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的性状观察雌雄鉴别和饲养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24
果蝇的采集、饲养与性状观察实验八果蝇的采集、饲养与性状观察【实验目的】了解果蝇的生活史,学会果蝇的采集饲养和管理方法。
区别果蝇的雌雄及某些性状,为做果蝇的遗传实验练好基本功。
【实验原理】是双翅目昆虫,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等特点,是研究遗传学的经典好材料。
果蝇的生活史:卵→幼虫→蛹→成虫,最适温度20-25℃。
从卵到成虫约10天,在25 ℃时成虫约活15天。
连续30 ℃以上的温度能使果蝇不孕或死亡。
卵:果蝇卵约长0.5毫米,外围是一层由细胞组成的六角形小格的包膜的卵壳,在背面的前端伸出一对触丝,使卵生产在柔软的食物不致下沉。
幼虫期: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要经过两次脱皮,所以幼虫包括三个阶段(令)。
蛹化:当幼虫准备准备化蛹时,它们从培养基中爬出来附在较干燥的表面,果蝇在末令幼虫的皮中化蛹,起初白、软,后渐色深、硬,最后发育成一个有成虫体型与器官的人体,这些转变完成以后,成体就从蛹壳的前端强挤出来。
【实验材料及用具】1、果蝇(若干品种):残翅;18#野生型(5组);22#白眼(6-8组);6#短翅白眼;e#黑檀体。
2、用具:放大镜、培养瓶(可用纱布包裹的棉花球塞与牛奶瓶或大、中型指管做成)、三角瓶、软木塞、火柴、大头针、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电子天平、玻璃棒,白纸、废洋铁罐头盒、标签纸、胶水、乙醚、红糖或白糖、琼脂、玉米粉(或面粉)、95%(或70~75%)酒精酵母菌液(用量极少,勿须另行培养,可向附近酒厂索取)。
【实验方法】(一)果蝇的观察:①果蝇的生活史果蝇是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
它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发育时期。
果蝇生活周期及各个发育阶段的时间长短与温度关系十分密切。
超过30℃,能使果蝇不育和死亡。
温度降低,会使果蝇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降低。
一般在20℃~25℃下培养最为合适。
在适宜的温度下,大约经过10~14天即可繁殖一代。
②雌雄果蝇的鉴别将麻醉的果蝇置于载波片,在显微镜下(4倍或10倍)鉴别雌雄果蝇。
一果蝇性状观察与雌雄鉴别实验一:果蝇性状观察与雌雄鉴别一、实验目的:学习区别雌雄蝇和观察果蝇主要性状,掌握制备果蝇饲料和进行果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蝇为双翅目昆虫,用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生长迅速,生活周期短,没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繁殖力较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期内即可获得多数子代,有利于遗传学分析;培养条件简易可行;其突变形状多属形态变异,便宜观察,因此,果蝇在遗传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实验材料、用具和试剂:饲养的野生型和几种常见的突变型果蝇。
双筒解剖镜,放大镜,饲养瓶或饲养管,麻醉瓶,白瓷板,棉塞,玻璃棒,镊子,大烧杯,酒精灯。
