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病历分析修改
- 格式:ppt
- 大小:563.00 KB
- 文档页数:221
儿童医院病例题儿科消化专业病历分析题病历七(易)患儿××,女,4月,主因咳嗽7天,发热、腹泻2天于2006-12-22入院现病史:入院前7天患儿咳嗽,流涕,无发热,自服感冒药(具体不详)无好转,入院前3天患儿突然发烧,体温最高达38.6℃,咳嗽略加重,自服百服宁0.6ml口服,热一过性退后很快再次复升至39.5℃-40℃,入院前2天患儿出现呕吐和腹泻,大便为黄色稀水样便,量多,10余次/日,无脓血便,伴呕吐4次,呕吐为非喷射性呕吐,为胃内容物,不含胆汁,入院前1天患儿精神差,食欲差,腹泻较前加重,小便稍减少为进一步诊治转来我院,门诊查血常规:WBC5.7×109/LHGB115g/L N80.5% L15.7% CRP10mg/L 。
血气分析:PH 7.37 PCO222.2mmHg,,BE-11.5mmol/L, HCO314.3mmol/L, Na 137mmol/L, K4.1mmol/L。
便常规:正常;故门诊以“腹泻病”收入院。
发病以来精神弱,食欲差,无抽搐,无脓血便,尿少,色黄。
体格检查:体温 38.5 ℃体重 10 公斤身长71cm 头围 45cm呼吸 32 次/分脉搏 156 次/分血压 80 / 45 毫米汞柱神清,精神可,呼吸平稳,哭无泪,口唇干,前囟及眼窝稍凹陷,皮肤弹性好,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偶及痰鸣,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10-15次/分,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5.7×109/L HGB115g/L N80.5% L15.7% CRP10mg/L 。
血气分析:PH 7.37 PCO222.2mmHg,, BE-11.5mmol/L, HCO314.3mmol/L, Na 137mmol/L,K4.1mmol/L。
便常规:正常。
胸片:肺纹理增多,未见具体片影,心影不大。
儿科病例分析一、3岁小儿,发热、流涕、干咳3周。
查体:体温39°C,浅表淋巴结不大,咽红,双肺呼吸音粗,无湿罗音,呼吸30次/分,心率128次/分,WBC7.5×109/L。
1该患儿最有可能的诊断?支气管炎2 该患儿最主要的护理诊断?发热3 应采取的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热水擦浴(2)加强口腔护理,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准确记录,如有虚脱表现,应予保暖,饮热水。
严重者给予静脉补液(3)给予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拭或药物降温。
二、患儿,女,8个月,因多汗,烦躁,睡眠不安就诊,患儿为人工喂养,至今未加辅食,体检:可见方颅,手镯,足镯。
1、主要的临床诊断是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病因:(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2)日光照射不足(主要的原因)(3)生长速度快(4)维生素D摄入不足(5)疾病与药物的影响3、治疗要点:(1)控制病情活动,防止骨骼畸形(2)口服维生素D治疗(3)加强营养,保证足够奶量(4)及时添加转乳期食物(5)坚持户外活动(6)严重骨骼畸形者需手术治疗4、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2)有感染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3)潜在并发症:骨骼畸形等(4)知识缺乏5、护理措施:(1)户外运动(2)补充维生素D:①增加富含维生素D及矿物质的食物;②按医嘱给维生素D 制剂。
(3)加强护理预防感染(4)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5)加强体育锻炼(6)健康教育三、患儿,女,胎龄35周,生后3天,体重2000克,今发现患儿不吃奶,少哭,活动少,面色苍白,双下肢、臀部、头颈部出现硬肿。
查:体温(肛温)29℃,呼吸62次/分,脉搏150次/分。
1、主要的临床诊断的是新生儿硬肿症2、病因和发病机制:(1)寒冷、早产、感染和窒息为主要病因;(2)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3)寒冷损伤3、治疗要点:(1)复温是低体温患儿治疗的关键,复温原则是逐步复温,循序渐进(2)支持疗法足够的热量有利于体温恢复(3)合理用药:有感染者选用抗生素。
儿童医院病例分析——呼吸系统病例题病例一(易)患儿,女,6岁,主因“咳嗽、喘息4天”入院。
患儿于入院前4天受凉后出现咳嗽,初为单声咳,逐渐呈阵发性发作,以夜间、晨起为著,有痰不易咳出,无明显发热,伴有喘息,严重时不能平卧,大汗,口周发青,说话不能连成句,予“硫酸特布他林气雾剂”雾化吸入1次后约半分钟逐渐缓解。
血常规示白细胞6.0×109/L,中性细胞64.3%,淋巴细胞30.9%,血色素124g/L,血小板300×109/L,拍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模糊”。
