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资料的开发与利用
- 格式:pdf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
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节目的创新发展策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传统气象影视节目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节目如何创新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内容创新、多元化传播、互动体验等方面探讨气象影视节目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内容创新在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节目需要更加注重内容的创新,以吸引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气象影视节目可以加强科普性内容,通过讲解气象知识、解读天气现象,为观众传递更加丰富的气象信息。
气象影视节目可以增加娱乐性内容,借助趣味性的形式和风格,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增加观看的体验感。
气象影视节目还可以进行深度报道,对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等重大事件进行专题报道,提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二、多元化传播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气象影视节目需要进行传播渠道的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电视传播之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推送气象资讯、气象视频、气象直播等内容,增加传播的渠道和广度。
可以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创造更加活泼、生动的气象体验,吸引年轻观众参与。
三、互动体验在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节目可以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体验,提升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可以设置互动环节,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征集观众的天气观测数据、气象现象照片等,增加内容的多样性和互动性。
可以推出气象互动游戏,让观众通过参与游戏,增加对气象知识的了解和记忆,提高观看的趣味性和学习效果。
还可以开展线上线下的气象活动,例如气象知识讲座、气象体验营等,拉近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增加互动体验。
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节目需要积极创新发展,不断探索内容创新、多元化传播、互动体验等方面的策略,以适应观众需求的变化,提升气象影视节目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更多更优秀的气象影视节目,为观众带来更丰富、更有趣的气象信息体验。
广播影视行业新媒体技术创新与应用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广播影视行业也在迅速变化。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给广播影视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广播影视行业新媒体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新媒体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现状新媒体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云计算等,这些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给广播影视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首先,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电视剧、电影等影视作品,不再受限于传统的电视机。
此外,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观众可以与明星、剧组进行互动,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广播影视行业能够更加高效地制作和存储作品。
这些新媒体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观影体验,提升了行业的发展速度。
二、新媒体技术在广播影视行业中的创新案例1. 互动性增强: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观众可以实时与影视作品中的角色进行互动,参与角色的塑造和剧情的发展。
例如,一些电视剧会在播出期间设置线上论坛或微博话题,引导观众讨论剧情,增加观众的参与感。
2. 跨平台传播:利用新媒体技术,广播影视作品可以跨越传统媒体的限制,进一步扩大观众群体。
例如,许多电视剧会在播出后的第一时间通过视频网站或移动应用程序进行点播,满足观众随时随地观看的需求。
3. 营销策略创新:新媒体技术使得广播影视行业的宣传和营销更加灵活多样。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的广告推广功能可以精确定位目标受众,提高广告投放效果。
此外,通过直播等形式,观众可以近距离接触明星或剧组,增加其对作品的关注度。
三、新媒体技术在广播影视行业中的应用挑战尽管新媒体技术带来了许多优势和机遇,但其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新媒体技术的爆发式发展使得技术更新迅速,行业从业者需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应用。
其次,广播影视行业面临版权保护问题。
