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回填工程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5.42 MB
- 文档页数:22
第一节土石方回填工程一、主要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一)、工程技术要求:工程质量要求、填料要求及来源:国家验收合格标准;填料来源根据现场调查采用合格材料。
填料要求如下:1、片石:抛填的片石粒径宜大于30cm,且小于30cm粒径含量不得超过20%,不得填筑膨胀性岩石、易溶性岩石、崩解性岩石和盐化岩石等。
2、碎石:碎石过渡层粒径小于10cm,其中小于0.05mm的细粒料含量不小于30%,保证碾压后填石料顶面无明显空隙、空洞。
3、山皮土:土基填料不得使用生活垃圾、淤泥、沼泽土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
4、土工布:土工布采用400g/m2的II级无纺土工布,撕裂强度不小于400N,叠合长度为30cm。
5、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采用双向复核土工格栅,极限抗拉强度50KN/M,伸长率小于10%。
(二)、技术依据1.设计文件的要求,本工程项目的材料、设备、施工须达到下列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行业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要求。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以及国家、建设部及交通部有关专业的现行设计标准、规程、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冲击碾压应用技术指南》200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二、组织安排(一)施工总体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本工程以系统工程理论进行总体规划,工期以网络技术进行动态管理,质量以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标准进行工序控制,各项作业按本公司QSP/1999《程序文件》办理,广泛开展群众性全面质量管理活动。
1、施工指导思想本工程的施工指导原则是:科学施工重规划,精细严密创优质,遵约守信保工期。
2、施工原则根据工程规模、工程特点、工程要求、施工工艺及地质条件,按“统一指挥、网络管理、分工负责、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协调推进”的施工原则,先进行软基基础的本身处理,紧跟底基层的填筑,处理区全面铺开相互协调,交叉作业,同时积极与各道路的施工密切配合,以块区衔接面为关键。
第十七节土方开挖和回填工程一、施工准备(一) 作业条件1.土方开挖(1) 制定开挖方案,确定合理的开挖方式、施工顺序和边坡防护措施,选择适当的施工机械。
(2) 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3) 做好建筑物的标准轴线桩、标准水平桩,用白灰洒出开挖线,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办理完验线手续。
(4) 若设计基础底面低于地下水位,要提前采取降水措施,把地下水位降至低于开挖底面0.5m以下。
然后再开挖。
(5)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6) 熟悉图纸。
2.土方回填(1) 回填前,对基础、箱型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办理隐检手续。
(2) 将基坑内的杂物、积水等清理干净。
(3) 房心、管沟的回填应在上下水道的安装完成以后进行。
(4) 施工前,做好水平高程的设置。
在基槽边上钉水平橛,在基础墙表面划分层线。
(5) 做好技术交底。
(二)施工机具铲土机、自卸汽车、挖土机、铲运车及翻斗车等、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铁锹、3~5m钢尺,20#铅丝、胶皮管、尖、平头铁锹、手锤、手推车、梯子、铁镐、撬棍、钢尺、坡度尺、小线等。
二、质量要求(一) 土方开挖工程质量要求(二) 土方回填工程质量要求表1-19三、工艺流程(一) 土方开挖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二) 土方回填基坑(槽)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四、操作工艺(一) 土方开挖1.人工开挖浅基础、管沟等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修坡→整平挖土自上而下水平分段进行,每层0.3m左右,边挖边检查槽宽,至设计标高后,统一进行修坡清底。
相邻基坑开挖时,要按照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开挖的原则施工。
2.机械开挖一般深度2m以内的大面积开挖,宜采用推土机或装载机推土和装土;对长度和宽度较大的大面积土方一次开挖,可采用铲运机铲土;对面积大且深的基坑,可采用液压正、反铲开挖;深5m以上的设备基础或高层建筑地下室深基坑,宜分层开挖。
二、土方回填工程1、工程量和主要技术参数本章规定运用于本工程施工图纸所示的填筑工程的施工。
2、施工方法基础开挖成形后,清理基础面、运输土料至填筑面,摊平、压实。
挖土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车上料,推土机摊料,自行式振动碾压实。
碾压时振动碾压不到位的地区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此项工序为本项目的关键,施工时专门编写作业指导书,质检员跟班作业。
铺料至旧堤边缘时,为了确保旧土坝的连接质量,铺土前在新旧结合处浇水。
3、施工工艺(1)填筑应尽量利用挖方土料,回填土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关要求,并预留足够的土料,再分层填筑至设计高程,然后修整达到设计要求。
(2)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3)溢洪道等建筑物回填应分层回填、夯实,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
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在打夯机施工夯实不到的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
(4)回填沟槽时应由低至高、管腔两侧同时分层进行,填土不得直接扔在管道上。
沟槽底至管顶以上500mm的范围均应采用人工还土,超过管顶500mm 以上可采用机械回填,回填时分层夯实。
