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成像技术和应用1共16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92 MB
- 文档页数:16
光电成像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实验一线阵 CCD原理及驱动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本实验仪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2、掌握用双踪影示波器观察二相线阵CCD 驱动脉冲的频次、幅度、周期和各路驱动脉冲之间的相位关系等的丈量方法。
3、经过对典型线阵CCD 驱动脉冲的时序和相位关系观察,掌握二相线阵CCD 的基本工作原理,特别是复位脉冲CCD 输出电路中的作用;转移脉冲与驱动脉冲间的相位关系,掌握电荷转移的过程。
二、实验前准备内容1、学习线阵CCD的基本工作原理(参照《图像传感器应用技术》教材),阅读双踪迹示波器的使用说明书。
2、学习TCD2252D线阵CCD基本工作原理与驱动波形图(参照附录)。
3、掌握双踪影示波器的基本操作方法,特别是它的同步、幅度、频次、时间与相位的丈量方法。
4、依据线阵相位关系,理解线阵CCD 的基本工作原理,观察转移脉冲CCD 的并行转移过程。
观察F1与SH 与 F1( CR1)、 F2( CR2 )的F2 及 F1 与 CP、 SP、RS 间的相位关系,理解线阵CCD的串行传输过程和复位脉冲RS 的作用。
5、丈量CCD在不一样驱动频次的状况下的F1与F2、 F1、 RS 的周期与频次值,以及它的行周期(FC )值。
三、实验所需仪器设施1、双踪影同步示波器(带宽50MHz 以上)一台。
2、彩色线阵CCD多功能实验仪YHLCCD -IV 一台。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实验预备(1)第一将示波器地线与实验仪上的地线连结优秀,并确认示波器和实验仪的电源插头均已插入沟通 220V 的电源插座上;(2)拿出双踪影同步示波器,将电源线插入沟通 220V 的电源插座上,测试笔(或称探头)分别接入测试输入端口;翻开示波器的电源开关,选择自动测试方式,调整显示屏上出现的扫描线处于便于察看的地点;(3)将示波器的两个测试笔分别接到示波器的标准输出信号输入端子长进行校准;(4)翻开YHLCCD-IV的电源开关,察看仪器面板显示窗口,数字闪耀表示仪器初始化,闪耀结束后显示为“000”字样,前两位数表示积分时间品位值,末位数表示 CCD 的驱动频次档位值。
光学成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第一章:引言光学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进行图像重建的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学成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工业检测、无人机、安防、航天、智能交通等领域。
本文将从原理、技术和应用三个方面介绍光学成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第二章:光学成像技术原理光学成像技术是利用光学机械电子技术实现图像的采集、处理、存储和显示。
其中图像传感器是关键的核心部件。
常见的图像传感器包括CCD和CMOS传感器。
CCD全称为电荷耦合器件,CMOS全称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CD和CMOS传感器的关键差别在于CCD是将光子积累,通过电荷转移读取,每积累一个光子就产生一个电荷,它的灵敏度高,但成像清晰度难以达到十分之一毫米的高要求。
而CMOS传感器则在每个像元中集成了一个电荷放大器,每一个像元都能直接转换为数字信息,并通过内部放大器将信号放大。
由于电荷只是在一个局部电容器里完成一系列操作后直接输出,在转换过程中不需要传输大量的电荷,因此在像素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生成的噪声也越来越小,而且具有可重置电路、低能耗等优势。
除了图像传感器之外,光学成像技术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成像光学系统和光源。
成像光学系统一般由透镜、硬币、凹面镜等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将被观察的物体映射到图像传感器上。
光源则为被观察的物体提供光照,种类也很多,比如点光源、均匀光源、强度可调光源等。
不同的光源在不同的成像应用场景中有不同的优势。
第三章:光学成像技术技术在光学成像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光学成像技术已经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方向。
光学成像技术常见的几种类型包括:(1)单反相机影像系统单反相机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摄影设备,其影像系统包括镜头和银盐胶片。
镜头负责捕获光线,使其聚集在银盐胶片上,银盐胶片上的成像,则实现了影像的捕获。
由于胶片摄影影像专业质量上乘,这种影像系统在专业领域成为常见的影像系统,但胶片相机的缺陷是不能直接进行数码化运算。
2013-2014 第一学期光电成像技术——微光夜视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院系电子工程学院光电子技术系班级光信息1003姓名刘寒学号05103073班内序号05考核成绩微光夜视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1 摘要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微光夜视技术靠夜里自然光照明景物,以被动方式工作,自身隐蔽性好,在军事、安全、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微光夜视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基础上,第四代技术应运而生。
结合我国目前的设备条件元器件性能和技术水平的现状,对我国微光夜视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
关键字:微光夜视技术;超二代微光;三代微光;四代微光;微光像增强器2 微光夜视技术及其发展2.1 第一代微光夜视技术20世纪60年代初,在多碱光阴极(Sb-Na-K-Cs)、光学纤维面板的发明和同心球电子光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完善的基础上,将这三大技术工程化,研制成第一代微光管。
其一级单管可实现约50倍亮度增益,通过三级级联,增益可达5x104~105倍。
第一代微光夜视技术属于被动观察方式,其特点是隐蔽性好、体积小、重量小、成品率高,便于大批量生产;技术上兼顾并解决了光学系统的平像场与同心球电子光学系统要求有球面物(像)面之间的矛盾,成像质量明显提高。
其缺点是怕强光,有晕光现象。
2.2 第二代微光夜视技术第二代微光夜视器件的主要特色是微通道板电子倍增器(MCP)的发明并将其引入单级微光管中。
装有1个MCP的一级微光管可达到104—105亮度增益,从而替代了原有的体积大、笨重的三级级联第一代微光管;同时,MCP微通道板内壁实际上是具有固定板电阻的连续打拿级,因此,在恒定工作电压下,有强电流输入时,有恒定输出电流的自饱和效应,此效应正好克服了微光管的晕光现象;加之它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所以,第二代微光夜视仪是目前国内微光夜视装备的主体。