三脚架,石棉网,标签,新毛笔,酒精棉球,吸水纸,玉米粉,琼脂,葡萄糖,酵母(原液或干粉),乙醚,丙酸或乳酸,死蝇盛留器,胶水四、实验内容和步骤:一)、制备饲料:1、准备作为饲养瓶的广口瓶或玻璃管(消毒、干燥)并按饲养器口部大小制备棉塞(消毒)2、果蝇的幼虫和成虫的主要食物,都是饲料内繁殖的酵母菌。
按照下表成分和下述方法制备饲料。
常用的果蝇饲料及成分玉米粉饲料米粉饲料水100ML 100ML琼脂1.1G 1—1.5G糖10G 10G玉米粉11G酵母菌夜(或粉)数滴数滴杀霉剂(丙酸或乳酸)1---2滴1—2滴米粉10G按配方之比例称量所需物品。
先用定量中2/3的水将琼脂煮化,再加糖,溶化;再将玉米粉混合于1/3水内,搅匀后倾入琼脂糖夜中,一同煮沸,并随时用玻璃棒搅动,待煮沸数分钟,饲料成为可流动的浆糊状时,即倾入饲养器内。
每一饲养器内的饲料厚度约为2CM即可。
倾入饲料时,应注意勿使饲料倾在饲养瓶内的侧壁上,以免粘着果蝇。
每一饲养器内装好饲料后,立即塞好棉塞,直立在一旁。
(两天后)待凝后,用镊子夹酒精棉球(拧干)将器内侧壁上的水珠和饲料擦干净,滴入1—2滴杀霉剂,并转动饲养瓶,使杀霉剂均匀分布于饲料表面,然后滴入或撒入酵母液或干粉,使其均匀分布于饲料表面。
实验一:果蝇性状观察与雌雄鉴别一、实验目的:学习区别雌雄蝇和观察果蝇主要性状,掌握制备果蝇饲料和进行果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蝇为双翅目昆虫,用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生长迅速,生活周期短,没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繁殖力较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期内即可获得多数子代,有利于遗传学分析;培养条件简易可行;其突变形状多属形态变异,便宜观察,因此,果蝇在遗传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实验材料、用具和试剂:饲养的野生型和几种常见的突变型果蝇。
双筒解剖镜,放大镜,饲养瓶或饲养管,麻醉瓶,白瓷板,棉塞,玻璃棒,镊子,大烧杯,酒精灯。
三脚架,石棉网,标签,新毛笔,酒精棉球,吸水纸,玉米粉,琼脂,葡萄糖,酵母(原液或干粉),乙醚,丙酸或乳酸,死蝇盛留器,胶水四、实验内容和步骤:一)、制备饲料:1、准备作为饲养瓶的广口瓶或玻璃管(消毒、干燥)并按饲养器口部大小制备棉塞(消毒)2、果蝇的幼虫和成虫的主要食物,都是饲料内繁殖的酵母菌。
按照下表成分和下述方法制备饲料。
常用的果蝇饲料及成分按配方之比例称量所需物品。
先用定量中2/3的水将琼脂煮化,再加糖,溶化;再将玉米粉混合于1/3水内,搅匀后倾入琼脂糖夜中,一同煮沸,并随时用玻璃棒搅动,待煮沸数分钟,饲料成为可流动的浆糊状时,即倾入饲养器内。
每一饲养器内的饲料厚度约为2CM即可。
倾入饲料时,应注意勿使饲料倾在饲养瓶内的侧壁上,以免粘着果蝇。
每一饲养器内装好饲料后,立即塞好棉塞,直立在一旁。
(两天后)待凝后,用镊子夹酒精棉球(拧干)将器内侧壁上的水珠和饲料擦干净,滴入1—2滴杀霉剂,并转动饲养瓶,使杀霉剂均匀分布于饲料表面,然后滴入或撒入酵母液或干粉,使其均匀分布于饲料表面。
然后再在饲料内插上消毒的吸水纸(作用是吸取水分和供给幼虫化蛹的场所),塞好棉塞,放置于258℃左右的恒温箱内待用。
为了保证酵母菌和果蝇的良好生长和繁殖,必须注意防止霉菌和其他细菌在饲养瓶内繁殖,使用的杀霉剂只有一些抑制霉菌生长的作用,而无绝对防止的作用,因此关键在于各项操作中,严格消毒和灭菌。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果蝇作为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观察并记录果蝇生活史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
