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伴抑郁症
- 格式:pdf
- 大小:196.66 KB
- 文档页数:2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3-06-16T12:27:11.544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3月5期作者:李杰[导读]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李杰(南江县民康医院;四川南江635600)[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从2021年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抑郁症患者中取96例为样本,基于就诊编号的单双数划分组别,即西医治疗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试验组,统计不同组别的治疗情况。
结果:1)试验组治疗好转率为95.83%,略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略低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P<0.05)。
2)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的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略低,生活质量评分略高,组间有差异(P<0.05)。
结论:对抑郁症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确切,一方面可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和睡眠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增强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抑郁症;中西医结合;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受损、情绪低落、思维反应迟钝、言语行为减少等,若任由病情继续发展,会使患者出现轻生、自杀的行为[1]。
对于抑郁症患者,目前临床有物理、西医、中医等多种治疗方法,其中物理疗法包括无抽搐电休克、经颅磁刺激等,西医疗法以抗抑郁类药物为主,中医疗法则以针灸、汤剂为主,可减少西药引发的不良反应。
但是,由于抑郁症病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再加上部分患者对药物不耐受,导致单一疗法的应用效果不佳。
有报告显示,对抑郁症患者实行西医、中医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2-3]。
本文以9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样本,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从2021年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抑郁症患者中取96例为样本,基于就诊编号的单双数划分组别,人均4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40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中医辨证施治配合西药治疗抑郁症40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抑郁症30例作对照。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具有较好疗效关键词抑郁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我院自2004年7月成立心身疾病门诊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治疗组40例,男14例,女26例,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18岁,病程最长的2年以上,最短的3个月。
文化程度:大学2例,高中4例,初中9例,小学12例,文盲13例。
对照组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18岁,病程最长的2年,最短的3个月。
文化程度、大学1例,高中3例,初中7例,小学9例,文盲10例。
统计病例均为门诊患者,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能配合临床检查,精神检查合作,符合CCMD-3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L24版本〉>20[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治配合三环类抗抑郁药,盐酸多虑平,盐酸丙咪嗪治疗,每日57mg ,分3次口服,对照组单用抗抑郁药,每周复诊1次,4周1个疗程。
中医辩证施治:①肝郁气滞型14例:症见情绪抑郁,表情淡漠,沉默寡言,胸胁憋胀善太息,反应迟钝,心烦易怒,舌淡苔白,脉弦,治则;舒肝解郁,理气宽胸,方药:逍遥丸加味:柴胡9g,当归12g,白芍15g,香附12g,瓜蒌15g,炒白术12g,茯苓12g,炒薄荷6g,玉金12g,石菖蒲12g,甘草6g;失眠加生龙骨18g。
生牡蛎18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各1次,每次200ml。
②心肝火旺型17例,症见心情抑郁,悲观厌世,烦躁易怒,坐卧不安,心悸失眠多梦,口苦头晕,溲赤,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则:清热泻火,安神定志,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朱砂安神丸加减:柴胡9g,龙胆草12g,黄连9g ,生地15g,当归12g,黄芩9g,栀子9g,玉金12g,丹皮10g,竹叶6g,生甘草6g;便秘加大黄12g;头晕加钩藤16g ,石决明15g。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抑郁症(Depression)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性精神障碍。
这是一种发病率、伤残率高,死亡率也较高的疾病,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1994年WHO调查表明抑郁症的现症患病率为11.4%,终生患病率为20~30%【1】。
我国1982年及1985年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终生患病率分别为1.23‰和12‰。
这显然与WHO的调查结果相差悬殊,有专家认为这与观察法有关,我国的发病率应为10~15%。
有调查表明,一般科医生对于包括抑郁症在的心理障碍的识别率只有15.9%,抑郁症的临床漏诊率达50~60%,导致只有约1/4的病人才能接受正规治疗。
该病危害较大,自杀率为10~17%,美国1990年因该病造成的损失达300亿美元。
本病发生与遗传、社会心理、生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女性发病高于男性,患病率男:女=1.0:1.3~2.0。
根据临床表现和特征,抑郁症相当于中医学的“郁证”、“失眠”、“善忘”、“癫证”、“百合病”、“梅核气”等畴。
【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的发病机理至今未能明确,但一般认为与神经递质、遗传、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神经递质学说是开发及应用抗抑郁药物的理论基础。
1.神经递质学说:(1) 去甲肾上腺素(NE)能学说:NE能学说是由Schildkraut【2】于1965年首先提出,他认为抑郁症是由于脑NE浓度降低所造成的,其依据为:使用耗竭NE的药物利血平,可使NE耗竭,发生抑郁症;抑郁症时,尿中MHPG(脑NE的主要产物)下降,说明NE合成、释放减少;而长期使用能增加NE的药物,如三环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使尿中MHPG升高,NE生成增加,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Sulser(1975)又进一步提出,突触后β受体超敏,反馈使突触前α2受体超敏,是导致NE生成释放减少,突触间隙NE数量下降的重要机理。
中西医治疗乳腺癌并发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摘要】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常常伴随抑郁症,给治疗带来挑战。
中医治疗以调理气血、平衡阴阳为核心,已取得一定疗效;西医注重手术、放疗、化疗,但并未完全解决患者心理问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并发抑郁症研究日益深入,展现出巨大前景。
抑郁症不仅影响患者心理健康,还可能加重疾病进展、降低生存率。
进一步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并发抑郁症的机制和临床效果,为未来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可靠依据。
建议在治疗乳腺癌的兼顾患者心理健康,实现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 抑郁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 研究进展, 预后, 挑战, 前景,未来研究方向, 临床实践建议1. 引言1.1 乳腺癌并发抑郁症的临床特征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乳腺癌患者往往同时伴随着抑郁症。
抑郁症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发生率相较于一般人群要高出许多,这给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额外的困难。