既往有咳喘史,曾查过敏原有羊肉、豆角、花草混合物等过敏。
否认哮喘家族史。
入院查体:体温36.5℃,呼吸27次/分,脉搏125次/分,神志清楚,精神反应稍弱,呼吸促,端坐呼吸,口周发青,唇无发绀,能对答,语不成句。
呼吸运动两侧对称,叩诊呈过清音,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高调喘鸣音,少许痰鸣音,呼气相延长,未闻及明显细湿罗音。
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
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一、诊断(2分)支气管哮喘(1分):未控制病例,重度发作(1分)二、诊断依据(2分)(症状:反复喘息0.5分,体征:呼气相延长,可闻及高调呼气相喘鸣音及粗湿啰音0.5分,支扩药治疗有效0.5分,分级分度0.5分)根据患儿为大女孩,反复出现喘息2次,平时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有咳嗽症状,本次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高调呼气相喘鸣音及粗湿啰音,呼气相延长,院外有过敏原试验阳性及在我院曾诊断过敏性鼻炎病史,胸片未见肺部病变,支扩药治疗有效,故支气管哮喘诊断成立。
患儿未规律治疗,属于未控制病例,本次发病急性发作,有喘憋、胸闷、呈端坐呼吸、大汗淋漓、语不成句,查体呼吸、心率增快,考虑哮喘为重度发作。
三、鉴别诊断(2分)(1)肺结核(0.5分):本患儿有咳嗽、喘息症状,家族中有结核患者,应注意支气管肺淋巴结结核肿大淋巴结压迫气道引起喘息可能。
但患儿起病急,病史短,症状呈发作性,无持续,无消瘦、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卡疤阳性,PPD试验(-),胸片及肺CT未提示结核病灶存在,纵隔淋巴结未见肿大,且患儿家长结核已钙化无明显症状,故暂不考虑此病。
实训六~十病案分析【实训目的与要求】一、能归纳出小儿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列出诊断依据,写出治疗计划二、能对小儿常见疾病进行诊断、治疗三、能独立完成体格检查,并发现常见体征【实训地点】儿科示教室【实训学时】每次2学时【实训步骤】一、根据所给病例做出初步诊断。
二、说出诊断依据。
三、说出诊疗计划。
(包括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案分病析(一)患儿东东,10个月,体重5kg,生后一直人工喂养,平时多汗,烦躁不安,夜哭。
查体:口唇苍白、枕秃、方颅。
血钙磷乘积<30,碱性磷酸酶升高,X线检查示临时钙化带消失。
请问(1)该患儿应考虑那些疾病并存?主要诊断是什么?(2)该患儿最可能并发那种贫血?腹泻时最可能导致那种性质的脱水?(3)若清晨突然出现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出冷汗,应考虑哪种并发症?如何急救?(4)今日上午患儿突然出现全身抽搐2次,每次持续1分钟左右,抽搐停止后一切活动正常,无发热。
惊厥原因是什么?哪项检查最有助于诊断?如何急救?病案分析(二)姓名:张XX 性别:男年龄:10个月体重:9kg 入院时间:2007-11-20 11Am 病史:因“呕吐、腹泻、发热3天伴无尿6小时”入院。
患儿3天前开始出现腹泻蛋花汤样大便,无明显黏液,每日10余次,量多,伴呕吐、口渴及尿少,有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曾在当地医院给与“思密达、泻立停”等治疗,效果不佳,症状逐渐加重,今日凌晨5时开始一直未解小便,哭时无泪,口渴及明显,反应淡漠,于上午11时入本院住院治疗。
PE: T38 ℃,P150次/min,R36次/min,前囟明显凹陷,嘴唇极干燥,脉搏细速,四肢冰凉,有皮肤花纹。
腹平软,肠鸣音活跃。
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偶见少量白细胞;血常规显示:WBC 5.2×109 /L,N40%;血清钠 125mmol /L请问:(1)导致该患儿腹泻最可能的病原体是什么?(2)判断该患儿脱水程度和性质?(3)患儿经过输液4小时后,脱水好转,尿量增多,但又出现精神萎靡、心音低钝,腹胀、肠鸣音减弱,此时考虑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如患儿需要静脉补钾,其浓度是多少?(5)如患儿在补液过程中突然惊厥,其最能的原因是什么?病案分析(三)患儿彬彬,因“发热、咳嗽2天伴气喘、青紫1天”入院。
儿科病例分析(001)儿科病例分析儿科病例分析一、3岁小儿,发热、流涕、干咳3周。
查体:体温39°C,浅表淋巴结不大,咽红,双肺呼吸音粗,无湿罗音,呼吸30次/分,心率128次/分,WBC7.5×109/L。
1该患儿最有可能的诊断?支气管炎2 该患儿最主要的护理诊断?发热3 应采取的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热水擦浴(2)加强口腔护理,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准确记录,如有虚脱表现,应予保暖,饮热水。