3. 重点掌握区分雌雄果蝇的方法。
4. 识别几种常见的突变性状:白眼(w)、残翅(vgvg)、黑檀体(ee)。
5. 了解果蝇的饲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生物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染色体数少、饲养简便等优点。
通过对果蝇的研究,可以了解基因分离、连锁交换、染色体畸变以及基因的表达与调节等方面的知识。
本实验通过观察果蝇的形态特征,区分雌雄果蝇,并识别几种常见的突变性状。
三、实验材料1. 野生型果蝇:红眼、灰体、长翅、直刚毛。
2. 突变体果蝇:白眼(w)、残翅(vgvg)、黑檀体(ee)。
3. 乙醚、麻醉瓶、放大镜、显微镜、毛笔、白瓷板、解剖针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果蝇幼虫期形态特征,记录幼虫期的性别区分特点。
2. 观察果蝇蛹期形态特征,记录蛹期的性别区分特点。
3. 观察果蝇成虫期形态特征,重点区分雌雄果蝇。
a. 观察体型:一般雌性个体要明显大于雄性个体。
b. 观察腹部末端:雌性腹部椭圆,末端稍尖;雄性末端钝圆。
c. 观察背部环纹:雌性有明显5条黑色条纹;雄性腹背只有3条,上部两条窄,最后1条宽且延伸至腹部腹面,呈一明显黑斑。
d. 观察性梳:雄蝇第一对胸足跗节的第一亚节基部有一梳状黑色鬃毛结构,为性梳;雌蝇没有性梳。
e. 观察腹部腹面末端外生殖器结构:雄蝇外生殖器色深,雌蝇色浅。
4. 识别几种常见的突变性状。
5. 学习果蝇的饲养方法。
五、实验结果1. 果蝇幼虫期较难区分雌雄,但可以通过观察幼虫的体型、颜色、刚毛等特征进行初步判断。
2. 果蝇蛹期难以区分雌雄,因为蛹期果蝇已经进入变态阶段,外部形态变化较大。
3. 果蝇成虫期较易区分雌雄,根据上述观察方法,可以准确判断果蝇的性别。
4. 成功识别了白眼(w)、残翅(vgvg)、黑檀体(ee)等几种常见的突变性状。
果蝇的性别鉴定,性状观察及饲养方法摘要:了解果蝇在遗产学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果蝇的麻醉方法及观察不同突变体的表现型、学习果蝇的性别鉴定、果蝇培养基的制作、了解果蝇的培养方法。
1.引言进一步了解、掌握模式动物—果蝇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如何饲养果蝇、最适环境因子、生活周期和生殖特性;理解果蝇的生活史、生殖特性;学会分辨雌雄;认识几种基本性状、并掌握果蝇的麻醉技术、处女蝇的筛选。
2.实验材料2.1 试验材料2.1.1观察所用材料:体式显微镜、白色塑料板、小毛笔、解剖针、麻醉瓶、培养皿、棉花、麻醉剂乙酸乙酯、尸体盛留器、野生型果蝇及突变体原种2.1.2培养所用材料生化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瓶配制培养基用品:玉米粉、蔗糖、酵母粉、丙酸、琼脂、水、电磁炉、钢精锅、玻璃棒、小烧杯2.2试验方法及结果2.2.1果蝇是遗传学分析的好材料生长迅速,生活史较短,短时间内可获得大量子代;容易饲养,在常温下以玉米粉做饲料就可使之生长繁殖;染色体数目少,加之唾腺染色体巨大,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突变性状多,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2.2.2 果蝇生活史的观察卵:雌雄果蝇羽化后12小时内不能交配,所以选处女蝇要利用这12小时。
超过12小时开始交配,2天后开始产卵,每只雌果蝇一生中可产卵400—500枚,卵长0.5mm,椭圆形,端部两侧各具一纤丝。
幼虫:受精卵经1-2天孵化(25℃时12小时开始孵化),经4-5天2次蜕皮,成为3龄幼虫,体长可达4-5mm。
