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小班15分钟互动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们认识数字1-5并能够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们观察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3. 激发学生们对数字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5)2. 黑板或白板3. 彩色粉笔或白板笔4. 一个小篮子或盒子5. 五个小礼品,每个礼品上贴上相应的数字教学过程:1. 导入(3分钟)- 和学生们打招呼,引起他们的注意。
- 准备五个数字卡片并展示给学生们看,说出每个数字并让学生们跟读。
- 提问学生们数字的顺序是什么,鼓励他们回答。
2. 互动活动(8分钟)- 让学生们坐成一个小圈子,在圈内写数字1-5的空白卡片,然后把卡片放入篮子或盒子里。
- 请一名学生自愿站起来,从篮子里抽一张数字卡片,并大声读出数字。
- 其他学生们一起鼓励并帮助他/她,如果他/她忘记数字,可以提示学生们的数字顺序。
- 然后请这名学生和其他学生们一起写出这个数字。
-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每名学生都有机会抽取和书写。
3. 小结(2分钟)- 让学生们回到座位上,回顾今天所学的数字。
- 展示五个小礼品,每个礼品上贴上相应的数字。
- 根据学生们的表现选择一名学生回答问题,例如:“请你找一个数字为2的礼物给我。
”-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4. 结束(2分钟)- 表扬学生们的参与和努力。
- 鼓励学生们在家中继续练习数字的书写。
- 提供家庭作业,要求他们画出数字1-5或找一些数字的图片。
教学扩展:1. 如果学生们对数字的书写感到困难,可以增加一个练习环节,让学生们用手指在空中画出数字形状。
2. 如果学生们对数字的顺序感到困惑,可以使用数轴工具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3. 可以在教室环境中增加数字的展示,例如墙上贴上数字卡片或数字的图片,以增加学生们对数字的熟悉程度。
幼儿园小班15分钟试讲教案教案概述:教学目标:"了解和运用数字5"。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对数字5的认知能力,并能够正确书写和读出数字5。
教学难点:巩固幼儿对数字5的认知,并在游戏实践中培养幼儿的数字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游戏道具、活动区域的布置。
教学步骤:1. 总览:教师向幼儿们展示一张数字5的卡片,引发幼儿对数字5的认知。
教师给出数字5的示范书写,并鼓励幼儿尝试模仿书写数字5。
2.游戏导入:教师准备一些与数字5相关的游戏道具,如5个卡片、5颗小球等。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游戏,如数数游戏,让幼儿们一起数数看谁最快数到数字5。
3. 游戏活动:教师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套数字卡片。
教师布置活动区域,每个区域上面有一块数字卡片。
教师让幼儿们在规定时间内迅速找到对应的数字卡片,然后拿到指定的位置,尽快完成任务。
4. 简单练习:教师将数字卡片分发给每个幼儿,然后逐个提示幼儿念出数字。
教师引导幼儿正确地书写数字5,并进行检查。
5. 巩固练习:教师宣布将进行一个抢答活动,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
教师会提问一系列与数字5相关的问题,幼儿举手抢答,回答正确的获得奖励。
6.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幼儿对数字5的认知进行回顾。
教师鼓励幼儿们继续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应用数字5。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发幼儿对数字5的兴趣和认知。
通过反复练习和互动,幼儿们在欢乐中巩固了数字5的认知,并培养了数字感知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注意了课堂的组织和秩序,保证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15分钟试讲教案模板(共14篇)第1篇:试讲试教15分钟教案关于《国家》的教案1、教学对象初级阶段泰国初中生第二学期2、所用教材自编3、教学目标及要求学完本课后学生能正确认出并准确拼读所教国家词汇4、教学内容中国泰国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英国法国国家5、教学重点准确拼读并记住各个国家的名称6、教学方法(1)PPT图片教学(2)联系以前所学知识(3)奖励激励法7、教学时间 15分钟7、教学步骤(1)组织教学(1分钟)同学们好!老师好!问候同学们:吃饭了吗?讲解一下奖励规则,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分别获得什么礼物。
(2)学习新课 A、播放PPT,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拼读,拼读完之后,再抽一位同学起来拼读,没有问题便接着讲下一个,有问题纠正了再讲下一个。
B、讲完所有国家名称,最后按国旗总结。
C、最后,总结出“国家”这个单词。
9、本课小结总结这课所学所有国家中文名称。
10、布置作业课后记住所教国家名称词汇,并自己再查一查其他国家的中文名称,下次课抽同学起来读并说出一个没有教过的国家名称。
第2篇:故都的秋试讲(15分钟)故都的秋试讲(15分钟)一、导入: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
自古以来,秋,总是受着文人墨客们的青睐,她们为他沉醉,为他销魂,为她写下千古名诗。
在她们笔下,有悲凉的秋: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有壮丽的秋: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有清新的秋:空山新雨后,空气晚来秋。
有美好的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那么郁达夫眼里是什么样的秋呢?今天我们就随着郁达夫细腻的笔触品味一下《故都的秋》二、《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作于1934年的散文,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大家快速浏览一下,课后我们再做细细交流。
现在,我们就进入文本。
三、上节课呢,老师叫同学们下去预习这篇散文,让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找出本文的文眼,即中心句。
(学生讨论、回答)明确:总领句---“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课时:1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学科:中国文学史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熟悉《大学》的基本内容、篇章结构及核心思想。
3. 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文学地位。
2. 《大学》的核心思想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1. 《大学》中某些难懂词语的解释。
2. 《大学》核心思想的当代解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学》这本书吗?它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它以道德修养为核心,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二、讲授新课(30分钟)1. 《大学》的作者与成书背景- 介绍《大学》的作者:曾子。
- 阐述《大学》的成书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兴起,曾子整理并撰写了《大学》。
2. 《大学》的基本内容与篇章结构- 介绍《大学》的篇章结构: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部分。
- 阐述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3. 《大学》的核心思想- 介绍《大学》的核心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分析“修身”在《大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修身。
