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1
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了解我国科技现状;知道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能力目标:1、通过相关事实,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弘扬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感受创新重任,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设创新型国家。
难点:建设创新型国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思考:世界各国开启的5G争夺战,到底在争夺什么?教师总结:谁主导了5G,谁就站在了未来经济的制高点。
二、新课讲授(一)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1.思考:从世界各国开启的5G争夺战到谁主导了5G,谁就站在了未来经济的制高点说明了什么?2.总结:(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1.思考: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1)1995年党和国家首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3)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出台。
(4)2015年国家制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5)2016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我国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总结: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每课重点知识提要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1.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6-8(1)综合国力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人民生活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人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 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P9-11(1)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人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5. 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政府如何做(惠民措施)?(1)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4)实施健康中国战略;(5)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6.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P11-12(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4)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九上道法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知识梳理】1.正确认识创新生活处处有创新。
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创新让我们获得成就感;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激发潜能。
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创新主要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创新让社会更美好。
2.创新的重要性①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②创新改变生活,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③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谋未来就要谋创新。
3.我国的科技现状①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②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③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4.改革与创新的关系①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②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的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5.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怎样做?①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
②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③加快形成创新机制,搭建创新平台,营造创新环境。
6.怎样促进万众创新?①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每个人都是创新者、创业者。
②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提升创新能力,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③要弘扬创新精神。
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7.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024年秋季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知识点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第一框坚持改革开放1、为实现强国富民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作出了哪些努力?(P3)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③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2、改革开放是如何进行的?(P4)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阳阳老师说明】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对于“改革开放是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目前存在争议。
尽管目前国家重要文件中并没有出现“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这句话,但是包括2022年在内召开的好几次国家重要会议讲话中都有提到“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现在很多教辅书把“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视为错误观点,我认为这一做法欠妥,建议命题老师在出题时要尽量避免上述这一有争议的表述。
3、★改革开放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作用?(改革开放是怎样促进我国发展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有哪些?)(P3-P5)①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②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③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已成为社会共识。
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4相关链接)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九上《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第一框坚持改革开放【核心观点必背】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4.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5.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7.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8.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9.党和政府坚持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
10.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1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2.“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1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4.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5.改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知识点必背】★1、改革开放的重要性:①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注意】“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兴国之要、根本要求、首要任务、中心工作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富民之路现代化强国。
★3、有关中国共产党的语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86 | Grand Garden of Science走科技之路坚定不移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建设科技强国,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我们的先人们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在天文、算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创造了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 All Rights Reserved.累累硕果,为世界贡献了无数科技创新成果,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贡献巨大,也使我国长期居于世界强国之列。
然而,明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中国同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渐行渐远,屡次错失富民强国的历史机遇。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更是一次次被经济总量、人口规模、领土幅员远远不如自己的国家打败。
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
习近平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
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科技供给。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责任编辑〇张振〇中国经贸导刊■■热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注重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王皓田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创新摆在 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 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建设科 技强国。
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的建议》,再次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 链整体效能”。
当前,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世界新一 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 交汇期,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 效能,才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从容应对国家 安全和发展、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向世界科 技强国迈进。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好“新型举国体 制”的制度优势,必须明确新型举国体制提出的针对 性,把握新型举国体制历史连续性与创新性的内在特 征。
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 优势的政策建议。
一、“新型举国体制”是针对科技创新提出的举国体制是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 全国之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国家级别重大战略项目 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推动科 技创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技活动组织实施的重 要经验,“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 机、探月工程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都是在 举国体制下完成的。
举国体制在我国发展不同阶段,呈 现出不同的形式,也将发挥不同的历史作用。
因此,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探索建立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
2006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 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社 会主义制度,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和发挥市 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结合起来,为科技 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专题17 富强与创新结构图: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1)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2)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4)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5)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6)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经济成就?(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3.为什么要将改革进行到底?(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3)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4.改革开放,我国发生巨大变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主要原因: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⑤改革开放5.面对改革开放、中学生应该怎样做?(1)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2)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3)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正确认识改革开放道路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5)宣传改革开放政策,做改革开放事业的支持者、拥护者和参与者6.政府如何将改革开放的事业向前推进(如何将改革进行到底)?(1)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发挥市场经济中市场的决定性作用;(2)政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文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4)生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7.国家为什么重视创新?(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案例三:创新型国家建设材料:2014年6月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习近平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要着力加快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改革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加快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要着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聚焦国家战略目标,集中资源、形成合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
习近平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
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
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1.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国际竞争角度: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3.国情角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技总体水平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己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什么要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测试题一、单选题1.“扶贫先扶智,要更加注重教育脱贫,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均等化问题,不能让贫困人口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国家重视教育,是因为教育()①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①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①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①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既是当下共享理念的应有之义,也是检验改革成果的试金石。
这说明A.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B.我国的改革已经完成了C.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D.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3.“十三五”时期,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2015年的142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4万亿元左右。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研经费的支撑。
未来五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7%以上"的增速,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意味着用更大力度去整合优化全社会科技资源,提速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
下列选项与材料主旨相吻合的是()A.技术的创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社会财富B.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惊喜、美好和丰富多彩C.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D.加大对科研的投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造有利条件4.建国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但我国的国际地位并没有变,仍然是A.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B.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C.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综合国力最强的发达国家5.目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B.邓小平理论C.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6.我国东部地区航空、高铁、高速公路、水运已经十分发达配套,但是西部地区的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可能公路才刚刚修通;目前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为95%,但是农村为2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7%,农村仅60%,城市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为10.9人,农村仅为4.3人。
龙源期刊网
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
作者: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03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省份,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创新型省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原始创新和创新集成,积极营造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把山东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强省坚持把增强自主
创新能力贯彻到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以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带动科技综合实力和科技文明程度的提高,促进全省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设创新型省份,必须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持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
头,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因此,必须抓住加快科学技术进步这个关键环节,不断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性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战略高技术,促进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建设创新型省份,必须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瓶颈统筹当前和长远,把国民
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重点发展、亟待提供技术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作为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技术专项,建设一批产业创新基地,培育一批创新领头企业在能源、资源、环境等重点领
域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有选择、高起点
承接国际产业特别是产业链高端环节的转移,加强主导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和成套技术装备的引进,提升重点企业、行业、产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