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自然之道》
- 格式:pptx
- 大小:405.07 KB
- 文档页数:16
小学语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4【设计理念】这三个自然段的教学我是抓住两条线进行切入,一条是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各自情感。
让学生在词语归类中明确文中各个角色的态度,并亲自演读,体会心情,并由此归结出疑问,为什么各自所持态度会有如此反差,进而引出第二条主线,抓住两个关键句子(①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②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通过学生的自独自悟和相互交流初步理解“自然之道”,因我们对自然之道的无知,好心却办了蠢事。
【设计目标】1、情感朗读,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2、初步理解自然之道。
【设计过程】一、出示词语归类题目探出欲出又止突然啄焦急紧张冷淡极不情愿鱼贯而出结伴而出侦察踌躇不前若无其事争先恐后拉到幼龟──(探出欲出又止侦察踌躇不前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伴而出)我们──(焦急紧张)向导──(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嘲鸫──(突然啄拉到)1、读课文3~5自然段,请找一找上述词语并归类:⑴学生交流汇报,找出相应句子完成上述归类。
⑵生自由挑选句子(可以是“幼龟”“我们”“向导”“嘲鸫”的相关句子)朗读,自读自悟,体会以上关键词语所蕴含的情感和心情。
⑶生返回表演朗读上述分类词语,(可男女读,分组读,个别比赛读)师指导评价(幼龟:表演理解起先小绿龟的机警、谨慎,后来感受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后的心情。
我们:当幼龟遭到袭击时紧张担心的心情。
向导:冷淡,与我们形成强烈的对比。
嘲鸫:看到美食,急切捕猎的心情)2,再次朗读3~5自然段,提出疑问:⑴为什么向导的态度那么冷淡、极不情愿,并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与我们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对比)①自读自悟,初步感受“自然之道”,幼龟出巢侦察,嘲鸫捕食是自然之道,向导的冷淡若无其事也是出于自然之道,幼龟得到争先恐后,鱼贯而出是因为得到了错误的信心,我们违反了自然之道……②各生交流,初步理解。
⑵我们干了怎样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①读文交流,同桌互说。
②全班交流(有了以上基础,生基本能理解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出于对小幼龟的同情,我们却违背的自然之道……)3、再次朗读3~5段,体会各种情感,感悟“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的评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评课稿,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然之道的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然之道的评课稿1近几年,在学区里,我也曾经听过林老师多次的示范课,每次都是收获多多。
她的教学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教学环节非常的紧凑。
2、语言非常的.简练。
3、说话干脆利落。
4、目标落实,教学效果好。
今天这堂课虽然不那么完美,但也有不少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一、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二、教师注重字、词的教学,善于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
在初读课文时,老师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老师先出现几个重点词语“争先恐后、鱼贯而出、愚不可及”等让学生填空,归纳课文内容。
这样做既理解课文内容,又培养同学们的概括能力。
三、教师善于抓住重点词句深层探究自然之道,引发思考,在表达交流中,解决疑问,悟出愚蠢的多重原因及受到的启示,在入境体验与情理交融中,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义,触动学生心灵,受到启发。
自然之道的评课稿2《自然之道》是一个令人深思,很有教育意义的文本。
整篇文章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展开,通过我们救了一只幼龟却害了几十只幼龟的事例,告诉我们大自然中万物的生长都有其特殊的规律,通过“我们”的内疚、后悔来警醒世人做事不可莽撞,应遵循自然界的一切规律。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课堂是否也应该遵循“自然之道”?根据我自己的理解,课堂的“自然之道”应该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面对这样一个文本,我们到底如何去解读?如何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呢?彭华丽老师的课对学生的学段目标把握非常的准确,在她这堂课中体现出来的许多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好好地去思考、去借鉴:一、以生为本,让学生学有所得。
我们老师的最终目的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人教版JUNE 2021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整理人尼克知识改变命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9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引出“道”1.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
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
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
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
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
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
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
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
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2.认读生词: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3.名分段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4.初读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是四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九课,该课主要讲述了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并通过描述自然的景色和自然现象来强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这一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看山不是山:介绍了当人们用心观察山水景色时,会发现山的变化无穷,而不只是一座静止不动的山。
2. 雨果的故事:讲述了一个雨果和他的爷爷的故事,雨果通过爷爷的引导,学会了观察、思考和探索。
通过这个故事,强调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探索和思考的重要性。
3. 朵朵云:通过描绘云朵漂浮的形状和变化,让孩子们了解云的不同形态和变化。
4. 栏杆花坛:描述了作者在田野间散步时,看到了一座美丽的栏杆花坛。
通过描述花坛上各种各样的花和蝴蝶,让孩子们感受自然的美丽和多样性。
