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民族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4《气候的基本特征》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4
2-4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3课时)教案【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1、运用不同城市的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认识我国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重点)2、运用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正确认识我国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性,树立珍惜我国气候资源的意识。
(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四模块、六环节育人模式)【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绘图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冬季较冷,夏季较热,气温年较差较大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明显气候的热带季风气候基本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当堂达标】1、下列选项不符合...我国气候总特征的是()A.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B.气候复杂多样C.雨热同期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地理的角度你认为这里的“春风”应指() A.冬季风 B.夏季风 C.海陆风 D.西北风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月0º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C.亚热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D.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图中号码代表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①,②,③。
⑵④代表季风,⑤代表季风,它们分别来自__洋和_______洋。
⑶图中城市中,几乎不受冬季风影响的是,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我国世界季风气候非常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的影响很大B.海陆热力差异C.地形因素的影响D.地势西高东底的影响(5)一个人外出旅游,当他到达目的地是,原来装满一旅行袋的衣服都穿在此人旅游的路线最有可能是( )A.哈尔滨—武汉B.武汉—乌鲁木齐C.拉萨—哈尔滨市D.海口—哈尔滨5、活动与探究:利用星期天,学生走进农村实地考察:从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等方面调查当地的农业生产状况,并结合当地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当地发展农业生产为什么不能单纯依靠天然降水,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水利措施?【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学习,本节知识内容来源与生活,所以学生对我国的气候基本特征知识容易理解与接受,真正做到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
气候基本特征(第2 气候复杂多样)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标解读』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简要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重点、难点)2.运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说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
教材分析气候的复杂多样这一部分内容编写上采用了“分总”的写法,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两大气候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而他们的组合形成了复杂的气候类型,从而得出我国气候类型多样的特征。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上节学生知道我国气候基本特征季风气候显著,同时介绍了气候的要素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学生进一步了解气候的另一要素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这两方面知识学生在七年级已学习过,学生利于理解。
根据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根据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划分出不同的干湿地区,从而组成我国复杂的气候类型,沿着这条主线学习,学生进而对我国复杂的气候类型有了深刻的了解。
课型新授课教学模式读图探究教学方法读图思考、对比分析、讨论分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哈尔滨的人们穿着厚厚的冬装在冰雪世界里欣赏美景,广州的市民却正忙着在迎春花市里挑选鲜花。
这反映出我国气候的什么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学生思考,发表各自见解。
生答:气候要素中气温的差异,形成这种差异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决定的。
以生活中的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
强调地理知识的应用,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衔接与过渡那么我国的气温具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让我们学习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定标展示目标1.运用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简要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地理八年级上册气候基本特征知识点
1、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换而显著变化的风;季风气候则是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在我国有夏季风和冬季风,夏季风的特点是温暖湿润,受它影响的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冬季风的特点是寒冷干燥,受它影响的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①、我国季风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为:大兴安岭——*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这条线以东以南是季风区,以西以北是非季风区,由此看出,我国的季风气候面积广大。
③、夏季风的强弱、进退直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季长短和雨带推移。
通常,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④、受海陆位置、季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容易引发旱涝灾害。
降水地区分布不平衡,东部多于西部,南方多于北方,年降水量呈现出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规律。
【课题】八上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第3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气候类型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认识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性。
(重点)2、比较不同城市间的气候特点,归纳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重点)3、初步学会评价我国的气候特征。
(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以学定教【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案例分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导入【提问】描述气候有两个要素是什么?【讲述】气温和降水,这两个要素只要有一个要素变化啦,那么气候也就变啦!比如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气温都一样,都是终年炎热,但是降水不同,就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气候,因为一个是终年多雨,另一个是终年干燥。
正是气温与降水组合的差别,才出现了世界上12种气候类型(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那么,我国的气候种类又会是怎样的呢?生答:气温和降水学生认知并感受“气候的多样,是气温和降水中任何一个因素差别而造就的。
”引起学生关注和思考,我国的气候类型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借用旧知学习新知。
地图对照认知气候类型及地区分布【展示】一组地图【引导讲述】“中国有多个气温带,又有多个干湿地区,那么不同的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又会有多少种呢?同学们可以试着将两幅地图重叠,认识我国气候的多样性。
