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大江保卫战》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大江保卫战》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2)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和默读,提高口语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
(2)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为理想奋斗。
(3)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大江保卫战》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通过人物描写表达的情感。
(3)学会朗读和默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理解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成长过程。
(3)将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与自身经历相结合,进行情感教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大江保卫战》的故事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课文中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成长过程。
4. 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2)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课堂展示。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学会关爱他人。
(2)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为理想奋斗。
6. 课堂小结:(2)强调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课文情感态度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大江保卫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江保卫战》的背景和内容,了解大江文学运动的重要性;2.掌握《大江保卫战》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3.启发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一份《大江保卫战》的文本材料;2.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背景介绍(10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大江文学运动的视频,为学生介绍1979年-1981年的大江文学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步:文本分析(30分钟)1.分发《大江保卫战》的文本材料给学生,让学生大致浏览一遍,并提醒学生注意关键词汇;2.针对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老师可以逐一解释,并请学生记录在笔记中;3.引导学生观察文本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夸张等,分析这些手法为何能够突出表达的内容。
第三步:小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话进行讨论和分析;2.鼓励学生就文本中提出的社会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
第四步:个人思考(15分钟)1.老师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就《大江保卫战》中所提出的社会问题进行个人思考;2.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可以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
四、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大江文学作品,进行更深入的阅读和分析;2.学生可以用Markdown格式写一个读书笔记,记录对《大江保卫战》的理解和思考;3.学生可以组织一个辩论活动,讨论《大江保卫战》中的社会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的程度;2.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对《大江保卫战》的理解和思考的深度,以及用Markdown格式写的读书笔记的质量;3.辩论评价:参与辩论的学生的辩论能力和表现。
以上是《大江保卫战》教案的大致内容和步骤,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大江保卫战》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大江保卫战》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掌握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情节发展。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故事梗概和人物介绍。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探讨作品中的主题和寓意。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和小组讨论法。
利用多媒体材料辅助教学。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第二章:故事梗概和人物介绍2.1 故事梗概简要介绍《大江保卫战》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发展。
突出故事中的主要事件和冲突。
2.2 人物介绍介绍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分析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三章:冲突和解决方式的分析和讨论3.1 冲突的类型分析故事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冲突。
引导学生理解冲突的重要性和作用。
3.2 解决方式的分析探讨故事中人物冲突的解决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作品中的主题和寓意4.1 主题的探讨引导学生分析和表达故事中的主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读作品。
4.2 寓意的理解解释故事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和反思。
强调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的理解。
5.2 拓展活动设计相关的阅读拓展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第六章:教学评估与反馈6.1 评估方法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分享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估。
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6.2 反馈机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第七章:教学资源与材料7.1 教材和辅助材料推荐适合的教材和辅助材料,如相关的小说、评论和研究文章。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和音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7.2 教学资源的使用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会他们如何查找和使用相关资源。
