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陶瓷材料的切削加工
- 格式:ppt
- 大小:3.49 MB
- 文档页数:81
一、填空1.切削用量的三要素是、、。
2.卧式车床共有传动链4条,其中外传动链条,内传动链条。
3.切削塑性材料,切削变形,切削脆性材料,切削变形。
4.在刀具几何参数中,对刀具耐用度影响较大的是角和角。
5.选择切削用量的顺序是先选,后选,最后选。
6.切削力的来源来自切削层变形和变形的变形抗力与刀具前、后面的力。
7.车外圆时,刀尖高于工件中心则会使工作前角、工作后角。
刀尖低于工件中心则会使工作前角、工作后角。
8.加工塑性金属材料前角加工脆性金属材料时前角。
9.粗加工时,切削用量一般以提高、降低为主。
精加工时,应以保证为主,兼顾与。
10.车内孔时,刀尖高于工件中心则会使工作前角、工作后角。
低于工件中心则会使工作前角、工作后角。
11.工件材料强度相同时,和越高,切削变形越大,切屑与工件对刀具间增加,切削力会越大。
12.材料的强度、硬度越高,前角越,材料塑性越大,前角越。
13.机床夹具由装置、装置、和组成。
14.铣刀方向与工件方向相反称铣削方式。
15.刀具材料分为、、、四大类。
16.切削塑性金属时,切削速度,使切削温度升高,摩擦系数,切削力也随之。
17.粗加工时选择前角,精加工时选择前角。
18.刀具材料应具备、、、。
19.前角增大,切削变形,故切削力也。
20.选择后角的原则是:在不产生的条件下,应适当后角。
21.传统的制造系统可以概括地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22.加工钢材料常用类硬质合金,加工铸铁和有色金属常用类硬质合金。
23.主偏角增大,进给力,而背向力则。
24.精加工时,后角取值,粗加工时,后角取值。
25.拉刀是一种、的多刃刀具。
其使用寿命,结构,制造成本。
26.在机床的成形运动中,根据切削过程所起作用不同可分运动和运动。
27.短圆柱销可限制个自由度。
长圆柱销可限制个自由度。
菱形销可限制个自由度。
圆锥销一般只能限止个自由度。
窄V形块限止个自由度。
长V形块限止个自由度。
28.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由、、、四要素组成。
典型工程陶瓷的组成及磨削特点典型工程陶瓷的磨削特点 1.磨削力比很大、磨削比小由于典型工程陶瓷材料的硬度很高,所以它表现出了优良的耐磨性和抗力,其磨削法向力与切向力之比Fn/Ft 很大,约为10~40;其磨削比G 小,在mm a m v s m v p w s 015.0m in,/14,/8.15===的磨削条件下,应用10018010*75*20*250B JR φ的金刚石砂轮以切入方式磨削反应烧结氮化硅的陶瓷时,其磨削比G 为130,而在相同条件下磨削普通玻璃时,磨削比G 可达4000。
2.砂轮磨耗量大,加工成本高工程陶瓷是考脆性龟裂破坏产生微细粉末状切屑而去除的,粉末状切屑很容易磨损磨具上的结合剂,导致磨粒脱落,从而造成超硬磨料磨具的磨耗严重,而超硬磨料磨具的价格比较贵,这使得工程陶瓷零件的加工费用都很高,一般占陶瓷零件总成本的65%~90%。
因此,减少砂轮磨耗,降低陶瓷的磨削的成本,是实现工程陶瓷广泛应用的基本前提。
3.表面质量不易控制工程陶瓷对切削力和切削热都十分敏感。
在磨削过程中,磨粒切入工件产生的压应力和摩擦热会使磨粒下方的材料产生局部塑性流动,在已加工表面上形成变形层。
同时,与磨粒作用的载荷超过产生裂纹的临界载荷时,会在已加工表面上产生中央裂纹和横向裂纹。
横向裂纹有时会扩展至自由表面,使一部分材料被去除,但大部分材料是靠磨粒前刀面压溃去除的。
因此,典型工程陶瓷的磨削过程及磨削表面质量既不同于塑性金属材料,也不同于普通脆性材料,具有特殊的规律。
4.磨削生产率低由于工程陶瓷的韧性不足,而且磨削抗力很大,使得磨削加工层的厚度受到特定条件的约束,加之优良的磨削性,造成了工程陶瓷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很差,生产效率低。
典型工程陶瓷的组成及用途工程陶瓷材料主要包括金属与硼、碳、硅、氮、氧等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以及由非金属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如硼和硅的碳化物、氮化物。
根据其元素组成的不同,工程陶瓷可分为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等。
工艺流程的种类工艺流程是指在产品制造或工程施工中,根据生产或施工中需要进行的一系列工序的有机组合。
不同的产品和工程都有各自独特的工艺流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工艺流程种类。
1. 加工工艺流程加工工艺流程是指对原料或半成品进行切削、成型、焊接、热处理等加工处理的工艺流程。
这是制造业中最为常见的工艺流程类型,适用于金属、塑料、陶瓷等材料的加工。
具体的加工工艺流程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 切削加工流程:如铣削、钻孔、车削等,通过切削工具对材料进行切削加工,使其达到所需形状和尺寸; - 成型加工流程:如压铸、注塑、热压等,通过给定的模具将材料塑造成所需形状; - 焊接工艺流程:如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等,通过加热熔化材料并使其连接在一起; - 热处理工艺流程:如淬火、回火等,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2. 化学工艺流程化学工艺流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通过物质的转化和处理来获得所需的产品的过程。
化学工艺流程广泛应用于化工行业和制药行业。
