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红楼梦1,2集对比
- 格式:ppt
- 大小:3.37 MB
- 文档页数:21
两版《红楼梦》宝黛共读《西厢记》画面情节对比宝黛共读《西厢记》在《红楼梦》中格外的充满诗情画意,美好而又浪漫,它预告了宝黛青梅竹马的生活已结束,憧憬美好爱情的生活即将拉开帷幕!从中也展现出了宝黛二人那种刻骨铭心,哀婉动人的爱情。
为方便比对两版《红楼梦》中宝黛两人读西厢的过程,特截图为据。
我们先来看看87版《红楼梦》中是如何描绘宝黛共读西厢的场景的。
宝玉在花树下一个人坐着看书,余光的一瞟,也许是看到落花了,只是似乎并不在意,却是一番低头继续看书的一系列动作的延续,宝玉看着书,落花不断地被风吹下来,他仍旧看着书,微微地笑了,落花不断地飘,他又抬起眼来,迎着阳光,看了看花瓣。
一阵风吹过,花飘得更多了,他微微颦眉,但看着落花,接下来的镜头中眼里立即浮上了些微笑意。
他低下首去。
落花已经飘落在书上的,接下来他便兜了落花到池边,准备将落花放入沁芳闸中随水流去。
而在新版的红楼梦中,画面是这么描述的,一开始先给了书一个正面的特写,表明宝玉正在看的书是《会真记》,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西厢记》,然后旁白的出现交代宝玉坐在桃花底下的石上坐着看书,表明宝玉看书看得很入神,眼睛专注地盯着书本在看,之后画面切到沁芳闸桥边的远景,随着落花飘落,宝玉被花瓣所吸引,抬起眼来,望着花瓣,唇角微扬起赞叹的笑意,他抬起头来望着一片桃花灼灼的样子,但此时表情还未进入“赏”的层次,只是痴呆似得看着桃花飘落的情景,他望着桃花露出傻傻的表情,有些看迷了。
这时有一些花又吹下来,他想起书中词语,目光有些恍然,轻轻地念出:“落红成阵”。
看着飞花,沉醉于美景中的他再度傻傻笑了,开心地看着身周的落花,笑着笑着,突然想起了什么,便徐徐地垂下眸。
再看看身周的环境,估计便是这时看到远处的溪水了。
低头看着飘落在自己身上、书上的落花。
将花拨到衣裾上,将书在石凳边放下,抬起衣裾,走到了沁芳闸边,将落花轻轻地放入水中,让落花随着流水慢慢地飘去。
接下来便是另一位主人公黛玉的出场,黛玉从大树的后面提着衣裙出来了。
随着新版《红楼梦》的播出,全国掀起了一阵评说红楼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琢磨起这两百多年前的小说,并且不亦乐乎地评论甚至是争论这部伟大的作品,而其最直接的争论来源就是经典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与现代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种种差别。
就这两个版本的《红楼梦》,我想从给我印象最深的两点来经行比较,它们分别是气氛表现和人物造型。
一:关于《红楼梦》的气氛表现先谈谈离咱们最近的版本。
很早就听说新版《红楼梦》开拍,然而我却从未对它产生过什么憧憬。
因为我觉得这翻拍老样的成功例子并不多,加上现代人喜欢表现个性而无法不去删除原本自然而真实的一些东西,这往往会让人难以接受。
第一次听见对新版的评论是在一门电影课上,那老师说新版《红楼梦》就像是一部恐怖片,听到这里我很纳闷,《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确是有不小差别的,怎么拍出来会有近似效果?带着好奇我踏上寻新《红楼梦》的道路。
首先,电视剧开篇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幅烟雾缭绕的诗意、飘渺的山水画卷。
新版详细讲述了通灵宝玉的由来,并把仙境和仙人描绘的有声有色,甚有太虚幻境的感觉,这些都使我想到了《西游记》和《新宝莲灯》,但从技术层面上说,新《红楼梦》比它们做得好。
其次,在观看新《红楼梦》的过程中,我总是不能从一个神话故事的感觉中摆脱出来,甚至觉得诡异,我想,这种感觉就是和电影课上老师陈述的是同一个缘由。
第一,新版的拍摄手法很特别,在没有台词的过场部分,导演往往用一种快进的镜头带过,然后突然停在主要场景上。