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使得盗版、侵权等问题凸显,如何保护广播影视作品的合法权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 引言1.1 新媒体时代的背景新媒体时代的背景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传播形式和内容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面临着新的挑战,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新媒体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途径。
新媒体融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并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即时传播和互动性,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
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数字化技术、高清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端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行业的内容生产、传播和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广播电视媒体传播模式和观众体验的全面升级。
1.2 广播电视技术的重要性广播电视技术在新媒体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技术不仅承载着传播信息的功能,更是社会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工具。
广播电视技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广播电视技术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通过广播电视,人们可以及时获取到各种信息,包括新闻、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
广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之一,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广播电视技术具有聚集和传播大众文化的能力。
广播电视节目涵盖了各种类型,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广播电视节目通过传播文化内容,加强了人们的文化认同感,促进了社会的文化繁荣。
广播电视技术是社会凝聚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来源。
广播电视节目可以引导公众舆论,传播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广播电视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也可以起到及时宣传报道和信息传递的作用,对社会起到引导和影响的作用。
广播电视技术在新媒体时代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它不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更是社会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
20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 2022, Vol.12 No.12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teorologicalServices Promoted by New Media in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LI Chen (Zheng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Zhengzhou, Henan 450005)Abstract With the rapid rise of new media represented by the Internet and mobile phones, the new media era has arrived,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media in the field of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refore,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in the field of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It not only injects new vitality into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but also facilitates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meteorological work.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tatus of using new media to promote the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and advantages,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tries to put forward to use new media relate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nnovation,mainlyincludingawareness,innovation system, and realize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ptimiz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edia service,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product innovation,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and the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create syner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s.Key words Internet+; New media; Mete-orological services“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推动气象服务持续发展分析李 辰郑州市气象局,河南郑州 450005摘要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在公共气象服务领域的局限性日益凸显。