第八章:教学计划调整与反思8.1 教学计划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
灵活应对教学中的突发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8个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阅读品味,感悟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学习抓关键词、读句子、想画面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的阅读品味中,体会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对联引入:(1)课前准备读古诗。
由此引入师:听到了大家这悦耳的的读书声,老师不由得想起了明朝顾宪成这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出示)一起来读读。
(2)、引出文中的对联。
课文中也有一幅对联(出示)指名读,再齐读。
师:仅仅改了几个字,但是在我们的耳边响起的还是琅琅的读书声吗?(不是)而是——?2、观看洪灾片段:师;是呀,风声雨声涛声又把我们带到了1998年的夏天,此时的长江早已失去了它往日的面目,大家看——(放录像洪灾片段)3、交流观后感受。
4、预想决堤后果。
师:是呀,长江洪水泛滥。
而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密集,是我国工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但整个平原区地面高度又普遍低于高洪水位数米至10余米,完全依靠两岸的江堤来抵挡洪水。
万一大江决堤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5、感情渲染,个性化读课题师:此时此刻,与洪水抢时间,保卫大堤,就是最迫在眉睫的任务。
所以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来了,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一场气壮山河的(读题:大江保卫战);他们将与洪魔进行殊死的搏斗,进行了一场的惊心动魄(读题:大江保卫战)。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12篇《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1一、复习分角色朗渎课文。
二、指导造句1.找出艰苦燃眉之急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2.讨论:艰苦可以与哪些词语搭配?(岁月,环境)你觉得什么情况才可以称为燃眉之急?你碰到过燃眉之急的时候吗?3.同座讨论造句。
4.指名造句、评价。
三、总结课文:在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什么?四、实践活动:讲述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五、作业:1、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小练笔: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22、大江保卫战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5节。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时间:两教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3、能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意,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解决课文中字词。
2、能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意,了解主要内容。
预习提纲:1、自学课文。
(1)读文,简单旁注感受、质疑;(2)组词、抄词,解词。
(3)试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收集有关1998年人民子弟兵抗洪的资料。
教学流程:导入、揭题,了解学情读文,检查字词自学情况读文,理清课文脉络小结作业,教学步骤:一、导入、揭题,了解学情1、又对解放军的认识谈起。
2、揭题。
读,说说读题后想到了些什么?读文后知道了些什么?3、教师口头渲染大江保卫战的过程。
二、读文,检查字词自学情况1、指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注意停顿。
听得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他(她)读的怎样?(教师伺机正音,同学评议。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五年级课文《大江保卫战》教案五年级课文《大江保卫战》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五年级课文《大江保卫战》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课文《大江保卫战》教案 1【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外延伸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2、情感目标: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灾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大江保卫战》,请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请你回忆一下,每个部分在写什么?师小结并板书:告急;决战;铭记,让我们打开文本118页,通过字里行间再次走近1998年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去经历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去感受人民子弟兵与洪水决战的动人情景!分析:课堂伊始,教师激情而又简练的语言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师生共同走入文本,进行情感交流。
师感情诵读:1998年的夏天。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
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眼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师:文本开篇短短的三句话拉开了大江保卫战的序幕。
指名读。
师:这是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生: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奔腾不息的长江比作了一条暴怒的巨龙。
你能读读这个句子吗?师: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谁能读出长江水的肆虐。
师评价读:你读出了长江水的肆无忌惮,通过你的读让我感受到了危险就在眼前。
齐读这个句子。
师:捍卫家园的“千里江堤”如果塌陷了,城市、工厂、田野,我们辛辛苦苦经营的幸福家园都会毁于一旦,所以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电脑出示句子,指导读好三个感叹句(读时语速要快,声调要高)省略号表示什么?生死抉择,危急的关头,读出紧张的气氛。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共五则)第一篇: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大江保卫战》文章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赞扬了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第12册的课文,这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赞扬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
