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及其爱国词
- 格式:ppt
- 大小:597.00 KB
- 文档页数:30
赏析辛弃疾的爱国词作品1. 简介辛弃疾(1140年-1207年),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词人,有着"词中之龙"的美誉。
他生于一个军事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军事家风格,对国家充满了热爱之情。
辛弃疾的词作品以其悲壮、豪放而被称为"豪放派"。
2. 辛弃疾的爱国主题辛弃疾的词作品几乎都能体现出他对祖国的亲情和忧虑。
在这些作品中,他表达了对北方敌人入侵以及南宋政权腐败的忧虑与愤怒,并向读者呼吁团结起来共同保卫祖国。
2.1 《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描述了一个夜晚寂静无声的舞会场景,透露出作者内心深处对祖国命运不安定的忧虑之情。
通过描述妆台边上一片孤灯如豆,表达了自己心中对于战乱时代下人们的痛苦感受,同时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团结抵抗外敌。
2.2 《鹧鸪天·楼阁春寒》这首词中,辛弃疾以浓厚的哀怨之情叙述了北方沦陷地区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
他将作者自己深情苦苦思念大宋江山的心情融入其中,揭示了他对祖国境况不佳而引发的焦虑和无奈。
3. 辛弃疾的爱国精神辛弃疾在他的爱国词作品中展现出了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以凄凉满怀激情与对于时局的关切相结合,表达了对土地、家乡、人民以及中国历史文化传统长远赤诚不渝的真挚感情。
结论辛弃疾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词人,在其爱国词作品中通过细腻感人的描写和深沉激昂的话语,表达了对祖国命运和社稷安危深深关切之情。
其作品不仅传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忧虑和愤怒,同时也启迪了人们珍惜和平、爱护祖国的情操。
辛弃疾以其才华横溢的词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爱国精神遗产。
英雄的悲歌
——试论辛弃疾的爱国词辛弃疾,字子厚,是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作以抒发爱国情怀而闻名于世。
其中,《英雄悲歌》是辛弃疾最著名的爱国词作之一,他以极具感染力的文字,抒发出了他深厚的爱国之情。
此词以英雄的悲歌为题,讲述了英雄们在战场上的英勇,但又被国家的不幸所折磨,让人心痛不已。
他以英雄为代表,表达了他对国家的痛恨之情,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家的不幸,悲叹着那些英勇的英雄们,他们曾经为了国家的荣耀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却没有得到国家的安定和繁荣。
他用悲痛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无限思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英雄们的深深敬仰。
辛弃疾的《英雄悲歌》抒发出了他深厚的爱国之情,他以英雄为代表,表达了他对国家的痛恨之情,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家的不幸,悲叹着那些英勇的英雄们,他们曾经为了国家的荣耀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却没有得到国家的安定和繁荣。
他用悲痛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无限思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英雄们的深深敬仰。
他的作品激发了后世词人爱国之情,被赋予了“爱国词之祖”的称号。
描写战争的诗词辛弃疾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描写战争的诗词辛弃疾鉴赏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的爱国词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了抒发深沉的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
辛弃疾的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
辛弃疾,(公元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
他出生在金国统治的北方,目睹了国破家亡的痛苦环境,从小就抱有杀敌报国、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辛弃疾投归南宋后,成为南宋朝廷的一员抗战将领。
先后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任职,消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长期被朝廷闲置。
直至宋金形势逆转,金兵已入侵淮南时,朝廷才启用辛弃疾,而此时的辛弃疾已身染沉疴,不久病死于江西铅山。
他的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始终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
词是辛弃疾的主要创作形式,他的词慷慨纵横,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
以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和充沛的创作才情,多样的艺术风格,开拓了词的艺术境界。
把词的儿女闲情,唱和酬答狭窄范围中解放出来,引向更广阔更激荡的社会现实生活。
由于辛弃疾的不凡才能与特殊的境遇,在他创作的词里处处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1 表现了词人对故土的怀念,对敌人的仇恨,希望杀敌立功,收复失地,实现国家统一的思想感情金兵入侵,南宋统治者苟安江南,不图收复失地,大好河山沦为异族之手,北方人民惨遭异族蹂躏,生灵涂炭,诗人空有满腔报国之志却得不到朝廷重用,无法施展扶危济世的才能抱负,只能把对中原故地沦陷区人民的怀念,对敌人的仇恨,希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倾注在自己创作的词中。
如《菩萨蛮·江西造口壁》这首词通过诗人登临眺望,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破碎,人民遭难的痛惜心情,表现了他渴望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以及留在后方做官,无法上前线的惆怅和苦闷。
在辛弃疾的《.和马叔度游月波楼》、《满江红.题冷泉亭》、等词中这种对沦陷区国土和人民的怀念,显得更为深切。
在辛弃疾的词里洋溢着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感。
