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课课题: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0.38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欣赏:☆沃尔塔瓦河》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沃尔塔瓦河》交响诗,使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体会曲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2、通过分段欣赏,使学生大概了解故事情节,更深一步了解交响诗相关的音乐知识。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想象力和艺术修养。
2学情分析
了解国外音乐作品。
3重点难点
1、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使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体会曲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2、在有限的资料中,理解每段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沃尔塔瓦河》,
一、导入
1、通俗歌曲《布拉格广场》
思考:①歌曲的名字?
②有谁告诉老师布拉格是哪个国家的首都?
③捷克的母亲河?
(师:江河养育了两岸的人民,人民对江河充满深厚的赞美之情,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对江河的赞美之情,并把江河比作母亲河。
主课题:母亲的情怀。
副课题:沃尔塔瓦河)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一条大家都没有去过的河流旅游,捷克境内最大的河流“沃尔塔瓦河”)
二、新授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一)游源头(引子部分)
师:先让我们到沃尔塔瓦河的源头去看看,仔细听辨,它是由什么主奏乐器演奏的?源头是由几条小溪汇合而成的?。
初中音乐教案伏尔塔瓦河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及其代表作《伏尔塔瓦河》。
2. 培养学生对欧洲古典音乐的兴趣,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3. 通过欣赏《伏尔塔瓦河》,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作曲家斯美塔那简介2. 《伏尔塔瓦河》作品背景及结构3. 音乐主题及旋律分析4. 交响乐中的乐器及音色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起学生对《伏尔塔瓦河》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吗?你们知道他的代表作是什么吗?二、作曲家斯美塔那简介(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斯美塔那的生平和音乐成就。
2. 强调斯美塔那在捷克音乐史上的地位,被誉为“捷克音乐之父”。
三、《伏尔塔瓦河》作品背景及结构(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伏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
2. 解析《伏尔塔瓦河》的结构,共分为六个乐章,其中第二乐章最为著名。
四、音乐主题及旋律分析(20分钟)1. 播放《伏尔塔瓦河》第二乐章,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主题及旋律。
2. 分析音乐主题的特点,如旋律的优美、激昂等。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如爱国情怀、对大自然的赞美等。
五、交响乐中的乐器及音色特点(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交响乐中的主要乐器,如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等。
2. 分析《伏尔塔瓦河》中各乐器的音色特点,如长笛的清澈、单簧管的深情等。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伏尔塔瓦河》在捷克音乐史上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欧洲古典音乐,拓展音乐视野。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斯美塔那及其代表作《伏尔塔瓦河》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的发展。
3. 学生对乐器及音色特点的掌握情况。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沃尔塔瓦河》教学设计欣赏教学《沃尔塔瓦河》一、教材分析:《沃尔塔瓦河》是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1874年在布拉格创作完成的。
这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它以河流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河流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二、教学目标:1、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感并能感受到作曲家强烈的爱国之情。
2、通过聆听、指挥、演唱、对比、分析等方式,感知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感受作品带来的情绪、情感的变化,提高审美感受力。
3、能够哼唱并记住主题旋律,了解作曲家斯美塔那的音乐创作特点及其主要贡献。
三、教学重点:体会音乐的美感并能感受到作曲家强烈的爱国之情.四、教学难点:了解六拍子的指挥方法,能够边唱主题旋律边指挥。
五、教具准备:PPT课件、钢琴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教师演唱歌曲《沃尔塔瓦河》,引出本节课课题。
二、欣赏乐曲前半部分1、介绍沃尔塔瓦河背景资料。
2、初听乐曲,听辨音乐主题。
3、再听乐曲,感受河流主题的情绪。
三、主题旋律赏析1、通过打合拍感受音乐中的流动感。
2、感受音乐的高潮部分并试着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高潮。
3、探究问题“为什么乐曲高潮部分没有出现稳定音,却出现了不稳定音fa”4、学唱主题旋律。
四、欣赏后一部分乐曲1、欣赏圣约翰峡谷音乐主题,感受乐曲紧张的情绪。
2、赏析冲出峡谷后河流主题片段,对比河流在森林中和在峡谷中两个音乐主题的不同之处。
