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阅读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5
古xx国xx遗址xx墓xx、xx清朝县志有记载近年来从报刊上看到由于古中山国都城遗址究竟是在灵寿故城村还是在平山三汲乡一带,目前学界与民间都存在很大争议。
2010年10月间燕赵晚报刊登“古城村头寻古迹梦萦中山传薪火”省会40余名博友前来我县故城村,探究古中山国遗址。
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又召开了中山国历史文化研讨会。
博友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让他们看到了原汁原味的古中山国历史缩影……。
资深报人洛钊说:“古中山国都城和王陵两个慨念需要搞清,现在基本可以肯定,王陵在平山三汲村一带,都城在灵寿故城村”。
同时他还提出保护挖掘古中山国文化的希望和建议等。
博友们尊重科学、尊重历史,注重考古证据,求真务实的精神,使我们土生土长的灵寿公民深受感动,激发起我们寻找国家级古中山国都城遗址的决心,更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于是,在近几年收集到有关资料,特别是清朝年间灵寿、平山县志,进行认真查阅之后,得知有关古中山国都城遗址和王陵县志上都有记载和注解。
今将摘录如下:一.xx旧县志古xx国xx遗址记载(一)重修县署碑铭记:“溯自中山建国,逮及前明代产伟人载在至乘……。
”注解:中山国,古国名,春秋时建立,又称鲜虞,至战国时期仍存在,曾以灵寿为国都。
(二)沿革:“灵寿禹贡冀州之城,春秋时属鲜虞国,威烈王时建中山国,属中山。
魏乐羊伐中山,取之。
文侯封乐羊于灵寿。
中山复国。
桓公徙都灵寿,其后不恤政,为赵武灵王所灭。
”(三)古迹:“赵王城在县西十五里。
颓垣尚存,周十里。
xxxx注xx,邳彤传云:灵寿故城在今恒洲,灵寿县西北即此城也。
土人每于雨得铜刀、铜镞、古钱等物。
赵王台在故城内,周百余步,高五、六丈。
世传为赵武灵王所筑,上有武灵王庙。
养鱼池在故城内,赵王台东里许。
八角井在赵王台下,今湮。
相传池、井俱武灵王遗迹。
”(四)战国名臣:“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
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文侯封乐羊於灵寿。
乐羊死,葬於灵寿。
其后,子孙因家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
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
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①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
燕国小,辟②远,力不能制③,于是屈身④下士,先礼郭隗⑤以招贤者。
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
乐毅辞让,遂委质⑥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燕昭王问伐齐之事。
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
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
”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嚪说秦以伐齐之利。
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
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
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
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
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
乐毅独留徇⑦齐,齐皆城守。
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
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
于是燕昭王收齐掳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节选自《史记·乐毅列传》,有删减)(注释)①子之之乱:燕王哙将王位禅让给国相子之,子之为政三年燕大乱。
②辟:同“僻”。
偏僻。
③制:制胜。
④屈身:降抑身分。
⑤先礼郭隗:指燕昭王听从郭隗建议,先礼尊郭隗自己,为其筑宫,拜其为师以招揽天下贤士。
⑥委质:古代臣下向君主敬献礼物,表示献身称“委质”。
质,通“贽”。
⑦徇:攻取(土地)。
31.下列句中的“之”与“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往之女家B.实是欲界之仙都C.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齐湣王之败济西32.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燕昭王因为子之的变乱使得齐国大败燕国,燕昭王怨恨齐国,不曾有一天忘记要报复齐国。
B.乐毅从此总领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进攻齐国,在济西打败了齐军。
各国撤兵回国,而乐毅独自一人,单枪匹马继续追击,一直到达临菑。
C.燕昭王于是派乐毅跟赵惠文王订立盟约,另外派使臣联合楚国、魏国,又让赵国用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利诱、游说秦国。
高二语文文言文过关检测题人教第一册高二语文文言文过关检测题人教第一册姓名班级得分检测时间:总分:82分用时:11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3分〕新雨山房记明·宋濂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
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①,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
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
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砲②樵薪之用。
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
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
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
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
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
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
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③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
然饫饱歌乎④,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
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
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
仁杰尚歌以发我,余当鼓缶而和焉.注:①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②楼橹:军中所建用于瞭望攻守的高台。
戈砲,此处泛指兵器。
③糗粮刍茭:借指军需品。
④饫饱歌乎:饫,饱。
饱足后歌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诸暨被.兵特甚被:遭遇,遭受。
B.民惩.其害,躲避深山大谷间惩:惩办、惩罚。
C.始辟址夷.秽,创屋十馀楹夷:清除、锄去。
《史记乐毅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
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
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
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
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
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
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
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
湣王自矜,百姓弗堪。
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
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
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
”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
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
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
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
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
