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同步习题(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11
第15课北伐战争一、选择题1. 北伐胜利进军的根本原因是( A )A.国共两党团结合作B.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C.北伐军的英勇作战D.正确的军事方针2.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其政权性质是( D )A.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B.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C.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3. 北伐军兵分三路,西路指向湖南、湖北,中路指向江西,东路指向福建、浙江。
其主战场是( B )A.福建、浙江B.湖南、湖北C.江西D.东北4. 下列不属于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的是( D )A.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B.由于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C.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D.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左”倾错误5. 曾经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中共领袖是 ( D )A.陈独秀 B.毛泽东 C.朱德 D.周恩来6. 北伐战争期间,赢得“铁军”美誉的是( D )A.黄埔学生军 B.叶挺独立团C.国民革命军 D.国民革命军第四军7.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南北统一的事件是(D )A.黄埔军校的建立B.北伐胜利进军C.宁汉合流D.东北易帜8.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
这表明(B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9. “大家到这所学校(见下图)来,不仅知道枪是怎样放法,而且要知道向什么人放。
”说明此校最大的特点是( B )A.国共合作后建立的革命军校 B.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C.设备先进的近代化学校D.培养将军的摇篮10.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B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南昌起义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11. 1926年北伐战争中任北伐军总司令的是( D )A.叶挺B.冯玉祥C.孙中山D.蒋介石二、非选择题12. 为了更好地学习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历史,马小虎同学整理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合作建校并肩作战叛变屠杀”,请你结合这条线索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北伐战争——同步练习一、填空题01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
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02 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的建立和作了准备。
03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
04 1927年4 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并在南京建立“”。
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1928年底,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
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二、选择题05“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
”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网络诗歌,国共两党这次合作的目的是()A.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B.同北洋军阀抢夺地盘C.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将革命推向全国D.共同抗日,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06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为主力,连克汀泗桥、贺胜桥,被誉为“铁军”的队伍是()A.黄埔学生军B.冯玉祥领导的军队C.国民革命军第四军D.吴佩孚的军队07下列人物中,不属于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的是()A.袁世凯B.张作霖C.孙传芳D.吴佩孚08 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A.朱德B.贺龙C.叶挺D.陈毅09 1924年5月,国民党创办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第一期学员645人中有十分之一是共产党人和共青团员。
这说明国民革命运动()A.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B.军队由共产党组成C.由国民党独立领导D.国共两党合作破裂10下表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骤变的主要原因是()A.北伐战争中大批中共党员牺牲B.解放战争中大批中共党员被捕C.国共合作中大批中共党员加人国民党D.蒋介石等背叛革命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11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
第15课北伐战争测试一、选择题(4分×10题=40分)1.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八大【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没有涉及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有两次合作,分别是在北伐战争期间和抗日战争期间。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三民主义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C.马克思列宁主义D.中国共产党的党纲【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其中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国民党一大D.中共三大【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4.“叶挺独立团奉命担任攻击汀泗桥的任务,他们在当地农民的引导下,沿山间小路绕到敌人侧后方,出其不意地发生猛攻……敌人全线崩溃……”这段史实发生在()A.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C.北伐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叶挺独立团奉命担任攻击汀泗桥的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叶挺独立团为北伐战争的先头部队,率先北上,奉命担任攻击汀泗桥的任务;叶挺独立团和第七军一部,由农民向导带路,乘夜色迂回敌人背后,发起猛攻,终于占领了汀泗桥。
第15课北伐战争练习一、选择题1、1927年制造反革命政变的国民党右派有()①张作霖②蒋介石③汪精卫④吴佩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之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疯狂的屠杀共产党人,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所以答案选择B。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C.中共“三大”的召开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通过《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通过了国民党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所以答案选择D。
3.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失败的最根本的表现是()A.被独裁者簒夺了革命果实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C.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导致革命运动转入低潮【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北伐战争虽然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是没有改变军阀混战的局面,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B。
4.“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
”下列史实证明这一观点的是()①武昌起义②黄埔军校创办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④【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武昌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政府统治的起义,中国共产党没有参与,不符合题意;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是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建立的反共反人民的政府,中国共产党也没有加入,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A。
【预习提纲】部编历史·八上第15课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国共合作的原因①共产党方面: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血的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还不够强大,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寻找同盟军。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在当时是比较革命的政党。
②国民党方面: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领导的多次革命运动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必须寻找新思路、新方法、新的支持力量。
此时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2、中共三大的召开(1923.6)①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共产党员以加入国民党(党内合作)③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3、国民党一大(1924.1广州)——正式建立①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②在实际上确定了、、三大政策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也是国民大革命的开端)※※新三民主义同中共二大通过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4、黄埔军校(1924.5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政治和军事并重)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革命者来”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5.3.12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1925.7广州国民政府成立,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二、北伐胜利进军1.时间:1926.7 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2.目的:推翻、、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3、口号:,除军阀4、过程:初期主战场——湖南、湖北(吴佩孚)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先锋部队——叶挺独立团“铁军”4.战绩①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②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1927.1国民政府迁往,武汉国民政府5.各地工农革命运动的开展(北伐战争与工农革命运动相互促进)①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剧增②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北伐节节胜利的原因?①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统一战线(最主要)②作战方针正确③官兵英勇奋战,尤其是共产党人的先锋作用④各地工农群众的支持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4 、上海(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7 ,武汉“分共会议”,“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2、南京国民政府:1927.4.18南京,蒋介石,代表阶级利益,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3、全国统一(1)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1928.6进至北京、天津一带(2)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