五、完整欣赏乐曲六、共唱《我和我的祖国》结束板书设计:沃尔塔瓦河。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及作者。
2. 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伏尔塔瓦河》,使学生感受到捷克民族音乐的特色。
二、教学内容1.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简介介绍交响曲的作者斯美塔那,以及作品创作背景和意义。
2. 作品结构分析分析《伏尔塔瓦河》的曲式结构,包括各个乐章的主题和发展。
3. 音乐特色解析解析《伏尔塔瓦河》中的捷克民族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4. 欣赏《伏尔塔瓦河》播放全曲,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整体情感和音乐形象。
5. 讨论与实践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音乐特色,并进行简单演奏实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背景、结构和音乐特色。
2. 播放法:播放《伏尔塔瓦河》全曲,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
4. 实践法:进行简单演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图片、音乐片段等。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伏尔塔瓦河》全曲。
3. 乐器:为学生提供简单乐器,如小提琴、钢琴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介绍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能分析《伏尔塔瓦河》的结构和音乐特色。
3. 学生能在讨论中提出自己对作品的见解。
4. 学生能参与演奏实践,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作者斯美塔那,以及作品背景。
2. 讲解作品结构:分析《伏尔塔瓦河》的曲式结构,包括各个乐章的主题和发展。
3. 解析音乐特色:深入讲解《伏尔塔瓦河》中的捷克民族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4. 欣赏《伏尔塔瓦河》:播放全曲,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整体情感和音乐形象。
5. 小组讨论与实践: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音乐特色,并进行简单演奏实践。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作者、作品背景、结构及音乐特色。
《伏尔塔瓦河》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欣赏《伏尔塔瓦河》的旋律美,感受乐曲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2. 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和审美能力。
3. 了解捷克音乐文化背景,增强学生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乐曲,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难点:通过乐曲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音频文件,包括《伏尔塔瓦河》的原版和多首相关乐曲。
2. 准备一些有关捷克音乐文化的图片或资料,便于学生了解背景知识。
3. 准备一些问题,以便在教室上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乐曲《伏尔塔瓦河》的片段,思考:1. 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 这条河上发生了哪些故事?引出乐曲的作者贝多芬和相关音乐创作背景。
(二)初步感知音乐1. 听《伏尔塔瓦河》全曲,感受乐曲情绪。
2. 讨论:乐曲中哪些旋律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三)分段聆听与感受1. 乐曲的开始部分,学生轻声哼唱,感受音乐主题。
2. 聆听第二部分,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
讨论:这部分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3. 聆听第三部分,思考:这部分音乐在全曲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4. 聆听第四部分,感受音乐主题的再现,讨论:这部分音乐与前面听到的音乐有什么联系?(四)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1. 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及创作特点。
2. 了解《伏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
(五)拓展与延伸1. 欣赏其他民族乐器的演奏版本,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2. 尝试用一段文字描述自己家乡的河流,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小结起首,音乐的情绪可以通过其节奏、旋律、和声等因素来体现。
当我们听到一首欢快的歌曲时,我们通常会感到兴奋和愉悦;而听到一首悲伤的歌曲时,我们可能会感到悲伤或忧郁。
当然,这只是一般情况,具体的情绪感受还会受到歌曲的内容、歌词以及个人情感的影响。
对于我来说,家乡的河流总是充满了欢乐和活力。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斯美塔那。
2. 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伏尔塔瓦河》,提高学生对捷克民族音乐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作曲家斯美塔那及《伏尔塔瓦河》背景介绍。
2.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乐曲结构及主题。
3. 分析《伏尔塔瓦河》中的捷克民族元素。
4. 欣赏《伏尔塔瓦河》的完整演奏。
5. 学生分组讨论并创作以《伏尔塔瓦河》为灵感的音乐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伏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乐曲结构及捷克民族元素。
2. 难点:对交响乐的欣赏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曲家斯美塔那及《伏尔塔瓦河》背景、乐曲结构等。
