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常用胰岛素学习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4.85 MB
- 文档页数:44
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和特点二.2型糖尿病传统的治疗方式是一种阶梯式治疗模式,从饮食运动治疗开始,继而口服降糖药物单药治疗,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如血糖不能够满意控制,开始联合用药,最后过渡到胰岛素治疗。
这种按部就班的治疗模式必然使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治疗之前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一段高血糖状态,当不得不使用胰岛素治疗时,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丧失殆尽。
因此有必要重新调整目前的治疗策略,在β细胞功能保留更多的情况下,提前启动胰岛素治疗。
三.打胰岛素注意事项四.胰岛素注射方法胰岛素注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皮下注射,一种是静脉注射。
皮下注射的部位:四肢上部的外侧和腹壁肚脐周围都可作为胰岛素的注射部位,腹壁皮下注射吸收快而稳定。
注射部位选择方法:有规律地轮换注射。
比如,早餐前上臂外侧――午餐前大腿外侧――晚餐前腹壁。
而同一部位也要有规律地轮换不同的点来注射。
比如腹壁的注射:以脐为中心,以3~4厘米为半径的圆周上开始注射;每隔2厘米注射一次,逐渐向外扩展.到达最大外周后再返回最内圈。
上腹部区域吸收最快,下腹部其次(肥胖的2糖尿病患者上、下腹壁吸收速度相当),上臂外侧吸收速度中等,大腿和臀部吸收最慢。
因此,在同一时间,在不同的注射部位注射等量的胰岛素,会有不同的效果。
影响胰岛素的吸收:较高的环境温度,如桑拿浴,热水澡是可以加速胰岛素的吸收,而寒冷则减慢胰岛素的吸收。
四肢运动也会增快胰岛素的吸收,而运动对腹壁注射的胰岛素的吸收影响最小。
所以,当四肢注射胰岛素后,应避免立即的四肢运动。
习惯上午运动,则早餐前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最好选择在腹壁;如果习惯于晚餐后运动,则晚餐前的胰岛素注射部位最好选择在腹壁。
皮下注射技术:普通注射器注射方法。
(1)抽吸—如果是胰岛素悬液,先充分摇匀胰岛素,然后消毒再抽吸部位;将注射器内抽取少许空气(空气量与预抽取的胰岛素的量相当),注入到胰岛素瓶中,接着抽取所需要的胰岛素量。
(2)如果需要同时抽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或短效胰岛素与长效胰岛素,则一定要先抽短效胰岛素,后抽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正确认识胰岛素-V1
正文:
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备受关注。
但是,胰岛素
同样也存在很多误解和不正确的认识。
为了正确使用胰岛素,我们需
要重新认识它,以下是正确认识胰岛素的相关内容:
一、胰岛素不是万能的药物
胰岛素主要作用是促进体内细胞吸收葡萄糖,降低血糖水平,特别是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是必需药物。
但是,胰岛素并不能
治愈糖尿病,仍需要注意饮食控制和运动。
另外,部分患者对胰岛素
存在耐药性,需要调整剂量或尝试其它治疗方式。
二、胰岛素并非一次性使用
很多人将胰岛素看作是一次性使用的药物,即用完就扔掉。
事实上,
胰岛素一般使用注射器注射,同一支胰岛素笔或瓶装胰岛素可以使用
多次,只需要注意保存和清洁就可以。
三、正确使用胰岛素需要医生指导
胰岛素的种类和类型很多,不同的患者需要的剂量和使用方式也不同。
因此,使用胰岛素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自行更改剂量或使
用方法,否则可能会引起血糖异常等问题。
四、胰岛素需要储存和使用时注意卫生
胰岛素需要储存在冰箱中,使用时也需要注意卫生,特别是要保证注射器和皮肤清洁,避免细菌感染和皮下脂肪堆积。
总之,正确认识胰岛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这个药物,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如果有任何不确定的地方,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带你认识各种类型的胰岛素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是体内惟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
胰岛素有许多剂型,按生产来源分动物胰岛素、半合成胰岛素和DNA重组生物合成胰岛素。
在临床上,根据各种胰岛素作用时间特点,将品种繁多的胰岛素制剂分为六类。
一、速效(超短效)胰岛素:有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
赖脯胰岛素其特点是注射后能很快分解,皮下吸收迅速,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餐前、餐中、餐后都可注射,并能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门冬胰岛素与胰岛素的亲和力与人胰岛素相似,可迅速解离为单体,皮下注射10~20分钟起效,45分钟达高峰,持续4~6小时。
二、短效胰岛素:(1)天然胰岛素,如:普通胰岛素、猪胰岛素;(2)DNA重组生物合成胰岛素,如:重组人胰岛素、常规优泌林、诺和灵R、优泌林R等。
普通胰岛素、结晶胰岛素CZI的pH值均为2.5~3.5,这样可使其保持在溶解状态,因此吸收快,作用开始时间及持续时间较短,皮下注射30分钟起效,4~8小时达峰,持续4~12小时。
Actrapid是高精纯度猪胰岛素的中性溶液,其作用比CZI快,皮下注射15分钟起效,2~4小时达峰,持续6~8小时。
三、中效胰岛素:中性蛋白锌胰岛素、低精蛋白锌胰岛素、诺和灵N、优泌林N。
中效胰岛素只能皮下注射,吸收缓慢,注射60分钟起效,6~12小时达峰,持续18~24小时。
四、长效胰岛素:如精蛋白锌胰岛素、中性精蛋白锌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地特胰岛素(ID)。
长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不同在于内含过量的鱼精蛋白,因此结晶胰岛素与鱼精蛋白结合时作用时间延长,皮下注射后在酶的作用下逐步释放游离胰岛素而被吸收,注射3~4小时起效,16~24小时达峰,持续24~36小时。