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同步训练1.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这反映出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C.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在1923年工人大罢工失败以后,陈独秀便认识到:“散漫的各个争斗是不济事的,必须是各阶级各部分争自由争民权的各种势力,在一个统一的目标之下集中起来,才有充分反抗军阀的力量。
”为此而进行的是()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遵义会议3.这是中国继辛亥革命之后的又一场大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国民党由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也充分崭露头角,由一个少数知识分子精英聚集的小团体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场“大革命”()A.是近代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B.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取得了近代反抗外敌的第一次完全胜利4.1919年。
《每周评论》指出:“巴黎会议后,各国(列强)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尊重主权的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A.新文化运动B.实业救国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D.护国运动5.蒋介石到上海于4月初约集李宗仁、白崇禧等10余人,举行反共秘密会议,决定立即以暴力手段“清党”,后又与汪精卫密谋,准备进行反革命政变。
此后,蒋介石继续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仅三天,即有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
这次反革命政变是大革命从高潮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他发动这次政变的背景不包括A.北伐战争顺利发展B.工农运动不断高涨C.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胜利D.张学良“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6.1926年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局报告》指出:此次北伐军能迅速地荡平吴军,得力于两湖农民援助之力非常之多……所以民众现在两湖的政治地位完全是凭自身的力量争取得的。
第15课北伐战争一选择题1、北伐战争的战略步骤是( )A.消灭吴佩孚→消灭张作霖→消灭孙传芳B.消灭孙传芳→消灭吴佩孚→消灭张作霖C.消灭吴佩孚→消灭孙传芳→消灭张作霖D.消灭张作霖→消灭孙传芳→消灭吴佩孚2、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其政权的性质是( ) A.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B.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C.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3、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国民政府发动了()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4、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5、下列对北伐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战场是湖南、湖北B、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C、叶挺独立团战功卓著D、彻底消灭了北洋军阀6、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了。
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7、下列对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国共两党因为奋斗目标不同而结束了合作B.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C.国民政府脱离群众,使北伐战争无法坚持下去D.北伐军将士不能正确对待取得的胜利,接连遭到失败8、影视剧中经常引用总理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们所说的总理指()A、陈独秀 B.毛泽东 C.孙中山 D.周恩来9、有一名黄铺军校的第一期学员在晚年多次提及建校之初的四位领导人,其中回忆有误的是()A.孙中山B.蒋介石C.周恩来D.李大钊10、“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如入斯门”。
对这副对联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黄埔军校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办学宗旨B.说明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C.说明黄埔军校培养的全部是忠于中国革命的精英人物D.体现了孙中山通过黄埔军校创办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的革命理想11、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共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内部条件造成的。
第15课北伐战争一、选择题1.(2019·昆明市五华区·模拟)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召开B.中共二大召开C.中共三大召开D.国民党一大召开2.(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1927 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是A.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B.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C.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D.北洋军阀政府的成立3.(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说1927 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
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A.国共两党的合作失败了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C.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了革命D.北伐战争失败4.(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我们把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国民革命运动称为“国民革命”,主要是因为A.俄国帮助的进步性B.群众基础的广泛性C.领导阶级的先进性D.革命成果的丰富性5.(2018·上饶市广丰区·期末)一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革命”获得“巨大的成就”是指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黄埔军校的建立C.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D.工农运动的发展6.(2018·深圳市龙华区·期末)在1923 年到1924 年冬,苏联军事顾问们对孙中山麾下的军队状况感到吃惊:军队大部分训练不足,装备很差,统兵的军官也不够格。
有鉴于此A.国共开始合作B.建立黄埔军校C.召开国民党一大D.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7.(2019·北京石景山区·期末)“北伐战争是在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上述材料说明在北伐战争中A.苏联给予了很大帮助B.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C.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作用D.国民革命军英勇善战8.(2019·保定市唐县·期末)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国民党一大的召开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③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③①D.②③①④9.(2018·苏州市常熟市·期末)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A.台儿庄战役B.渡江战役C.北伐战争D.百团大战10.(2019·天津·学业)1924 年,国民党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在哪里建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A.北京B.上海C.广州D.武汉11.(2020·真题)在不过8 个月的时间里,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接连败北,国民政府的势力范围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
第15课北伐战争一选择题1、北伐战争的战略步骤是( )A.消灭吴佩孚→消灭张作霖→消灭孙传芳B.消灭孙传芳→消灭吴佩孚→消灭张作霖C.消灭吴佩孚→消灭孙传芳→消灭张作霖D.消灭张作霖→消灭孙传芳→消灭吴佩孚2、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其政权的性质是( ) A.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B.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C.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3、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国民政府发动了()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4、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A.平型关大捷的战斗情景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D.百团大战的战斗情景5、下列对北伐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战场是湖南、湖北B、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C、叶挺独立团战功卓著D、彻底消灭了北洋军阀6、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了。