常见的化学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合成工艺流程:如有机合成、无机合成等,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和操作步骤合成目标化合物; - 分离工艺流程:如蒸馏、萃取、结晶等,通过物理分离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 - 反应工艺流程:如催化反应、氧化反应等,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反应时间实现化学反应的进行; - 改性工艺流程:如聚合、酯化等,通过化学反应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3. 装配工艺流程装配工艺流程是指将多个零部件进行组装,形成完整的产品的工艺流程。
装配工艺流程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等领域。
常见的装配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零部件准备:将所需的各个零部件按照规定的要求准备好,包括清洗、检查等; - 组装操作:按照装配图纸或指导书将零部件进行组装,包括固定、连接等; - 功能测试:对组装好的产品进行功能性测试,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 包装和出厂:将产品进行包装,并送至仓库或发往客户。
陶瓷加工流程
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又精美的工艺品,它经过多道加工工序才能完成。
下面我们
将详细介绍陶瓷的加工流程。
首先,陶瓷的原料主要包括粘土、瓷石、瓷土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混合搅拌、过筛等步骤,制成坯料。
在这一步骤中,原料的配比、搅拌时间等都对陶瓷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接下来,坯料需要进行成型。
成型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手工成型、注塑
成型、挤压成型等。
不同的成型方法会对陶瓷的外形、内部结构产生影响,因此在选择成型方法时需要根据陶瓷的用途和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成型完成后,陶瓷制品需要进行烧制。
烧制是陶瓷加工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它
直接影响着陶瓷的质量和性能。
烧制的温度、时间、气氛等参数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陶瓷制品的致密性、强度和色泽。
烧制完成后,陶瓷制品需要进行修整和装饰。
修整包括修削、打磨等工序,以
使陶瓷表面光滑平整。
装饰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彩绘、贴花等工艺,增加陶瓷制品的艺术价值。
最后,陶瓷制品需要进行包装和检验。
包装要求严格,以防止陶瓷在运输过程
中受损。
检验则是为了确保陶瓷制品符合质量标准,可以投放市场销售。
总的来说,陶瓷加工流程包括原料制备、成型、烧制、修整和装饰、包装和检
验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最终生产出高质量的陶瓷制品。
希望本文能对陶瓷加工流程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陶瓷加工工艺流程汇总
本文档旨在总结陶瓷加工的工艺流程,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以下是陶瓷加工的一般流程:
1. 材料准备阶段
- 选择适合的原材料,如粘土、矿石等。
- 对原材料进行筛选和清洗,确保其质量和纯度。
- 确定合适的配方和比例。
2. 成型阶段
- 准备成型模具,如轧机、注塑机等。
- 将原材料放入成型模具,进行成型。
- 根据需要,可采用压制、注塑、旋转成型等不同的方法。
3. 干燥阶段
- 将成型的陶瓷制品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区域,以使其逐渐失去
水分。
- 控制干燥的速度和温度,避免产生裂纹和变形。
4. 烧结阶段
- 将干燥的陶瓷制品放入烧窑中进行高温烧结。
- 控制烧结温度和时间,以达到所需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在烧结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气氛控制、控制冷却速度等操作。
5. 表面处理阶段
- 根据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如上釉、喷漆等。
- 在表面处理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研磨、抛光等操作,以获得
所需的光滑度和光泽度。
6. 检验和包装阶段
- 对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尺寸、外观、物理和化学性质等
方面。
- 对合格的产品进行包装,以保护其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
以上是陶瓷加工的一般工艺流程,具体的操作和流程可能因产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是指利用各种加工方法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制造的工程领域。