在我看来,这种手法很现代,一般是用在电影里的镜头语言,在一些时候对剧情发展有几分填色,有时候还用来节约时间,将它用在电视剧中很新颖,但我认为新《红楼梦》中它通篇的痕迹失去了其出现的作用,反而让人觉得有些矫揉造作,而且确有诡异的感觉。
第二,新版的音乐还是承袭了舒缓节奏,也在隐隐寻找着一丝细细哀愁。
但是,剧中经常插入没有歌词的昆曲配乐,用乐器突然而断断续续地奏响,有一种戏曲配乐般用来烘托气氛的感觉,忽隐忽现,这种手法和电影配音手法也很像。
[转载]新旧两版红楼梦人物对比照
原文地址:新旧两版红楼梦人物对比照作者:鸿雁南飞
图文/鸿雁南飞
期待几年的新版红楼梦播出已经很久了,看到关于它的报道后也不太想看了,可难以抑制对红楼梦的喜爱,还是在网上看了,可看后真是让人无奈呀!看到第四集实在没有勇气再看下去了。
勉强又看了两集,真是郁闷呀!那个林黛玉演的......关于宝钗黛的评论已经很多了,就不多说了。
先说第一集出场的贾雨村,又蠢又胖,哪像个落魄的穷儒,分明是个心宽体胖的土财主。
还有贾母,小说中的贾母是个威严、慈祥的老太太,可这个贾母表演夸张显得又凶又妖,说话有气无力,既不慈祥也没有一家之主的威严。
李纨虽然漂亮,但不够端庄,也没有长房大嫂的亲和力。
迎春也很漂亮,但表演过于活泼。
而小说中才精志高连王熙凤都让她三分的探春打扮的土里土气的,既不漂亮也不大气。
王熙凤演的夸张做作,和小说中的人物相差十万八千里。
原本柔媚娇俏的袭人让人更不能接受,和宝玉在一起哪像袭人姐姐简直是个袭人大妈。
最可笑的是薛姨妈,她梳着两根小辫戴着一朵大红花哪里像个孀居的中年女人,简直太滑稽了。
更多的就不一一细说了,制作了一组新旧两版的人物对比照,供大家欣赏、比较。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贾元春
贾迎春
贾探春
贾惜春
王熙凤
李纨
史湘云
秦可卿
妙玉
巧姐
贾母
王夫人
薛姨妈
平儿
晴雯
袭人
香菱
刘姥姥
贾雨村。
《红楼梦》的影视改编随着影视剧制作技术的发展和影视剧市场的渐趋完善,现代人对影视剧作品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待,众多的导演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文学经典的影视剧改编,例如我国四大名著的翻拍。
《红楼梦》于 1987 年最先被改编为 36集电视连续剧,从此揭开了我国四大名著影视剧创作的新篇章。
当今社会为何会出现文学经典的翻拍热? 我们认为,这是因为文学经典有着强大的艺术魅力,并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文学经典的背后潜藏着大量读者,这些读者不论是出于好奇亦或是对往昔阅读经验的追忆,都会成为此类影视剧的观众,而这正是高收视的保证。
这里我们通过研究《红楼梦》的翻拍来比较 87 版和 10 版红楼在主题侧重、情节安排、导演风格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从中得出文学经典在转向影视剧创作时的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一、新旧版《红楼梦》之间的差异( 一) 版本选择与主题立意87 版《红楼梦》的前 29 集根据脂本改编,后7集直接摒弃高鹗的续写内容,另起炉灶。
尽管长期以来学界都是尊脂砚,贬程高,但新版红剧沿用的就是通行的120 回程高本,保留了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从青春成长和爱情的角度切入,并对程高本的思想及艺术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旧版和新版《红楼梦》以不同价值为导向,因此主题各有侧重。
80 年代末,全国上下洋溢着浓烈的文艺气息,87 版红剧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下,以主流文化为导向,重点突出《红楼梦》社会悲剧的主题,为我们呈现了贾府这样一个封建大家庭由盛而衰,最终万境皆空的悲剧结局。