在他的作品中,多处可以看到“西北望长安。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辛弃疾词的爱国情结论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辛弃疾,字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辛词现存600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
他独创“稼轩体”,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十分深远。
早期受朝廷重用时写下了《美芹十论》、《九议》等抗金北伐的建议书,中后期深感壮志难酬,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词,如《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
其爱国词覆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题材的广泛性是一大特色。
辛弃疾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评价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可见辛弃疾的词,尤其是爱国词对后世的影响。
一、稼轩词的爱国情愫(一)念念不忘家国之忧中原沦陷,山河破碎,使词人整日忧心忡忡。
他白日纵目万里江山,是“剩水残山无态度”(《贺新郎》)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水龙吟》) 。
他夜不成寐,所闻所感是“狂风悲歌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
送友人赴汉中,他抚今追昔说:“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木兰花慢》)无论出仕江湖或归隐家园,魂梦所系者,依然中原故土;念念萦心者,还是家国之忧。
(二)对朝廷和现实政治的不满南宋朝廷的妥协退让政策让辛弃疾的内心极为不满。
每当主和势力得逞,必有大批爱国志士投闲置散,稼轩于此深有体会。
因此,他的作品中时时迸发出岁月蹉跎、壮志空怀之愤,常常激荡着请缨无门、报国无路之恨。
他的词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征战沙场的抱负和为国出力的愿望,也有心愿不得实现得无可奈何。
面对这样推行苟安政策得朝廷,辛弃疾只能在词里面用不满和讽刺表露自己爱国情怀,寄情于词。
(三)实现中国大一统“还我河山”,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稼轩以词勉友或自励,总鸣响着却敌复国的呼声。
复兴统一祖国的崇高理想与南宋只顾偏安现实,使辛弃疾一度沉浸在愤激之中。
恢复中原,统一中国是辛弃疾反金扶宋的核心思想,也是稼轩词的最主要的主题之一。
辛弃疾(1140.5.18-1207.10.3),南宋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
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的生平简介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
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关于爱国主义诗人及诗句
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许多诗人都曾写下过感人至深的爱国诗篇。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及其诗句赏析:
1. 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其中著名的诗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2. 陆游: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其中著名的诗句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3. 辛弃疾: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的词作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忧虑。
其中著名的诗句有:“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4. 文天祥: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祖国的忠诚和对民族命运的忧虑。
其中著名的诗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5. 岳飞:岳飞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和诗人,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其中著名的诗句有:“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这些爱国主义诗人的诗句,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激励着后人为祖国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辛弃疾(1140-1207),字玄谷,号稼轩,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他的诗文以豪放激昂、刚健豪迈而著称,被后人誉为“豪放派”代表诗人之一。
辛弃疾诗词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十首诗词,无疑是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以下将为您介绍辛弃疾最为出名的十首爱国诗词,并对其进行解读。
一、《青玉案·元夕》元夕又称灯节,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
辛弃疾以“元夕”的时节为背景,写下了这首《青玉案·元夕》。
诗中通过对花灯、古诗、酒宴等各种细节的描写,展现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热闹喜庆,以及对故国的眷念之情。
诗中的“年年乘鸿骑”、“月月独倚栏”等句,表达了辛弃疾思念家乡和国家的深情。
二、《青玉案·谷口书斋兰溪王明府席上见赠》这首诗是辛弃疾送给王明府的赠诗,诗中描写了明府的风采和豪情。
辛弃疾在诗中借用花鸟、山水等自然景物,表达了对明府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国家的忧虑与愿望,表现了辛弃疾的家国情怀。
三、《贺新郎·春日行吟》这是一首描写春日风光的诗篇,辛弃疾以自己行走于田野间的景象为写照,描绘了春日的美好和自然的生机。
诗中出现的“剑外忆相逢”等句,流露出辛弃疾的怀才不遇和思乡之情,既突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也表现了他对国家兴亡的忧心忡忡。
四、《青玉案·送别》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借鸟飞去的意象,表达了自己离别时的愁绪。
诗中的“更那堪、冷落清秋望绿苔”等句,抒发了辛弃疾对离别的不舍和对国家兴衰的忧郁之情。
整首诗铺陈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同时也映射了国家的困境和离散。
五、《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是一首怀古咏史的名篇,辛弃疾抒发了对昔日国家兴旺时期的怀念之情。
