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的光泽指的是什么它一般分为几种类型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珍珠知识国际市场上珍珠的质量主要由珍珠的光泽、皮质、形状、大小、珍珠层厚度、颜色、搭配及钻孔等因素确定;不同的国家由于文化及审美方面的差异,对上述因素重要性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因此珍珠的质量评估仍然是一项经验性很强的工作。
总的来说,评估是在日光或自然光的光源条件下,以白色为背景下进行的。
一、光泽分级珍珠是具有特殊珍珠光泽的一种有机宝石,珍珠特殊的美是由其特有的珍珠光泽产生的,因此珍珠的光泽是珍珠质量最特征性的要素。
特别是养殖珍珠,其他的要素如大小及形状等都可以人为或部分人为控制,光泽更成为一种独特的指标。
珍珠光泽的强弱主要与珍珠层的厚薄、珍珠层文石或方解石的排列有序程度、珍珠的生长状况、水体微量元素等有关,因而珍珠的光择实际上又是珍珠层厚度的一种外在指标,也是珍珠母贝生长健康情况的体现。
一般来说,珍珠的生长时间适度(一般2~4年)、形成珍珠的水体环境良好、珍珠贝的键康状况良好,珍珠的光泽就越强;相反,珍珠的生长时间过短或珠贝的健康状况欠佳,珠贝分泌的珍珠质的勺数量及质量都差,珍珠的光泽就差。
珍珠光泽好坏的衡量,目前并无完整的量化指标。
美国主要根据其表面反光影像线条清晰度将其分为四级:A表面光泽特别明亮、均匀反光如镜面反射、反光影像线条清晰的视为最高光泽;B光泽清晰明亮、影像清晰的视为高光泽。
c光泽明亮、反光线条均匀但不完全清晰的视为中等光泽。
D珠层较薄、珍珠表面反光模糊、弱而且分散的视为低劣。
二、皮质分级皮质又称为皮光或光洁度、净度、瑕疵,它是指珍珠表层结构致密、细腻、光滑的程度,或者是表面瑕疵的明显程度。
珍珠表面常见的瑕疵包括隆起(疱)、纹线、裂纹、凹坑、黑点、缺口、针尖以及珠层剥落等,其中破口和剥落对珍珠质量的影响最严重。
在比较理想和健康的环境中生长形成的珍珠,其表面常常致密光滑。
但养殖珍珠的海水中往往有各种微生物生长,珍珠母贝在几年的生长过程中也往往可能受到某些病菌的影响,同时插核技术也可能会影响到珍珠的形成及其皮质,因此真正完全光滑无瑕疵的珍珠是极少的。
宝石矿物简介宝石是什么?宝石是指色泽美丽,透明度好,硬度高,化学性质稳定矿物单晶体。
以价格稀有程度,社会公认为尺度。
可分为珍贵宝石和普通宝石。
金刚石、祖母绿、海蓝宝石、红宝石、蓝宝石等属珍贵宝石;紫水晶等较为常见属普通宝石。
下面介绍几种属于珍贵矿物的宝石。
一、金刚石—宝石之王金刚石的化学成分为C,与石墨同是碳的多象变体,只不过是结晶的形状不同而已。
常呈八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晶形,晶面常鼓起成球面。
纯者无色透明,一般常带黄、蓝、褐、黑等色。
金刚光泽,在紫外线和X线照射下发天蓝色或浅紫色莹光。
硬度为10,是自然界最硬的矿物。
性脆,比重为 3.5-3.52。
有些金刚石体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和导热性。
金刚石在工业上大有用途,主要用于做红外窗口,高温半导体器件,金刚石散热片等,质量差的金刚石用作高硬度的切削,研磨材料。
金刚石还用作高级工艺装饰品材料。
金刚石产于金伯利岩中,当矿岩石风化后,它转入砂矿中。
二、刚玉石刚玉的化学成分为AI2O3,有时含微量铁、钛、铬等。
三方晶体。
晶体成腰鼓状,集合体呈粒状或块状。
一般为蓝灰、黄灰色、含铁者呈褐色,无色透明者称“白玉”。
蓝色透明的叫“蓝宝石”,(含钛),红色透明的叫“红宝石”(含铬)呈现放射状变彩的叫“星彩”刚玉。
佩带刚玉宝石饰品,被欧洲一些国的王室认为是高贵,典雅和气度的象征。