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
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
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
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
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
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
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
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
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
”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
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
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
(《史记·乐毅列传》)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报:报复B.乃去赵适魏适:到……去C.于是屈身下士下:降职D.皆为郡县以属燕属:归属,从属。
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叶倾城我是“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初到北京,一切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狂喜。
在车上一直凭窗张望,一会儿看到一大堆金发外国人,又一会儿留意遥遥的过山车,突然我大叫:“马,马,活的马,马在走路。
”满车人大笑。
的确,我是来了北京,才能想象城市里还有马车。
时常是卖水果的,夏天是西瓜香瓜,其他季节什么都有,但都是廉贱的,绝对没有卖火龙果的。
摊主不怎么吆喝,只是坐在车帮上,手里玩弄着一根系了很多七彩化纤绳子的鞭子。
而他的马,就在车前站着,有时候啃一点儿干草。
我观察了很久,才确定马不能像骆驼或者大象那样跪下来,草在地上,它就把双腿分开,脖子探得长长的,头控得低低地,默默咀嚼,默默反刍。
人和马,都很安静。
我喜欢马,觉得它美丽,颈背的线条既柔又矫健。
拉车的马大概没什么名种,灰白、黄褐、泥色,杂色斑驳,马尾偶尔摆荡一下——我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因为有个坚持的知识分子,不管其他人如何打扰他,都要讲完“马尾巴的功能”。
马儿们都有明亮的大眼睛,眼皮垂着,有一种良人处子般的温驯。
我想去轻触它的鬃毛,但我不敢。
“马,咬人吗?”我终于忍不住问。
摊主哗地笑开:“不咬,它可听话呢。
”“那,我能喂它点东西吃吗?”我找到一颗巧克力,手欲伸不敢伸地,给它。
马是闻到了食物的味道吗,或者出于本能判断,知道这是一个喂食动物?它低头来俯就,滚热的鼻息喷在我手心,像火车的汽笛。
我害怕,手越压越低,都快“低到尘埃里,从尘埃里开出花来”,马突然一个猛低头,卷走了巧克力,它的舌头,粗糙而热湿,令人印象深刻。
因为有一匹马吃过我的糖,我觉得我与全世界的马,都交上了朋友。
每次在路上遇到马,我都会多看几眼。
夏天时,马的鬓毛被剪得极短,齐齐整整,像时髦男孩子的板寸。
我看着就想笑,也觉得心里很暖,农业社会人与牲口的情,还留存着。
[核舟记原文翻译注释]核舟记原文及翻译篇一:[核舟记原文及翻译]《史记·晁错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晁错者,颍川人也。
错为人峭直刻深。
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
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
内史府居太上庙封篇二:[核舟记原文及翻译]《史记·乐毅列传》原文及翻译原文:乐毅者.其先祖日乐羊。
乐羊为瑰史侯将.伐取中山。
魏文侯对乐羊以是寿。
乐羊死.葬于是寿,其后子孙因家焉。
中山复目,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
厦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击赵适魏。
闻燕昭王咀子之之乱而齐大赃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
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
于是屈身下士。
先礼郭隗咀招贤者。
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旺客礼待之。
乐毅辞让.避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
齐辟王强.南败楚相唐昧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递与三晋击秦.助越灭中山。
破宋,广地千余里。
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
潜王自矜.百姓弗堪。
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
乐毅对日:“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采易独攻也。
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厦楚、魏。
”于是使乐彀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说秦以伐齐之利。
诸侯害齐潘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
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毂。
乐毅于是井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
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毂独追。
至于临蕾。
齐昏王之胜济西,亡走,保于莒。
乐毂独留绚齐,齐皆城守。
乐毅攻入临蕾。
尽取齐宝财物馨嚣输之燕。
燕昭王大悦,亲至济上劳军.行赏堆士。
封乐彀于昌国,号为昌国君。
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毂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史记·乐毅列传》阅读练习乐毅者,其先祖日乐羊。
乐羊为瑰史侯将,伐取中山。
魏文侯对乐羊以是寿。
乐羊死.葬于是寿,其后子孙因家焉。
中山复目,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
厦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击赵适魏。
闻燕昭王咀子之之乱而齐大赃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
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
于是屈身下士。
先礼郭隗咀招贤者。
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旺客礼待之。
乐毅辞让.避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
齐辟王强.南败楚相唐昧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递与三晋击秦.助越灭中山。
破宋,广地千余里。
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
潜王自矜.百姓弗堪。
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
乐毅对日:“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采易独攻也。
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厦楚、魏。
”于是使乐彀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说秦以伐齐之利。
诸侯害齐潘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
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毂。
乐毅于是井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
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毂独追。
至于临蕾。
齐昏王之胜济西,亡走,保于莒。
乐毂独留绚齐,齐皆城守。
乐毅攻入临蕾。
尽取齐宝财物馨嚣输之燕。
燕昭王大悦,亲至济上劳军.行赏堆士。
封乐彀于昌国,号为昌国君。
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毂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牧留掏齐五岁.下齐七十奈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
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
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厦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问于燕.日:“齐城不下者两城耳。
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
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
齐之所惠,唯思他将之采。
”于是燕惠王目己疑乐彀,得齐反问。
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
