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监测报告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33
附录1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统计报表样式及计算规则表1 监测病例报告、调查和分类情况1.监测病例总数:指查询的时间段、病种范围,辖区内所有符合条件的病例个数.2.监测病例分类(麻疹病例)(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指查询到的所有“监测病例总数”中,当前“监测病例分类”为“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的病例个数。
3.监测病例分类(麻疹病例)(流行病学联系麻疹病例):指查询到的所有“监测病例总数"中,当前“监测病例分类”为“流行病学联系麻疹病例”的病例个数。
4.监测病例分类(麻疹病例)(临床符合麻疹病例):指查询到的所有“监测病例总数"中,当前“监测病例分类"为“临床符合麻疹病例”的病例个数。
5.监测病例分类(麻疹病例)(小计):指“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流行病学联系麻疹病例”和“临床符合麻疹病例”三者的总和。
6.监测病例分类(风疹病例)(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指查询到的所有“监测病例总数"中,当前“监测病例分类”为“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的病例个数。
7.监测病例分类(风疹病例)(流行病学联系诊断风病例):指查询到的所有“监测病例总数”中,当前“监测病例分类"为“流行病学联系风疹病例”的病例个数。
8.监测病例分类(风疹病例)(临床符合风疹病例):指查询到的所有“监测病例总数”中,当前“监测病例分类”为“临床符合风疹病例"的病例个数.9.监测病例分类(风疹病例)(小计):指“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流行病学联系风疹病例"和“临床符合风疹病例”三者的总和。
10.监测病例分类(排除麻疹风疹病例):指查询到的所有“监测病例总数"中,当前“监测病例分类"为“排除麻疹风疹病例”的病例个数。
11.监测病例分类(疑似病例待分类):指查询到的所有“监测病例总数”中,当前“监测病例分类”为“疑似病例待分类”的病例个数.注:1。
排除麻疹风疹病例报告发病率的分母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基本信息系统中相应地区、年份数。
麻疹报告制度篇一:麻疹告诊断报告制度麻疹告诊断报告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41号令,为加强我院麻疹的诊断与报告,特制定如下制度:一、成立麻疹会诊领导小组,实行会诊制。
组长:姜长贵成员:张荣会张宏罗国旭高永超钱光福饶俊勇刘太红二、各科室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传染闰管理,按照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流程开展麻疹的诊治。
三、重点科室:儿科、皮肤科、感染科、急诊科要按感染性疾病诊治流程,做好麻疹的诊治、转诊和报告工作。
四、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首诊医生接诊麻疹及疑似麻疹病例,应认真做好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电话通知会诊,经会诊后院长签字才报告及转诊。
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避免麻疹在院内流行。
六、各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做好传染病防治的“五早”工作。
七、会诊专家组要保持24小时通迅畅通,会诊工作半小时必须到位。
以上规定请各科室严格执行,对造成后果的科室和个人,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篇二:麻疹制度麻疹和风疹主动监测工作制度根据北京市麻疹监测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麻疹和风疹的监测:1、麻疹和风疹联合监测病例定义: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
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得病例。
2、监测病例分类⑴、实验室确诊病例(我院实验室不具备检测条件)⑵、临床诊断病例:A、流行病学联系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的麻疹或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B、临床符合病例:临床符合麻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临床符合麻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 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风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的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监测定义:1、临床诊断病例:小于1周岁婴儿,同时具备下列两项表现:⑴白内障和/或先天性青光眼;⑵先天性心脏病;⑶听力损失;⑷色素视网膜病;或伴上述表现之一,且伴下列之一者: ⑴紫癜;⑵脾大;⑶小头畸形; ⑷智力缺陷;⑸脑膜脑炎;⑹放射性骨病;⑺黄疸2、实验室确诊病例(我院实验室不具备检测条件)三、科室职责(一)防感控办职责:1、作为麻疹、风疹主动监测科室,每旬对内科门急诊、专家门诊、胃肠疾病康复中心、神经疾病康复中心、心肺疾病康复中心、老年疾病康复中心、肾内科、中医诊疗康复中心、五官科、儿童康复科等重点科室进行检查。
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14年版)加强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3〕484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4年2月印发新版《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并对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了相应升级和完善,主要包括优化监测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录入界面、增设监测病例分类模块、调整统计分析报表、增加实时统计分析功能等。
为规范和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使用升级后的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保证麻疹监测工作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一、监测病例报告内容、时限与程序(一)个案信息管理1.传染病报告卡信息: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之间通过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关联。
