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精品实用版)7欣赏《神圣的战争》《伏尔塔瓦河》《在灿烂阳光下》
- 格式:ppt
- 大小:4.79 MB
- 文档页数:38
《欣赏神圣的战争》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聆听《神圣的战争》音乐,加深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观。
3. 引导学生反思战争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
二、作业内容1. 听写作业:学生需完整聆听《神圣的战争》音乐,并完成以下听写作业:(1)记录下音乐的主要旋律和节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2)分析音乐的结构和特点,尝试总结音乐所体现的战争主题。
(3)在听完音乐后,写出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和对和平的向往。
2. 阅读作业:学生需阅读与战争相关的文章和资料,了解战争的历史和影响。
3. 讨论作业:学生需组织一次小组讨论,围绕“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 听写作业需记录真实感受,分析准确到位。
3. 阅读作业需认真阅读,做好笔记。
4. 讨论作业需积极参与,尊重他人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作业评价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给予评分和意见反馈。
2. 作业评分将根据完成质量、内容深度和思考深度进行评估。
3. 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展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4.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认真听取教师的评价和意见,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评价和意见,组织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加深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
3. 学生可在课后与教师进行交流,进一步了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教师将认真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4. 学生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应该是持久的,作业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评定成绩,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这份作业设计方案,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激发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
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第一课时【教案内容】欣赏《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等【教案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
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案重难点】1、重点:理解歌曲的情绪,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2、难点:实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教案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
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
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二、教案过程(一)欣赏《蓓蕾之歌》1、初听歌曲《蓓蕾之歌》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讨论)师: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岚清副总理在1999 年秋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
2、复听歌曲《蓓蕾之歌》师:是什么原因让歌曲拥有这种情绪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从速度、节拍、节奏这些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一下。
生:速度:中速;节拍:4/4 拍(强弱次强弱);节奏:稳健,略有动感。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呢?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 X X 和X X .(二)欣赏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1、课件播放《跨世纪的新一代》2、分析歌曲:音乐结构:(AB)演唱情绪:(充满活力的)演唱形式:(齐唱)3、复习学过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1、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教师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的什么?把歌曲中的力度记号找出来?2、复听歌曲,体会力度记号对歌曲情感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3、老师指挥学生唱一下歌出的片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三、拓展探究师:你还知道哪里赞美老师的歌曲呢?生:《飞来的花瓣》、《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我爱M兰》、《教师圆舞曲》。
《欣赏神圣的战争》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通过音乐欣赏,了解并感受音乐中描述战争的情感与气氛;2. 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欣赏音乐的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力;3. 增强学生对战争的认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二、作业内容:1. 聆听作业:学生需独立完成至少三首关于战争的音乐作品聆听任务,如《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等。
聆听后,学生需在作业本上简要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音乐知识问答:学生需了解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乐的结构、旋律、节奏等。
教师设计一些关于这些知识的题目,学生需在作业本上回答。
3. 创作感悟:学生可结合自身对战争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感悟文章。
文章主题需围绕音乐中描述战争的情感和氛围。
