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成教师课堂上布置的网上作业; 2.有人曾说:“10岁时,我们仰慕父亲;20岁时,我们鄙弃父亲;40 岁时,我们敬重父亲。”其实,父亲仍是那个父亲,但不同年龄的我们却 会有不同的感情。十五六岁的你对父亲的情感是怎样的,请列举一例,说 说自己与父亲的情感。
读“父”与“子”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你能尝试着给这句话加上一组关联词吗?加上再读,你更加能体会出 父亲的沧桑。
父亲和我虽然都是东奔西走,但是,家中光景还是一日不如一日。 朱自清毕业于北京大学,受过中国最好的教育。他的父亲也曾经驰 骋官场和商场,做过许多大事。 如果靠着自己的智慧、阅历、勤奋都不能改变生活现状的话,那也 许就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的问题了。确实,当时不 仅是季节的冬天,中国也正在冬天中啊,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皮之 不存,毛将焉附。朱自清父亲面对的,不仅是家族老人离世的悲哀, 自己失业的悲哀,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啊!
四次流泪:
a:悲哀之泪 :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b:感动之泪 :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 c: 感伤之泪 :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 d: 伤心之泪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第四次的“泪”:是接读父亲来信时,在“晶莹的泪 光”中又看到了几年前分别时的父亲“背影”,追忆往 事,惦念老父,相见无期,悲感交集,其泪的是思念之 泪。与开头难忘背影相呼应,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 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 他的背影。
这一句起什么作用?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 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 。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 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 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