4. 《大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阐述《大学》中关于修身、齐家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 分析《大学》中的治国、平天下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阅读《大学》后的感想。
2. 教师引导学生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分析《大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基本内容、核心思想及当代意义。
2. 强调阅读经典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大学》中的思想。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请同学们阅读《大学》全文,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对修身、齐家的理解。
2. 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授课时间: 15分钟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新生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历史的基本脉络,培养学生对大学文化的认同感。
2.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教学重点:1. 大学历史的基本阶段和重要事件。
2. 大学文化的内涵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对大学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自己,并说明本节课的主题。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大学的历史和文化有什么了解?”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简要总结。
二、主体部分(10分钟)1. 大学历史的基本阶段- 教师通过PPT展示大学历史的基本阶段,如:古典大学时期、中世纪大学时期、近代大学时期等。
- 每个阶段简要介绍其特点和发展历程。
-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历史阶段的大学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2. 大学文化- 教师讲解大学文化的内涵,包括学术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等。
- 通过案例分析,如:哈佛大学的“自由教育”理念、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精神等,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大学文化。
- 引导学生思考:大学文化对个人和社会有哪些影响?3. 互动环节-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大学的文化特点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点评。
三、总结(3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大学历史和大学文化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如:阅读相关书籍,撰写一篇关于大学文化的短文。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PPT展示、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大学历史和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2.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思考问题,体现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括大学历史的基本阶段、大学文化的内涵等。
2. 相关书籍:《大学史》、《大学文化研究》等。
---课程名称: [请填写课程名称]授课对象: [请填写授课对象,如:小学三年级、初中一年级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请填写学生通过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点]2. 能力目标:[请填写学生通过本节课应培养的能力,如: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 情感目标:[请填写学生通过本节课应培养的情感态度,如:热爱科学、积极进取等]教学重点: [请填写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请填写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工具: [请填写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工具,如:PPT、白板、实物教具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1. 创设情境:[简要介绍课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提出问题:[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3. 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地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二、讲授新课(7分钟)1. 环节一:知识讲解- 演示/讲解:[通过PPT、视频、实物演示等方式讲解知识点]- 小结:[对本环节的知识点进行简要总结]2. 环节二:案例分析- 分析案例:[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小结:[对本环节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3. 环节三:互动练习- 提出问题:[提出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答疑解惑:[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三、巩固练习(5分钟)1. 练习题展示:[展示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2.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3. 答案解析:[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解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四、课堂小结(1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强调重点难点3. 布置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2. 教学改进:[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注意事项: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时间分配,确保在15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
15分钟语文微型课教案15分钟语文微型课教案(一)《错误》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意象美。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时数:15分钟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在郑愁予的笔下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都是那么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首诗中的意象美。
(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详细地讲过何为意象,这里不再多做补充。
) (二)、范读诗歌,引领学生进入诗境(三)、回顾故事:江南小城的春天,一位女子为爱人痴痴等待的容颜比春天更加美丽,青石板的街道上响起达达的马蹄声,女子以为是她的爱人归来了,但她还没来得及揭开窗帷,马蹄声已经渐渐远去了,这不是归人,只是一个过客而已。