这种对社会悲剧的强调严重损害了《红楼梦》的美学韵味,宝黛的爱情悲剧在小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分量,而87版红剧中却鲜有对悲剧爱情的描写。
我们说,这种纯粹表现《红楼梦》社会悲剧的处理方式与我国 80 年代高扬的反封建主义相契合。
新版红楼主要以市场为导向,它更多地体现爱情悲剧的主题。
在李少红看来: 《红楼梦》是一个关于青春成长的故事,里面的爱情也正是人生最灿烂,最青春澎湃,荷尔蒙萌发的年龄段,最值得记录和流连忘返的年华。
新版红楼梦与旧版红楼梦对⽐评论新版红楼梦与旧版红楼梦对⽐评论 中国古典四⼤名著之⾸,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说,下⾯是新版红楼梦与旧版红楼梦对⽐评论,⼤家⼀起来看看! 新版红楼梦与旧版红楼梦对⽐评论 2010年7⽉,规模宏⼤的新版《红楼梦》在迅速吸引观众眼球的同时,争议之声也纷⾄沓来。
有留在⼈们⼼中的“经典”旧《红楼梦》作对⽐,新《红楼梦》⾃然⽽然遭遇了众多指责,但是⽆论如何,新旧《红楼梦》相差了23年时间,两部电视剧⾝上有着两个不同时代的鲜明的审美烙印。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时间,“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进千家万户,成为⽼百姓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2010年7⽉,同样规模宏⼤的新版《红楼梦》亮相⼭东电视台影视频道及国内多个地⾯电视频道,在迅速吸引观众眼球的同时,争议之声也纷⾄沓来。
有留在⼈们⼼中的“经典”旧《红楼梦》作对⽐,新《红楼梦》⾃然⽽然遭遇了众多指责,但是⽆论如何,新旧《红楼梦》相差了23年时间,两部电视剧⾝上有着两个不同时代的鲜明的审美烙印。
总体⽽⾔,旧《红楼梦》有着更为浓厚的古典情怀;新《红楼梦》则是娱乐资本运作的⼀个结果,烙上了艳俗、热闹的消费时代审美特征。
关于故事结局 旧《红楼梦》:宝⽟沦为乞丐,结局很悲剧 新《红楼梦》:宝⽟⾼中,结局成喜剧 在新版⼤结局中,宝⽟和贾兰去考科举是贾府的⼀桩⼤事。
⽽这也直接减缓了贾府分崩离析的速度——— 成绩出来后,宝⽟中了第七名,贾兰也考了第137名。
皇上⼤悦,⼤赦荣府,贾珍、贾政能够继续世袭官位,⽽所抄贾府家产也全部偿还。
在旧版中,宝⽟沦为乞丐后,中秋夜提着⼀只花灯⾛在桥上,没想被⼀队官府⼈马推倒在地,灯碎了(连这点最后的念想也没了)。
这时湖上漂过来⼀只吹吹打打的花船,在船头焚⾹祭⽉的浓艳歌伎正是史湘云。
有红学家认为,宝⽟是绝不可能考取功名的.,因为他与封建制度格格不⼊。
同时,皇帝也不可能对贾府⼤赦,因为曹雪芹的⽗亲当时被皇帝放了,但并没有将家产归还,从这点来看,《红楼梦》中贾府也不可能得到⼤赦。
粗评影视“新、老”两版《红楼梦》或许用“粗评”两个字有些妄自尊大,以我的能力最多以一个低级的观看者发表所谓的言论罢了。
还望诸位不要太在意个别言辞。
还记得儿时抽屉里珍藏的通读版《红楼梦》,没翻动几页,搬家时就无故失踪了,现在想来真是可惜。
上大学时正是新版《红楼梦》上映,怀着儿时的遗憾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把新版通看一遍。
时隔一年,新版的记忆还较为清晰地锁定在脑海里。
之后看过网上很多对新版的评价,褒贬不一,花费1.18亿的作品为何被众人指指点点,原因于老版在人们心中不动摇的传神人物形象。
而我在此之前对于老版和任何相关的评论都没看,很单纯的看完了新版《红楼梦》。
时隔一年,当看过了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看过了刘心武对于《红楼梦》的深入剖析之后,或许才能够称得上对《红楼梦》有那么一点点的了解。
叫我去读戚本、甲戌本这个不太现实。
毕竟我不是专业的评论员,更重要的是以我的修为,根本不能触及红学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
作为业余选手只能凭借一种情趣爱好了解几分罢了。
今天写这个仅仅只是个人的一些感想,不掺加任何权威性的东西,如有诸多纰漏还望各位观众指出,大家共同讨论。