严重者给予静脉补液(3)给予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拭或药物降温。
二、患儿,女,8个月,因多汗,烦躁,睡眠不安就诊,患儿为人工喂养,至今未加辅食,体检:可见方颅,手镯,足镯。
1、主要的临床诊断是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病因:(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2)日光照射不足(主要的原因)(3)生长速度快(4)维生素D摄入不足(5)疾病与药物的影响3、治疗要点:(1)控制病情活动,防止骨骼畸形(2)口服维生素D治疗(3)加强营养,保证足够奶量(4)及时添加转乳期食物(5)坚持户外活动(6)严重骨骼畸形者需手术治疗4、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2)有感染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3)潜在并发症:骨骼畸形等(4)知识缺乏5、护理措施:(1)户外运动(2)补充维生素D:①增加富含维生素D及矿物质的食物;②按医嘱给维生素D 制剂。
(3)加强护理预防感染(4)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5)加强体育锻炼(6)健康教育三、患儿,女,胎龄35周,生后3天,体重2000克,今发现患儿不吃奶,少哭,活动少,面色苍白,双下肢、臀部、头颈部出现硬肿。
查:体温(肛温)29℃,呼吸62次/分,脉搏150次/分。
1、主要的临床诊断的是新生儿硬肿症2、病因和发病机制:(1)寒冷、早产、感染和窒息为主要病因;(2)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3)寒冷损伤3、治疗要点:(1)复温是低体温患儿治疗的关键,复温原则是逐步复温,循序渐进(2)支持疗法足够的热量有利于体温恢复(3)合理用药:有感染者选用抗生素。
儿科病例分析报告范文病情描述患者为一名5岁男童,因发热、咳嗽和呼吸急促而就诊。
症状出现2天,父母用退烧药物和咳嗽药物进行治疗,但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患儿无发病前任何明显病史。
既往病史患者无既往病史,没有接种任何疫苗。
体格检查患儿体温38.8℃,心率120次/分钟,呼吸频率30次/分钟。
粘膜湿润,无明显充血。
心肺听诊无异常,肺部闻及少许干啰音。
腹部软,无肌紧张,肝脾可触及。
四肢无浮肿、关节无红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3.5 × 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65,淋巴细胞比例0.30,血小板计数300 × 10^9/L。
•血气分析:pH 7.45,二氧化碳分压40mmHg,氧分压85mmHg,氧饱和度95%。
•胸部X线拍片:双侧肺纹理增多,可见斑点状浸润影。
诊断与治疗根据患儿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我们初步诊断为肺炎。
考虑到患儿的年龄和病情,我们采取以下治疗措施:1.给予抗生素治疗: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每日2次,剂量根据体重调整。
2.对发热进行对症治疗:口服退烧药物(布洛芬)控制体温。
3.给予支持治疗:保持患儿充足的液体摄入,提供适当的营养。
4.观察呼吸情况:定期监测患儿的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吸氧治疗。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体温、血常规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患儿的发热逐渐减退,咳嗽和呼吸急促也有所缓解。
经过7天的治疗,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呼吸频率稳定在正常范围。
胸部X线片显示肺部感染影像减轻。
血常规指标正常。
随访和建议患儿完成全程治疗后,我们进行了一次随访。
患儿的症状已消失,无咳嗽、发热等不适。
胸部X线片示炎症吸收良好。
我们建议患儿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同时,我们也建议患儿接种相关疫苗,预防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确认该患儿为肺炎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相关指标恢复正常。
儿童医院病例分析——呼吸系统病例题病例一(易)患儿,女,6岁,主因“咳嗽、喘息4天”入院。
患儿于入院前4天受凉后出现咳嗽,初为单声咳,逐渐呈阵发性发作,以夜间、晨起为著,有痰不易咳出,无明显发热,伴有喘息,严重时不能平卧,大汗,口周发青,说话不能连成句,予“硫酸特布他林气雾剂”雾化吸入1次后约半分钟逐渐缓解。