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诔,遂西降赶。
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日望诸君。
(《史记•乐毅列传》)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报:报答,酬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
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
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①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
燕国小,辟②远,力不能制③,于是屈身④下士,先礼郭隗⑤以招贤者。
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
乐毅辞让,遂委质⑥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燕昭王问伐齐之事。
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
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
”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嚪说秦以伐齐之利。
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
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
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
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
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
乐毅独留徇⑦齐,齐皆城守。
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
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
于是燕昭王收齐掳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节选自《史记·乐毅列传》,有删减)(注释)①子之之乱:燕王哙将王位禅让给国相子之,子之为政三年燕大乱。
②辟:同“僻”。
偏僻。
③制:制胜。
④屈身:降抑身分。
⑤先礼郭隗:指燕昭王听从郭隗建议,先礼尊郭隗自己,为其筑宫,拜其为师以招揽天下贤士。
⑥委质:古代臣下向君主敬献礼物,表示献身称“委质”。
质,通“贽”。
⑦徇:攻取(土地)。
31.下列句中的“之”与“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往之女家B.实是欲界之仙都C.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齐湣王之败济西32.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燕昭王因为子之的变乱使得齐国大败燕国,燕昭王怨恨齐国,不曾有一天忘记要报复齐国。
B.乐毅从此总领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进攻齐国,在济西打败了齐军。
各国撤兵回国,而乐毅独自一人,单枪匹马继续追击,一直到达临菑。
C.燕昭王于是派乐毅跟赵惠文王订立盟约,另外派使臣联合楚国、魏国,又让赵国用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利诱、游说秦国。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阅读答案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
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
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
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
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
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
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
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
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
湣王自矜,百姓弗堪。
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
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
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
”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
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
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
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
诸侯兵罢归,而燕军
乐毅独追,至于临菑。
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
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
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
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
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
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
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
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
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
”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
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
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
(《史记·乐毅列传》)
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毅留徇齐五岁徇:巡行
B.湣王自矜,百姓弗堪。
矜:骄横
C.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害:嫉妒。
D 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王:称王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
同的一组是
A.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B.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乐毅于是并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焉用亡郑以陪邻
D.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多方争战,国力大增。
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
可是齐湣王自高自大,百姓不能忍受。
B.燕昭王征求攻打齐国的意见,乐毅建议采取合纵政策;燕昭王封乐毅为上将军,派他攻打齐国。
C.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故意不让莒和即墨两座城池臣服投降。
D.燕惠王做太子时就对乐毅不满.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借此事施行反问计,结果惠王剥夺了乐毅的军权。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2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
(3分)
(2)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秦以伐齐之利。
(4分)
参考答案:
16. C(害:祸害,此处为“以为祸害”)
17.A.(定后标志,助词/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替,介词;C. 连词,表目的; D.介词,对、向)
18. C(“故意不让臣服”,无中生有。
)
19. 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每错、漏、误断两处扣1分)
20.(1)于是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分,礼贤下士(谦下地对待士人),他先礼尊郭隗借以招揽天下贤士。
(共3分。
“屈”,“下士”、“礼”各1分)
(2)于是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
另派使者去联合楚国、魏国,让赵国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劝说秦国。
(共4分。
“约”,“连”,“别”,“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