每看完一次《红楼梦》心中总会产生些许感慨。
感慨史湘云之前“醉卧芍药”的少年快乐到后来落魄沦为歌妓,感慨“海棠诗社”时大家的豆蔻年华。
可惜后来探春“日边红杏倚云载”之后的远嫁。
金钏的冤死,晴雯的悲惨下场,黛玉死了,凤姐死了,老太太死了,太太死了,探春远嫁了…...一个世家的荣盛衰败,是何等的凄惨,悲凉。
元春省亲时大观园的宏大闹腾到后来满门抄家,大观园里蛛网满布的疮痍。
不过只看影视作品太过片面,多少掺杂了导演、演员的主观意向在里面,所以我之前提到过对于这个影视作品的欣赏只能是“个人感受”。
老版总共36集,新版共50集,从集数上来说新版的内容较为充实,细节更加详细。
而87版对于书中的内容有些删减。
比如看《挪威的森林》这部电影一样,如果你之前没看过村上春树的这部书,对于电影感觉就不连贯,总觉得场景衔接不流畅,主旨拿捏不准。
新旧版电视剧《红楼梦》之对比简析摘要:本文依托《红楼梦》原著的基础,从影视风格及演员表演层面上对比了1987年拍摄的电视剧《红楼梦》与2010年电视剧《红楼梦》。
找出新版较旧版所取得的成功和不足,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红楼梦;电视剧;改编旧版红楼梦开始于对古典名著的推广传播。
而新版红楼梦的拍摄源于对市场的追求。
两者出发点的不同,直接导致其在具体操作和结果上的差异。
旧版注重《红楼梦》的故事性,力图让观众了解其故事,理解其人物。
用写实的方法还原了红楼梦的世界。
新版则将重心放在了追求了视觉效果上,从服装化妆、布景、摄影都极尽精美,创造了国内电视剧画面的新标准。
下面试以从影视风格和演员表演两个方面来对比一下两版的异同。
一、影视风格两版红楼梦在风格上反差很大,旧版活泼写实,新版鬼魅虚幻。
它们所营造的影片氛围刚好相反。
1.布景与道具比较。
新版和旧版在布景上最大的不同是“虚”与“实”的关系。
新版很“虚”,它着力与营造曹公笔下亦真亦幻的世界,以旁观者的语气告诉我们石头上所刻故事,保持着一种抽离感。
而老版重“实”,它营造的,是一个真真切切的贾府,里面上演着鲜活的人生百态,它要带着观众进去同悲同喜。
87版在制作时,建造了大观园和宁荣二府。
其场景摆设遵照原著,几乎还原了人物的生活环境。
新红为了追求更为虚幻的艺术效果,选择了大量搭建摄影棚。
长达50集的电视剧,摄影与灯光配合天衣无缝。
旧版的精致程度虽在电视行业史无前有,但受经济、能力的限制,很多场景道具略显粗糙。
新版则弥补了这一不足,大量调用历史真品,珍贵文物来作为布置,剧中重要道具则用珍贵材料量身定做,每一样道具都极尽细致、华丽。
2.服装与化妆比较。
新红的人物造型中,戏曲感过重的额妆、宝玉的辫子头、秦可卿的鬼魅造型等大胆挑战了观众对红楼人物的欣赏习惯,打破了传统的设计方式。
旧版红楼梦的造型获得一致好评,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它的造型已远精致于其它电视剧。
今天重拍《红楼梦》,在尊重历史和原著的路上,已难有建树,所以新红总设计师叶锦添的另辟蹊径也可以说是非常可贵的突破。
《红楼梦》各个版本介绍一、先说电视剧《红楼梦》《红楼梦》版本是《红楼梦》流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分抄本和刻本两部分。
2010新版连续剧《红楼梦》,可以说是按照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一百二十回普及本拍摄的,以刻本的程甲本为蓝本。
电视剧《红楼梦》李少红2010新版与1987年王扶林导演执导的老版《红楼梦》在故事情节上相比,其最大的差别正是在八十回以后,在拍摄手法上新旧都有特色,不能一家之言,而应该理解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老版《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情节是按照红学探佚成果拍摄的,故事剧情是很多抄本的集合,不仅前八十回如此,后四十回也一样是依据当时的主流红学研究成果,并无实际文字为证。
新版《红楼梦》是按照刻本的程甲本为蓝本,故事情节基本遵循原本。