诗中所提京口北固亭,乃是光武帝刘秀打江山、建国初期的重要阵地,辛弃疾以此为咏史的载体,感慨历史沧桑和国家兴衰的厉害。
这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具有浓郁的爱国色彩,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情眷恋。
唐宋诗词鉴赏辛弃疾5篇著名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唐宋诗词鉴赏辛弃疾,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牌名:菩萨蛮|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江途经造口时所作的词。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
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
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清平乐·村居词牌名:清平乐|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音同"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全词以白描手法,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满江红·暮春词牌名:满江红|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籍。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爱国一、辛弃疾与爱国主题的背景1.1 辛弃疾的生平简介1.2 辛弃疾的时代背景1.3 爱国主题在辛弃疾诗词中的重要性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1 诗词背景介绍2.2 诗词分析与解读2.3 反映爱国情怀的特点三、《青玉案·元夕》3.1 诗词背景介绍3.2 诗词分析与解读3.3 爱国情感表达的方式四、《望海潮·东南形胜》4.1 诗词背景介绍4.2 诗词分析与解读4.3 对祖国美景的赞美五、《贺新郎·甚矣吾衰矣》5.1 诗词背景介绍5.2 诗词分析与解读5.3 对时局的观察与反思六、《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6.1 诗词背景介绍6.2 诗词分析与解读6.3 对国家兴衰的思考七、《赤壁·乱石穿空》7.1 诗词背景介绍7.2 诗词分析与解读7.3 反映历史战争与爱国主题八、《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8.1 诗词背景介绍8.2 诗词分析与解读8.3 对国土沦丧的悲愤九、《青玉案·元夕》9.1 诗词背景介绍9.2 诗词分析与解读9.3 以爱情抒发对祖国的痴情十、《鹧鸪天·登岳阳楼记》10.1 诗词背景介绍10.2 诗词分析与解读10.3 对祖国壮丽山川的颂扬总结:辛弃疾的诗词以强烈的爱国情感贯穿始终,从多个角度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景色和他对国家兴衰的深思。
这些诗词将爱国主题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既展现了辛弃疾的文学才华,又表达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关切。
辛弃疾的爱国诗词辛弃疾的爱国诗词代表作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辛弃疾的爱国诗词,以及辛弃疾的爱国诗词代表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辛弃疾的爱国诗句是什么辛弃疾的爱国诗句是什么1、以下是一些辛弃疾辛弃疾的爱国诗词的代表性爱国诗词辛弃疾的爱国诗词:《青玉案·元夕》:“去年元夜时辛弃疾的爱国诗词,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辛弃疾的爱国诗词,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辛弃疾的爱国诗词,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辛弃疾爱国诗句如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辛弃疾的著名爱国诗句,回答如下:梅似雪,柳如丝。
——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莫避春阴上马迟。
——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春来未有不阴时。
辛弃疾的爱国诗词辛弃疾的爱国诗词1、以下是一些辛弃疾的代表性爱国诗词辛弃疾的爱国诗词:《青玉案·元夕》:“去年元夜时辛弃疾的爱国诗词,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辛弃疾的爱国诗词,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辛弃疾的爱国诗词,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辛弃疾爱国诗有: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的爱国诗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辛弃疾的爱国诗句如下:梅似雪,柳如丝。
——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莫避春阴上马迟。
——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春来未有不阴时。
辛弃疾渴望杀敌报国的诗句辛弃疾渴望杀敌报国的诗句——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为麾下炙五十弦翻赛外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宋朝辛弃疾的壮词中有报国之梦,弓马娴熟,奋力杀敌的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关于辛弃疾爱国词赏析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辛弃疾爱国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牌名:水龙吟|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古诗简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
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
翻译/译文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赏析/鉴赏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
上阕开头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
“落日楼头”以下,表现词人如离群孤雁、像弃置的宝刀难抑胸中郁闷。
下阕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