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血液检测的窗口期
抗-HIV 1/2 22 天
抗-HCV
72 天
HBsAg
约 50 天
12
法律文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 《血液制品管理条理》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 《采供血机构与血液管理规范》 •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 《血站管理办法》 • 《血站艾滋病感染检测管理规范》 •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 《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 • 《血站基本标准》
14
• 2 .减少全血输注的并发症 (1)可以减少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血液中各种成份均存 在复杂的抗原性,世界上除同卵双生者外, 几乎不存在2个血液各成份抗原、抗体完全 相同的个体。因此,输注全血引起不同程 度变态反应的可能性较大,输成分血相对 安全;(2)减少血源性疾病的传播;(3)可 减少输注血的总量,减轻机体各脏器的负 荷。
8
决定输血传播病毒危险性的相关因素
• 病毒在人群中的阳性率 • 献血者病毒阳性率及其和普通人群的差异 • 病毒的感染力 • 病毒感染的临床后果 • 人群免疫水平 • 病毒感染后窗口期的长短 • 血液筛检水平和可靠性 • 临床用血和自身输血 • 血制品输注形式和一次输注量 • 血液制品的种类和特点
9
17
围手术期输血指征
• 传统的10/30指征(即Hb<10g%或HCT<0.30) 是1941年推荐并被广泛认同的术前输血指征,临床 上 曾沿用多年。。但是,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明, 如无心肺疾患,大多数Hb水平在100g/L左右的病 人围手术期不必输血,许多Hb明显低于100g/L的 病人可以耐受手术。鉴于输血是传播输血后肝炎 及艾滋病的重要途径,为了尽量避免输血或减少 输血,1988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建议把围 手术期输血指征降到Hb80g/L。事实上,由于具 体病人的病情不同,制定一个统一的输血指征用 于所有的病人,并不合理。目前认为,输血指征 应根据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 高以及病人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