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麻疹1例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83.62 KB
- 文档页数:1
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XX麻疹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X年X月X日,XX医院报告一例疑似麻疹病例,该病例系XX散居儿童,县疾控中心于X年X月X日与X镇卫生院院长、防保组人员及X接种点村医开展病例现居住地、接种率调查、漏报调查、病例搜索、传播链的调查、密切接触者调查,情况及处置如下:一、基本情况(一)、病例报告诊断情况该患儿X月X日因发烧,全身出现皮疹,由XX医院感染科治疗,无咳嗽、流涕、鼻塞等卡他症状,无结膜炎,无柯氏斑,无淋巴结肿大及关节疼痛,根据患儿家长的口述,患儿病情的进展情况,患儿的体征及症状,并组织防保科医师,主任医师会诊,诊断维疑似麻疹病例,并于当日联系XX疾控中心人员开展病例的个案调查,及时采集血液、咽拭子送往市疾控检验。
(二)、病例居住地基本情况1、该病例居住在XX,总人口数XX人,去年0岁组儿童数XX,辖X个乡镇,下设行政村X个。
X镇辖X个行政村,X个自然村,总人口X,去年0岁组儿童数X人,X总人口X人,去年0岁组儿童数X人。
2、常规免疫服务情况:X镇设有X个接种点,X村从事免规工作人员X人,其中预防接种人员X人,实行的是定时定点接种形式,每月X日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接种人员由镇、村两级医生共X人,负责预防接种工作,包括通知,预检,接种,系统录入,资料上报等相关工作。
二、流行病学调查(一)病例调查1、病例基本情况:患者X,X,X年X月X日出生于XX医院,家住XX,母亲XX,患儿主要在XX接种点接种,接种免疫史情况如下:免疫史来源于X,接种记录如下:XXXX2、病例发病及就诊情况XX,X医院根据病情的进展情况诊断为疑似麻疹病例,并收治于感染科隔离治疗。
(二)、常规免疫服务调查在病例所在地X村调查儿童接种情况,分别调查1岁组与2岁组各5名儿童,各种疫苗调查接种率均达到XX%以上。
详见表三、疑似病例主动搜索1、在病例户籍地进行类似病例搜索:入户搜索XX户,共搜索到XX 人,其中X岁以下目标儿童X名人,均无类似发热出疹性症状出现。
麻疹个案调查处置报告(仅供参考)1、背景信息简要叙述发生此次麻疹病例的背景(个案)信息。
1.1 当地基本概况简要说明疫情发生地或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人口总数、出生率、年龄构成(0-6岁、7-14、15-)、流动情况等。
如发生在集体单位,说明人员职业构成。
既往常规免疫工作开展情况。
1.2 麻疹疫情历史概况麻疹监测开展情况简要回顾。
有麻疹疫情监测以来的历年病例数、发病率,周期性流行特征描述2、病例搜索、诊断分类2.1 病例搜索开展地理范围(县、乡、村?)、搜索单位(社区、医院?)、时间范围。
搜索方法(回顾性、前瞻性、监测系统报告、是否零报告等)。
2.2 实验室诊断情况采集血清学标本病例数、开展检测的单位、检测所用试剂、IgM阳性数。
病原学标本采集及检测情况。
3、病例临床表现基本临床表现、并发症、转归死亡数,病死率。
4. 流行病学特征分析5、人群免疫水平分析5.1 病例免疫史分析 5.1.1 接种率估算重点描述分析8月龄-14岁儿童免疫情况,分析小年龄儿童接种率(6岁以下抽查30名儿童接种率))或接种工作质量(接种率低:未接种原因分析、0剂次或未按时完成常规2剂次接种病例分布特点及强化免疫未种原因分析,后期改进措施。
接种率高还发生麻疹:原因)。
并且文字描述既往强化免疫情况。
根据排除病例免疫史推测分析相应人群适龄儿童疫苗接种情况。
6、疫情处置6.1 病例治疗情况病例就诊、治疗、补充维生素A、重病病例转归等。
6.2 病例隔离情况家庭隔离、住院隔离6.3 接触者管理情况医学观察、免疫球蛋白的应用6.4查漏补种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查漏范围、年龄范围、目标人数、接种人数、接种率。
6.5 应急接种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查漏范围、年龄范围、目标人数、接种人数、接种率。
6.6其他控制措施医疗机构管理、集体单位管理、学校、集体用工单位等。
健康教育、加强监测情况等。
7、疫情预测结合人群免疫力、人群流动、密度、社会因素等综合分析暴发疫情扩散危险性。
***县一例麻疹病例的调查处置报告***年*月**日***点通过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发现**县中医医院于15点45分报告一例麻疹病例,患者为**街道办事处居民。
疾控中心立即组织专业人员会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立即到患者家中进行调查处置。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女,***年*月*日出生,于***年**月**日出现发热等症状,在家中治疗未见好转,具体用药不详,于**年**月**日到**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麻疹病例。
患者目前仍在医院接受治疗,身体状况良好。
二、患者麻疹疫苗接种情况据患者***本人回忆,未接种过含麻成分疫苗。
据其家人介绍病人发病前未出过远门,育有2个女儿,大女儿8岁,小女儿2.5岁,据其爱人介绍两个孩子疫苗接种及时。
三、疫点处置情况***年*月***日,**卫生院疾控科科员***,到患者家中处理疫点,经检查两个孩子的接种证,含麻成份接种及时并于***年进行了麻疹疫苗的接种。
交待患者,平时每天开窗通风,勤晒被褥,我们为患者发放消毒液,并交待其注意家中经常开窗通风和消毒,患者出院后的近3周尽量少出门。
对于居室加强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天1小时,衣物、玩具、日用品、被褥阳光下暴晒消毒。