(这原本可以说是一个很简单又很古老的故事,但郑愁予使用了一系列的意象进行描写后,就化腐朽为神奇,使它变得很美很美)(四)、找出诗中描写“女子”所选用的意象明确:按顺序整理是:“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五)、具体分析1、莲花的开落(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1)纯洁,回忆学过的与莲花有关的*,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明莲纯洁,这里作者用莲来比喻江南女子的纯洁和柔美。
(2)“莲”与“怜”同音,是爱的意思。
《西洲曲》:“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郎和莲有关,莲代表着思念。
作者在这里借用了古诗中的意象,展现了一位等待归人的女子的形象。
扩展:其实,以花喻人,在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把美丽的容颜比作莲花,更是不乏其例。
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芙蓉在唐代即指莲花,容颜像莲花一样美丽,眉毛如杨柳弯弯,面对这样的佳人,却要与之分别,怎么能不泪流呢?这里分明含有一种伤感之情。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班级:202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授课时间:45分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及其作者,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2.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1. 对文学作品深层次内涵的理解。
2. 对作品艺术手法的鉴赏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现代文学的概念和特点。
2. 提问:同学们对现代文学有哪些了解?有哪些经典作品?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作品分析(15分钟)1. 作品简介:以鲁迅的《阿Q正传》为例,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主要内容等。
2. 人物分析:分析阿Q的形象特点,探讨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原因。
3. 主题思想:阐述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
4. 艺术手法:分析作品中的讽刺、幽默、夸张等手法,以及其艺术效果。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阿Q正传》成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2.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
四、作品鉴赏(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结构、人物、主题等方面鉴赏作品。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的重要性和鉴赏方法。
2. 布置作业:阅读鲁迅的另一部作品《狂人日记》,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书笔记。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分析《阿Q正传》这一经典作品,让学生了解了现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和艺术手法。
2.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思考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备注:本教案为试讲内容,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反馈和课堂情况进行调整。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识别心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
2. 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应对方法。
教学难点:1.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区别。
2. 自我调适和心理压力管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心理健康?为什么心理健康对我们很重要?二、新课讲授1.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 解释心理健康的定义,如“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适应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应对能力。
”- 介绍心理健康的标准,如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和谐、自我认知清晰等。
2. 心理问题的识别- 介绍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如焦虑、抑郁、强迫症等。
- 讲解如何识别心理问题,如注意情绪变化、行为异常等。
3. 心理问题的应对方法- 介绍心理调适的方法,如放松训练、积极思考等。
- 强调寻求专业帮助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应对案例中的心理问题。
四、互动环节1. 教师提出问题,如“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心理健康?”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自我调适。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应对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3. 在案例分析环节,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提高案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小学数学讲课15分钟教案优秀7篇小学数学说课稿篇一说课课题:轴对称图形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轴对称图形》。
这节说课分五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就说第一个环节。
一、说材料1、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对称是大自然的结构模式之一,它广泛存在于我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且有多种变换形式。
认识轴对称图形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剪刀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感悟对称轴,会画对称轴。
能力目标:通过看一看、折一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情感目标:在认识,制作和欣赏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3、教学的重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难点是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教具准备:图片、纸、剪刀。
5、学具准备:长方形纸、剪刀。
二、说教法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初步感知对称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设计剪对对称图形的情景,又激起了探索对称图形的热情。
2、演示法:充分借助图片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好地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说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也是本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法。
