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科植物族属分类及地理分布_黄威廉
- 格式:pdf
- 大小:335.78 KB
- 文档页数:9
天南星科植物有哪些?天南星科植物种类介绍天南星科植物有哪些?天南星科植物种类介绍天南星的品种分类天南星的块茎含三萜皂苷、安息香酸、黏液质、氨茎酸、甘露醇、生物碱。
果实含类似毒蕈碱样物质。
1.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cns (Wall.) Schott。
多年生草本。
块茎近圆球形,直径达6厘米。
鳞叶2--3;紫红色或绿白色,间有褐色斑块。
叶单一,柄长达70厘米,中部以下具叶鞘;叶片放射状分裂,裂片7--20枚,披针形或长圆形,长7--24厘米,宽l--4厘米,长渐尖或延长为线尾状。
花序柄自叶柄中部分出,短于叶柄。
佛焰苞颜色多样,绿色间有白色条纹或淡紫色至深紫色中夹杂着绿色、白色条纹;喉部扩展,边缘外卷;檐部宽大,三角状卵形至长圆卵形,先端延伸为长达15厘米的线形尾。
肉穗花序单性;雌花序轴在下部,中性花序轴位于中段,紧接雄花序轴,其上为长约5厘米的棒状附属器。
果序成熟时裸露,浆果红色,种子l--2,球形,淡褐色。
花期4--6月份,果期8--9月份。
生于荒地、草坡、灌木丛及林下。
分布于除东北、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自治区以外的大部分省区。
2.异叶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
多年生草本。
块茎近圆球形,直径2--5厘米,叶常单一;叶柄下部鞘状,下部具膜质鳞叶2--3;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ll--19,线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中裂片比两侧短小。
花序柄从叶柄中部分出;佛焰苞管部长3--6厘米,绿白色,喉部截形,外缘反卷,檐部卵状披针形,有时下弯呈盔状,淡绿色至淡黄色。
肉穗花序轴与佛焰苞完全分离;两性花或雄花单性;下部雌花序长约2厘米,花密,上部雄花序长约3厘米,花疏;附属器基部直径0.5--1厘米,长达20厘米,伸出佛焰苞喉部后呈;之字形上升。
果序近圆锥形,浆果熟时红色,佛焰苞枯萎而致果序裸露。
种子黄红色。
花期4--5月份,果期6--9月份。
生于灌丛、草地及林下。
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区 (西藏自治区和西北等地除外) 。
天南星科特征
天南星科特征
引言
天南星科(Pandanus tectorius),又称为红树榕、菠萝蜜,是
一种常见的热带植物。
它具有独特的特征和适应能力,使其成为研究
和观赏的热门对象。
本文将介绍天南星科的主要特征。
特征一:植物形态
•天南星科植物属于常绿乔木或灌木,形态各异。
•其叶片呈线状披针形,有明显的纵脉和刺状边缘。
•植物的茎通常粗壮,具有独特的根状突起。
特征二:生态环境
•天南星科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例如中国南方、印度尼西亚等地。
•它偏爱生长在湿润的河岸、沼泽和海滩附近的砂地上。
•天南星科植物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土壤条件。
特征三:果实和传播方式
•天南星科的果实呈多裂的坚果状,果实内含有多颗圆形种子。
•种子的传播方式多样,主要通过水流、动物传播或种子自然散落。
特征四: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天南星科的果实常用于食用或加工为食品,如制作果酱、糕点等。
•它的树根和树皮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和民间草药中。
•天南星科植物还可以作为观赏植物,其独特的形态和生长环境吸引了许多植物爱好者和园艺师的关注。
结论
天南星科是一类具有丰富特征的植物,其独特的形态、适应能力
和经济价值使其在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具备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
和研究天南星科特征,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一植物资源。