玻璃光泽,硬度9,比重为3.95-4.1,熔点高,不溶于酸,化学性质稳定。
产于富铝而贫硅的深成火成岩及变质岩中。
由于硬度高,作为研磨材料和精密仪器的轴承。
透明色美的刚玉是名贵的宝石。
红宝石的单晶用作激光材料。
近年来,人工合成的红宝石,广泛应用于工业技术上。
三、金绿宝石金绿宝石的化学成分为BeAI2O4,常含微量铬和铁,正交晶系。
单晶体呈假六方形,板状或短柱状;结合体成细粒状。
透明至微透明,玻璃光泽,硬度为8.5,比重为3.7。
常呈黄绿色,无色者少见;具有光彩度变化如猫睛者称“金绿猫睛石”;绿色而在灯光下变化紫红色者称“变石”。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第一章地质学:研究地球的一门学科。
它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也涉及水圈、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的地区称为山地,进一步划分为:(1)低山,海拔500—1000米。
2)中山,海拔1000—3500米。
3)高山,海拔大于3500米。
呈线状延展山地,称其为山脉。
具有成因联系的若干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山脉,称其为山系,例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差200米内的起伏不平的地区。
平原: 地势相对平坦、面积较大,相对高差仅几十米的地区。
高原: 海拔600米以上,地势平坦广阔的地区。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形似盆状的地区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连接的边缘地带,通常可分为以下次一级单元:大陆坡:大陆架外侧坡度明显变陡的地带,水深范围约为130——2000米,平均坡度约为4度17分。
宽度各地不,其上常发育海底峡谷和陆坡阶地。
大陆基: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的缓倾斜地带,坡度通常为5′——35 ′,多分布于水深2000-5000米的海底。
大陆基主要由大陆坡上发育的浊流物质及滑塌物质堆积而成。
大陆架:指围绕大陆的浅水海底谷地,地势平坦,平均坡度大于0.3度(围绕大陆的浅水台地,平均坡度0度7分平均宽度约75公里,深约60米,下界深度约为130米。
)。
岛弧:延伸远,呈带状分布的弧形列岛。
岛弧向洋凸出,内侧为大陆。
海沟:岛弧外侧常发育深度大于6000米的狭长形凹地。
宽约几-几十公里。
岛弧与海沟组成了弧—海沟体系,常发育于陆、洋交界地带。
大洋盆地:海底的主体,它是介于大陆边缘与洋中脊之间的较平坦地带,一般水深4000—6000米。
深海平原:靠近大陆边缘一侧、平均深度约为4877米,坡度极小(<1/1000)的平缓地带。
宝石的5个评价标准1、透明度。
指宝石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
在红宝石的肉眼鉴定中,一般将透明度分为透明、亚透明、半透明、亚半透明、不透明5个级别。
达到透明级的红宝石最具美感,价格自然也最为昂贵。
这与翡翠“水高一分,价高十倍”一样。
2、颜色。
这里具体指宝石所呈现的色彩。
红宝石的红色要求发色要纯正,不能有邪色,或含有其它色调,色泽要求饱满。
其中以“鸽血红”最具收藏价值。
但鸽血红宝石产量极为稀少。
鸽血红之下,艳红色红宝石最佳,玫瑰红、粉红色次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光源会对红宝石的颜色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不要过于相信珠宝店内的灯光,在合适的情况下,把红宝石放在正常光下观察其色彩是否纯正。