四、教学流程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节课的教学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为手段,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安排以下五个步骤完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时,我出示两幅图像,第一幅图像不对称,第二幅图像对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一比,哪幅图像美,为什么?学生肯定会说,第二幅图像美,因为第二幅图像的脸左右两边完全一样,这时我巧设悬念——像第二幅图像一样,从中间开始,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在教学上称为什么图形呢?通过本书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弄明白的。
教学目标:1. 通过体育游戏,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 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身心健康。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15分钟教学器材: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跳绳、呼啦圈等。
教案内容:一、热身活动(5分钟)1. 教学内容:原地跑步、关节活动2. 教学步骤:a. 学生成列,进行原地跑步,节奏由慢到快。
b.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关节活动,包括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等。
二、体育游戏1——篮球接力赛(5分钟)1. 教学内容:篮球传球接力2. 教学步骤:a. 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人数相等。
b. 每组学生站在篮球场的一端,将篮球传给对方队员,然后迅速跑向对方队员处,继续传球。
c. 第一组完成接力后,第二组开始,以此类推。
d. 教师在旁监督,确保游戏安全有序。
三、体育游戏2——足球踢毽子(5分钟)1. 教学内容:足球踢毽子2. 教学步骤:a. 学生分为两人一组,一人用足球踢毽子,另一人负责捡球。
b. 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踢毽子次数多。
c. 教师在旁监督,确保游戏安全有序。
四、放松活动(5分钟)1. 教学内容:拉伸运动2. 教学步骤:a. 学生成列,进行全身拉伸运动,包括腿部、腰部、颈部等。
b. 教师示范,学生跟随。
教学总结:1. 通过本次体育游戏,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了身体,提高了协调性和灵活性。
2. 游戏过程中,同学们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保持对体育的兴趣,关注身体健康。
注意事项:1. 游戏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确保游戏安全有序。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课时:1课时年级: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包括投篮、运球、传球等。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3. 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教学内容:1. 投篮技巧训练2. 运球技巧训练3. 传球技巧训练4. 篮球比赛规则讲解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跳绳:每人跳绳1分钟,要求连续不断。
2. 拉伸:全身拉伸,包括腿部、腰部、肩部等。
二、基本技能训练(40分钟)1. 投篮技巧训练(1)讲解投篮的基本姿势和动作要领。
(2)示范投篮动作,让学生跟做。
(3)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
2. 运球技巧训练(1)讲解运球的基本姿势和动作要领。
(2)示范运球动作,让学生跟做。
(3)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
3. 传球技巧训练(1)讲解传球的基本姿势和动作要领。
(2)示范传球动作,让学生跟做。
(3)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
三、篮球比赛规则讲解(5分钟)1. 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
2. 比赛中的犯规及处罚。
3. 比赛中的计分规则。
四、比赛实践(5分钟)1. 分组进行篮球比赛,让学生将所学技能运用到实际比赛中。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比赛中的错误。
五、总结与放松(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3. 进行全身放松活动,缓解疲劳。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篮球技能的掌握情况。
2.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
3. 对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加强对学生的激励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十五分钟试讲初中美术教案课时:1 节(15分钟)年级:初中八年级教材:《初中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景画的绘画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3. 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风景画的绘画技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教学难点:1. 风景画的绘画技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自然风景的图片或画作,用于展示和讲解。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自然风景的图片或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风景的感悟和喜爱。
二、讲解(3分钟)1. 教师讲解风景画的绘画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描绘细节等。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三、示范(4分钟)1. 教师现场示范一幅自然风景画,边示范边讲解绘画步骤和技巧。
2. 学生观看示范,跟随教师一起操作。
四、练习(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自然风景的感悟,开始绘画一幅自然风景画。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提出改进意见。
五、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总结(2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风景画的绘画技巧和自然美的感知。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自然风景的图片和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讲解风景画的绘画技巧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绘画方法。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风景画的绘画技巧,还培养了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高中15分钟试讲教案数学
教学目标:
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通过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能够通过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如小明买了苹果和梨共花了30元,苹果比梨贵5元,求苹果和梨的价格各是多少?