而真实的原著究竟如何,各个时期的红学大家都在争论,而且也将终无定论,本人认为恐怕只有曹雪芹本人才知道了。
尽管今天仍有人不喜欢程、高的后四十回,但是,止于八十回的《红楼梦》毕竟是不完整的,程、高在曹雪芹身后不久,以接近同时代人的观察角度、思想方法、语言习惯,甚至可能还是在曹雪芹部分残稿的基础上,推出了完整版的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并开《红楼梦》刻本印刷的先河,成为二百余年间一切刻本的源头,后世的刻本,包括白文本和评点本,如东观阁本、本衙藏本、藤花榭本、善因楼本、三让堂本、纬文堂本、文元堂本、妙复轩本、增评补图石头记等,都是程、高本的翻刻本。
程甲本的问世,是《红楼梦》广泛流传的开始,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怎么评价程、高的功绩都不过分。
较之其后数十种《红楼梦》的续书,程甲本的成就有目共睹。
所以新版红楼梦采用程甲本为蓝本,道理就在于此。
当然对于红学研究学者来说,电视剧就是电视剧,看的是剧本,不是历史纪录片,而剧本当然不可能等同于原著或史学正典。
一般的读者所读的也就是《红楼梦》的普及版了。
普及版五花八门,略介绍几个:1.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研究所校注出版的《红楼梦》,此本以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参校各脂本,由于选取底本最为精良,并由冯其庸等红学大家主编,使此校本的文本质量颇为可观。
《红楼梦》各个版本介绍一、先说电视剧《红楼梦》《红楼梦》版本是《红楼梦》流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分抄本和刻本两部分。
2010新版连续剧《红楼梦》,可以说是按照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一百二十回普及本拍摄的,以刻本的程甲本为蓝本。
电视剧《红楼梦》李少红2010新版与1987年王扶林导演执导的老版《红楼梦》在故事情节上相比,其最大的差别正是在八十回以后,在拍摄手法上新旧都有特色,不能一家之言,而应该理解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老版《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情节是按照红学探佚成果拍摄的,故事剧情是很多抄本的集合,不仅前八十回如此,后四十回也一样是依据当时的主流红学研究成果,并无实际文字为证。
新版《红楼梦》是按照刻本的程甲本为蓝本,故事情节基本遵循原本。
而真实的原著究竟如何,各个时期的红学大家都在争论,而且也将终无定论,本人认为恐怕只有曹雪芹本人才知道了。
尽管今天仍有人不喜欢程、高的后四十回,但是,止于八十回的《红楼梦》毕竟是不完整的,程、高在曹雪芹身后不久,以接近同时代人的观察角度、思想方法、语言习惯,甚至可能还是在曹雪芹部分残稿的基础上,推出了完整版的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并开《红楼梦》刻本印刷的先河,成为二百余年间一切刻本的源头,后世的刻本,包括白文本和评点本,如东观阁本、本衙藏本、藤花榭本、善因楼本、三让堂本、纬文堂本、文元堂本、妙复轩本、增评补图石头记等,都是程、高本的翻刻本。
程甲本的问世,是《红楼梦》广泛流传的开始,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怎么评价程、高的功绩都不过分。
较之其后数十种《红楼梦》的续书,程甲本的成就有目共睹。
所以新版红楼梦采用程甲本为蓝本,道理就在于此。
当然对于红学研究学者来说,电视剧就是电视剧,看的是剧本,不是历史纪录片,而剧本当然不可能等同于原著或史学正典。
一般的读者所读的也就是《红楼梦》的普及版了。
