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患者ONS专家共识(2017)解读201712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21
《中国癌症杂志》2017年第27卷第9期 CHINA ONCOLOGY 2017 Vol.27 No.91 乳腺癌筛查指南(附录Ⅰ)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 ⑴ 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作诊断。
⑵ 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其最终目的是要 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⑶ 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和群体筛查(mass screening)。
机会性筛查是妇女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群体筛查是社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乳腺检查。
1.2 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⑴ 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岁开始,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
⑵ 群体筛查国内暂无推荐年龄,国际上推荐40~50岁开始,目前国内开展的群体筛查采用的年龄均属于研究或探索性质,缺乏严格随机对照研究的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数据。
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1.3.1 乳腺X线检查 ⑴ 乳腺X 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妇女乳腺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年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1 乳腺癌筛查指南(附录Ⅰ)2 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Ⅱ)3 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Ⅲ)4 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Ⅳ)5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6 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规范(附录Ⅴ)7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8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9 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临床指南10 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11 乳腺癌患者康复治疗共识12 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13 乳腺原位(内)癌治疗指南14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15 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16 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 附 录 [关键词] 乳腺癌;诊断;治疗;指南 DOI: 10.19401/ki.1007-3639.2017.09.004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3639(2017)09-0695-66695696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年版)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127.《影像引导肝脏肿瘤热消融治疗技术临床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2017)要点肝脏肿瘤热消融是指通过热效应原位灭活肝脏肿瘤的局部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冷冻消融(Cryo-A)、激光消融(LA)、超声消融等。
多在影像引导下经皮穿刺实施,具有操作简便、微创、精准、疗效确切等优点,也可在腹腔镜下或开放术中完成,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一、适应证(一)肝脏恶性肿瘤1.完全消融:(1)原发性肝癌:单发肿瘤,直径≤5cm;多发(数目≤3)肿瘤,最大直径≤3cm。
(2)肝脏转移肿瘤:原发病灶已得到有效控制、无肝外其他部位转移或肝外转移灶稳定、肝内病灶预期能完全消融。
2.姑息消融目的在于最大限度消减肿瘤负荷、缓解肿瘤引起的症状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1)原发性肝癌:无法完全消融、无消融治疗禁忌证,射频消融可单独应用,也可联合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2)肝脏转移瘤:存在肝外其他部位转移时可在全身治疗的同时行肝内病灶消融。
(二)肝血管瘤直径5cm、有临床症状。
二、禁忌证1.肿瘤弥漫分布。
2.侵犯邻近空腔脏器。
3.肝功能Child-PughC级。
4.无法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
5.合并活动性感染,尤其是胆系感染等。
6.顽固性大量腹水、恶液质。
7.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肝内衰竭。
8.ECOG分级2级(表1).9.意识障碍或不能配合治疗。
三、消融手术室要求与布局四、术前准备1.设备和器材:2.术前检查:3.药品准备:4.患者准备:五、麻醉方案1.全凭静脉麻醉:2.镇静、镇痛联合局部麻醉:3.全身麻醉:六、操作步骤1.体位选择:2.呼吸屏气训练:3.确定皮肤穿刺点及穿刺路径:4.实施麻醉。
5.穿刺部位消毒、铺巾,根据射频电极类型必要时皮肤穿刺点做小切口。
6.射频电极针穿刺:7.射频消融:8.术中注意事项:9.撤针:10.即刻疗效评价:七、术后处理八、并发症防治1.疼痛:2.消融后综合征:3.胆心反射:4.心包填塞:5.胆脂瘤:6.肝功能衰竭:7.肝内血肿、肝包膜下和/或腹腔出血:8.气胸:9.胸腔积液:10.胆管和/或胆囊损伤:11.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瘘:12.胃肠道损伤:13.膈肌损伤:14.肿瘤种植:15.皮肤烫伤:16.少见并发症:九、疗效评价与随访1.局部疗效:增强CT/MRI是评价局部疗效的标准影像学方法,超声造影也可应用,有条件者还可联合PET-CT。
电休克治疗方法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医师协会电休克与神经刺激专业委员会;周小东;王江;邓伟;孔庆梅;武建平;方七五;安建雄【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7(032)010【总页数】4页(P837-840)【关键词】电休克;禁忌;并发症【作者】中国医师协会电休克与神经刺激专业委员会;周小东;王江;邓伟;孔庆梅;武建平;方七五;安建雄【作者单位】;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56临床部(解放军256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河北石家庄050800;北京市大兴区精神病院精神科,北京10260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四川成都610041;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北京100191;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疼痛医学中心麻醉科,北京100012;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疼痛医学中心麻醉科,北京100012;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疼痛医学中心麻醉科,北京10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4.1为提高电休克的舒适性及安全性,规范操作及管理流程,制定如下共识,以指导临床应用。
电休克治疗亦称电惊厥治疗、电痉挛治疗,指以一定量电流通过患者头部,导致大脑皮层癫痫样放电,同时伴随全身抽搐,使患者产生暂时性意识丧失,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
其由意大利神经精神病学家Ugo Cerletti和Lucio Bini在1938年发明创造。
电休克是治疗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有效方法。
但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可引起全身肌肉痉挛,造成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
到20世纪50年代,传统电休克有了改进,即在治疗前使用静脉麻醉药和肌松剂,提高患者舒适性及安全性。
这称之为改良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
MECT因其安全性好、耐受性高、不良反应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电休克治疗。
遵循风险收益评估的原则,最大程度增加舒适性及安全性,降低患者风险。
①抑郁障碍:伴强烈自伤、自杀企图及行为,有明显自责、自罪情况者,为首选。
中国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版)第一部分
评估篇
摘要:
一、吞咽障碍的定义和影响
二、吞咽障碍的评估方法
三、吞咽障碍的治疗策略
四、吞咽障碍的预防和护理
正文:
一、吞咽障碍的定义和影响
吞咽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它涉及到食物从口腔经过咽部进入食管的过程。
吞咽障碍可能导致误吸、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严重后果。
在我国,吞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尤其在神经性疾病患者中更为常见。
二、吞咽障碍的评估方法
吞咽障碍的评估主要包括临床功能评估和仪器检查。
临床功能评估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的吞咽动作、吞咽安全性、吞咽效率等方面。
仪器检查则包括X 光、内镜等,用以了解患者的食管、胃等消化道的状况。
三、吞咽障碍的治疗策略
针对吞咽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改善吞咽功能、预防并发症和提供营养支持。
改善吞咽功能的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
预防并发症的方法包括气道保护、体位调整等。
提供营养支持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饮食的性状、供给方式等。
四、吞咽障碍的预防和护理
预防吞咽障碍的关键在于提前识别高风险人群,如神经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等。
在饮食过程中,要注重食物的质地、口感等,避免过于粘稠或过硬的食物。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康复团队进行评估和治疗,包括营养师、康复医生等。
总的来说,吞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临床医生、康复师、营养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