二、呈现(4分钟)
1.通过实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2.解释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三、讲解(4分钟)
1.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2.通过实例讲解如何通过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四、操练(2分钟)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熟练掌握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五、讲解(2分钟)
1.引入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通过实例演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六、操练(2分钟)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熟练掌握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七、总结(2分钟)
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强调公式法和配方法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八、作业布置和反馈(2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业,学生在家完成并交作业,下节课进行讲解和反馈。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示范教学法
教学手段:
黑板、彩色粉笔、课件
教学评价:
1.通过实例和练习题测试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掌握程度
2.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要多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时间:1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
教学重点:1.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1. 如何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2. 提问:为什么说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二、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1. 自我分析: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能力水平等。
2. 外部环境分析: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就业市场状况等。
3. 目标设定:根据自我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设定短期和长期职业目标。
4. 计划实施:制定实现职业目标的计划和步骤。
5. 调整与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和目标,定期评估自己的进展。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个典型案例,分析该案例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四、互动环节1. 教师提问:如何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2. 学生分享自己的职业规划心得和困惑,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总结1. 教师总结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掌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
在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和困惑,提高了课堂氛围。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 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付诸实践。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和建议。
教案名称:大学英语阅读课课时:15分钟年级:大一教材:《新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Unit 4,Text A:“The Power of Music”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和精读,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3.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学步骤:Step 1: 课前准备(2分钟)- 教师提前准备好PPT,包括文章标题、作者、图片和相关问题。
- 学生预习文章,查阅生词和短语。
Step 2: 导入(3分钟)-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思考。
- 引导学生谈论音乐对自己的意义和影响。
Step 3: 快速阅读(3分钟)- 学生快速阅读文章,获取文章大意。
- 学生回答问题: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Step 4: 细节阅读(4分钟)- 学生寻读文章,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 学生回答问题:文章中提到了哪些音乐类型?它们对人们有什么影响?Step 5: 精读和讨论(3分钟)- 学生精读文章,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 学生分小组讨论,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
Step 6: 词汇学习(2分钟)- 教师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 学生跟读并模仿发音。
Step 7: 总结和作业布置(1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音乐对自己意义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作为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和细节阅读,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技巧。
在精读和讨论环节,学生通过深入理解和分析文章,提高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词汇学习,学生掌握了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整体来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参与度较高,教学效果良好。
11320264 李越旅管2班
《鸡尾酒调制》教案
授课内容:鸡尾酒调制
授课老师:李越
教学时间:15分钟
导入新课:
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俄国人、中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都争相夸耀自己国家的名酒,只有美国人笑而不语。
中国人首先拿出来古色古香,做工精细的茅台,打开瓶盖,香气四溢,众人为之称道。
紧接着德国人拿出了伏特加,法国人拿出了大香槟,意大利人亮出了葡萄酒,俄国人取出了威士忌。
真是溢彩纷呈啊!最后,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美国人,想看看他到底能拿出什么来。
那美国人不慌不忙的站了起来,把大家刚才拿出的美酒分别掉出了一点在一个酒杯中,将他们混合在了一起,说:“这叫鸡尾酒,他体现了我们美国民族的精神——博采众长,综合创造。
”大家喝了之后,都赞口不绝。
讲解新课:
一、鸡尾酒的起源
提出问题,播放视频
鸡尾酒的产生的时间?地点?鸡尾酒的基本结构
二、鸡尾酒的定义
(一)基酒
又称鸡尾酒酒底,在鸡尾酒中起决定性作用,是鸡尾酒中的当家要素。
鸡尾酒通常以烈性酒作为基酒,有时也用葡萄酒和甜食酒作为基酒。
基酒价格决定鸡尾酒的价格。
设问:那大家还记得什么是烈性酒吗?酒精度是多少度?