2.3 第三代微光夜视技术第三代微光夜视器件的主要特色是将透射式GaAs光阴极和带Al2O3,离子壁垒膜的MCP引入近贴微光管中。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在光电成像技术中的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光电成像技术已经成为了众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从医疗诊断到天文观测,从安防监控到工业检测,其应用范围之广令人瞩目。
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为光电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光电成像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处理和显示,形成我们能够直观看到的图像。
这一过程涉及到光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则是将这些学科有机融合的关键。
在光电成像系统中,光学部分负责收集和处理光线。
通过透镜、反射镜等光学元件,将目标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汇聚到探测器上。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中的光学设计知识,可以帮助优化光学系统的性能,提高光线的收集效率和成像质量。
例如,在设计相机镜头时,需要考虑焦距、光圈、像差等因素,以确保拍摄到清晰、锐利、色彩准确的图像。
探测器是光电成像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它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常见的探测器有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等。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深入了解这些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制造工艺。
通过研究探测器的灵敏度、噪声特性、动态范围等参数,可以选择合适的探测器应用于不同的成像场景。
比如,在低光照条件下,需要选择具有高灵敏度的探测器;而在需要高速成像的场合,则要考虑具有高帧率的探测器。
信号处理是光电成像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采集到的电信号往往包含了噪声和干扰,需要通过各种信号处理算法进行滤波、增强、压缩等操作,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可读性。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中的数字信号处理知识,为这些算法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了理论支持。
例如,通过使用中值滤波可以去除图像中的椒盐噪声;利用直方图均衡化可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
图像处理技术则在光电成像的后期发挥着关键作用。
包括图像的分割、识别、目标跟踪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从图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对目标的检测和分析。
光学成像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光学成像技术是指利用光线传播的特性,对物体进行成像的技术。
今天,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现代通信、医疗、科研、工业制造、军事等领域。
本文将重点讨论光学成像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一、医疗领域在医学上,光学成像技术已经被应用于眼科、普通外科、心血管等领域。
其中,眼科应用最为广泛。
目前,最常见的应用是激光视网膜成像技术,通过激光束成像眼底,可以快速、无创地检测眼部疾病。
此外,还有前房成像技术、眼内超声成像技术等。
普通外科方面,腹腔镜手术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应用。
腹腔镜手术利用高精度的光学成像技术,可以在不打开患者腹腔的情况下,完成手术。
这种技术对于患者来说,具有极大的优势,可以减少手术风险,缩短住院时间。
二、科研领域在科研领域,光学成像技术也应用十分广泛。
如荧光显微技术,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样品,使其发生荧光,然后通过荧光显微镜将样品的结构影像化。
这种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药理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有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将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反射率、透过率、发射率等性质记录下来,将其转化为一幅幅图像,使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样品物理性质的分布情况。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检测、地质勘探、粮食质量检测等领域。
三、通信领域在通信领域,相较于传统的无源光器件,光学成像技术可以让通信传输距离更远,也可以降低功耗、提高速度,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例如,光学成像技术可以在半导体芯片内部成像,检测硅晶管道缺陷、控制芯片制造中的工艺参数;还可以通过实现实时的、高质量的光束整形,辅助传统的非直接调制(NRZ)信号产生对超高速数据中心通信的需求。
四、工业领域工业制造不仅仅涉及到大量的机械工艺,还需要一系列的测量工具。
在这个领域,激光扫描测量技术是更为重要的一个应用。
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三维点云数据的获取,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品质控制、复杂曲面综合加工等领域。
五、军事领域在军事领域,光学成像技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光电成像的原理及图像分析
光电成像是一种利用光电器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技术。
光电成像的原理是基于光电效应,当光线照射到光电器件上时,光子的能量会激发器件内的电子,使其跃迁到导带中,产生电荷。
这些电荷被收集并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形成图像。
图像分析是对光电成像得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首先,图像会经过预处理,包括去噪、增强、平滑等操作,以提高图像质量。
然后,图像会被分割成不同的区域,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在分割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以识别图像中的目标或进行目标跟踪。
最后,利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可以对图像进行分类、识别和分析,得到所需的信息和结果。
光电成像技术及图像分析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医学影像、遥感、安防监控等,为实时的图像采集和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