普及版五花八门,略介绍几个:1.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研究所校注出版的《红楼梦》,此本以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参校各脂本,由于选取底本最为精良,并由冯其庸等红学大家主编,使此校本的文本质量颇为可观。
新旧《红楼梦》差别
看完新旧《红楼梦》的第一集之后,感觉这两部电视剧的差别相差的地方蛮大的。
首先,在两部电视剧的制作上来看,旧版《红楼梦》由于拍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设备相对于现在来说会比较落后、比较简陋,所以画面的品质来说相对来说差一点。
而新版《红楼梦》拍摄完成于近几年,所以无论是设备还是后期制作上来说都优于旧版的不少。
虽然旧版的画面效果不如新版的,但是旧版的毕竟依然是经典,这一点是新版的所无法比拟的,新版也就是翻拍的,所以无论是在我的观点,还是网络上的网友对两个新旧版本的评价,都一致的认为旧版的比新版本的好看许多,毕竟旧版《红楼梦》在上映了近二十多年来,在电视上一直都是经久不衰的。
还有就是从人物的服装上面,旧版的《红楼梦》的人物服装虽然没有新版的那么花哨,但是旧版的人物仍然给观众的视线一种美的感觉,就像是看古代人一样,就像是古代的纪录片,而新版《红楼梦》的人物穿着有点现代化的感觉,直接给我们观众一种现代人穿着古装在拍古装片的感觉,所以旧版的比新版的好很多。
另外,在配乐上两部也是相差很大的,旧版的配乐制作欲达到的效果是:回到过去,回到原著本身。
而新版,则是立足现在,为经典名著添加现代的时髦。
新《红楼》以“颠覆”为最大特征的创作理念,无疑是对观众接受能力的极大挑战。
勇气值得嘉许,但不经深思熟虑、缺乏深厚底蕴支撑的挑战,只能视为鲁莽。
史上最没有规矩的元妃省亲——新旧《红楼》省亲对比(1)最近课上放《红楼梦》,添加新版进行对比,效果很好。
现在将“元妃省亲”一节整理出来。
87版36集,省亲拍了40分钟。
50集的新红,省亲只拍了20分钟。
怎么少了这么多?难道仅仅是因为旁白带过?事实上,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新红在很多细节上都是背离原著意旨的。
上次在办公室,有个外班同学问我在哪里拷红楼视频,我说在F盘,他打开后发现是老版,抱怨都什么年代了还看老版,我说老版忠实原著就看老版吧,他居然义正词严地教育我说:要活在当下!我真是哭笑不得了。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通过看新红证明我活在当下了,也要通过对比让大家知道新版是怎样清汤寡卤不伦不类,让我不屑活在这样的当下。
1.这第一张图就有与原著不符。
旁白大叔都说了“于是贾政方择日题本,本上之日,奉朱批准奏”,没说让太监进府来传圣旨吧,这一下就落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俗套了。
再有,内眷怎么能和男人们参差错落地跪在一起!新红大概是不知道“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所以只要有人的地方,不管场面大小,往往主子仆人小姐丫鬟男男女女一屋子,乱哄哄毫无避忌!这是如果你仔细辨听太监的话,会发现圣旨上居然写着“恩准贤德妃娘娘……”,这个皇帝真是礼数周详,对臣子还要尊称自己的妾叫娘娘!新红再现原著已经捉襟见肘,一离开原著更是错漏百出。
上一集贾政被宣进宫后,贾母等问发生了什么情况,一门吏回道:“夏公公传旨,诏政老爷入朝”,王熙凤说:“你直说入朝做什么怕不跑怕?”,门吏回道“这个连赦老爷也不知道,只有政老爷一人进去了”。
“政老爷”、“赦老爷’岂是下人们嘴里说的?2.个人觉得,像这种小龙套,表情没必要这么丰富吧!3.说实话,这张雪景图角度别致,层次分明,色调清冷,气势磅礴。
不过不知是实景还是“高科技”。
4.这也是一张美图。
不过据网友爆料,这张图在片中被用了n次。
5.很快就开春了!这我们可以理解成蒙太奇吧。
话说这也许是扬州瘦西湖的外景地,景色很古雅,赞一个!可元妃省亲在正月十五,貌似杨柳还没发芽吧?不是说五九六九才隔河看柳么?6.这个场景很多抵制新红的网友叫它“丰都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