若与普通胰岛素合用则普通胰岛素必须多于长效胰岛素,方可显出普通胰岛素的作用,注射时先抽普通或结晶胰岛素,后抽长效胰岛素,反之则变质。
五、预混胰岛素:为双时相胰岛素,是将短效与长效胰岛素混合注射,使注射的胰岛素不仅有短效,而且同时也具有中长效的作用。
胰岛素相关知识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
目前,胰岛素按来源分:1、动物胰岛素:从猪和牛的胰腺中提取,两者药效相同,但与人胰岛素相比,猪胰岛素中有1个氨基酸不同,牛胰岛素中有3个氨基酸不同,因而易产生抗体。
2、半合成人胰岛素:将猪胰岛素第30位丙氨酸,置换成与人胰岛素相同的苏氨酸,即为半合成人胰岛素。
3、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现阶段临床最常使用的胰岛素):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的高纯度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其氨基酸排列顺序及生物活性与人体本身的胰岛素完全相同。
在我国临床上常用胰岛素制剂按起效的时间长短分为如下几种:1、超短效胰岛素:有优泌乐(赖脯胰岛素)和诺和锐(门冬胰岛素)等。
本品注射后10~20分钟起效,40分钟为作用高峰,作用持续时间3~5小时,可餐前注射。
2、短效胰岛素:有猪和人胰岛素两种。
诺和灵R、优泌林R和甘舒霖R 为人胰岛素。
本品注射后30分钟开始作用,持续5~7小时,可用于皮下、肌肉注射及静脉点滴,一般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
*短效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采用国际推荐的黄色色标,用英文字母R来表示,又称它为诺和灵R,具有瓶装和笔芯两种剂型。
短效诺和灵人胰岛素起效快,可在餐前30分钟内注射,主要用于降低餐后的高血糖;作用维持时间短,因此需要一天内多次注射,一般每天2-3次。
3、中效胰岛素:有诺和灵N,优泌林N和甘舒霖N。
本品注射后3小时起效,6~8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为14~16小时。
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注射的剂量有关。
中效胰岛素可以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亦可以单独使用。
中效胰岛素每日注射一次或两次,应根据病情决定。
皮下或肌肉注射,但不可静脉点滴。
中效胰岛素是混悬液,抽取前应摇匀。
*中效人胰岛素,采用国际推荐的绿色色标,用英文字母N表示,又称为诺和灵N,具有瓶装和笔芯两种剂型。
中效诺和灵笔芯人胰岛素起效较慢,作用维持时间可以达到24小时,主要作用是维持人体胰岛素的基础分泌,每天单独注射1-2次或与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混合使用。
胰岛素相关知识第一章:胰岛素的基本概述一、胰岛素的发现和历史胰岛素是由加拿大科学家贝斯特和麦克莱德于1921年发现的。
他们首先从犬的胰腺中提取到了胰岛素,然后成功治疗了一名患有糖尿病的小女孩。
这次重大发现奠定了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并为贝斯特和麦克莱德赢得了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二、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产生的一种激素,它具有多种作用。
胰岛素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1.促进血糖利用:胰岛素能够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促进脂肪合成:胰岛素能够促进肝细胞和脂肪细胞中脂肪的合成,并抑制脂肪的分解和氧化,从而增加脂肪的储存。
3.抑制蛋白质分解:胰岛素还能够抑制蛋白质在体内的分解,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储存。
胰岛素的这些作用有助于维持血糖和能量代谢的平衡,对于正常人的生长发育和代谢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章:胰岛素与糖尿病一、2型糖尿病的发生机制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这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包括多种因素,如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遗传因素主要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和胰岛素分泌相关基因的变异来增加患病风险。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饮食结构、体重、运动习惯等,这些因素会增加胰岛素的需求和胰岛素分泌的负担。
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如长期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
二、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原理胰岛素治疗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给予患者外源性胰岛素补充,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水平,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
胰岛素治疗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作用:1.降低血糖:补充外源性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外源性胰岛素能够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降低血糖水平。
3.改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增加胰岛素对细胞摄取葡萄糖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