蛹:3龄幼虫爬上培养瓶内壁化蛹,蛹梭形、由淡黄至黄褐色。
成虫:蛹期约4天开始羽化,一般傍晚羽化的数量比黎明的多。
刚羽化的成虫体较大。
色较淡、翅还未展开、体表较软。
2.2.3果蝇的麻醉及观察方法对果蝇进行检查时,可用乙醚或乙酸乙酯麻醉,使它保持静止状态,作种蝇以轻度麻醉为宜(选乙醚);做观察可用乙酸乙酯深度麻醉致死。
麻醉过度的孤影翅膀外展,与身体垂直。
麻醉时将麻醉剂(2-3滴)滴到麻醉瓶塞的绵球上(注意不要让麻醉剂流到瓶内),同时麻醉瓶要保持干燥,否则会粘住果蝇翅膀。
果蝇的性别鉴定、形状观察及饲养方法B1组实验日期:2013.04.161.引言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果蝇的各种性状,识别性别,学习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收集处女蝇等。
利用显微镜和解剖镜结合数码照相机将果蝇的各种形状拍成照片,学习识别。
2.试验材料2.1 试验材料体视显微镜;蓝色塑料板;小毛笔或解剖针;麻醉瓶一个;培养皿一个;野生型果蝇及突变体原种;滤纸条若干;麻醉剂(装在滴瓶中);尸体盛留器;生化培养箱(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瓶;玉米粉;蔗糖;酵母粉;丙酸;琼脂;水;电磁炉;玻璃棒;小烧杯。
3.实验方法3.1 果蝇麻醉及观察方法观察果蝇和选择亲代果蝇进行杂交试验时,都要先把果蝇麻醉,使之处于昏迷状态,便于分拣。
具体步骤如下:(1)轻拍培养瓶,使果蝇震落到培养基上。
(2)拔掉培养瓶的塞子,迅速将培养瓶口倒扣在麻醉瓶口上,再次轻拍培养瓶,使果蝇调入麻醉瓶内。
当有足够数量的果蝇落入麻醉瓶内时,将两瓶迅速分开各自盖好。
(3)拔出麻醉瓶的瓶塞,向瓶塞中的棉团滴几滴乙醚,重新盖上塞子。
片刻,果蝇便会被麻醉,纷纷掉落瓶底。
(4)将麻醉的果蝇置于体视显微镜下用小毛笔轻轻地拨动观察,将需要的果蝇用毛笔拨入新的培养瓶中,将不需要的果蝇倒入尸体盛留器中。
3.2 雌雄果蝇的辨别黑腹果蝇的一个优势是雌雄蝇的一些表型特征差别很明显,很容易辨别雌雄:(1)大小雌体通常比雄体大。
(2)形态雌体腹部稍尖,较宽厚呈卵圆形;雄体腹部钝圆,相对窄小呈柱状。
(3)条纹雌体腹部背面有宽窄相近的5条黑色条纹;雄体腹背只有3条,上部条窄,最后1条宽且延伸至腹部腹面,呈一明显黑斑。
(4)性梳果蝇胸足跗节共有5个亚节。
雄体第一对胸足跗节的第一亚节基部有一梳状黑色鬃毛结构,称谓“性梳”。
雌体没有性梳。
(5)生殖器雄体外生殖器色深,雌体色浅。
3.3 突变性状的观察果蝇自发或诱变的数量巨大。
基因及染色体的改变引起表型性状的改变。
我们主要观察果蝇的颜色,形状,翅的形状,翅脉的形态,刚毛的颜色、形态,平衡棒的大小、形态等方面的形状。
实验⼀果蝇性状观察与雌雄鉴别实验⼀:果蝇性状观察与雌雄鉴别⼀、实验⽬的:学习区别雌雄蝇和观察果蝇主要性状,掌握制备果蝇饲料和进⾏果⼀般⽅法。
⼆、实验原理:果蝇为双翅⽬昆⾍,⽤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长迅速,⽣活周期短,没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个世代;繁殖⼒较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期内即可获得多数⼦代,有利于遗传学分析;培养条件简易可⾏;其突变形状多属形态变异,便宜观察,因此,果蝇在遗传学研究中得到⼴泛应⽤。
三、实验材料、⽤具和试剂:饲养的野⽣型和⼏种常见的突变型果蝇。
双筒解剖镜,放⼤镜,饲养瓶或饲养管,⿇醉瓶,⽩瓷板,棉塞,玻璃棒,镊⼦,⼤烧杯,酒精灯。
三脚架,⽯棉⽹,标签,新⽑笔,酒精棉球,吸⽔纸,⽟⽶粉,琼脂,葡萄糖,酵母(原液或⼲粉),⼄醚,丙酸或乳酸,死蝇盛留器,胶⽔四、实验内容和步骤:⼀)、制备饲料:1、准备作为饲养瓶的⼴⼝瓶或玻璃管(消毒、⼲燥)并按饲养器⼝部⼤⼩制备棉塞(消毒)2、果蝇的幼⾍和成⾍的主要⾷物,都是饲料内繁殖的酵母菌。
