工水平的调控:选择性拼接是一种广泛存在的RNA加工机制,通过这种方式,一个基因能编码两个或多个相关的蛋白质。
3翻译水平的调控:mRNA的细胞质定位,mRNA翻译的调控,mRNA稳定性的调控。
18.细胞分化与再生。
1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不仅发生在胚胎发育中,而且是在一生都进行着,以补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
2细胞再生是指为修复缺损而发生的同种细胞的增生。
说明:再生是一种细胞的增生;这种增生本质上是为了修复缺损,而不是为了吸收坏死物质或消除致炎因子(如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等);再生的细胞应是与缺损的实质细胞完全相同。
再生分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
19.细胞衰老在细胞形态结构和代谢功能上的改变。
1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2衰老细胞中出现色素蓄积3细胞膜系统的改变4线粒体的变化是细胞衰老的重要标志5细胞骨架改变导致细胞内信息传递和代谢功能的变化6出现核膜内折和染色质固缩7衰老细胞的蛋白合成发生变化8成体干细胞的衰老导致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衰退。
20.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如何?1.既有联系又有区别2.对多细胞生物而言,机体衰老和细胞衰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一些在胚胎发育过程和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过程中出现的细胞衰老与机体衰老死亡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
这些细胞衰老不等同于个体衰老。
4.机体衰老与体内的细胞衰老有密切的联系。
年龄增长,体内各种器官组织和细胞会出现不可逆转的功能衰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称机体衰老。
最新研究显示,生物体的衰老可能是组织中干细胞衰老所致,干细胞衰老是个体衰老的基础。
21.简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坏死的主要区别。
细胞凋亡的进程在形态学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凋亡的起始:主要表现为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如微绒毛,细胞间接触消失;内质网腔膨胀,并于质膜融合;染色质固缩形成新月形边集等现象。
凋亡小体的形成:染色质断裂为大小不等的片段,与一些细胞器一起被反折的细胞膜包围,以出泡的方式形成芽状凸起,逐渐与细胞分离,形成凋亡小体。
凋亡小体被邻近的细胞吞噬消除。
主要区别:从细胞死亡原因看,细胞坏死是细胞受到外界急性强力伤害所致,是一种被动性死亡,细胞坏死没潜伏期;细胞凋亡是由死亡信号诱发的受调节的细胞死亡过程,是一种主动性死亡,因此往往有数小时的潜伏期。
从细胞死亡过程看,坏死细胞的膜通透性增高,细胞水肿,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溶酶体膜破裂,内部的酶释放导致细胞溶解,内容物外溢,早期细胞核无明显形态学变化;细胞凋亡过程中,质膜始终保持良好的整合性,细胞萎缩,核染色质高度凝结与周边化,内质网扩张并与细胞膜融合发生内陷,形成许多凋亡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