4. 音乐文化知识调查:学生需搜集与音乐课程相关的战争历史和文化资料,如相关的歌曲、乐器等,并在作业本上简要介绍。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需按时提交,不迟交、不漏交;2. 作业内容应真实反映对音乐的欣赏和感悟;3. 学生应积极参与作业反馈,与教师共同交流和讨论;4. 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高。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评分和评价;2. 评价内容包括聆听感受、音乐知识掌握程度、创作感悟的深度和广度、音乐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等;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音乐课程成绩的一部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作业,提高音乐素养。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将自己的作业在课堂或网络平台上提交给教师;2. 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结果进行反馈,包括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3. 学生可根据教师的反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4.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作业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体会,促进共同进步。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有机会深入了解战争音乐,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感受力,同时增强对战争的认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欣赏神圣的战争》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神圣的战争》的音乐背景和历史意义,了解战争的残酷和人类对和平的渴望。
2. 通过聆听、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尊重生命的价值观,激发他们对人类和平事业的关注和参与。
二、作业内容1. 听辨作业:学生需完整聆听《神圣的战争》两次,并回答相关听辨题目。
题目可涉及乐曲的节奏、旋律、情感表达等方面,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
2. 笔记作业:学生需在聆听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撰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神圣的战争》的解读。
短文应包括对音乐背景和历史意义的了解,以及对乐曲在人类和平事业中的价值的认识。
3.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听辨感受和笔记作业的成果。
讨论主题可围绕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音乐的情感表达等。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学生需独立完成听辨和笔记作业,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2. 小组协作: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需积极参与、尊重他人、共同探讨,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3. 作业提交:将完成的作业以电子版形式提交,可以是音频、图片、文字等形式。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情况进行评分,包括听辨作业、笔记作业和讨论成果。
2. 作业质量:评价学生作业中的观点是否具有深度,能否准确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作业反馈1. 学生自评:在提交作业后,学生需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和课堂表现,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在人类和平事业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和关注。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人文精神,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单元祖国颂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唱歌教学《歌唱祖国》2、欣赏教学《神圣的战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歌唱祖国》,体验进行曲风格的特点,感受祖国的美好。
2、欣赏分段学唱,进行识谱练习,教师讲解作品作者与创作背景,并拓展欣赏《神圣的战争》。
3、能准确演唱歌曲《歌唱祖国》,准确把握节奏、节拍、音准等音乐要素,较好表现进行曲节奏与力度不断变化的演唱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1、能较完整地表现出歌曲《歌唱祖国》的演唱风格。
2、弱起节奏的演唱与歌曲风格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播放三段音乐《我和我的祖国》《芬兰颂》《樱花》):同学们,这几段音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学生:表达了对祖国家乡美好河山的热爱。
相同之处:都表达了对祖国的赞美之情;不同之处:这些作品属于不同的国家。
二、新课教学1、针对跳进音型进行热身练习:5 1 3 5 3 1 5(1)唱谱。
(2)用“a”元音演唱。
(3)教师用柯达伊手势,引导学生在演唱时与手势配合。
2、认识四二拍图示及强弱逻辑重音。
3、读节奏,注意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型。
4、教师范唱后提问:让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学生:乐观、激昂、热情奔放的进行曲风格;中速。
5、教师:请说出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
学生:ABA三部曲式。
6、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阅兵式时队伍经过广场的威武雄壮,以进行曲风格完整地演唱歌曲。
7、提示在演唱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或需注意的问题。
注意弱起拍的演唱,注意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注意演唱时每个字母的归韵为“a”元音。
8、请大家找出谱例中的附点八分音符以及速度、节奏、调式等音乐形式要素。
9、学习反复记号的运用。
(投影出示)10、重点解决B乐段的演唱。
三、《歌唱祖国》背景知识介绍四、欣赏《神圣的战争》1、教师播放歌曲,请学生思考:音乐情绪以及作品风格是怎样的?学生回答:作品情绪是悲壮、振奋的;采用三拍子的节奏,却具有进行曲般的二拍子的特征。
《欣赏神圣的战争》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聆听《神圣的战争》音乐,使学生能够理解乐曲的基本结构和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对战争音乐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
二、作业内容1. 聆听作业:学生需完整聆听《神圣的战争》乐曲三次(分别在课内、课后、休息时间进行),并记录下自己的聆听感受。
2. 主题思考:学生根据乐曲的主题思想,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影响,以及音乐在战争中的意义。
3.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各自的聆听感受和思考成果,并总结小组的讨论结果。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完成时间:本作业需在作业反馈提交前完成,如有特殊情况需请假,请在作业中注明。
2. 作业形式:作业以书面形式提交,字数不少于XX字。
3. 作业质量: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内容真实、准确、完整,能够体现自己的思考和收获。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本作业的评价标准包括聆听感受的准确性、主题思考的深度、小组讨论的成果等。
2. 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和指导建议。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反馈,表扬优秀作品,指出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
3. 教师将优秀作品在班级或年级内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神圣的战争》乐曲的基本结构和主题思想,培养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战争对人类的影响以及音乐在战争中的意义。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神圣的战争》这首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包括其旋律、节奏、情感表达等。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分析这首音乐。