乳腺癌并发抑郁症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自责、社交恐惧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由于病情的不确定性和治疗带来的身体不适,很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而抑郁症的存在又可能影响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及时有效地识别和治疗乳腺癌并发抑郁症,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特别关注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对抑郁症的早期筛查和干预至关重要。
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和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专业的心理支持团队也应该在乳腺癌治疗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帮助患者应对抑郁症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共同战胜疾病。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必要性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并发抑郁症的必要性在当前医学领域备受关注。
乳腺癌患者往往在治疗过程中面临着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抑郁症成为常见并发症之一。
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作为临床常见的精神系统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便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部分患者病情严重,思想层面相对消极,抑郁症患者自杀率较高,成为社会关注度热点问题。
世界范围内,全球已经发现1.2亿抑郁症患者,该疾病自杀率在13%左右,每年全球范围内会有80万抑郁症患者自杀、死亡。
结合抑郁症疾病治疗上看,常规采取西药治疗,但疾病治疗有效率只有30%-65%,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难治性抑郁症治疗效果更差,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后部分患者无法进入社会生活。
对此,抑郁症的治疗问题已经较为迫切,目前,临床研究将目光放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本文对此展开分析。
一、抑郁症该疾病属于生物化学及神经分泌等学科研究的内容,疾病发生原因并不明确,多数研究显示与遗传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等存在联系。
该疾病与患者个人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比如,患有抑郁症患者心理较为脆弱,在生活事件、创伤事件等引导下,导致情绪悲观,或者合并精神病史,有酗酒的习惯,此类因素均会导致抑郁症发生。
抑郁症(见图1)患者的典型症状便是情绪低落,患者存在自我感觉到或者他人感觉到的情绪低落,对热爱的事件丧失热情,失去快乐的能力,无法自日常的事件中感到幸福。
患者表现为心烦、紧张、失控,自觉反应迟钝及决策能力差、音量降低、言语减少等。
部分患者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出现记忆力降低及信息处理能力减退、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等。
在抑郁症影响下,患者发生失眠、多梦,入睡困难相对常见,相比日常入睡时间延迟30分钟以上,清晨苏醒时间比平时早3小时左右,对此,抑郁症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还需采取有效的手段治疗。
图1抑郁症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多接受现代西医治疗,患者口服抑制剂,常规西药的治疗有效率为70%,虽然现代医学对抑郁症治疗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依旧不理想。
抑郁症是一种复发性较高的疾病,部分患者神经生物学及抑郁药物没有联系,导致药物治疗没有效果。
中西医结合在哪些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610107中西医结合是一种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医学模式,旨在充分发挥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西医结合在哪些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中西医结合在哪些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肿瘤疾病肿瘤疾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往往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
中西医结合在肿瘤疾病的治疗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中医药的调理和西医治疗的结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例如,对于肺癌患者,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但这些方法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和副作用。
中医药在肺癌的治疗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等方面,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轻西医治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中医药还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
中西医结合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中医药的调理和西医治疗的结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副作用,降低患者的风险。
例如,对于冠心病患者,西医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支架置入等方法,但这些方法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和副作用。
中医药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平衡等方面,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轻西医治疗的副作用,降低患者的风险。
同时,中医药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等方面,延缓冠心病的发展进程。
3.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饮食调节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摘要】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是神经症的一种。
以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为典型症状。
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
抑郁症相当于中医“郁证”的范畴,而中医对郁证的认识,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应用针刺配合中西药物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依赖性小,为治疗本病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抑郁症郁证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251-02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是神经症的一种。
以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为典型症状。
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病。
引起抑郁症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等。
抑郁症相当于中医“郁证”的范畴,而中医对郁证的认识,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 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所有病例来源于经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抑郁症的门诊及住院患者。
入选病例78例符合实用神经精神手册的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将病人随机分为针刺组40例,男1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0.5±13.5岁;对照组38例,男13例,女25例;平均年龄38.7±13.3岁。
1.2 诊断标准1.2.1 全部符合WHO公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第3版(CCMD -3)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并且排除器质性疾病患者,严重程度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评分(共24项) ,其中< 8分为正常, 8~18分为轻度抑郁, 18~24分为中度抑郁, > 24分为重度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