虚拟现实技术在气象影视节目中的应用及创新发布时间:2021-06-30T02:47:25.436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1年第4期作者:奚磊高蕾[导读] 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越来越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包括电视媒体在内的各行各业,成为科技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新疆气象服务中心 830002)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移动互联网络媒体也迅速进步和标新立异。
气象信息服务与民众日常生活与工作都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现如今我国已迈入小康社会,各种各样的娱乐信息出现在大众的事业,为了满足社会群众越来越高的需求,影视气象节目结合了更丰富的内容,但这些内容的展示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帮助,基于此,气象影视节目也要追随科学的进步,结合新的技术于气象影视节目中的应用,给用户更真实的体验。
现在,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新型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被应用。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仿真模拟系统结合影视气象节目,打破传统气象模式的局限性,更好的科普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与紧急情况应对知识等。
本文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影视气象节目中的应用和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气象影视节目;应用;创新引言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越来越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包括电视媒体在内的各行各业,成为科技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虚拟现实技术在电视制作中的应用主要有虚拟演播室技术和虚拟植入技术两种,虚拟演播室技术应用摄像机跟踪技术,将演播室图像与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场景进行实时合成,计算机通过追踪摄像机的镜头参数变化来产生背景运动变化,使两者空间透视关系完全一致,给观众以新颖真实的视觉享受。
虚拟植入技术是在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基础上,将计算机三维虚拟模型整合到虚拟演播室、实景演播室或外景画面中,实现虚拟模型与现实时空真假难辨的视觉感受。
目前,电视媒体面临着新兴媒体的严峻挑战,除了开展融媒体改革,增强传播力,还要在内容、形式等方面积极创新。
探析新媒体时代气象影视制作技术发布时间:2022-09-20T07:12:36.409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2月)4期作者:邹宏嵩[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加速进入到新媒体时代。
在这一背景下,传统气象影视遭受重邹宏嵩(四川省气象服务中心,四川成都610072)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加速进入到新媒体时代。
在这一背景下,传统气象影视遭受重创。
为显著提升气象影视节目的播出质量与效果,各种各样的新媒体技术在气象影视制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新媒体时代气象影视制作技术,以期能够为气象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气象影视节目;制作技术1新媒体时代气象影视制作概述就以往传统的气象影视制作而言,其主要是将电视和气象密切结合,以播报的形式向大众传递气象内容,为大众未来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饮食.穿衣.交通.旅游等与气象影视息息相关。
随着气象影视的发展,其呈现的内容也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精准。
现如今,网络技术与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其以往传统气象影视遭受重创,基于这种现状,气象影视必须不断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
新时代气象影视制作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其占有优越的优势,但是其受众面极其狭窄,难以变换创新,因此,气象影视制作还是应当紧密围绕播报的内容开展,结合播报的权威性和准确性,第一时间向观众传达气象的播报信息,争取为自己开拓有利的发展和上升的空间。
2新媒体时代气象影视制作技术2.1天目三维气象系统这一系统主要展现专业气象产品,具有地理信息场景清晰、三维气象元素绚丽等特点,可以集实时集成专业数据、气象数据加工、地理信息处理与三维实时渲染输出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使三维场景、视频、字幕等之间实现无缝衔接,既能够增强主持人互动,确保发布内容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又可以将视频、图像序列回放与打包,最终实现多场景分层叠加播出。
天目三维气象系统支持中、英文操作界面,其可靠性与稳定性较高,能够为创意与发布高质量的气象影视节目提供优良的解决方案。