5. 交换季节:通过描述季节的交替变化,让孩子们了解季节之间的差异,并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和魅力。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孩子们可以增强对自然的观察能力,提高对自然的尊重和珍惜的意识,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世界的探索和好奇心。
人民教育出版整理人尼克社电子课本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1、第9课:自然之道(P35)2、第19课:生命生命(P89)3、第31课:普罗米修斯(P148)小学数学(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1、倍数与因数(P70-73)2、解决问题的策略(P89-90)3、用字母表示数(P106-107)小学英语(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1、Unit2 What time is it? A (p14-15)2、Unit5 My clothes? A (p48-49)3、Unit6 Shopping? A (p58-59)小学体育(人民教育出版社):水平二:1、《发展快速跑的能力》第一次课2、《发展掷远能力的练习》第二次课3、《后滚翻》第一次课小学美术(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1、第5课《生命之源——水》P10-112、第11课《提袋的设计》P22-233、第13课《别致的花瓶》P26-27小学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和安徽文艺出版社):四年级下册:1、《拍手拍手》P22、《白桦林好地方》P283、《小螺号》P20信息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四年级下册:1、第1课《建立班级课程表》P2-92、第9课《少先队知识问答》P66-723、第12课《多彩的班队活动》P89-95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酸的和甜的》延安实验小学刘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复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演记忆故事;通过理解松鼠、兔子、猴子对待“葡萄是酸的”这个说法的不同态度及表现,懂得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教学重点:懂得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敢于大胆尝试的道理。
突破方法:独立复述故事,表演故事。
教学难点:表演故事,理解“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突破方法:朗读课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四年级语文3、课时:一课时4、课前准备:图片、资料等。
教学课题: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九课《自然之道》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作者及同伴和一个生物学家的向导到加拉巴哥岛旅游,他们不顾向导劝阻,要求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结果导致许多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后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对此,“我们”很后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教学本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2、教学目标:(1)读准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2)教学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3、想象体验法:发挥想象,体会情感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1、从百度中搜索关于幼龟,食肉鸟的图片,做成课件。
/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fr=ala0&pv=&word=%CC%AB%C6%BD%D1%F3%D3%D7%B9%EA&istype=2&z=0&fm=rs1/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A%B3%C8 %E2%C4%F1&in=20311&cl=2&lm=-1&st=&pn=5&rn=1&di=50651065500&ln=1129&fr= ala0&fm=rs1&fmq=1331521284890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 e=&is=&istype=2#pn5&-1&di50651065500&objURLhttp%3A%2F%%2Fbig img%2Fnewbigimg1%2F3161000%2F88973127.jpg&fromURLhttp%3A%2F%2Fwww.getty %2Fshowmid%2F3161458%2Fhemis.fr&W506&H337&T7918&S60&TPjpg2、课前让学查找资料,了解太平洋绿龟的生活习性。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九课《自然之道》1、《自然之道》是一篇以科学常识为主的叙事文章。
它以事情发展为顺序,讲述了我和同伴去旅游时看到一只幼龟被嘲鸫啄食。
他们不顾向导的劝阻,让向导把幼龟放入大海,结果指使更多的海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截然相反的结果。
2、课内理解(1)《自然之道》讲述了一个发人深醒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向导,结队到南太平洋旅游,观察幼龟是怎么离巢进入大海的。
他们不顾向导的劝阻,拯救了一个侦察兵幼龟,安全地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错误的信息,就从巢中鱼贯而出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自然之道》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3)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言下之意是说,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幼龟防备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
(4)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
”“极不情愿”说明向导对同伴们善良的呼喊予以理解但又感到无可奈何。
(5)我们干了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说明同伴们后悔的心情。
(6)现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引号的作用是特别强调部分。
(7)“天啊!”说明我们对眼前的一幕震惊的程度。
(8)“赶紧”、“迅速”、“气喘吁吁”表明我们想尽办法减少自己酿成的惨剧带来的损失。
(9)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悲叹”突出了向导伤心难过的心情。
(10)作者为什么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答:因为“我们”自认为是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违背了自然之道,导致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愧疚之中,所以作者说“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11)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答:我懂得了:大自然中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没有调查清楚就不要乱作决定或指挥。
文件编号________20 年月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9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引出“道”1.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