3. 通过作业,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欣赏神圣的战争》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聆听和欣赏《神圣的战争》这首音乐作品,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体会战争中的痛苦、无奈与坚持。
2. 通过对音乐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和平的珍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和情感,通过讨论和交流,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音乐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音乐作品《神圣的战争》的音频文件和相关资料。
2. 准备教学PPT,包括音乐作品的相关图片和文字介绍。
3. 安排教室讨论和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 引导学生提前预习相关资料,为教室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战争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讨论战争的残酷性,激发学生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二)背景介绍介绍《欣赏神圣的战争》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刻画,表现了作者对神圣的战争的颂扬之情。
(三)音乐欣赏通过播放《欣赏神圣的战争》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体会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四)教室互动1. 提问:这首音乐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影像资料,深入思考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讨论:你认为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战争的影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分享:你曾经经历过或目睹过战争吗?请分享你的经历和感受,与同砚们一起交流。
(五)教室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欣赏神圣的战争》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平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再次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英雄主义精神,理解“神圣的战争”的内涵。
《欣赏神圣的战争》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神圣的战争》这一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特点,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并培养其音乐审美情趣和音乐感受力。
二、作业内容1. 音乐作品背景研究:学生需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神圣的战争》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及作品在俄罗斯音乐史上的地位。
2. 音乐作品听赏记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需完整地听赏《神圣的战争》全曲,并记录下自己对作品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的初步感受。
3. 音乐作品分析报告:学生需根据听赏记录,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如旋律的起伏、节奏的紧松、乐段的划分等,并尝试用文字描述自己的理解。
4. 创作音乐日记:在欣赏完《神圣的战争》后,学生需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听赏心得,包括对作品情感表达的理解、对音乐形象的想象等。
5. 小组合作表演:学生可自由组合成小组,选择作品中的某一乐段或某一场景进行表演,以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1. 背景研究:资料要真实可靠,记录要详细。
2. 听赏记录:需全程记录,内容要真实反映自己的感受。
3. 音乐作品分析报告:分析要深入,报告要条理清晰。
4. 音乐日记:要真实反映自己的听赏感受和思考,字迹工整。
5. 小组合作表演:要体现合作精神,表演内容要符合音乐主题。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 对于背景研究和听赏记录,教师将评价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和记录的真实性。
3. 对于音乐作品分析报告和音乐日记,教师将评价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 对于小组合作表演,教师将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演内容的符合度。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并给予表扬。
2. 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教师将给予指导性建议,帮助学生改进。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以上是初中音乐课程《欣赏神圣的战争》作业设计方案的第一、二、三、四部分内容。
:、学会歌曲《中学时代》,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用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2、⅛∙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珍惜中学时代的学习机会,竖立为社会服务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能够疏练的演唱好歌曲《中学时代》,并理解其深刻的哲理。
(-)师生问好!(二)导语人生道路上最迅丽多彩的年华是在中学时期,它是我们求知、探索、建立友谊、增长智慧的黄金时期,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懂得人生的关键时期,因此、它值得珍爱、也确实让人难以忘怀。
(三)视唱练习:《花蕾之歌》主旋律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就是中学生了,对于中学时代,你曾经的理解和想象是什么呢?你又应该以怎样的形式来度过你的中学时代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学时代》歌曲。
(四)学习过程:1.作品分析:(1)作词作曲者:王晓岭和戴于吾;这首歌词是非常好的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学校生活,也是一首歌颂了美好的中学生活,主题鲜明、深刻。
《中学时代》里“系着红领巾迈进校门,戴着团徽走向未来”;这些点睛之笔读来令人感动。
(2)讲一讲:中学时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学生讨论(略---- )(3)下面老师用一首歌曲来表达“中学时代”,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看看哪位同学能说出老师心中的“中学时代”是怎样的时代?(4)播放歌曲《中学时代》学生讨论:(略----- )师:老师心中的“中学时代”就是一个珍惜时间的黄金时代,只有珍惜时间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才是我们中学时代最宝贵的,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在这个黄金时代里快快乐乐的成长,认认真真的学习。
课题:《黄河船夫曲》课时:第10课时教学目标:1、大方自信的齐唱、对唱歌曲,唱出陕北民歌的韵味。
2、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3、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从内心热爱我国的民歌艺术。
教学重难点:1自信演遍《黄河船夫曲》,唱出陕北民歌韵味。
2 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次备城2)分析衬词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