新媒体环境下天气预报节目发展策略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影响,接着结合天气预报节目的主要特征,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天气预报的发展策略,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天气预报;节目;发展策略引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迅速崛起并引起广泛关注。
在信息需求多元化的时代,报刊、广播、手机短信、电视等媒体均在向广大群众传播气象信息。
天气预报节目主要是借助于电视传播的媒体,并为人们提供气象信息服务的栏目。
天气预报节目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它已经从一个单一的播报天气预报节目逐步提供与生活、农业、环境、旅游以及交通等有关的专业气象服务节目。
由于天气预报节目具备一定的科学性、权威性以及时效性等诸多优势,所以该节目一直以来深受大众喜爱,节目收视率长期稳占诸多节目收视排行前列。
然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智能手机等现代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接收气象信息和视听娱乐的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也给传统的天气预报节目的带来极大挑战与发展机遇。
新媒体环境下天气预报节目如何创新发展,提高收视率已成为当前气象台应该深入探索的问题。
1.新媒体的影响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媒体终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得到了大范围推广和应用。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主要采取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
借助无线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等方式,为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媒介。
据有关部门在互联网上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数量达到7.53亿,比2016年增加5174万户,使用手机访问互联网的用户比例高于2016年,同比增长2.4%。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未来手机网民的比例将继续攀升。
使用手机访问互联网的网民也将继续增加。
由于使用智能手机方便、快捷,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对智能手机尤为青睐,互联网和移动等新媒体产业的市场份额已经逐渐超过传统媒体,互联网已经逐步成为超过电视的新媒体。
过去,大多数人观看节目大都使用电视机。
·学术论坛·浅谈当前媒体环境下的气象主播■刘音心杭州气象科技开发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摘 要:众所周知,自古气象便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巨大,而如何把繁复精深的气象学知识传递给大众并对生产生活起到指导作用,这中间需要一座桥梁——气象节目,而气象主播便成为了其中最重要的桥基。
同时这档节目的收视率如何?传播效果如何?很大部分都要看气象主播所发挥的作用有多大。
当前的媒体环境对于气象主播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也成为了促成改变的催化剂。
气象主播拥有两重身份——气象人、主持人,如何把这两个角色都扮演好最终也融合好,值得思考。
关键词:气象节目;气象主播;传播样态;气象知识推广;气象文化传承;气象传播方式随着媒体环境、传播手段的变化发展,气象主播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式也发生着变化。
气象主播成为了更生活化的表达者。
不再是单纯气象数据的播报者,不再说着令受众难以理解的专业词汇。
取而代之的是:轻松幽默的表达方式,偶尔还讲起了段子、开起了玩笑;引经据典,再来上几句打油诗。
把精深的气象知识表达的形象、好玩,这样更生活化的表达也让气象距离人们生活更近、更贴合当前的传播样态。
气象主播成为了天气变化第一现场的传播者。
从前人们印象中的气象主播是坐在办公室里等数据、等“天气”的静态工作者,而现在他们“动”了起来。
台风来袭,他们追风到一线,带来气象学角度最新鲜的报道;明前采茶,他们来到山腰茶田,把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娓娓道来。
这样的气象主播,形象变的更为鲜活。
同时也让报道更加权威,不在会让受众再质疑“你坐在房间里如何能把准确的天气情况传达出来?”,现在可以把最前沿的画面、声音传达给受众。
气象主播成为了气象知识的推广者。
曾经我们关注天气预报最在意的无非就是里面的两个数字——最高最低温度是多少,而这远非天气会带给我们生活的全部影响。
尤其在今天这个时代,人们如果只是想了解温度的数值,打开手机几秒就找到了,何必要看电视里的节目呢?所以气象主播推广气象知识的使命就愈加重了起来,要让收看节目的受众获得更多的“养分”。
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创新与发展第28卷增刊Ⅱ2007年9月气象研究与应用JOURNAIOFMETEOROLOGICAIRESEARCHANDAPPLICATIONV o1.28增刊ⅡSep.2007文章编号:1673—8411(2007)增刊Ⅱ0165—03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创新与发展罗桂湘(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广西气象影视中心,广西南宁530022)摘要:面对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媒体环境,气象影视应当如何创新发展,是该文探讨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新旧媒体融合,多媒体优势互补,整合传播的理念,有助于实现如下目标:增强原有电视气象节目的影响力,拓宽气象信息传播渠道,实现气象信息有效传播,从而为搭建好公共气象服务平台,为人民福祉安康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关键词:气象影视;新媒体;媒体融合;整合传播;创新1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新媒体是相对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以数字化为特征的媒体,包括网络宽频,数字电视,IPTV,手机电视,楼宇电视,移动电视等,它们改变了人们接收,使用信息的方式,给以电视为龙头的传统媒体既带来了挑战也创造了新的机遇.