在进行雨水方沟回填时,方沟两侧应同时回填,每次回填深度不得大于20cm。
(5)护岸护坡土方回填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并应按要求压实。
土方填筑完毕后进行削坡整理,削坡整理采用反铲挖掘机挖除土堤设计边线外侧超填土方,人工配合修整边坡,使断面尺寸严格符合设计要求。
(6)建筑物靠近墙体2m范围内采用人工回填、人工夯实,并应对称分层回填夯实;靠近墙体2m范围外科采用机械回填,小型机械夯实。
(7)建筑物回填从周围槽底对称开始,压实度符合相关回填要求。
回填时采用人工回填,按照虚铺厚度20cm分层回填、整平、夯实。
夯实机具选用小型电动夯机或汽油夯机,每层夯实遍数暂定为3-4遍(以施工中试验结果为准)。
土方回填工程1、填土前,应将基土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上的树根、垃圾等杂物都处理完毕,清除干净。
2、检验土质:填土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有关规定。
对于淤泥、腐殖土、冻土、耕植土、膨胀土和有机物含量大于80%的土,均不得用作地面下的填土土料。
应选用砂土、粉土、黏性土及其他有效填料作为填土,土料中的土块粒径不应大于50mm ,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3、工艺流程4、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的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但每层厚度不超过60cm ;在填黏土前检验其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一般测定方法是:以手捏成团,碰之即碎为宜。
5、回填前,如遇高低不平处,应先填夯低处,直到填至同一水平后再大面积按顺序分段分层填实,以免局部虚铺厚度较厚。
6、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采用碾压机械分层碾压,分层厚度不大于60cm ,并随碾压随找平;采用蛙式打夯机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25cm;人工夯实不大于20cm;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
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
7、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
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碾迹重叠0.5~1.0m左右,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 。
8、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
运土后,如设计不要求边坡修整,宜将填方边缘宽填0.5m ,如设计要求边坡修平拍实,宽填可为0.2m 。
9、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的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
10、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达到验收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11、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工程土方回填土方回填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主要有地基土回填、基坑(槽)或管沟回填、室内地坪回填、室外场地回填平整等。
一、填方土料选择选择填方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如无设计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碎石类土、砂土(使用细、粉砂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爆破石渣,可用作表层以下的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2/3。
②含水率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可用作各层填料。
③碎块草皮和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仅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工程。
④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直接用作填料,但软土或沼泽地区,经过处理其含水率符合压实要求后,可用于填方中的次要部位;含量符合规定的盐渍土,一般可以使用,但填料中不得含有盐晶、盐块或含盐植物的根茎。
⑤含冻土块的土不得用于室内回填。
二、施工工艺流程土方回填施工工艺流程如图2.34所示。
图2.34 土方回填施工工艺流程图①填土前,应将基底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上的树根、垃圾等杂物都处理完毕,清除干净。
②检验土质。
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是否符合规定,有无杂物以及土料的含水率是否在控制范围内。
若含水率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若含水率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湿润等措施。
③填土应分层铺摊,分层压实(图2.35)。
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如采用不同类填料分层填筑时,上层宜填筑透水性较小的填料,下层宜填筑透水性较大的填料。
填方基土表面应做成适当的排水坡度,边坡不得用透水性较小的填料封闭。
填方施工应接近水平地分层填筑。
当填方位于倾斜的地面时,应先将斜坡挖成阶梯状,然后分层填筑,以防止填土横向移动。
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做成斜坡形,碾迹重叠0.5~1.0 m。
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 m。
图2.35 分层铺土示意图④回填土分层压实后,应分层检测,应按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规范、合同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