本文遣词造句生动形象,叙事后适时的议论抒情,使全篇情思飞扬。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1、2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日夜兼程”、“鏖战”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歌曲《为了谁》的录音带、解放军官兵抢险的录像教学过程一、揭题(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1、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唱道:“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2、是呀,1998年夏天,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大江保卫战(出示课题)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
4、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
大家一起看!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播放(大江滚滚)的录象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
看着这波涛滚滚的洪水,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惊涛拍岸、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精炼、深刻的成语如颗颗珍珠熠熠闪光。
学生多读、多记、多说,对他们的语言发展大有好处。
2023年大江保卫战教案合集六篇大江保卫战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2、通过对语言材料的阅读感悟,体会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英勇无畏,舍生忘死,而又乐观向上的精神。
3、了解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学会在学习实际中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江保卫战》。
(生:齐读课题)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中,战士们主要做了哪两个方面的事情?板书:大堤抢险、勇救群众二、学习2—4自然段1、在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中,涌现了无数感人肺腑的场面,我们先来看一看九江赛城湖大堤上惊心动魄的抢险场面。
(板书)2、认真默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看看哪些句子让你惊心动魄,用笔画下来。
写下你的感受,体会。
(生默读、批注,师巡视。
)3、交流,相机出示( 1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
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闻讯”“顿时”体会子弟兵不畏凶险,救援行动的神速。
“一条长龙”表现齐心协力。
(2)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穿梭”形容跑得速度很快。
“嶙峋”嶙峋的片石像锋利的小刀一样插在泥水中,而战士们却在泥水中来回奔跑,任片石把自己的脚趾割得鲜血淋漓,他们却全然不顾。
“全然不顾”他们不顾的是什么?(疼痛,生命危险)顾的又是什么呢?(保卫大堤)课文中就给我们具体介绍了一位为保住大堤全然不顾的铮铮铁汉.★插入朗读感悟黄晓文连长的事迹。
用心默读这一自然段,想想黄晓文的哪些举动令你特别感动呢?交流:①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②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
大江保卫战教案(优秀5篇)《大江保卫战》篇一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吗?我国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袭击着荆襄大地。
平日里温顺柔美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一旦长江大堤被冲毁,后果将不堪设想,怎么办?怎么办?瞧!解放军官兵来了,他们与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板书课题:大江保卫战)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进行简单标注,学习作读书笔记。
)2、提自读要求: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②、画出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本课词语;③、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反复多读几遍。
思考:它为什么让你感动?3、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①、指名逐段读。
②、教师相机正音,正句。
③、引导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简单说说让自己感动的原因。
三、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文章,细细品味让你心头为之一震的句子,批注原因或感受。
2、交流:①、文中哪些句子或段落让你感动呢?(指名说)第二自然段。
评价:你读得比较流畅,能说说它让你感动的原因吗?生答:这段话让我看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让我犹如身临现场。
②、你能说说“惊心动魄”的意思吗?(板书:惊心动魄)惊心动魄就是让人心灵震撼,完全使人心神撼动的意思。
(评价)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令你惊心动魄的词或句。
指名交流。
“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我是从“顿时”“一条长龙”感受到解放军官兵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竟然来了那么多!可见解放军官兵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亲兄弟啊!指名说“官兵们肩扛着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有的为了……大堤,保住大堤!”谈感受。
师:是啊,他们肩扛在泥水中来回穿梭脚趾被割破了却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什么念头?)生答:保住大堤!指名读这句话,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大江保卫战》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江保卫战》的故事背景、情节发展和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大江保卫战》课文,掌握故事情节。
2. 故事梗概:总结课文内容,概括故事主题。
3.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4. 词语解释:解释课文中遇到的生僻词语,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掌握生僻词语。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分析人物形象。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选取课文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分析人物行为和心理。
4. 情感教育法: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大江保卫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3. 故事梗概:总结课文内容,概括故事主题。
