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查到抽样
- 格式:ppt
- 大小:818.50 KB
- 文档页数:17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7.1《普查与抽样》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普查与抽样》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7.1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图表绘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学会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八年级下册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图表绘制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然而,学生对普查和抽样的认识可能还比较模糊,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能还不是非常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的概念和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学会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方法。
具体来说,学生应该能够:1.明确普查和抽样的定义和特点;2.区分普查和抽样的优缺点;3.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4.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的方法和技巧。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的概念和方法,以及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具体来说,学生可能在对普查和抽样的概念理解上存在困难,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能还不是非常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普查和抽样的概念和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具体来说,我将通过讲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探索普查和抽样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布置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普查和抽样的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具体的问题,如“如何了解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情况?”引出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普查与抽样调查教案篇一:普查与抽样调查教案篇二:12.1 普查与抽样调查教案12.1普查与抽样调查(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能力目标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1.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教学难点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2.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这里有红、黄、绿、蓝、黑、白六种颜色的积木,哪一种颜色最受你们班同学们的喜爱?恐怕有的同学会说“红”,有的同学会说“蓝”或其它颜色,意见不一.怎么办?开展调查,让数据说话吧!这一章,我们要做许多这一类的调查,通过收集数据、观察统计图表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结论.二、讲授新课讨论问题:1、航天飞机上使用的零配件质量要求非常高,它们的质量如何进行调查?2、工商部门要检查某烟花厂生产的烟花爆竹的质量,又如何进行调查呢?1.引入概念(1)普查的定义:这种为了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2)总体(population):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individual).2.想一想假如我们对选班长问题有兴趣,通过什么方式选出大家满意的班长呢?你准备怎么做?进行全班普查;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谁最受全班同学的信赖.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全班每个同学.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投票选举的民意调查方法,得票数最多者当选班长.第四步: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心目中认为最合适的候选人的名字写在纸上,投入选举箱.第五步:记录结果——一同学唱票,一同学计票(以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每位候选人的得票数),一同学在旁监督.第六步:得出结论——宣布得票数最多的那个同学当选班长思考:开展调查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探讨小结如下:(1)首先确定调查目的.(2)其次确定调查对象,明确总体与个体.(3)设计调查表,收集数据.3.学一学[例1]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指出总体、个体.调查目的: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年龄. 个体: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注意:(1)总体,个体均指人口年龄,而不是指人. ...(2)调查方式:采用普查.(因为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 ..[例2]为了考察××学校××班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时间.指出总体、个体.调查目的:××学校××班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平均时间.(采用普查方式)总体:××学校××班全部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时间. ..个体:符合条件的每一个同学干家务劳动的时间. ..4.议一议(1)学校所有七年级(八个班)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2)全国所有七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你能用普查的方式得到这个数据吗?你准备如何获得这个数据?与同伴交流.[师生共同探讨,小结如下]分析:(1)调查目的:×校所有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 总体:×校八年级全部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x1,x2,?xn个体:符合条件的每一位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调查方式:采用普查. 平均时间x?x1?xxxn(n表示总人数). n注:由于人数n较大时,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由此造成计算量也增大,所以要求工作中要细心些.分析:(2)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个体数目又多,工作量大,我们不方便对全国所有八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所以不能用普查的方式得到这个数据.可以用如下方法获得这个数据:方法一:用我们班的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代替.方法二:用我们学校全部八年级的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代替.方法三:用我所在地区十所学校八年级的所有同学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代替.方法四:抽取某几个省的某几个学校,几个班的同学做调查,注意城乡学校都要选择.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学生都要调查.以上4种方法均是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是抽样调查.讨论:比较一下上述几种方法各自优缺点,哪个所得数据与实际较接近?(3)你能用普查的方式调查某一天离开你所在地区的人口流量吗?答:不能,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把某一天离开这一地区的人数全部调查清楚.(4)你愿意采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一批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吗?解:因为了解日光灯的使用寿命具有破坏性被调查的灯管将不能出售,所以不能采用普查方式.可以采用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抽样调查.5、抽样调查的概念,样本的概念:(1)抽样调查(sampling investigation):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2)样本(sample):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例3]我国每5年进行一次全国1%人口的抽样调查,其中被抽取的1%人口就是全国人口的一个样本.通过这个样本的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小结:普查可以直接获得总体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此时,可采用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通过样本的特征数字来估计总体情况.三、课堂练习1.举例说明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解:(1)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少时.(2)当要研究的问题要求情况真实、准确性较高时.(3)调查工作较方便,没有破坏性等等,此时用普查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例]调查你们班学生的身体情况:身高、体重,视力等可采用普查.若要考查全国八年级同学的身体情况,一方面因为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另一方面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调查不方便,所以,此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例工厂检验产品的合格率等均可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因为此时检验具有破坏性. 