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计算公式及收集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4
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计算公式及收集方法护理质量是评估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工具。
通过计算敏感性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介绍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计算公式及收集方法,帮助护士和护理管理者更好地监测和改进护理工作。
一、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计算公式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是指可以反映护理工作效果和质量的量化指标。
常见的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包括压疮发生率、导尿管相关感染率、静脉输液部位感染率等。
这些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1. 压疮发生率计算公式:压疮发生率 = 新发压疮病例数 / 本期入院患者总数 × 100%2. 导尿管相关感染率计算公式:导尿管相关感染率 = 导尿管相关感染病例数 / 导尿管留置患者总数× 100%3. 静脉输液部位感染率计算公式:静脉输液部位感染率 = 静脉输液部位感染病例数 / 静脉输液总次数× 100%以上三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原则上都是以病例数或发生次数为分子,以患者总数或操作总次数为分母,计算出千分比的比率。
二、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收集方法为了准确计算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需要进行指标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工作。
以下是部分指标的收集方法:1. 压疮发生率的收集方法:护士在每日查房中对入院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评估,发现新发压疮病例后应及时记录患者信息、病情和压疮等级。
并将压疮发生情况报告给负责护理质量管理的人员,确保数据准确收集。
2. 导尿管相关感染率的收集方法:每例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需定期进行导尿管护理,护士应及时观察导尿管留置情况并记录,发现相关感染病例后需立即进行护理处理并报告。
负责护理质量管理的人员应建立导尿管相关感染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及时记录和汇总。
3. 静脉输液部位感染率的收集方法:每次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护士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并定期更换输液部位。
v1.0可编辑可修改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计算公式及收集方法序项目号住院患者满意1度2人员配备3护士离职率给药错误不发生率良4事导管相关件性血流感染发生率计算公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的患者人数式100%患者总人数护士数护患比 =分子:直接参与患者护理服务的注册护士患者数离职率()某年离职护士人数某年末在册人数+ 某年离职护士人数发生率(给药错误发生次数‰)=1000 ‰住院患者数分子:单位时间内住院患者总的给药错误发生次数分母:单位时间内住院患者总数发病率(‰)使用血管导管患者中血行感染人数患者使用血管导管总日数分子:单位时间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例数收集方法采用卫生部住院患者体验与感受满意度调查问卷,让经过专门培训的第三方对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从人事科获得在岗注册护士人数;从信息系统获得住院患者数从人事科获得离职护士人数与护士在册总数鼓励不良事件上报,根据不良事件报表,获得给药错误发生次数。
由信息系统自动获取住院患者总数1、利用信息系统获得住院患者的导管留置总日数。
2、导管留置48 小时后出现感染征象(排除其他原因)抽血培养。
3、根据不良事件报表及院感科数据获得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例1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坠床 / 跌倒发生率分母:单位时间内使用血管导管的总导管日数发生率(‰)=使用导用导尿管患泌尿系感染人数1000 ‰患者使用导者使用导尿日数分子:单位时间内发生留置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总数分母:单位时间内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总床日数发生率(压疮发生人数% )=100%同期住院患者总数分子:住院后新出现的压疮患者人数,不包括住院时带入的压疮分母:住院时间超过24 小时的患者数发生率(‰)住院坠床/ 跌倒例数‰住院患者总床日数分子:患者坠床/ 跌倒发生总次数分母:住院患者总床日数数。
1、利用信息系统,获得住院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总床日数。
2、导尿 48 小时以上检测尿常规,有尿路刺激症留尿培养。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公式1. 非计划性拔管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同期该导管留置总日数划性拔管例数统计周期内某导管非计×1000‰ 2. 导尿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 =道插管天数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尿泌尿道感染例次数同期新发尿道插管相关×1000‰ 3. 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日数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人倒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中发生跌×1000‰ 住院患者跌倒伤害率=者跌倒例次数统计周期内有记录的患倒伤害例次数同期住院患者中发生跌×100% 跌倒伤害某等级比率=发生跌倒伤害例次数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中数倒伤害某等级患者例次同期住院患者中发生跌×100% 4. 院内压疮发生率、身体约束率院内压疮发生率=数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总病例数同期住院患者压疮新发×100% 压疮现患率=该时间点住院患者总数例数某一特定时间点压疮病×100%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率=日数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人天数同期住院患者身体约束×100%(过程指标) 5. 每住院患者24小时平均护理时数每住院患者每24小时护理时数=日数统计周期内实际占用床小时数同期执业护士实际上班 6. 床护比、护患比床护比=1:位数统计周期内实际开放床同期执业护士数平均每天护患比=1:责任护士数之和统计周期内每天各班次之和同期每天各班次患者数 某班次平均护患比=1:护士总数统计周期内某班次责任数同期同班次住院患者总 某统计时间点护患比=1:数某时间点责任护士数总某时间点收治患者总数 7. 不同层级护士配置某级别护士的比率=统计周期内护士总人数同期某级别护士的人数×100% 统计周期内某级别护士人数=2人数统计周期末某级别护士的人数统计周期始某级别护士+ 统计周期内护士总人数=2统计周期末护士总人数统计周期始护士总人数+。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公式护理质量是评价医院和护理团队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关系到患者的康复速度和身体健康。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敏感指标公式来评估护理工作的表现。
下面是一个可以用来评估护理质量的敏感指标公式:1.护理满意度率(NLR)=(满意度评价得分≥3的人数/总人数)×100%护理满意度率是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的指标,通过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价,将评分达到3分及以上的患者人数与总人数之比,得到护理满意度率。
护理满意度率越高,则说明护理质量越好。
2.护理质量指数(NQI)=(按时完成任务次数/总任务次数)×100%护理质量指数是评价护理工作执行情况的指标,通过统计护理任务按时完成的次数与总任务次数之比,得到护理质量指数。
护理质量指数越高,则说明护理工作执行越精准、高效。
3.护理误工率(NRW)=(误工患者次数/总患者次数)×100%护理误工率是护理工作出现差错的指标,通过统计误工患者的次数与总患者次数之比,得到护理误工率。
护理误工率越低,则说明护理团队的工作准确性和安全性较高。
4.护理工作负荷率(NWL)=(总护理工作时间/患者住院时间)×100%护理工作负荷率是评价护理团队工作强度的指标,通过统计总的护理工作时间与患者住院时间之比,得到护理工作负荷率。
护理工作负荷率越低,则说明护理团队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小。
5.感染率(NIR)=(感染患者人数/总患者人数)×100%感染率是衡量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是否感染的指标,通过统计感染患者的人数与总患者人数之比,得到感染率。
感染率越低,则说明医疗机构和护理团队的感染控制措施越有效。
6.压疮发生率(NPCR)=(压疮患者人数/总患者人数)×100%压疮发生率是评估患者在医院内是否出现压疮的指标,通过统计压疮患者的人数与总患者人数之比,得到压疮发生率。
压疮发生率越低,则说明护理团队对预防和处理压疮工作的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