”学生尝试两幅地图的对照和重叠,感性上认知中国气候种类的多样(比如认知,同是中温带,降水的差异会导致中温带的东半部与西半部气候的差异)感性认知气候多样的原因【展示并提问】指导阅读课本P36图“中国气候类型”(右图),并认知:1、我国气候类型的名称?2、勾画出我国气候类型各自的位置及范围?3、家乡所在省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教师巡视点拨,后指认小组代表作答【精讲点拨】1、指导学生将“中国气候类型”图与课本P30的“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对照2、指导学生将“中国气候类型”图与课本P22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对照3、指导学生在“中国气候类型”图上标注“秦岭—淮河”的位置启发学生有所发现,以便对“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位置”再认知。
地理八上第2章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教案1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认识我国气候的有利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了解到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对祖国的优越自然地理环境增强认识,产生自豪感。
教学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一、季风气候显著:(板书)1.读我国地形图思考并回答:我国地势怎样,面向什么大洋,背靠什么大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面向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2.看屏幕,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比较范围的大小和所受季风的影响?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这条线以东以南是季风区,以西以北是非季风区。
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因此,我国大多数地方冬季受偏北风的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偏南风影响暖热多雨。
3.在季风区内,从北向南我国有哪些气候?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着的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从北向南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最为辽阔。
〔补充说明〕夏季风的北上南退,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夏季风活动正常,则这一年风调雨顺,利于发展农业和人民生活;如果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反常,则会带来灾害。
气候基本特征第1课时课题§2.2气候基本特征第1课时学习目标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温度带的划分气温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影响重点难点冬夏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点拨导入比较“除夕之夜,北国冰城哈尔滨与南国的广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差异,引入新课自主学习1.展示图2.13《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读图思考并回答:①从图中读出海口、南京、北京、漠河的气温,由此可见,我国1月气温由南向北越来越_______。
②我国在1月漠河镇与海口市气温相差_______℃,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______。
③1月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了气温____________。
④分析我国冬季气温这样分布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在图中找到0℃等温线,0℃等温线东部大致穿过________—__________一线,观察此线在_________ (地形区)发生突然变化,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展示图2.14《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思考:①从图中读出海口、南京、北京、漠河的气温,②我国7月漠河镇与海口市气温相差_____℃。
③与1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_________,我国七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____℃,这说明我国夏季气温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在_______,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列结合地形图团队合作3.展示图2.15《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读图回答:①在图中找出我国自北向南划分5个温度带,在我国西南部还有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②我国的温度带划分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它与1月__℃等温线基本一致,通过___________一线。
第二单元课题4《气候的基本特征》
一、学习目标:
1、重点:结合“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说出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主要风向和气流特征,并分析季风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既对气候的影响)。
2、结合“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大致界线,并结合地势特征分析季风区面积广大的原因。
3、读图掌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并初步分析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二、预习案:
季风气候显著
阅读教材P36-37文字和图2.12“中国冬、夏季风示意”、图2.13“中国季风与非季风区”。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1)划分依据:受影响是否明显;你家乡是。
(2)分界线:习惯上以A: ---B: ---C:贺兰山---D:巴
颜喀拉山---E:一线为界。
大陆性气候显著
阅读教材P38文字和图2.14“齐齐哈尔、巴黎、北京和纽约气温、降水量统计”。
1.分别比较齐齐哈尔与巴黎、北京与纽约的气温年较差大小
2.分别比较齐齐哈尔以巴黎、北京与纽约的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差异。
3.四个城市中哪两个城市气候的大陆性较强?
4.由四个城市可知:我国的气候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的气候显著特点。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阅读教材P39文字和图2.15中国气候类型图。
1.从图中查看你的家乡所在的气候类型。
2.用直线连接AB.AC,观察它们依次穿越了哪些气候区。
三、探究案:
1.读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并阅读教材P38-39的图文资料,思考回答问题。
(1)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
带来的,其降水类型叫。
(2)读图可知,在正常情况下,我国东部地
区的雨带一年中都有规律地来回推移:
A.4-5月份,雨带进入大陆,开始影响
我国的地区,开始进图雨季,
河流汛期开始。
B.六月中旬,夏季风活跃,雨带随之移
到地区,形成长达一个月之久
的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C.七月中旬,夏季风北进到淮河以北,中国东南部雨带推移示意
雨带也北移到地区。
8
D.九月开始冬季风增强南下,夏季风开始南撤,雨带随之南移,十月份,夏季风在大路上
消失,雨季随之结束。
(3)夏季风的势力强弱不一,结合地图和相关资料探讨分析:夏季风登陆时,势力过强或过弱,对我国南方和北方会产生什么现象?
2.我国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性的原因?
四、巩固案: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是指()
A.偏北风
B.偏东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
2.海南岛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3.下面不是我国气候基本特征的是()
A.季风气候显著
B.大陆性气候显著
C.海洋性气候显著
D.气候复杂多样
4.我国的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主要是因为()
A.山区面积广大
B.平原面积辽阔
C.季风气候显著
D.气候复杂多样
5.我国既受东南季风影响又受西南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
6.下列不属于季风区的地形区是()
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三江平原
7.我国多水旱灾害的根本原因是()
A.冬季风势力太强
B.受台风影响大
C.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D.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
8.阅读下列材料和相关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春节以后,我国西南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灾,致使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严重旱情致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6130多万人受灾,旱区群众接受各地各界援助的同事踏上艰难寻水陆。
材料二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和我国季风示意图。
甲
乙
(1)请将云南、广西、贵州三省的名称填到甲图相应的位置上。
(2)受灾最严重的三省区位于我国 (季风、非季风)区,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3)读乙图,能够给我国带来大量降水的季风是 季风,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我
国东部降水主要集中在 季。
(4)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
五、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