数据显示,至2006年,传统电视媒体所占的市场份额从2002年的72降至61,而新媒体则从不足1上升到6.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受众的激增,预计新媒体的市场份额还将增长,新媒体正在推动传统电视业进行变革.而面对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媒体环境,气象影视应当如何创新发展,值得气象影视人深入思考.1.1新媒体前景广阔伴随着全球数字内容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持下,新媒体前景广阔.当前,世界各国对数字内容产业的开发十分重视,其中数字音视频内容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首次提出,鼓励教育,文化,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的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丰富中文数字内容资源,同时明确指出,要根据数字化总体发展趋势,重点培育数字化音视频. 据专家预测,到2008年中国手机电视市场规模将达13亿元;到2010年,我国数字电视接收机市场规划将达到2050万台,整个数字电视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5000亿元,新媒体的发展态势乐观.而在气象部门内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新时期新阶段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出要"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建设新一代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服务的连续滚动,灵活迅速,个性化,数字化,多媒体化及动态跟踪全程服务".这也给气象影视从业人员指明了方向.1.2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新媒体不仅吸收了传统媒体大部分的内容表达形式,还融合了多媒体,动画,互动技术,数字内容等多种形式,日益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并改变着受众的文化产品消费方式,如网络游戏成为全世界青少年最为追捧的娱乐形式,相比而言,电视的收视率在下降,而且主流观众老龄化,文化程度较低.同时,默多克新闻集团等外国资本在新媒体方面的积极扩张,也给我国传统电视业增加了压力.1.3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发展趋势近一两年,经有关业界人士研究分析并初步实践,大多数认同发展的趋势将是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有效融合与双赢.如(央视国际网络)的实践表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动,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原有电视品牌抓住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将电视的传统优势在互联网上进行延伸,扩大电视节目影响力,实现节目价值的放大;同时,对网络来说,是借助强势媒体和品牌的影响,实现网络竞争力的最佳选择.2气象影视界在新媒体方面进行的有益尝试气象影视界在新媒体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为未来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通过对新媒介的应用,扩大了气象部门的影响力,实166罗桂湘: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创新与发展增刊Ⅱ现了气象信息和防灾减灾预警信息的更广泛,更有效,更及时的传播,公共气象服务效益增强.中国气象局华风影视集团于2006年5月成功开播数字付费频道~一中国气象频道,不仅使传统电视气象节目有了更多的传播渠道,还利用气象节目的品牌优势,结合新媒体特征开发了具有特色的新节目,实现沙尘暴,台风等重大天气事件的数字电视,网络直播,与网民互动,通过博客,播客对专家访谈.华风集团还与中国网通,中国电信合作开展IPTV气象服务,据2007年1月的数据,在试点地区上海市"图文版气象频道"收视流量排名第一. 此外,华风还开通了手机电视中国气象频道,在中华世纪坛风云视屏自动插播气象节目等.另外,与铁路部门车载电视的协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一些省市也积极投身到对新媒体业务的拓展当中.北京,上海,深圳等市在公交车移动电视中播出气象节目;杭州开通了数字电视气象频道,能够实现与天气预报中心对接直播;广西在全国省区中率先实现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气象信息和预警信号内容实时更新,2006年《天气资讯》在试点地区已播的所有节目当中点播流量第一.浙江省2006年7 月使用浙江电信遍布全省各地,构建在互联网上的"全球眼"视讯系统,对台风"碧利斯"侵袭浙江的现场实况进行直播报道,实现了中国电视网与互联网的一次完美互动与结合.江苏省气象与有关部门研制成功首个卫星移动气象台,2006年汛期全面投入使用,实现移动气象台现场与省气象台指挥中心之间的实时视频会商,并可对观众进行视频直播.3多媒体整合传播,气象影视创新发展3.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特征新媒体使气象信息的接收更为便利,快捷(见下表),这也是部分年轻电视观众流失的主要原因. 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特征比较传统媒体(电视)新媒体被动接收固定接收定时播出单向传播反馈延时,粗放一点对多点主动选择可移动接收及时更新双向互动反馈及时,精准多点对多点3.2我国受众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气象信息需求.在我国,由于气象信息与人们生产生活的高度相关,电视气象节目以及气象多媒体产品的需求度非常高.央视一索福瑞媒介研究于2004年发布的《中国数字电视报告》中显示:93.57%的受众会从电视中获取天气预报信息,73.95的受众认为电视是获取天气预报的最主要的途径;58.91的受众几乎天天观看电视里的天气预报.