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
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
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
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
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
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
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
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2.认读生词: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3.名分段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4.初读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方法: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优秀8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语言。
4、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感情。
5、能把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想法写下来。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如果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有时好心也会办坏事。
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收到危害”这句话的意思,并体会带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一、激趣导入;师;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自然界有着自然界不可改变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自然界法则的故事。
板书课题:14、自然界之道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新词1、要求:请大家自由读故事,借助生字表及字典读准字音。
2、提示:读正确的同学将课后的生字朋友的名字读一读。
3、激发兴趣:有信心接受挑战吗?(1)出示课件:(2)课件出示词语:提示:边读边思考:哪个词语的意思不懂。
4、提示:把词语送回到课文中,做到读流利。
带着生字新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5、谁愿意把你的朗读成果展示给大家?6、引导: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学习生字。
1、自由记忆字形。
2、谁来把你最好的记字方法展示给大家?3、激发兴趣:让我们为他们找找朋友吧!4、引导:观察每个生字,你觉得在写的时候哪些字的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四、讲一讲身边违反自然界规律的故事同孩子们一起分享。
五.布置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朗读课文,通顺流利。
书写本课生字并组词语,看谁写得漂亮、组得多!抄写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文本分析:这篇课文用实实在在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打动人的故事。
这件事告诉我们:爱护动物就要了解它们,了解自然法则,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
人教版小学语文4—6年级精读课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罗梅)3、鸟的天堂(陆惠香)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周文静)6、爬山虎的脚(冯海英)7、蟋蟀的住宅(梁渺彤)9、巨人的花园(陈妍君)11、去年的树(凌萍)13、白鹅(何光梅)15、猫(文善)17、长城(李冬梅)18、颐和园(俸锦栋)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李春艳)21、搭石(容俊琴)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罗进宁)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陈玫羽)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杨楚英)29、呼风唤雨的世纪(梁英)31、飞向蓝天的恐龙(黄燕玲)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李小莲)2、桂林山水3、记金华的双龙洞(彭玉娥)5、中彩那天(廖妙)7、尊严(谢小意)9、自然之道(汤夏)11、蝙蝠和雷达(韦江)13、夜莺的歌声(陈晓露)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雷运友)17、触摸春天(姚桃红)19、生命生命(黄海燕)21、乡下人家(黄璐璐)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宾云)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罗历丽)27、鱼游到了纸上(朱华秀)29、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曾文慧)31、普罗米修斯(黄秀亦)五年级上册1、窃读记3、走遍天下书为侣5、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王瑜)6、梅花魂(李海雁)9、鲸(朱小妳)11、新型玻璃(王英菊)13、钓鱼的启示(任玉婵)15、落花生(方玉峰)17、地震中的父与子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黄丝)21、圆明园的毁灭22、狼牙山五壮士25、七律·长征(卢映杏)26、开国大典(李嘉杰)五年级下册1、草原(廖丹)3、白杨(刘岚)5、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谢艳华)6、冬阳·童年·骆驼队(黄东莉)8、童年的发现(余宇)10、杨氏之子(黄秋霞)11、晏子使楚(徐振琪)14、再见了,亲人(唐婷婷)16、桥(秦仙)18、将相和(潘美素)19、草船借箭(梁亚丹)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陆淑兰)26、威尼斯的小艇(韦红盛)六年级上册1、山中访友黄启杰)3、草虫的村落(梁慧云)5、詹天佑(陶薇玉)6、怀念母亲(龚翠萍)9、穷人(陈晶)11、唯一的听众(梁晓连)13、只有一个地球(陶芝华)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黄燕萍)17、少年闰土(吴肖肖)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秦小芳)21、老人与海鸥(申祥玉)23、最后一头战象(李璐)25、伯牙绝弦(姚凡英)26、月光曲(何秋菊)六年级下册1、文言文两则(《学奕》《两小儿辩日》)(陈珏桦)2、匆匆(李文婷)3、桃花心木(杨礼榕)6、北京的春节(蒋茜)10、十六年前的回忆(周玲)12、为人民服务(黄群)14、卖火柴的小女孩(黄秋音)15、凡卡(陆锦梅)18、跨越百年的美丽(龙敏妃)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亲爱的同学们,一共86篇,涂红的那七篇不用找了,我自己找就行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9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课前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引出“道”1.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
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
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
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
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