2. 欣赏法:播放《伏尔塔瓦河》完整演奏,让学生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捷克民族元素在《伏尔塔瓦河》中的体现。
4. 创作法:学生分组创作以《伏尔塔瓦河》为灵感的音乐作品。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作曲家斯美塔那及《伏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
2. 讲解:分析《伏尔塔瓦河》的乐曲结构及主题。
3. 欣赏:播放《伏尔塔瓦河》完整演奏,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4. 讨论:分组讨论捷克民族元素在《伏尔塔瓦河》中的体现。
5. 创作:学生分组创作以《伏尔塔瓦河》为灵感的音乐作品,并进行展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创作展示:评估学生在分组创作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伏尔塔瓦河》的理解和欣赏。
七、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八、拓展学习1.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斯美塔那的其他作品,进行拓展学习。
2. 推荐学生欣赏其他著名的交响乐作品,扩大其音乐视野。
3. 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欣赏活动或课程,提高其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伏尔塔瓦河》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这首作品让学生感受作曲家融汇在作品中的对祖国的申深情,唤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讨论如何用音乐语言描绘河流。
2、通过欣赏主题旋律,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河水奔不息流的情景。
3、通过聆听、分析音乐,使学生能够选择出对应的图片及标题。
4、锻炼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填写表格,对音乐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知识与技能
1、熟唱《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学习丛音乐要素的角度聆听、感受、分析、记录作品结构的能力。
2、尝试听辨西洋管弦乐队不同乐器的音色。
3、初步了解民族乐派及作曲家斯美塔那。
《音诗音画》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主题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并认识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2、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演奏形式、音乐声势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的品味和修养。
3、通过赏析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使学生进一步知道民族乐派作品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民族感情的音乐共性。
二、教学重难点1、能听辨出作品场景中使用的主要乐器。
2、感受体验乐曲中所蕴含的艺术内容及音乐风格。
三、教材分析《沃尔塔瓦河》是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这是一首充满魅力的抒情诗般的交响音乐,也是斯美塔那交响诗中最通俗、最易于为人们所理解与接受的作品之一。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主题旋律优美流畅,情感深挚,深得世界乐迷的喜爱。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PPT展示沃尔塔瓦河的美丽图片,同时背景音乐为《沃尔塔瓦河》但学生不知情,让音乐提前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一定印象。
欣赏完沃尔塔瓦河的风光图片然后提问?刚才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是哪一条河流?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捷克的母亲河——沃尔塔瓦河。
而听到的音乐就叫《沃尔塔瓦河》。
新课讲授2、教师介绍《沃尔塔瓦河》。
(1)简介捷克共和国的沃尔塔瓦河。
(2)引出作者斯美塔那及作品创作背景介绍。
斯美塔那(1824---1884)捷克作曲家。
他出生在一个酿酒商的家庭里,很小就显露出了非凡的音乐才能。
他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六岁就举行钢琴演奏会,八岁开始作曲。
斯美塔那的名字算不上最著名作曲家之一,但在捷克波希米亚民族中,斯美塔那却被称之为"捷克近代音乐之父"。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
2. 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伏尔塔瓦河》,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分析方法,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简介:包括作品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结构等。
2. 作品分析:节奏、旋律、和声、曲式结构等方面。
3. 欣赏与实践:聆听作品、分析作品、演唱主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伏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作品结构。
2. 难点:对作品进行深入的音乐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结构等。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进行分析。
3. 实践法:让学生聆听作品、演唱主题,增强体验。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
2. 作品分析:详细讲解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曲式结构等方面。
3. 欣赏与实践:播放作品,让学生聆听并分析作品的特点。