中药知识必学:天南星故事发生在明朝,李时珍出诊一天后回家已然落日,刚要休息邻村匆匆跑来请他去救妻子一命。
李时珍急忙背起药箱到了庞家。
原来庞妻前一天早上感到不适找医生开了药方,可服药后却人事不省。
李时珍仔细询问,验看药方无错,又让人取来药罐核对,突然发现药渣中有一味虎掌药方上没有;而方子上的漏篮子药渣中却没有。
李时珍说道虎掌有大毒服下必有反应,但是这件事责任不能全怪药铺老板。
《日华本草》书上说漏篮子又名虎掌,药铺老板大概据此抓药。
他又开了药方为病人解除了危险。
事后李时珍久久不得平静。
他读过许多药书,多发现记载有误,时常也听说药铺贻误人命。
于是他立下志愿重修本草,纠正古代流传下来的药品、品种、产地等错误,造福后人。
一味天南星,本身并无差,用对是良药,用错修本草。
在传说中,《本草纲目》因此药而缘起。
天南星为天南星科植物一把伞天南星、东北天南星或异叶天南星等的块茎。
一般在10月前后适时收获,刨出块茎去皮洗干净,除去残茎、须根及外皮,用硫磺熏8小时左右,晒干至白色即可。
炮制采挖生品经白矾水浸泡,再与生姜共煮后,切片晒干,再用沙烫鼓起,为制南星。
若与牛胆汁浸拌充分后发酵再阴干或蒸制或烘干等,即为胆南星。
天南星生用辛温燥烈,有毒,多外用以消肿散结力胜;姜制药味苦辛,性温,以燥湿化痰力胜,多用于湿痰咳喘;胆制药味苦性凉,以清热化痰、熄风定惊力强,多用于热痰咳喘,急惊风,癫痫。
本品属于温化寒痰药,生用有毒,故如内服一般都经炮制方可服用。
中国将天南星列为 28 种毒性药品管理品种之一,胆南星实施批准文号管理。
据《本草纲目》记:“天南星即本草虎掌也,小者名由跋。
古方多用虎掌,不言天南星。
南星近出唐人中风痰毒方用之,乃后人采用,别立此名尔。
虎掌因叶形似之,非根也。
南星因根圆白,形似老人星状,故名南星,即虎掌也。
”所以本品又别名虎掌、虎掌南星。
天南星味苦、辛,性温,有毒。
归肺、肝、脾经。
功于燥湿化痰,祛风止疼,消肿散结。
中华中药之天南星天南星为历史悠久的中药之一,能解毒消肿、祛风定惊、化痰散结;主治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破伤风、癫癎;外用治疗疮肿毒、毒蛇咬伤、灭蝇蛆。
用胆汁处理过的称胆南星,主治小儿痰热、惊风抽搐。
中国南北各地均能栽培。
除西北、西藏外,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海拔2700米以下,生于林下、灌丛或草地。
天南星块茎含淀粉28.05%,可制酒精、糊料,但有毒,不可食用。
入药称天南星,为天南星科草本植物,块茎扁球形,直径2-4厘米,顶部扁平,周围生根,常有若干侧生芽眼。
天南星种植。
天南星喜湿润、疏松、肥沃的土壤和环境,天南星喜水肥,其块茎不耐冻,但由种于萌发的当年实生苗,第1年幼苗只生三片小叶,第2、3年后小叶片数逐次增多,且较能耐寒。
天南星繁殖以块茎繁殖为主,亦可种子繁殖。
9-10月收获天南星块茎后,选择生长健壮、完整无损、无病虫害的中、小块茎,晾干后置地窖内贮藏作种栽。
天南星种子手8月上旬成熟,红色浆果采集后,置于清水中搓洗去果肉,捞出种子,立即进行秋播。
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5-20厘米挖浅沟,将种均匀地插入沟内,覆土与畦面齐平。
天南星的套作。
天南星栽后,前两年生长较缓慢,在畦埂上按株距30厘米间作玉米或豆类,或其它药材。
既可为天南星遮荫,又可增加经济效益。
天南星采收。
于9月下旬10月上旬收获。
过迟,南星块茎难去表皮。
采挖时,选晴天挖起块茎,去掉泥土、残茎及须根。
然后,装入筐内,置于流水中,用大竹扫帚反复刷洗去外皮,洗净杂质。
未去净的块茎,可用竹刀刮净外表皮。
然后,用硫磺熏蒸,每100公斤鲜南星块茎,需硫磺0.5公斤。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天南星的入药及使用。
入药部位为植物的干燥块茎。
味苦、辛,性温。
归肺、肝、脾经。
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
制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天南星用于治疗:外用治痈肿,蛇虫咬伤等症。
制天南星: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㖞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外用治痈肿,蛇虫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