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
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
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
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2.认读生词: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3.名分段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4.初读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自然之道》教学反思(通用16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然之道》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然之道》教学反思篇1今天,我教学了《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我的思绪就像课上学生回答问题一样,漫天飞扬。
特执笔记录如下:我对自己以下两点很满意:一、走进角色,我是“我”在这堂课的教学进程中,我曾多次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与“我”同忧、同喜、同悲、同乐。
在故事发展到了高潮,幼龟们得到了错误信息,于是成群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强调了“成群成群”说明好多幼龟;“争先恐后”又说明幼龟的爬行的速度很快;“鱼贯而出”说明幼龟又非常的有秩序。
于是,我说:“这么多幼龟争抢着爬向大海,他们心里是怎样想的?”理解了上述词语之后,再来回答题,学生也是争先恐后、鱼贯而出。
“哇!外面很安全,快爬呀!”“伙伴们,趁着现在安全,快爬向大海呀!”“快,机不可失,是不可再来”“哈哈……”虽然一阵哄笑,但我心里却很欣慰,我觉得学生们已经走进了角色,仿佛已经看到了当时幼龟的那种急于寻找安全的行动场面。
“天啊!”我听见背后有人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在这一段教学时,我抓住了这段的情感基调,追问:“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办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异口同声道:“愚蠢。
”此时,“他们心情怎样?”生:伤心、悲伤、自责……“他们的内心会有怎样的语言?”生:“天啊,看我们干了一件多糊涂的事儿。
”“哎,我们帮了倒忙!”“哎!在至今日,何必当初!”我觉得学生已经深深地走进了作者的内心,充分体会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进入了角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读中体会,悟中想象教学第九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景。
生:“我看到作者和同伴们忙碌着救幼龟。
”“我看到他们一个个气喘吁吁的,也顾不上休息。
”“我看到蓝蓝的天空上有好多食肉鸟疯狂的啄食;沙滩上遍地爬满了小幼龟,他们无奈的等待着命运的挑战;还有忙碌的人……”“我看到满地的残骸。
《自然之道》说课稿 15篇《自然之道》说课稿 1一.说教材《自然之道》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到南太平洋一个小岛去旅游。
他们的目的是观察幼龟怎样离巢入海,在观察中为救一只幼龟,没想到这是龟群的“侦探兵”,成千上万的龟群也爬向大海,因来了许多食肉鸟,造成幼龟的伤害。
描写了众人与向导对此事的后悔之情。
通过本篇的教学,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
使学生认识到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之道。
这篇课文我准备了两个讲授,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生字;理清脉络,讨论段落划分。
第二课时:复习生字,朗读课文,读后谈感受;教学课文,理解词语,总结全文。
我着重讲第二课时,针对可是的安排和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以下目标:1.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反之则会弄巧成拙;2.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词语,体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情意;3.基本技能目标:把握__内容,体会__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说教学要点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是重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__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难点。
三.说教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本科选用了“细读,精读,默读整体感知;讨论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
为什么寻用这种方法呢?本课是一篇丰富学生见识,使学生受到启发的__。
精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默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思考问题。
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说学法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
这节课可知导学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知导学生以朗读来理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说学生情况中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对大自然,对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借助本课的学习,对他们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有很好的帮助。
2023年《自然之道》读后感300字(通用10篇)《自然之道》读后感1《自然之道》为我们讲述了“我”和七个同伴及向导到加拉巴哥岛观察幼龟离巢入海,而“我们”要求向导救一只幼龟,没想到却害了一群龟。
是啊,人的力量再怎么大也大不过大自然的力量,如果你硬破坏自然规律,可能就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在生活中也时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我曾在电视上看见,有一个捕鸟人,某天出去打猎,正好遇见迁移的大雁,于是便打伤了一只大雁,带回家希望能生下小雁子,自己就可以小赚一笔,结果不到两天就死了。
还有一次,我去外婆家玩,抓到一条鱼,放到鱼缸里拿回家去养,结果回家后,我拿出来一看,肚皮向上,已经死了。
人类虽有无穷的力量,但也不能强行改变大自然的规律,要让动物们无拘无束的生活在野外,遇见正在迁移的动物不要干涉,正巧遇到动物捕猎。
不要出于可怜而救走它的猎物,要顺其自然,不然就有可能适得其反,最终导致这一物种的灭绝。
《自然之道》读后感2这几天,我们学习了《自然之道》这篇课文。
__的主要内容是讲作者和伙伴们到加拉巴哥岛去旅游,快到黄昏时,他们发现一只幼龟被鹰啄住了。
向导在作者及伙伴们的要求下,极不情愿地把幼龟引向大海。
这使得巢中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风险已经解除,纷纷倾巢而出,导致数十只幼龟成了鹰的美食。
这篇__使我联想到了另外一个故事:在某一个地方,由于狼太多,导致野兔只数下降,人们只好把狼出这个地方,这样一来,人们破坏了自然之道,使野兔无阻障地大量繁殖,很快,被众多兔子吃的一干二净,没过多久,大部分兔子被饿得饥肠辘辘,死得兔子不计其数,生态也被兔子破坏的非常厉害。
最后,人们终于认识到了所犯的错误,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最终逃脱不了自认规律得惩罚!大自然多么神奇啊!它充满着无穷的奥秘。
大自然中有着许许多多规律,如果我们不遵守自然界的规律,即使是好心也会办坏事得。
《自然之道》读后感3《自然之道》讲的是:“我”和同伴们及一位生物学家向导,去实地观察幼龟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