3、净度。
红宝石是一种杂质相对较多的宝石,大多数红宝石均有裂缝、瑕疵、结裂等。
但也正是因为杂质多的缘故,净度高的红宝石才显得更为珍贵。
红宝石的内含物并不一定绝对影响着它的质量与价格,主要还是要看这些瑕疵处于宝石内的位置及其是否影响了宝石的眼观效果。
相反,内含物还可以看作是一颗红宝石天然形成的特征。
4、切工。
红宝石的切工相当重要,只有精妙绝伦、巧夺天工的切割才能将红宝石这位“宝石之王”最耀眼、最迷人的光芒呈现给世人。
红宝石标准的切割方式与钻石不同,加工者不会为达到最大灿烂光芒而按几何设计切割,而是会强调还原红宝石本身之美。
切割良好的红宝石在整个表面上均匀反射光线,光线间相互作用,热烈丰富,又富含动感。
5、克拉重量。
同钻石一样,红宝石在同等质量下,重量越大价格越高,尤其是1克拉以上的优质红宝石。
3克拉以上属非常稀见之品,5克拉以上就更不用说了。
有一种溢价叫做克拉溢价。
每一克拉就是一个价格的分水岭,之间的差距是极大的。
红宝石的价格主要还是取决于以上这五点,但最重要的还是实践,纸上谈兵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
第一部分:宝石学概论一、基本概念1、宝石:指自然界中色泽艳丽、透明无瑕、硬度大、化学性质稳定或者是透明度稍差,但具特殊光学效应,粒度大于3mm以上的单矿物晶体称为宝石。
宝石界人士泛指的宝石一般限于此类。
由此可以得出天然宝石必须具备的条件•美丽——颜色鲜艳,光泽强•稀少——物以稀为贵•耐用——硬度大,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天然宝石经济评价的依据(一)宝石的品种——五皇一后指的是那些宝石(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变石和猫眼;一后是指珍珠)(二)宝石的质量(三)宝石的重量(四)款式和磨工(五)买主的喜爱商贸界较合理的分类1、常见宝石——20多种(商业)2、不常见宝石——目前正在寻找开发利用的宝石。
3、有机宝石——珍珠、珊瑚、琥珀、象牙等4、人造宝石:(1)合成宝石(2)人造宝石(CZ、YAG、GGG)(3)再造宝石(4)拼合石5、仿制宝石:也有人造也有天然的只是用于仿制别的宝石。
玻璃、塑料2、色散:把白光分解成组成它的光谱色(赤、橙、黄、绿、青、蓝、紫)称为色散。
3、多色性:宝石晶体在透射光照射下,不同方向呈显不同颜色的现象,称之为宝石的多色性。
4、光泽•宝石表面的总光量称为光泽。
•对于透明度很高的宝石来说,除了宝石表面反射光量之外,还应考虑透射光量。
也就是说宝石表面的光泽,是反射光量(主要的)和透射光量(少数的)的总和。
•宝石的光泽与折光率和宝石表面抛光程度有关:折光率高、抛光好的宝石光泽强。
5、透明度•宝石透过可见光的能力称为透明度。
•透明度的大小取决于宝石的化学成分与内部结构。
•如果宝石的化学组合结构中有较多的自由电子,对光波的吸收较多,因而透过的光就少或不透明。
反之,不存在自由电子的宝石,对光的吸收少,透过的光多,透明度就高。
6、猫眼效应•弧面宝石在光线照射下,在宝石表面呈现可以平行移动的丝绢状光带,象猫眼睛的虹膜,这种现象称之为猫眼效应。
•自然界中常见具猫眼效应的宝石有电气石、绿柱石、磷灰石、金绿宝石、石英等等。
1)变彩效应:是由于特殊的结构〔如宝石内部有微裂隙、结构空隙、双晶面、解理面以及晶体离溶的微晶片等〕使光发生干预、衍射作用而产生一种漂浮的五彩缤纷游动的色晕。
随着光源或观察的角度的变化,颜色也发生变化。
最典型的例子是欧泊欧泊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其变彩的能力和变彩特点:当二氧化硅的大小大于可见光波长时,可见光直接通过,不具有变彩效应,即普通的蛋白石。