四、健康教育与应急接种工作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在患者家附近挨家挨户进行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宣传单,主要宣传麻疹的临床表现、潜伏期、传染期,含麻成份疫苗的接种年龄等相关知识,并提醒易感者通常在接触病人10天左右时发病。
交待接触者一旦出现发热、出疹等情况,要立即主动报告给**卫生院疾控科,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根据调查,该病人无外部接触史,对于密切接触者,患者的爱人免疫史不祥,我们要求其接种麻疹疫苗,其爱人表示感冒痊愈后前来卫生院接种疫苗。
我们向患者说明了隔离要求,尤其是避免外出,同时应避免其他人到病家探视,特别是婴幼儿和孕妇。
为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经过2天的广泛的宣传发动,及兴水居社区服务站的大力配合,**街道卫生院于***年***月**-**日,进行了麻诊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共接种**人,有个别身体不适不能接种的预约病愈后到卫生院接种。
传染病个案、聚集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一、法定传染病报告标准(一)甲类(2种):鼠疫、霍乱。
发现后2小时内报告。
(二)乙类(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人感染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发现后24小时内报告。
(三)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感染性腹泻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手足口病。
发现后24小时内报告。
水痘、恙虫病参照丙类传染病报告。
二、聚集性疫情报告标准(一)在同一班级或宿舍(≥1例/周)出现疑似甲类传染病疫情,应在2 小时内报告。
(二)在同一班级或宿舍(≥2例/周)出现疑似乙类传染病疫情,应在24 小时内报告。
(三)在同一班级或宿舍(≥3例/周)出现疑似丙类传染病疫情,应在24 小时内报告。
(四)在同一班级或宿舍(≥3例/周)出现同一系统的相似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呕吐、腹痛、腹泻;等等)时,校(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与校(园)相关的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一)流感: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1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2例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二)手足口病: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三)水痘: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四)流行性腮腺炎: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 中外医疗2008N O .16CHI NA FOREI GN M EDI CA LTREATM EN T交流园地患者,女,23岁,因发热、咳嗽,周身不适7d 、皮疹3d 于2007年6月24来诊。
查体:体温38.5℃,结膜充血、眼睑水肿、眼泪增多,K o pl i k 斑阳性,周身皮肤见红色斑丘疹,按之退色,疹间有正常皮肤,余(-)。
血W BC5.3×109/L 中性粒细胞0.64,淋巴细胞0.36,H b120g/L,PLT261×109/L,胸透心肺未见异常。
诊断麻疹普通型。
患者于次日携女儿来诊,患儿女,8个月,发热,咳嗽5d 、皮疹2d 。
查体:体温38.8℃,结膜充血水肿,畏光流泪,K opl i k 斑阳性,周身皮肤见红色斑丘疹,余(-)。
全血分析正常,胸透未见异常。
诊断麻疹普通型。
8d 后患者携丈夫来诊,男,33岁,发热、咳嗽、周身不适4d,皮疹1d 。
查:体温38.6℃,结膜充血、水肿、眼泪增多,K opl i k 斑阳性,颜面、颈部、胸部皮肤见红色斑丘疹,麻疹家庭性发病1例报告王明臣(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心医院感染科黑龙江伊春153000)【摘要】本文报道了麻疹家庭性发病的1例病例,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麻疹家庭性发病【中图分类号】R51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6(a )-0149-01按之退色,余(-)。
全血分析正常,胸透未见异常。
诊断麻疹普通型。
讨论麻诊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
随着计划免疫的开展麻疹的发病率已下降到0.3%以下,成人型麻疹有增加的趋势,典型病例已少见,而一家三人发病者更是罕见。
【收稿日期】2008-04-29承担法律责任。
这些巨大的、无形的心理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
由于急诊的工作性质还常常会遇到诸如病人身无分文求医、暴力事件等情况的发生,医师面临着病人、相关科室、乃至社会的压力,如果相关科室不予以配合,他们会感到无奈、愤怒、甚至会出现自身价值否定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