血常规示白细胞6.0×109/L,中性细胞64.3%,淋巴细胞30.9%,血色素124g/L,血小板300×109/L,拍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模糊”。
既往有咳喘史,曾查过敏原有羊肉、豆角、花草混合物等过敏。
否认哮喘家族史。
入院查体:体温36.5℃,呼吸27次/分,脉搏125次/分,神志清楚,精神反应稍弱,呼吸促,端坐呼吸,口周发青,唇无发绀,能对答,语不成句。
呼吸运动两侧对称,叩诊呈过清音,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高调喘鸣音,少许痰鸣音,呼气相延长,未闻及明显细湿罗音。
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
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一、诊断(2分)支气管哮喘(1分):未控制病例,重度发作(1分)二、诊断依据(2分)(症状:反复喘息0.5分,体征:呼气相延长,可闻及高调呼气相喘鸣音及粗湿啰音0.5分,支扩药治疗有效0.5分,分级分度0.5分)根据患儿为大女孩,反复出现喘息2次,平时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有咳嗽症状,本次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高调呼气相喘鸣音及粗湿啰音,呼气相延长,院外有过敏原试验阳性及在我院曾诊断过敏性鼻炎病史,胸片未见肺部病变,支扩药治疗有效,故支气管哮喘诊断成立。
患儿未规律治疗,属于未控制病例,本次发病急性发作,有喘憋、胸闷、呈端坐呼吸、大汗淋漓、语不成句,查体呼吸、心率增快,考虑哮喘为重度发作。
三、鉴别诊断(2分)(1)肺结核(0.5分):本患儿有咳嗽、喘息症状,家族中有结核患者,应注意支气管肺淋巴结结核肿大淋巴结压迫气道引起喘息可能。
但患儿起病急,病史短,症状呈发作性,无持续,无消瘦、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卡疤阳性,PPD试验(-),胸片及肺CT未提示结核病灶存在,纵隔淋巴结未见肿大,且患儿家长结核已钙化无明显症状,故暂不考虑此病。
儿科典型病案分析报告病例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病史1. 病史摘要:××,女,10个月。
主诉:体重不增 2 个多月。
患者近三月来反复腹泻、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样,每日十余次,病初有呕吐,治疗后好转,食欲尚可,进食即泻,小便多,明显消瘦,无抽搐。
近2个月主要以米粉喂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 5 kg,母乳喂养至4个月,添加牛奶及米粉。
2. 病史分析:(1)患儿系婴儿,出生时生长发育正常,病程近2 月,生长缓慢,体重不增,病史中有反复腹泻,食欲尚可,但主要以米粉喂养,考虑蛋白质- 热能营养不良,应重点询问出生史,喂养史,了解辅食添加情况、如饮食的种类,数量;分析一天热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人量;询问饮食习惯,有无偏食挑食等;了解伴随疾病及治疗的情况,寻找诱因和病因。
(2)病史特点:①女婴,10月婴儿。
②有反复腹泻病史及喂养不当,以淀粉喂养为主,每日能量摄入不足。
(3)营养不良是一个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紊乱及多种营养素的缺乏,因此在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中应着重检查。
体格检查1. 结果:T 36. 2℃,P 108次/分,R 28次/分,身高70cm,体重5kg。
精神欠佳,消瘦,皮下脂肪少,无水肿,皮肤松弛,弹性差,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前囟1cm×lcm,稍凹陷;头发稀少,干枯;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音有力,无杂音;腹软,腹壁皮下脂肪0. 2cm。
肝脏肋下2. 5 cm,质软,脾脏肋下未及,肠鸣音亢进。
2.体检分析:(1)本病特点: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明显消瘦,体重减轻。
皮肤松弛,弹性差,腹壁皮下脂肪少,肝脏偏大。
.应考虑营养不良。
(2)本病例的阳性体征:消瘦,体重低,皮下脂肪少,皮肤弹性差,前囟凹陷。
.辅助检查1. 结果: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5. 2×109/L,、N 0. 40、L 0. 58,,Hb 87g/L;大便常规:黄色稀便;血生化:ALT 55. 2IU/L,AST 581U/L,GGT 871U/L,LDH 6191U/L,HBDH 2271U/L,TP 49g/L,ALB 29g/L;肾功能正常;血K+ 3. 5mmol/L、Na+ 131mmol/L,、Cl- 96mmol/L;空腹血糖3. 5mmol/L;乙肝两对半: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