在针对城市居民潜在用户60个付费专业频道个人需求情况调查中,气象频道需求高居第五位,需求百分比高达78.1.在资讯类专业频道中,气象频道需求程度仅次于新闻和财经频道,位居第三.3.3整合传播,创新发展作为气象影视人,要深入了解媒体的发展趋势,在敏感度与主动性两方面作好准备,随时调整战略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渠道为先,内容为王",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要将自已定位为数字视频内容的生产者,要与其他各类数字新媒体在竞争中合作,扬长避短,整合传播,根据新媒体的特性创造新内容产品,构成新的节目形态,努力实现多媒体的多赢共荣.眼下,气象影视在多媒体环境下的发展战略是视听,互动,多终端,为确保这一战略的实施,将实现三个转变:从以图文为核心的内容向以视频为核心的内容转变,从单向的广播服务形式向互动社区的服务形式转变,从以电视为终端的单一产品形式向PC,手机,IP电视等多终端并举的产品形式转变,从而打造一流视听平台,真正实现气象信息传播的随时随地,无所不在,推动气象影视向多媒体综合集成传播的道路前进.以中国气象局华风影视集团为龙头的气象影视界,首先完成占位任务,在数字电视,IPTV,网站,宽频,手机等不同媒体形态上有所涉猎,下一步再深入了解不同受众需求,研制更加适销对路的产品.电视气象节目定时播出,以往观众错过播出时间就无法了解气象信息了;现在可以利用数字电视, 网络等新媒体存储电视气象节目,供人们在方便的时候调阅.为了缩小电视与新媒体在时效上的差距, 我们将创造条件,更多地开展电视直播.如果解决了移动多媒体的实时发射,接收,更新的技术问题, 电视气象节目是可以"移植"到移动多媒体上的,当(下转第174页)174崔凤梅:E601B型与小型蒸发器观测对比分析增刊Ⅱ小,由气压变化引起的蒸发速率可忽略不计.表5夏季蒸发随风速的变化大型小型差值2.54.92.43.86.62.84.37.73.4表6冬季蒸发随风速的变化大型小型差值1.94.02.12.85.22.44.15.11.01.5降水对蒸发的影响降水是影响蒸发的重要因子之一.降水的性质,强度都是影响蒸发记录质量的主要因素.降水过强会造成蒸发偏大导致缺测,因为雨下得越大,器内水面越高,蒸发器口面积越小,外溅的水也就越多, 当降水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小型蒸器装满溢出,导致缺测.而大型蒸发器的面积大,当降水强时外溅(上接第166页)然,最好是根据新媒体收视特点作一些改动或专门的研发,如公交车比较嘈杂,可以辅以更多的图文信息;手机电视适宜播出几分钟的短节目,而且屏幕较小,研发时考虑主体在画面中的比例要大一些, 字幕也要放大,清晰一些等等.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和网站及时收集观众对节目的意见和建议,作为了解观众需求,改进节目,提高节目质量的重要参考,如2006年广西气象部门参加全国电视气象节目评比的《气象万千》节目,利用网络视频收集网民感兴趣的问题,供专家进行解答,实现节目内外,多媒体的有效互动.另外,还可以通过开通博客,播客,互动访谈等方式,加强观众对节目本身及幕后工作的了解,提供观众与主持人,气象专家交流的新途径,增强节目的亲和力.对于重大的气象事件,可以策划多媒体整合传播.如2007年的世界气象日关于"极地气候"的宣传,中国气象局及所属各省市级气象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手机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形成全方位的,交叉立体的,相互渗透,有机呼应的传播态势;对于台风,暴雨洪涝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灾害性事件,更需要多媒体的全方位报道,尤水和溢流桶溢出导致缺测的机会要少些.2结论经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引起大,小型蒸发差异的因素不少,除了仪器本身的性能,安装位置的影响,还有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气压和降水等的影响,通过本文可得出以下结论:台山站蒸发量随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冬季偏小,夏,秋季偏大,其中7月份最大,3月份最小;台山站小型蒸发量明显比大型蒸发量要大,且偏大率随蒸发量增大而迅速增大.参考文献:[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版.气象出版社,2003.[2]地面气象观测.第1版.气象出版社,1980.[3]张学文.蒸发一看不见的气象过程.气象知识(北京), 2002,(3):30.[4]黄秋红.E601型与小型蒸发器对比观测分析.气象, 2000.(10):45.[5]宋佑之.E601型与小型蒸发器观测对比分析.安徽气象,2002,(4):52.其是需加强直播的力度,使灾情和防灾减灾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有效.此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增值业务承载能力强的特点,开发气象音视频的更广阔应用空间,如将气象音效,图片制作成彩铃,彩屏等个性化服务的内容.结语面对新媒体环境,气象影视人要顺应媒体发展趋势,勇于开拓创新,树立整合传播理念,充分挖掘电视等传统媒体优势,合理利用网站等新媒体相互造势,增强原有电视气象节目的影响力,使气象信息和防灾减灾预警信息的传播时效性更强,覆盖面更广,通过对新媒体的运用拓宽气象信息传播渠道,实现气象信息有效传播,从而为搭建好公共气象服务平台,为人民福祉安康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参考文献:[1]于萍.新媒体冲击下的传统媒体的转型.电视研究, 2007(6).[2]容军.试论网络时代气象影视节目的发展.气象, 2002(增刊).[3]罗桂湘.论气象信息的整合传播.广西气象,2006(增刊1).。
1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应用形式单一
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资料应用中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在对这一部分内容分析时,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阐述,一是在媒体技术发展之前,人们主要通过电视媒体获取气象信息,不在意节目形式,但受到新媒体的影响,获取气象信息途径增多,与传统影视节目形成了较大的观影落差,对气象影视行业有一定的影响;二是部分气象影视管理人员对新媒体的重视程度不高,甚至认为气象影视需要保持固定的形式,难以推动气象影视资料相关部门发展。
1.2水平不高