所以当(1)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大.(2)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调查.(3)调查具有破坏性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总之,确定调查目的,分清总体、个体与样本,采取合理调查方式.2.下列调查中,分别采用了哪种调查方式?(1)为了了解你们班同学的身高,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解:普查.(2)为了了解你们学校学生对新教材的喜好情况,对所有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进行调查.解:抽样调查.3.说明在以下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各指什么?(1)为了考察一个学校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解:总体:该校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全体.个体:每个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样本:所抽查的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个样本.(2)为了了解一批电池的寿命,从中抽取10只进行试验.总体:这批电池寿命的全体.个体:每个电池的寿命.样本:抽取的10个电池.调查方式:抽样调查.(3)为了考察某公园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在其中的30天里对进园的人数进行了统计.总体:这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的全体.个体:每天进公园的人数.样本:所抽取的30天里每天进公园的人数是总体的一个样本.调查方式:抽样调查.评注:总体、个体、样本都是指统计的数据,在统计中,弄清这些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四、课时小结一、基本概念:1.调查、普查、抽样调查.2.总体、个体、样本.二、何时采用普查、何时采用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五、课后作业课堂作业P166、167NO.1、21. 设计一个方案,了解你校八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六、活动与探究1.在统计里,之所以用样本的情况估计总体的情况,是基于两点:(一)是在很多情况下总体包含的个体数往往很多,甚至无限,不可能一一加以考察.(二)是有些从总体中抽取个体的试验带有破坏性(例如灯泡使用寿命试验),因而抽取的个体不允许太多.2.要通过对样本的研究作出对总体的估计,前提是:如何抽取样本.抽取样本必须具有尽可能大的代表性这一基本思想,否则将影响到样本对总体估计的精确程度.板书设计12.1普查与抽样调查(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采取合理的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2.进一步了解、掌握抽样调查与普查各自的优、缺点.能力目标: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调查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统计作为处理现实世界数据的一个重要数学分支,必然要求素材本身的真实性,以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2.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大家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教学难点如何确定调查范围与对象,合理收集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与广泛性.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
课后训练1.下列关于抽样调查与普查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A.抽样调查覆盖面一般比普查广,而且费用低、速度快B.抽样调查与普查均不适用于调查发生率太低的事件C.抽样调查特别适用于差异程度较大的调查对象D.普查的误差较小2.若要调查某城市家庭的收入情况,在该问题中,总体是().A.该城市B.该城市的所有家庭的收人C.该城市的所有人口D.该城市的工薪阶层3.2011年7月2日~4日,某中学进行了2010~2011学年度期末统一考试,该校为了了解高一年级1 000名学生的考试成绩,从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的成绩单,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1 000名学生是总体B.每个学生是个体C.1 000名学生的成绩是一个个体D.样本容量是1004.医生要检验病人血液中血脂的含量,采取的调查方法应该是().A.普查B.抽样调查C.既不能普查也不能抽样调查D.普查与抽样调查都可以5.为了了解某班学生会考合格率,要从该班70名学生中抽取30人进行考查分析,则在这次考查中考查总体数为________,样本容量为________.6.为了得到2012年全国总人口数,我们需要采取________方式.7.我军某部新装备了一批新型导弹,为了测试该种导弹的射程、飞行速度、破坏杀伤力等技术性能,能否对这批导弹进行普查检测?为什么?8.在食品质量检验中,为了检验某批次袋装牛奶(10万包)的细菌超标情况,请你说出检验方法,并说明其合理性.为了缓解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北京市政府准备出台限制私家车的政策,为此要进行民意调查,某调查小组调查了一些拥有私家车的市民.你认为这样调查结果会怎样?参考答案1.答案:C2。
答案:B3。
答案:D解析:根据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可知1 000名学生的成绩是统计中的总体,每个学生的成绩是个体,被抽取的100名学生的成绩是一个样本,其样本容量为100.4.答案:B解析:医生要检验病人血液中血脂的含量,不可能将病人的所有血液都抽出来检查,因此不能用普查,只需抽出适量的血液作为样本来检验即可.5.答案:70 306。
人口普查调查区划与抽样设计管理制度人口普查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以及人口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调查。
为了保证人口普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调查区划和抽样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人口普查调查区划与抽样设计的管理制度。
一、人口普查调查区划管理制度人口普查调查区划是按地理区域划分的调查单位,是人口普查调查的基本单元。
合理的调查区划可以保证调查工作的高效进行。
而人口普查调查区划管理制度是管理和规范调查区划划定的制度体系。
1. 调查区划划定原则(1)连续性原则:调查区划应基于地理连续性,即相邻区域之间不应有间断或交叉,确保调查覆盖的完整性。
(2)完整性原则:调查区划应将整个国家或地区划分为若干无交叉的区域,且每个区域内包含的地理范围应尽可能完整,避免出现区域缺失或重叠的情况。
(3)可比性原则:不同区域之间的调查区划具有可比较性,便于对不同地区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2. 调查区划划分程序(1)数据准备:收集相关地理数据和人口数据,包括国土面积、行政区划、人口分布等。
(2)划分等级:根据调查的需要,确定调查区划的等级划分,如国家、省、市、县等。
(3)划分原则:按照人口普查调查区划划定原则,采用地图分析、GIS技术等方法,将地理区域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调查区域。
(4)方案评审:对划分的调查区划方案进行评审,确保科学合理。
3. 调查区划划分管理(1)专业机构:设立专门的调查区划划分机构,负责调查区划的划分和管理工作。
(2)标准化管理:制定调查区划划分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划分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信息共享:各级调查区划机构之间要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共同解决划分中的问题和困难。
二、人口普查抽样设计管理制度人口普查抽样设计是为了便于大规模人口普查调查工作进行,通过抽样方式获取代表性样本,减少调查成本和工作量,提高调查效率。
人口普查抽样设计管理制度是管理和规范抽样设计的制度体系。
1. 抽样设计方法选择(1)概率抽样:采用随机的方式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确保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相等,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2《普查与抽样调查》教案一. 教材分析《普查与抽样调查》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了解不同调查方式适用的场合。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两种调查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生活中的数据和统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两种调查方式。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
2.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和联系。
3.如何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同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数据。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案。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如果想知道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情况,你会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实例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普查和抽样调查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实例的呈现,引导学生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例如:选取一部分学生进行身高调查,或者对一组数据进行抽样调查。
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和应用。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判断一些实际问题应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并解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