烈性酒酒精度40%以上,高度酒精蒸馏酒
展示世界上最贵的鸡尾酒---萨尔瓦托传奇图片
当地时间2012年10月11日,英国伦敦酒吧老板卡拉布雷斯兑出了世界最贵的鸡尾酒:萨尔瓦托传奇,一杯的成本约8800美元,约合5.5万人民币,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酒的打造不惜血本,动用1770年莳萝利口酒、1860年dubb 橙味酒、1778年closdu griffier vieux白兰地和1900年安可司徒娜苦酒。
鸡尾酒的基酒主要有:
⑴以金酒为酒基的鸡尾酒,如新加坡司令。
⑵以威士忌为酒基的鸡尾酒,如纽约等。
⑶以白兰地为酒基的鸡尾酒,如亚力山大。
⑷以朗姆为酒基的鸡尾酒,如百家地鸡尾酒。
⑸以伏特加酒为酒基的鸡尾酒,如血腥玛丽。
⑹以龙舌兰为酒基,如冰冻蓝色玛格丽特。
(二)辅料和配料
鸡尾酒的辅料指搭配酒水,一般为柠檬汁、菠萝汁、橙汁和各种汽水。
配料指糖、盐、鲜奶、红石榴汁、丁香和豆蔻粉。
大家看这张图片,在这杯鸡尾酒的杯口上有一层白色粉末,大家知道是什么吗?以“玛格丽特”鸡尾酒为例,讲解玛格丽特杯口抹盐的原因
“玛格丽特”鸡尾酒的创造者是洛杉机的简·杜雷萨,玛格丽特是他已故的墨西哥女朋友的名字。
1926年,简·杜雷萨和玛格丽特外出打猎,但在打猎过程中玛格丽特不幸中流弹身亡。
简·杜雷萨从此郁郁寡欢,为了纪念爱人,他调制了这款以女友名字命名的充满情感的鸡尾酒,并一举夺得1949年全美鸡尾酒大赛的冠军。
调制这款鸡尾酒要用到龙舌兰、柠檬汁和盐,其中龙舌兰是墨西哥国酒,用来代表他的墨西哥女友,柠檬汁代表他酸楚的心,而盐代表了他的眼泪。
展示血腥玛丽独特配料
如果太甜、太苦、太香,就会掩盖品尝酒味的能力,降低酒的品质。
(三)装饰物
装饰物多以各类水果为主,有时也用植物的青枝绿叶,甚至是一根吸管当作装饰。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在色彩和口味上与酒液保持和谐一致,以到达其外观色彩缤纷,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的作用。
(展示鸡尾酒装饰物)
以一片水果放在杯边,也可试试螺旋皮。
要选那些结实,皮薄,完好和最好未经“打蜡”的水果。
预备制作装饰物的时候,一定要先将水果洗净,并记住
要用一把锋利的削皮刀。
这里展示的各种装饰物,主要由橘,柠檬和青柠制成。
一般来说,当选择鸡尾酒的装饰物时,较保守的做法是宁愿让人觉得简单一点。
否则,这杯饮品便会令人觉得没有亲切感,甚至生人勿近。
要记住,你是在提供饮品,不是小吃!
总结:
鸡尾酒产生的时间
鸡尾酒的定义
作业
预习鸡尾酒调制方法和常见鸡尾酒的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