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货币供给
- 格式:ppt
- 大小:4.63 MB
- 文档页数:80
货币金融学货币供给引言货币供给在货币金融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涉及中央银行如何管理货币的发行和流通。
货币供给的变化可能对经济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了解货币供给的机制和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货币供给的基本概念、货币供给量的计算方法以及货币供给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供给的定义货币供给是指经济体中可流通的货币数量。
它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广义货币供给和狭义货币供给。
广义货币供给包括所有可以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货币,如现金、存款和其他流动性资产。
狭义货币供给则仅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存款,也被称为M1货币。
货币供给的重要性在于它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管理良好的货币供给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物价稳定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货币供给量的计算方法货币供给量的计算可以通过两个指标来衡量:货币基础和货币乘数。
货币基础是指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货币的总量。
它包括中央银行的现金流通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货币基础的计算公式如下:货币基础 = 中央银行的现金流通 + 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货币乘数是指商业银行在货币信用创造中的作用。
它反映了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和账户存款创造货币的能力。
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如下:货币乘数 = 1 / 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需要按照法律规定保留的存款比例。
通过货币乘数,可以计算得出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对经济的影响货币供给的增加或减少对经济产生广泛的影响。
以下是货币供给变化对经济的一些可能影响:1.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如果货币供给增加超过经济所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反之,如果货币供给减少,则可能导致通货紧缩。
2.利率变动:货币供给的增加通常会导致利率下降。
这是因为货币的增加会增加资金供应,降低借款成本。
相反,货币供给的减少可能会导致利率上升。
3.经济增长:合理管理的货币供给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和信贷,货币供给可以支持企业投资和消费支出的增长。
4.金融稳定:货币供给的过度波动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增加金融风险。
金融学–货币供求引言货币供求是金融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货币的产生与流通,对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货币供求展开讨论,包括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货币市场的平衡以及货币供求与经济运行的关系。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各种形式的货币从金融体系进入经济领域的总量。
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负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基础货币供给和广义货币供给。
基础货币供给基础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包括纸币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中央银行通过设置基础货币供给量来控制货币的流通量,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
广义货币供给广义货币是指流通在经济领域中的各种货币,包括M1、M2和M3等不同的货币定义。
广义货币供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控基础货币供给,间接影响广义货币的供给量。
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在一定时间段内希望持有的货币数量。
货币需求的大小与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资产需求密切相关。
交易需求交易需求是指用于完成商品和服务交换的货币需求。
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人们进行交易的频率和规模增加,交易需求也相应增加。
资产需求资产需求是指人们持有货币作为一种资产来获取利息和避免风险的需求。
当人们预期利率将下降或其他投资工具的收益率较低时,他们会增加对现金的需求。
货币市场平衡货币市场平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的状态。
在货币市场平衡下,货币的供给和需求量相等,货币的价格即利率保持稳定。
货币市场平衡的形成当货币供给超过需求时,货币市场出现过剩,利率下降;当货币供给不足时,货币市场出现紧缩,利率上升。
通过对货币供给和需求的调控,中央银行可以调节货币市场的平衡状态。
货币市场平衡的影响货币市场平衡的变化对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当货币市场处于过剩状态时,通过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当货币市场紧缩时,通过提高利率,可以抑制通货膨胀风险,稳定经济。
货币供求与经济运行的关系货币供求与经济运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金融考研之货币银行学—货币供给一、导读前面我们讲框架的时候说过,货币银行学可以归纳为三条线的内容,第一条线是利率理论,第二条线是银行学,第三条线是货币学。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货币学,货币学的内容都是围绕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展开的,当供给等于需求时达到平衡,这是我们需要的理想状态,但现实中供给和需求往往不相等,这个时候就产生了通胀或紧缩的问题。
为了解决问题,人们分别对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展开了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的学派和理论,这些理论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
二、货币供给根据货币供应方程式可知,货币供应的决定因素主要是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那么要研究货币供给,必然先研究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由此又衍生了相应的货币供给理论的性质讨论,即货币供给是外生的还是内生的。
最后介绍中国的货币供给情况。
所以货币供给的内容框架如下。
第一小节: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从来源看,它是金融当局的货币供应量。
从运用来看,它有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通货组成,即B=C+R 。
>基础货币变化的原因:①政府的财政收支。
当财政收支出现恶化时,政府可以通过增税、发行公债、直接向中央银行透支。
后两种方法都会直接扩大基础货币供应。
②黄金存量和国际收支状况。
当黄金存量增加时,无论黄金来源于何处,央行在收购黄金的同时,需要支付一笔等价值的款项,相当于向市场投放了一笔基础货币。
当国际收支顺差时,中央银行为了调控汇率,向市场购入外汇,效果同购买黄金,也能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
③技术和制度性因素。
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和央行结算中的票据,其相当于是中央银行为了结算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短期信贷。
④中央银行的行为。
这里主要是指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精确调节基础货币总量,通过买卖证券的手段,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的供应。
>基础货币涉及的概念:①已调整基础货币:当存款从准备金率从高的地方流向低的地方,即使央行没有改变法定准备金率,平均法定准备金率也会降低,为了更准确的衡量货币政策,必须针对平均法定准备金率来调整基础货币。
货币金融学货币供应与货币市场货币供应与货币市场货币供应和货币市场在货币金融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货币供应的概念、货币市场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货币供应与货币市场的关系。
一、货币供应的概念货币供应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间内所发行的货币总量。
它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可随时支配的存款。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货币供应由中央银行负责管理和控制。
货币供应的统计指标是M0、M1、M2和M3。
M0是指流通中的现金量,包括纸币和硬币;M1是M0加上可随时支配的活期存款;M2则包括M1再加上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而M3则是M2再加上其他货币募集资金。
这些统计指标有助于分析和监测货币供应的情况,以便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
二、货币市场的组成和功能货币市场是指短期的金融市场,主要用于满足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资金需求,以及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
货币市场由各类金融工具组成,主要包括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存单和商业票据等。
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包括资金借贷、短期投资和调节货币供应。
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通过货币市场融资解决短期流动性问题,投资者则借助货币市场进行短期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
此外,货币市场还可以通过调节利率和市场操作来影响货币供应,以维持经济的稳定。
三、货币供应与货币市场的关系货币供应与货币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首先,货币供应的大小和增长速度直接影响着货币市场的流动性。
当货币供应增加时,货币市场的资金供应充裕,利率相对较低,流动性较强;反之,如果货币供应减少,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将下降,利率则可能上升。
此外,货币市场也是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的重要工具。
中央银行通过市场操作来影响货币市场的利率和资金供需关系,从而对货币供应做出调整。
例如,当中央银行希望增加货币供应时,可以通过购买国库券等操作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从而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希望收紧货币供应,则可以通过卖出国库券等方式来吸收市场流动性,提高利率和减少货币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