材料加工工程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金属、塑料、陶瓷等材料的加工和制造过程,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材料加工工程涉及到多种加工方法,如铸造、锻造、焊接、切削、热处理等。
其中,铸造是将熔化的金属或合金注入到模具中,通过冷却凝固成型的工艺方法。
锻造是利用压力将金属坯料进行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艺方法。
焊接是将两个或多个工件通过热量或压力连接在一起的加工方法。
切削是利用刀具对工件进行切削、刮削、磨削等加工方法。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对金属材料进行组织和性能改变的方法。
其次,材料加工工程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选择加工方法和工艺参数,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和内部组织结构,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金属加工中,通过控制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等参数,可以有效地减少加工表面的毛刺和划痕,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
再次,材料加工工程对于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加工工艺和提高设备利用率,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能耗和原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在金属加工中,通过合理设计刀具结构和刀具材料,可以有效地延长刀具使用寿命,降低刀具更换频率,降低生产成本。
最后,材料加工工程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能力。
例如,在汽车制造中,通过引入机器人自动化焊接和装配线,可以大大提高汽车的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
综上所述,材料加工工程是现代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材料加工工程将会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NC机床加工中常见的材料选择在CNC机床加工过程中,正确选择适合的材料对于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效率至关重要。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因此在进行加工前,需仔细考虑材料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CNC机床加工中常见的材料以及选择这些材料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常见的金属材料1. 碳钢碳钢是最常见的金属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零部件和结构件的加工中。
其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和机械性能,适用于大多数的机床加工操作。
碳钢多用于制造刀具、轴承、齿轮等中小型零件。
2. 不锈钢不锈钢是一种抗腐蚀性能优良的金属材料,常用于制造要求具备较高耐腐蚀性的零件。
不锈钢在加工时具有较高的硬度,可适应较高的切削速度,但存在切削困难的问题。
选择不锈钢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零件要求和机床加工能力来确定最适合的不锈钢材料。
3. 铝合金铝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船舶等领域。
选择铝合金材料时,需要考虑其强度、硬度、腐蚀性能等因素,并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决定所需的合金系列。
4. 铜铜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常用于电子元器件和导电部件的制造中。
铜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适合进行冷加工和热加工。
在选择铜材料时,需要考虑其导电性、强度和可加工性等因素。
二、非金属材料1. 塑料塑料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材料,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低成本优势。
塑料材料常用于制造电子、电器和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选择塑料材料时,需考虑其物理性能、机械性能、耐温性能以及加工性能等因素。
2. 工程陶瓷工程陶瓷是一类具有优异性能的高级陶瓷材料,常用于制造对耐高温、绝缘性、耐腐蚀性要求较高的零部件。
选择工程陶瓷时,需要考虑其耐温性、强度、硬度以及加工性能等因素。
3.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轻质化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等领域。
选择复合材料时,需要考虑其强度、重量、耐腐蚀性等因素,并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来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