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平面构成
- 格式:ppt
- 大小:10.01 MB
- 文档页数:38
平面构成的八种基本形式平面可以由许多不同的形式组成,其中有八种基本形式。
这些形式是独特的,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用途。
以下是这八种基本形式的详细介绍:1.矩形:矩形是一种有四个直角的四边形。
它的四条边对等且相互平行。
矩形是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广泛用于建筑、设计和几何学等领域。
矩形的特点是稳定、坚固,可以提供良好的空间利用。
2.正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它的四个边都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具有对称性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和工程领域。
由于其特殊性,正方形常被用作基础布局元素,如墙面砖、地板砖等。
3.圆形:圆形是由半径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封闭曲线。
圆形在几何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具有对称性和不变性。
圆形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和艺术领域,如圆形柱、圆顶等。
圆形具有较好的空间流动性和视觉效果,常被用来创造宜人和平衡的环境。
4.椭圆形:椭圆形是圆心到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所有点组成的曲线。
椭圆形在建筑和设计领域常用于创造流动的空间和优雅的曲线。
椭圆形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对称性,常被用作设计中的主要元素,如椭圆形门廊、椭圆形天花板等。
5.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多边形。
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
它具有稳定性和坚固性,在建筑和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如屋顶结构、悬挂灯饰等。
6.梯形:梯形是一种有两对平行边的四边形。
梯形在建筑和设计领域常用于独特的空间分割和装饰效果。
梯形具有稳定性和对称性,常被用来创造有趣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流动性。
7.菱形:菱形是一种有四条相等的边的四边形。
菱形具有对称性和独特的形状,常用于创造独特的建筑外观和装饰元素。
菱形在艺术和设计中也常被用作主要设计元素,如菱形盖顶、菱形瓷砖等。
8.多边形:多边形是由多个直线段组成的封闭曲线。
多边形具有多种形状和边数,如五边形、六边形等。
多边形在建筑和设计领域中常用于创造多样化的空间效果和独特的外观。
多边形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比例来创造出不同的效果。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平面构成基础知识平面构成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的教育,应用于设计的各个领域,如服装、装潢、室内设计、造型设计、建筑、绘画等。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带来平面构成的基本知识吧。
一、概论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
是将不同或相同的形态单元重新组合成新的单元形象,赋予视觉感受上新的形态形象。
二、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概念元素:是在头脑里存在的点、线、面、体。
视觉元素:是将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包括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
关系元素:是把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排列,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完成视觉传达的目的。
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实用元素:是指设计所表达的内容、目的和功能。
三、面构成的形象形 --> 概念的形 (抽象)--> 现象的形(具象)--> 自然形(有机形、无机形)--> 人为形(有机形、无机形)点的形象:细小、简单点的大小、数量、空间及排列的形式方向使构成作品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可形成活跃、轻巧等不同表现效果。
线的形象:宽度窄、长度显著线的形态有直线和曲线两种,设计线构成,关键在于把握线形态的性格表现。
线的性格:垂直线:赋予生命力、力度感、伸展感。
水平线:稳定感、平静、呆板。
斜线:运动感、动向、方向感强。
折线:方向变化丰富、易形成空间感。
几何曲线:弹力、紧张度强,体现规则美。
自由曲线:自由、潇洒、自如、随意、优美。
细线:精致、挺拔、锐利。
粗线:壮实、敦厚。
线的表达要点:以长短、粗细、疏密、方向、肌理、形状、线形组合的不同来创造线的形象,表现不同线的个性,反映不同的心理效应。
面的形象:几何形:特点:明快、单纯、规整、秩序。
(如书本、电视等)有机形:特点:生机、膨胀、优美、弹性。
(如水滴、鹅卵石) 不规则形:自由形、偶然形。
具有一定的情态、情趣。
徒手形、意外形等。
体的形象,在平面上是一种幻觉形象,是一种特殊的空间形式。
正负形象,图在前,底子在后为正,反之为负。
平面设计知识--平面构成平面设计知识--平面构成平面设计知识--平面构成第一节单形造型课题一二形组合加减法一、形态的种类1、几何形:直线形、弧线形(可以用工具完成的形态,例: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特点:明快、单纯、规整、秩序(例:书、电视机、冰箱、球等)。
2、有机形:特点:微型机、膨胀、优美、弹性(水滴、鹅卵石、扁豆、马铃薯等)。
3、不规则形:手撕形、偶然形、有一定的情态、情趣。
二、形态的派生与发展(逻辑推理思维方法的演习)例:几何形--正方形,如何派生变化成各式各样瓣形态呢?思考原则:1、体量、比例关系的变化:正方形变成2:3 、2:4 、2:5 、等类推变化其长与宽的的体量比例关系,可不同的长方形。
2、方向关系的变化:变化体量比例关系后,改变其方向角度,30 ,50 ,70 等类推,也是派生发展形态的一种手法。
3、位置关系的变化:改变各形态在限定空间中的位置关系,也可获得不同的单位形态。
4、肌理关系的变化:5、色彩关系的变化:均会出现不同性格、不同情态的单位形态(简称单形)三、单形造型法1、加法:形+形 = 另一单形几何形+几何形例: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派生形(长方形)+三角形的派生(类推)几何形+有机形例:正方形+鸡蛋形几何形+不规则形有机形+不规则形例:杯子------长方形+圆环锁头------正方形+圆环雨伞------三角形+细长方形台灯------三角形+球形组合方法:(图1,2)连接法:形与形外形接触,互不遮挡,保持原型特点。
联合法:形与形局部联合,组成另一个形象。
(CorelDRAW电脑软件中用“焊接”命令)。
分离法:形与形并列保持一点距离,蹭出现负形。