4. 演唱主题:选取作品中的主题让学生进行演唱,感受作品的魅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交响乐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他们对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作品分析:评估学生在作品分析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节奏、旋律、和声、曲式结构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演唱表现:评价学生在演唱作品主题时的音准、节奏和表现力。
七、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交响曲《伏尔塔瓦河》的音频片段,用于播放和欣赏。
2. 乐谱:提供《伏尔塔瓦河》的乐谱,供学生分析和演唱。
3.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作品分析和讲解的相关内容。
八、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好教学课件和乐谱,确保音频资料能够正常播放。
2. 安排好课堂活动的场地和设备,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伏尔塔瓦河教案《伏尔塔瓦河》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以下是一份以该曲为主题的教案,供您参考: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欣赏《伏尔塔瓦河》,了解其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 学习分析交响诗的结构和音乐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欣赏并分析《伏尔塔瓦河》的音乐结构和表现手法。
- 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感。
2. 教学难点- 理解交响诗这一音乐体裁的特点。
- 感受不同主题在音乐中的表现及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播放捷克的风景图片或视频,介绍捷克的风土人情。
- 提问:同学们知道捷克的母亲河是哪条河吗?2. 新课呈现- 介绍作曲家斯美塔那和作品《我的祖国》。
- 讲解交响诗的概念和特点。
- 欣赏《伏尔塔瓦河》全曲,引导学生注意聆听不同主题的出现及变化。
3. 深入分析- 分析作品的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 分主题欣赏与分析:每个主题的旋律、节奏、和声特点,以及它们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 讨论:作品如何通过音乐表现伏尔塔瓦河的美丽和壮阔?4. 拓展与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音乐,还有哪些艺术形式可以表现河流的形象?- 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 课堂总结- 总结《伏尔塔瓦河》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伏尔塔瓦河》这部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交响诗这一音乐体裁有了初步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课题:交响曲《伏尔塔瓦河》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
教学目标: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听辨西洋乐器;启发学生形象思维;了解捷克和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
重点: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体会主题旋律中所蕴含的深厚爱国热情
难点:听辨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
教学过程:
1导入:在上一课,欣赏了四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中国歌曲,这节课欣赏一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外国交响乐作品,体会一下器乐曲表达情感、形象的不同特点。
2介绍捷克和伏尔塔瓦河。
在欧洲有一个国家叫捷克,捷克有一条美丽的河流是伏尔塔瓦河。
(出示地图)
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是一部著名大赞美祖国的音乐作品。
(出示斯美塔那的画
像,简介交响套曲和《我的祖国》。
)
其中的第二曲《伏尔塔瓦河》是最著名的,它的主题旋律优美、宽广,形象地描绘了伏尔塔瓦河,
充满了对它的歌颂和赞美。
3欣赏主题旋律(摘录乐曲中的主题旋律)。
请同学们跟随录音,看着乐谱哼唱。
4介绍乐曲内容,分段听赏。
启发学生感知在这个作品中典型的音乐形象是以什么乐器表现的?如
伏尔塔瓦河的源头——小溪是以长笛和单簧管等表现的;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是以小提琴为主表
现的等等。
介绍每段中的主要乐器,引导学生听辨乐器音色。
伏尔塔瓦河的源头
长笛、单簧管,后弦乐器加入,大提琴音色明显。
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小提琴为主,还有管乐、三角铁等。
林中狩猎:圆号的狩猎号角节奏型,小号上行分解和弦等。
乡村婚礼-波尔卡舞曲:
弦乐为主,乐队全奏(有三角铁)
月亮、
水仙的舞蹈:
长笛吹出流水的波纹
(水仙主题)
弦乐奏出平静的旋律
(月亮的主题)
竖琴间插琶音如水波。
伏尔塔瓦河主题旋律。
约翰峡谷:木管组和长号奏出和弦长音,大管奏出长音和上行级进旋律,圆号和小号奏出连续一拍的和弦音型,弦乐组奏出各种不同音型,大鼓和定音鼓奏出长音,以较快的速度和很强.伏尔塔瓦河的滔滔流水和“谢维格拉德”动机;乐队全奏听赏全曲。
随音乐画出想象的图画。
在听赏音乐时,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将听音乐时在头脑中产生的画面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小结:
通过今天的欣赏课,我们了解了“捷克及其境内的伏尔塔瓦河”。
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交
套曲《我的祖国》及其第二首《伏尔塔瓦河》和“交响套曲”。
在听辨作品的过程中,了解了各种乐器的音色,了解了《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
体会作曲家通汇在作品中的对祖国的深情。
请同学们列举其他中外歌颂祖国的音乐作品。
(《我爱你,中国》、《芬兰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