两个系统共享同一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在两个系统中均可录入传染病报告卡并相互推送,且在年内保持系统间数据一致。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每日浏览传染病报告卡,将经过审核的监测病例纳入专病管理。
对主动监测等其它途径发现的、尚未通过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上报的病例,须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先添加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信息部分信息的管理,以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为准。
2.流行病学调查信息: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完成监测病例个案调查后,在48小时内按照《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内容,将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内容包括对传染病报告卡部分基本信息的订正,以及在此基础上增加的病例发病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疫苗免疫史、接触史、可能的感染地及标本采集情况等。
报告地和现住址所在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日浏览“外地报本地”和“本地报外地”病例,双方密切配合、高度重视异地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后续管理工作。
3.血清学检测结果:采集监测病例血标本后,须完整填写《全国麻疹监测方案》附表4-1的血标本送检信息部分内容,在采集后3日内与血标本一起送达辖区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
XX麻疹病例调查处置进展报告(一)XX年X月X日XX时,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通过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到XX市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中心报告一例现住我市临床诊断麻疹病例。
我中心立即安排专业人员对该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制定应急措施,避免出现二代病例。
X月X日XX时,该病例经血清学检测为麻疹IgM阳性,为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现将调查处置进展报告如下:一、病例情况1、病例情况XX,男,XX年X月XX日生。
该儿童户籍XX,现住XX。
父母在XX工作,因育儿需要,姑婆带患儿及弟弟在XX居住。
通过对患儿父亲面对面调查,患儿与弟弟均于XX年X月XX日因毛细支气管炎到XX市XX附二院就诊,连续9日门诊输液治疗,往返于XXXX两地。
门诊输液处条件差,与患各种疾病的患儿共处一室,通风不良。
X月XX日日以后在XX市家中休养,因患儿身体状况较差,未带到户外与其他儿童接触。
X月XX日患儿出现发热,X 月XX日到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X月XX日4:00患儿出疹,凌晨送XX 附二院,后转到XX市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中心住院治疗,临床诊断为麻疹,并采集血清学标本、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
X月X日XX时,该病例经血清学检测为麻疹IgM阳性,为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目前患儿出疹有消退,但仍伴有肺炎,在XX市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中心住院治疗中。
2、预防接种史经询问患儿父亲,该患儿对蛋清过敏,且2014年11月以来一直患感冒等疾病,父母未带儿童按时接种麻风疫苗。
3、流行病学调查经询问患儿父亲,患儿发病前8-17日(X月X日-X日)因毛支炎在XX 附二院门诊输液治疗。
二、密切接触者调查通过调查,该病例在XX共有密切接触者15人(含患儿弟弟),至X月X日XX时,未发现有麻疹病例类似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详细名单附后)。
三、讨论分析该病例X月X日发病,发病前8-17日(X月X日-X日)因毛支炎在XX 附二院门诊输液治疗,门诊输液处条件差,与患各种疾病的患儿共处一室,通风不良,存在感染麻疹病毒的可能,初步判断该病例为输入性麻疹病例。
关于规范麻疹疑似病例报告及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县(乡)镇各医疗中心:为了规范全市麻疹监测工作,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保证监测系统能真实反映我市麻疹发病水平,巩固和维持现阶段所取得的成绩,根据省疾控中心《关于规范麻疹疑似病例报告及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甘疾控免疫发…2013‟174号),现提出以下工作要求,望各县区认真执行。
一、规范麻疹疑似病例报告工作各医疗机构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规定,对麻疹疑似病例进行报告。
应当明确麻疹疑似病例定义,即将具有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的病例,均可按照麻疹疑似病例进行报告及管理,不得将符合此定义的病例按照“病毒性皮疹”或“病毒疹”等处理,而造成病例的漏报。
二、明确对风疹疑似病例的报告及管理各医疗机构也应当对疑似风疹病例进行报告。
我中心应当对报告的所有风疹疑似病例均开展与麻疹疑似病例相同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清标本进行风疹IgM检测,将流行病学调- 1 -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时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且提高风疹监测指标,使其达到《2013年甘肃省消除麻疹项目技术方案》中的要求。
三、规范单例麻疹病例暴发调查处理及报告的撰写落实单例麻疹病例按照麻疹暴发疫情规范开展相应调查、处置工作,即包括:1.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发病前后人口流动情况、免疫接种史,隔离治疗、血清及病原学标本采集情况等,对病例调查的同时也要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麻疹类疫苗接种史、是否发病等情况的调查。
2.对病例所在的集体单位或居住的村(居委会)开展病例主动搜索,一旦发现发热出疹病例即刻采取隔离治疗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
3.对病例居住村(居委会)或集体单位15岁以下儿童麻疹类疫苗接种情况开展调查,并调查现居地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开展情况;4.对病例居住村(居委会)或集体单位适龄儿童同时开展以查漏补种为主的应急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