4.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5. 词语解释:解释课文中遇到的生僻词语,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后复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并书写读后感。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倾听他人意见和综合分析能力。
23大江保卫战
教学目标:
1、做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和影像资料,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江保卫战》。
板书课题(读课题两遍)
(二)民主导学
学习画面之一:保大堤
1、师:在这场大江保卫战中,最让大家感动的是哪个场面呢?(保大堤、救群众)首先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来到赛城湖的大堤上,看看当时保大堤的场面。
2、出示任务一: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画出令你感动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先自主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
3、组织交流。
A、从“凌晨两点……闻讯赶到”可见情况的危急以及我们的人民子弟兵一天24小时随时待命的忘我精神。
(精彩)
B、从“支队长一声令下……出现了”体会到官兵们救援的神速。
(精辟)
师:官兵们如此神速是为了什么?(保住大堤)
课件出示:大堤,保住大堤
谁能用一个动作表现这种信念。
(坚定)
C、“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读这一句的时候我被感动了。
因为“穿梭”说明了行动迅速,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行走十分不容易,可他们行动却如此迅速。
师:可见他们消耗的不仅仅是体力,更是是用生命在保大堤。
(体会深刻)
D、“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
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我从“全然不顾”可见战士们的英勇无畏。
师:战士们全然不顾的仅仅是嶙峋的片石割破脚趾吗?(不)
课件出示:子弟兵们全然不顾--------,全然不顾-------,全然不顾---------,顾的是------------ 。
(练习说话)可见人民子弟兵誓与大堤共存亡的决心。
咱们一起来读好这个句子,好不好?要读出子弟兵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品质。
(齐读“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大堤,保住大堤”)
E、“狂风卷着巨浪,疯狂地撕扯着堤岸,……筑起了一道人墙。
”读到这里,我们被战士们的勇敢和乐观所深深折服。
战士们勇敢(奋然跳入水中、血肉之躯、人墙);
乐观(狂风、暴雨、巨浪都为战士们抢险带来了困难,但是战士们却看作是对他们有利的、有帮助的)(精彩)
师:他们住筑起的仅仅是一道“人墙”吗?(不)聚焦“人墙”。
那是什么?自由回答。
师:是啊!战士们的勇敢和乐观值得我们敬佩,就让我们也来当一次这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出示课件,创设情景:看,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师:对,英勇乐观的战士们,让我们一起高喊:“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提问:如果要用一个四字成语来形容“保大堤”这个场面的话,你会选择哪一个呢?(惊心动魄、气吞山河)板书:惊心动魄
过渡(语调弱):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此时的官兵们怎么样?(伤痕累累)
【出示课件;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搜集了当时的一些资料,大家想不想看看?由于当时的温度高达五六十度,供水紧缺,不少官兵中暑,受伤。
仅几天时间一个团的人中——
7人烂掉了指甲
28人脚和手受伤
89人因流汗过多缺少盐份全身浮肿
292人双脚溃烂
374人皮肤生了红斑
420人口腔、嘴唇干裂、溃烂。
1200多人手上起了血泡,磨破了手指
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些铮铮铁汉说些什么呢?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通过朗读让这次战斗响彻云霄,回荡天地之间。
(读2遍)【出示课件:“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
这就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师:刚才大家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了保大堤的惊心动魄,想不想通过视频再来感受一下当时的场面呢?
【播放视频
师:看了这段视频之后,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生:老师,我想说
学习画面之二:铁汉本色
1、过渡: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让我们把记者的镜头聚焦“英雄个体”——黄晓文。
2、出示任务二: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黄晓文的事迹,把最能体现黄小文铁汉本色的词语,圈画下来。
(小组内交流完成)
3、展示:(选一小组)
生 1、从语言描写“来不及了”感受到情况的紧急以及子弟兵们急人民所急的高贵品质。
生2、从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中体会到人物的英勇无畏。
生3、从语言和动作描写中也可以体会到这场战争的感人肺腑。
师:如果我们可以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黄小文的话,可以用哪个词语呢?(板书:铮铮铁汉)
师:像黄晓文这样的战士仅仅是一个吗?(不是,有太多太多了)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些抗洪救灾中涌现出的一些英雄事迹,大家收集了没有啊?谁愿意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呢?
【课件出示“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师:是啊这样的事迹太多了,面对这群铮铮铁汉,我们不得不肃然起敬,所以我们要赞叹:(女生读)
正因为有无数多的感人事迹,我们的战斗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才会引以为自豪,所以我们要赞叹:(全班一起读)
总结: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乐观顽强,舍生忘死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为了保住大堤,保住人民群众,保住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
师:大堤保住了,人民子弟兵们又投入到抢救人民群众的战斗中去。
他们不愧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不愧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钢铁长城,让我们永远铭记(板书:铭记)
【课件出示: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三、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尤其在各种困难面前,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播放灾后救援
四、板书设计
大江保卫战
惊心动魄
保大堤铭记
铮铮铁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