2、减法:形-形=另一单形几何形-几何形几何形-有机形几何形-不规则形组合方法:(图1、2)减缺法:一个形被另一个形剪去,出现新的形态。
(CoreDRAW 电脑软件用“修剪”命令)。
3、加减法综合减-加一法用一个形减去一处补在另一处,联合成另一个新形态。
建筑学专业一年级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一门研究视觉形象在二度空间里变化规律的课程,是将既有造型元素(包括具象形态、抽象形态-点、线、面)在二维平面内分解、组合、变化,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构成理想的、符合形式美法则的平面形式。
它是一门现代设计和造型艺术的基础课程。
形态(Form):
形态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和组成关系,包括形状和情态两方面。
对形态的研究,不仅涉及形的识别性,还涉及人的心理感受直至思悟。
构成(Construction):
源于Konstruktion,原意构造、组合、造型。
朴散以为器”--老子《道德经》把要素打碎进行重新组合”--康定斯基,所谓构成,是指将各种形态或材料进行分解,作为素材重新加以组合并赋予秩序。
形态构成
形态构成所研究的对象是形态的创造规律。
二维:平面构成、色彩构成
三维:立体构成、空间构成。
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传统建筑组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以一定的规划布局方式形成的具有一定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建筑景观。
传统建筑组群的总平面构成是指整个建筑组群在平面上的布局、形态和关系。
总平面构成直接反映了建筑组群的特点和风貌,体现了历史和文化的痕迹,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从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的视角进行探讨。
一、总平面构成的要素1.1 建筑组群的规划布局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的第一个要素是规划布局。
传统建筑组群的建筑规模和布局通常受到地形地貌、环境气候、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筑组群的总平面布局往往是与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相协调一致的。
中国古代城镇的建筑组群往往沿着山水走势布局,形成了“山水相间、水陆交融”的特色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山水”的重要地位。
1.2 建筑的形态和关系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的第二个要素是建筑的形态和关系。
建筑的形态和关系直接反映了建筑在空间中的排列和组合,表现了建筑之间的互相关系和组合形式。
中国的四合院就是一种典型的传统建筑形态,其总平面构成呈现出“天井”式布局,各个建筑之间密切联系,形成了独特的院落式建筑风貌。
1.3 街巷的组织形式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的第三个要素是街巷的组织形式。
街巷是建筑组群内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活动和交往的重要场所。
传统建筑组群的总平面构成中,街巷的组织形式直接反映了建筑组群内部空间的布局和街巷之间的联系方式。
中国古代城镇中的“棋盘式”网格街巷布局,形成了密集而规整的街巷格局,为传统建筑组群的总平面构成增添了独特的特色。
1.4 绿地和水系的设置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的第四个要素是绿地和水系的设置。
绿地和水系是建筑组群内部的重要景观元素,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以调节气候、提高人居环境的舒适度。
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中,绿地和水系的设置一般都是与建筑布局和风水要求相协调一致的,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是指汇聚在一起的传统建筑所形成的总体平面构成。
它包括建筑的地理布局、庭院景观、建筑之间的联系等方面。
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是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通常由一个主建筑和若干附属建筑组成,主建筑在建筑集群中担任主导地位,其它建筑则围绕主建筑展开,相互联系,共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建筑组群。
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被分为宫殿建筑群、寺庙建筑群、园林建筑群等不同的类型。
在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中,主建筑通常是一个宏伟的大厅或是别墅,周围有各种附属建筑如寺庙、祠堂、厢房、公寓、瑜伽室等。
主建筑和附属建筑之间相互联系,其中庭院景观是连接主、附属建筑之间的主要组成部分。
庭院一般成为建筑的中心,周围建筑和景观围绕着庭院展开,形成一个内外相连的整体。
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中的建筑之间联系通常是以门或人行道的形式呈现的。
主建筑和附属建筑之间要形成显著的区别,一般通过不同的建筑形式和风格来体现。
例如,主建筑通常是较高的建筑,附属建筑则一般比较低矮。
此外,建筑之间的联系还可以通过建筑材料的不同来体现,如砖、木、石等。
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还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地理条件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中国古代皇宫的平面构成,因为受到中国传统哲学“五行”说的影响,通常以南北的主轴线为基础,建筑的一侧通常设有一条沟渠,用来引导水流,取得风水上的作用。
另一个例子是日本传统建筑的平面构成,因为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建筑群的主体通常是寺庙或神社,周围布满林木、湖泊等自然景观。
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传统建筑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的载体,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在建筑学中,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是指由多个传统建筑组成的总体平面形态。
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通常是受到当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布局规划。
本文将从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景观设计等方面探讨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的特点和魅力。