按照下表成分和下述⽅法制备饲料。
常⽤的果蝇饲料及成分按配⽅之⽐例称量所需物品。
先⽤定量中2/3的⽔将琼脂煮化,再加糖,溶化;再将⽟⽶粉混合于1/3⽔内,搅匀后倾⼊琼脂糖夜中,⼀同煮沸,并随时⽤玻璃棒搅动,待煮沸数分钟,饲料成为可流动的浆糊状时,即倾⼊饲养器内。
每⼀饲养器内的饲料厚度约为2CM即可。
倾⼊饲料时,应注意勿使饲料倾在饲养瓶内的侧壁上,以免粘着果蝇。
每⼀饲养器内装好饲料后,⽴即塞好棉塞,直⽴在⼀旁。
(两天后)待凝后,⽤镊⼦夹酒精棉球(拧⼲)将器内侧壁上的⽔珠和饲料擦⼲净,滴⼊1—2滴杀霉剂,并转动饲养瓶,使杀霉剂均匀分布于饲料表⾯,然后滴⼊或撒⼊酵母液或⼲粉,使其均匀分布于饲料表⾯。
然后再在饲料内插上消毒的吸⽔纸(作⽤是吸取⽔分和供给幼⾍化蛹的场所),塞好棉塞,放置于258℃左右的恒温箱内待⽤。
为了保证酵母菌和果蝇的良好⽣长和繁殖,必须注意防⽌霉菌和其他细菌在饲养瓶内繁殖,使⽤的杀霉剂只有⼀些抑制霉菌⽣长的作⽤,⽽⽆绝对防⽌的作⽤,因此关键在于各项操作中,严格消毒和灭菌。
果蝇的性状观察和性别鉴定果蝇,又称酵母蝇,是广泛作为实验动物使用的模式生物。
它们繁殖快速,易于观察,基因组已经被完全测序,因此成为遗传学和基因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对象。
在研究过程中,观察果蝇的性状和鉴定其性别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果蝇的生命周期大约为10-12天,成蝇的大小约为3-4mm。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性状:1. 体色:成蝇的体色通常为黄色或棕色,但有些品种的成蝇可能会更深或更浅。
2. 眼睛:果蝇拥有大而红色的复眼。
在观察果蝇时,复眼是它们与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
3. 翅膀:成蝇有两对翅膀,大翅膀和小翅膀。
翅膀通常是透明的,但有些品种的翅膀可能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4. 腿:成蝇的腿非常细长,六只腿都很长而且灵活。
这种构造让果蝇非常擅长飞行和爬行。
5. 前胸和后胸:成蝇的胸部分为前胸和后胸。
前胸与头部相连,后胸与翅膀相连。
在观察果蝇时,这两部位有时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6. 蛹:果蝇在幼期经过三个阶段,蛹是其中一个阶段。
蛹通常呈现棕色或黑色,是由幼虫变形后形成的。
在实验处理果蝇前,需要对其进行性别鉴定。
果蝇的性别主要有两种:雄性和雌性。
以下是鉴定果蝇性别的方法:1. 观察生殖器:成年果蝇的雄性和雌性生殖器有很大的区别。
雌性果蝇的生殖器表现为一个小囊袋,而雄性果蝇的生殖器是一个长而细的附肢(称为外生殖器)。
2. 观察腹部结构:如果观察果蝇的腹部结构,可以看到雌性果蝇有一个更圆润、更大的腹部,而雄性果蝇的腹部更细长。
3. 翅膀的颜色:在一些果蝇品种中,雄性和雌性成蝇的翅膀颜色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某些品种中,雌性的翅膀可能会显示出某些红色或茶色色素,而雄性则没有。
4. 观察行为:对于经验丰富的观察者而言,在观察果蝇的行为时也可以鉴定它们的性别。
雌性果蝇通常比雄性果蝇更活跃,更愿意在外部活动。
综上,果蝇的性状观察和性别鉴定在实验中十分重要。
如果观察果蝇的性状和鉴定其性别时能够正确,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果蝇的生理和行为特征,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