麻疹afp监测报告程序和相关工作制度
麻疹AFP监测报告程序及相关工作制度主要如下:
1. 疑似麻疹病例监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对报告的疑似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了解病例的发病经过,详细询问病例的麻疹接触史、既往史和预防接种史,了解病例的就诊经过、治疗情况等。
2. 麻疹疑似病例报告: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麻疹病例时,应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 麻疹确诊病例报告: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发现麻疹确诊病例时,应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 麻疹暴发疫情监测: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各医疗机构对辖区内发生的所有疑似麻疹病例进行调查,核实诊断,填写个案调查表,并按照规定报告。
5. 麻疹暴发疫情报告: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麻疹暴发疫情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6. 麻疹暴发疫情调查处理: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麻疹暴发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调查,核实诊断,了解病例的发病经过,详细询问病例的麻疹接触史、既往史和预防接种史,了解病例的就诊经过、治疗情况等。
7. 疑似麻疹暴发疫情监测和处理: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各医疗机构对辖区内发生的所有疑似麻疹病例进行调查,核实诊断,填写个案调查表,并按照规定报告。
8. 疑似麻疹暴发疫情报告: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疑似麻疹暴发疫情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9. 疑似麻疹暴发疫情调查处理: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麻疹暴发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调查核实。
如需了解更多内容,建议到当地卫生部门官网查询或咨询相关人员。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国务院《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开展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为做好麻疹监测工作,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3〕484号,以下简称《加强麻疹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二)掌握麻疹、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
(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路径。
(四)评价麻疹、风疹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一)监测病例定义。
监测病例定义为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
(二)监测病例分类。
1.实验室确诊病例(1)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①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②病原学标本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者;③恢复期血清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2)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
①血标本检测风疹IgM抗体阳性者;②病原学标本检测风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风疹病毒者;③恢复期血清风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者。
2.临床诊断病例(1)流行病学联系病例①流行病学联系麻疹病例。
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②流行病学联系风疹病例。
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2)临床符合病例①临床符合麻疹病例。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麻疹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范本
1. 简介
该文档旨在提供一份麻疹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范本,以便组织和
管理机构在面对麻疹疫情时能够及时、准确地报告和采取行动。
2. 报告责任
- 所有相关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应负责实时报告和追踪麻
疹疫情。
- 相关卫生专业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机构汇报疫情信息。
3. 报告内容
- 麻疹病例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
- 病例发病时间、确诊时间、住院时间等重要时间节点。
- 病例的症状描述、严重程度以及并发症情况。
- 对病例进行过的医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 病例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情况。
- 病例的隔离和接触追踪情况。
4. 报告流程
- 发现麻疹疫情后,首先通知所在单位的疾病控制部门。
- 疾病控制部门核实疫情并督促相关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报告。
- 相关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通过指定的报告系统提交疫情报告。
- 疾病控制部门收到报告后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并根据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5. 报告准确性和保密性
- 报告信息必须准确无误,不得隐瞒或篡改相关信息。
- 报告信息应被严格保密,仅用于统计和疫情控制目的。
请注意,本文档仅为麻疹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范本,具体的流程和要求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