气象影视资料应用中存在水平不高的问题,难以满足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由于气象影视资料需要影视机构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合理应用影视资料,发挥出资料的内涵价值,但部分影视行业管理人员没有投入大量的资金,优化资料开发利用系统,出现了资料应用不合理的问题,对气象影视行业运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气象影视资料开发能够丰富气象影视内容,提高真实性,使节目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部分气象影视管理人员没有按照新媒体的发展需求进行规划调整,导致部分气象影视资料没有发挥出实际应用意义,对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2开发与利用策略
2.1扩大气象发布渠道
在新媒体环境下,为了提高气象影视资料开发利用的有效性,需要扩大发布渠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气象节目具有实时性的特点,进而使大部分气象预报、气象新闻等影视信息在首播、重播后被放入资源库,失去了应用价值,存在资源应用不合理的问题。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增加气象影视资料的利用合理性,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拓展气象影视的发行渠道,扩大受众范围,例如,气象影视单位可以与出版单位合作,制作专题片在网络平台中发布,发挥出气象影视资源的应用意义,扩大气象影视资源的影响力,推动行业整体运行发展[1]。
二是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各个部门在应用影视资料时,需要按照轮流使用制度工作,导致气象影视制作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成本,难以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在扩大节目发布渠道时,需要与合作方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实现气象影视资料的价值,创新气象影视节目形式,推动气象影视行业的运行发展。
2.2丰富新媒体资源
在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资料的开发与利用中,需要丰富新媒体资源。
一是气象影视资料为节目制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制作人可以借鉴相关信息,提高气象影视制作的合理
性,例如,部分气象影视单位按照节目类型构建了多样性的资源库,气象影视资料明确标明了时间、地点等要素,为影视资料应用提供便利。
另外,由于观众对气象影视视频的需求存在差异,进而在创新节目形式时,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资料整合,例如:在雾霾天气构建气象影视视频时,可以将雾霾的形成原因、雾霾的危害、出行必备等几个部分随意排列组合,达到创新气象影视形式的目的[2];二是由于合理应用气象影视资料,能够使视频形式具有创新性,但为了满足新媒体的发展要求,需要提升制作人对新媒体的重视程度与应用能力,例如,在公司会议中共同分析气象影视资料的开发方向,并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达到气象影视创新发展的目的,为气象影视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3缩短制作周期
在气象影视资料的开发与利用时为了满足新媒体环境发展需求,应缩短制作周期。
一是由于气象影视节目制作中需要进行主体构思、资料整理、制作脚本、拍摄、编辑工作,一旦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要全部重新调整,从而降低了气象影视视频制作的有效性。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减少财务投入量,工作人员在资料整理中,按照新媒体的需求,合理构建沟通平台,对气象影视资源进行分类整理,促进气象影视行业运行发展;二是在进行气象影视视频创作时,需要将真实性与科学性作为重点,进而使制作人消耗大量时间进行资料核对工作,为了优化这一现象,需要管理人员合理分配工作,并提高管理力度,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工作不符合标准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罚,发挥出气象影视资料的应用意义,推动行业整体运行发展。
3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资料的开发与利用,为提高应用的合理性,需要制作人合理设计视频制作流程,并优化节目发布渠道,转变气象影视资料应用中形式单一的问题,发挥出气象影视资料的价值。
另外,为了满足新媒体环境的需求,要有针对性地构建资料整理系统,保障资料能够合理分类,推动行业整体运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颖,赵亮.气象影视资料自动整理与实现的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24):161-162.
[2]胡小羽,王磊,刘禹杉.浅谈多媒体融合时代下气象影视服务的发展之路———以创意参赛节目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2(20):11-12.
作者简介:张建武,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服务与应用气象。
摘要:气象影视资料作为影视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但受到新媒体行业发展的影响,气象资料的深度开发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需要对现阶段影视资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构建有针对性的探索发展模式,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气象影视;开发与利用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9.05.055
张建武
(洛阳市气象局,河南洛阳471000)
基于新媒体环境下气象影视资料的开发与利用
nong ye qi
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