一、总体布局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的总体布局是建筑群体的骨架,是建筑布局的大框架。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总体布局通常是按照“坊巷”、“块区”、“院落”等组合形式来构成的。
坊巷是指由多条街道和小巷组成的区域,形成了多条横竖交错的路网,在这些坊巷之间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块区。
块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被一些沿街建筑以及内部小巷所包围而形成的区域。
而院落则是块区内的个别建筑所包围而形成的小空间。
总体布局的形成是受到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宗教信仰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四合院,即以四面围合的庭院为中心,形成了院落网格。
这种布局形式适应了中国南北不同的气候条件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内心的自然包容和谦逊之美。
又如,在西藏,寺庙和起居院落在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这种布局形式既符合了藏族人们的宗教信仰,也充分考虑了高原气候和地形的特殊性。
总体布局是传统建筑组群的核心,它不仅是建筑布局的大框架,更是各个功能区域和景观元素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它体现了传统建筑的文化传统、历史积淀和地方特色,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二、功能分区在传统建筑组群总平面构成中,功能分区是建筑布局的关键环节。
传统建筑通常由多个功能区域组成,每个功能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定位和布局规划。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通常包括正厅、偏厅、耳房、厢房、厨房、凉亭、花园等不同的功能分区。
正厅是传统建筑组群中的主要功能区域,通常是主人接待客人和举办重要活动的场所,它通常处于整个建筑中的核心位置,是整个建筑布局的重要标志和中心点。
平面构成研究范围
平面构成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到许多不同领域,包括艺术、设计、建筑和心理学等。
在艺术领域,平面构成是指在画面上组织和安排各种图形、色彩和纹理的方式。
艺术家可以利用不同的构成方法来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意义,从而创造出独特而引人注目的作品。
在设计领域,平面构成是指设计师使用元素和原则来组织和安排平面上的各个元素。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起到了引导人眼视觉流动、强调重点、平衡和传达信息的重要作用。
设计师需要考虑元素的大小、形状、颜色和位置等因素,以创建具有视觉吸引力和功能性的设计。
在建筑领域,平面构成是指建筑师在设计建筑物的平面布局时考虑的因素。
平面构成可以决定建筑物的整体形状、内部空间的布局和功能性。
建筑师需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使用方式,以及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来创建出合适的平面构成。
此外,平面构成也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心理学家研究平面构成对人类感知和认知的影响。
他们研究不同的构成方法如何引起人们的情感反应,以及如何影响人们对图像和信息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平面构成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涵盖了艺术、设计、建筑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研究平面构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原则和方法,创
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功能性的作品和设计。
《平面构成》1、总论2、形态属性3、形态要素4、基本型和骨骼属性5、骨骼关系6、基本形式第一章总论1、构成的起源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创建了全新的“国立魏玛建筑学校”,这就是著名的“包豪斯”。
包豪斯顺应工业社会的发展,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的共性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的新体系。
“构成”是包豪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2、构成的定义构成: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或法则进行组织,建构理想形态的造型活动.平面构成:在二维平面上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进行组织,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训练。
3、平面构成的目的、特点及学习方法(1)目的培养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为专业设计构思提供方法和途径。
研究形态、色彩、质感、构图、表现力和美感等造型因素,这些因素是其他艺术造型的本质和基础。
(2)特点基础性:学习设计入门课,对初学设计有重要的专业引导与指导作用。
趋理性:将繁杂造型关系还原分解成造型要素,再按一定法则综合构成设计性:设计是有目的的造型活动,设计方案必须收到有条件的制约。
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对材料,工具和工艺的尝试把握以及对现有形态的积累,也有对新形态的发现与创造。
(3)学习方法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融会的原则。
努力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丰富构想,培养艺术创造能力.接受严格系统训练,勤思考,勤动手。
4、平面构成所用的材料和工具(1)工具笔:毛笔、钢笔、铅笔、签字笔、马克笔、绘图笔、直线笔、曲线笔、鸭嘴笔等绘图仪器:直尺、三角尺、曲线板、圆规、分规和小圈圆规及多用小刀、剪刀等工具。
(2)材料纸张:白卡纸、白板织或较光滑的纸张,如果是做肌理还可以用宣纸,毛边纸,水彩纸或质地较粗糙的纸张来达到效果.颜料:通常用瓶装浓缩黑色水粉颜料填色,也可用中华墨汁代替.5、平面构成给设计思维带来的思考平面构成是一种开发潜在创造力的训练方法,其思维途径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思考:(1)严谨的逻辑思维构成练习中首先确定构成形态的若干基本要素,然后进行分解,组合,排列,这种方法是一种富于理性的,逻辑性很强的思维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的弊病,又便于在众多的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