当二氧化硅的大小小于可见光波长时,大部分的可见光被挡在欧泊外,仅发生瑞利散射,形成一种淡淡的蓝色乳光。
当二氧化硅的大小与可见光的波长相近或略大于时,会产生各种颜色的色斑。
〔色斑的存在应理解为堆积小球直径的不均匀分布〕〔1〕具有变彩效应宝石:欧泊,拉长石〔由于聚片双晶的片状构造引起〕合成蛋白石,塑料,玻璃,玛瑙,珠母,贝壳大理石等〔2〕分类单变彩:如月光石多色变彩:欧泊,拉长石〔3〕评价对变彩效应的宝石,应顾及其种类、石质、变彩的式样以及变彩的颜色。
最珍贵的变彩是红色,其次为紫色,橙色,黄绿色,蓝色。
颜色越鲜艳、浓、明亮,越受人喜爱。
2〕月光效应:半透明乳白色弧面型的宝石外表,随着宝石的转动,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可见到白色至蓝色的似朦胧的乳光,胜似夏夜的月光,这种现象称为月光效应。
原因:是由于折射率稍有差异的正长石和钠长石呈薄的互层生长,这种互层结构对光的散射作用以及解理面对光的反射和干预作用的综合效果使宝石外表产生漂浮状的光荣。
颜色取决于薄层的厚度:层厚:为白色层薄:为蓝色或淡蓝色。
3〕砂金效应:在透明或半透明的宝石内部含有大量的定向排列的赤铁矿、针铁矿或其他金属矿物薄片,随着宝石的转动能反射出红色或金色的反光,这种性质称为沙金效应。
常见宝石:日光石和人造砂金石。
4〕猫眼效应:在光线的照射下,以弧面形切磨的某些宝石,外表呈现一条明亮的光带,当转动宝石时,光带随之移动或出现光带张合现象,犹如猫眼瞳孔收缩成的一条狭缝,这种效应称为猫眼效应。
〔1〕产生的条件:一组密集的定向排列的包裹体或相似结构,包括:气液包体,纤维状、针状晶体,晶体生长过程中留下的管状负晶,或一些片晶,定向的解理等,他们对光的反射、折射形成。
宝石的光泽指的是什么它一般分为几种类型?
宝玉石表面(平滑的晶面、解理面或抛光面)反射光的强度及特点称光泽,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宝石的折射率,折射率越大者,光泽越强;亦取决于宝石的抛光程度和集合体的结构,抛光越好,光泽越强。
宝玉石的光泽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金刚光泽
是由金刚石为代表所显示出来的光泽类型,具有这种光泽类型的宝石一般有:钻石、金红石、立方氧化锆、锆石和翠榴石等。
玻璃光泽
大多数宝石属于这类,像玻璃表面所显示出来的光泽。
如红、蓝宝石、祖母绿、电气石等。
树脂光泽
一般折射率较低且质软的宝玉石所体现的光泽类型,如琥珀。
珍珠光泽
即类似珍珠的光泽类型,如珍珠等。
蜡状光泽
光泽类似蜡状,如绿松石等。
丝绢光泽
具有平行纤维状包裹体的宝石常显示的光泽类型,常见宝石有虎睛石,鹰睛石等。
附录:德累斯顿的世界顶级珠宝收藏
位于德国撒克逊邦德累斯顿的皇家宫殿,自1729年建成以来,就一直
是当权者间或品味奢华的地方。
几个世纪以来,在德累斯顿东部一个小城里,数量可观的罕见珠宝均以最原始的形态被妥善保存在名为Green Vault的博物馆中,并且至今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最罕见也是最珍贵的收藏。
举世瞩目的41克拉德累斯顿祖绿钻,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拥有如此纯正色泽的最大的钻石,而它正是来自Green Vault。
二次大战时期,为了避免这些天价的艺术品被纳粹掠夺,Green Vault博物馆整个被转移到了苏联并且直到1958年到1959年间才回到德累斯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