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7、下列对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国共两党因为奋斗目标不同而结束了合作B.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C.国民政府脱离群众,使北伐战争无法坚持下去D.北伐军将士不能正确对待取得的胜利,接连遭到失败8、影视剧中经常引用总理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们所说的总理指()A、陈独秀 B.毛泽东 C.孙中山 D.周恩来9、有一名黄铺军校的第一期学员在晚年多次提及建校之初的四位领导人,其中回忆有误的是()A.孙中山B.蒋介石C.周恩来D.李大钊10、“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如入斯门”。
对这副对联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黄埔军校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办学宗旨B.说明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C.说明黄埔军校培养的全部是忠于中国革命的精英人物D.体现了孙中山通过黄埔军校创办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的革命理想11、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共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内部条件造成的。
第15课北伐战争知识要点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该校培养出大批人才,为的建立和随后的作了准备。
2.中共正式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马林同孙中山会晤D.中共三大3.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方式是()A.两党合并B.党内合作C.党外合作D.联合革命阶级合作4.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中共最高纲领D.中共最低纲领5.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C.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埔军校的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
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实行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一心一意地来革命。
”(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2)从孙中山的讲话中可以知道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3)你认为该校的创办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知识要点二:北伐胜利进军7.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7月,十万人誓师北伐,任北伐军总司令。
8.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
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B.起来,不愿做奴求的人们……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9.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B.国共两党齐心协力C.人民群众支持配合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10.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A.基本上实现了全国的统一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C.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的主力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北伐军的师大会是哪一年召开的?(2)广州国民政府出师北伐的目的是什么?(3)北伐战争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知识要点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2.1927年4月,蒋介石在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北伐战争》同步练习1.“战场上,担架抬下来的多是共产党员。
最典型的是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主要就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
”有此场景的史实是()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百团大战D.渡江战役2.中国近代史上,国共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下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是()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C.创建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先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4.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相同的名称。
下列搭配中不正确的有()A.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B.长征--中国工农红军C.抗日战争--八路军、新四军D.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5.毛泽东说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
”这里的“成就”是指()A.北伐战争胜利B.抗日战争胜利C.解放战争胜利D.“一五”计划完成6.歌谣“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B.北伐战争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7.下列与图史实不相符的是()A.战争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袁世凯B.蒋介石任总司令C.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D.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8.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
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9.歌谣“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西安事变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重庆谈判10.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材料题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之一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
本党为实现全国人民之唯一需要,统一之政府,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请回答:(1)国民革命军于何时从何地出师北伐?(2)北伐的对象都有谁?(3)北伐战争的先头部队指的是哪一支部队?12.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见下侧示意图)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光辉业绩,已成定论。
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
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
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
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如何?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2)七七事变爆发前,中国民众是怎样抵抗日本侵略的?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主要表现是什么?(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
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是什么?答案和解析【答案】1.B2.C3.D4.A5.A6.B7.A8.A9.A 10.D11.(1)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开始定从广州北伐;(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3)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英勇作战,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故答案为:(1)1926年;广州;(2)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叶挻独立团。
12. (1)状况: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结局: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2)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救国会、抗日募捐、举行反日游行;对日经济绝交,抵制日货。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政治愿望:国共再度合作,实现民族的复兴;积极因素: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或“九二共识”等)。
【解析】1.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
湖南湖北是主战场那里有吴佩孚的主力把守,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
为其所在的军队赢得“铁军”称号。
根据材料中“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可知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2. 根据课本所学可知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史实,B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D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的,A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才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史实。
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建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取得了北伐战争的初步胜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国共两次合作的相关史实。
3. 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故选D。
本题以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的军队是国民党领导的军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相同的名称,人民军队的名称在长征时期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称为八路军、新四军,在抗美援朝时期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故选A。
本题考查不同时期人民军队的名称。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5. 据“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
”可知,这里的“成就”是指北伐战争胜利。
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故选A。
本题以毛泽东说过的话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北伐战争胜利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6. 分析题目,题目中给出了关键词句“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在回顾所学知识知道这是国民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国共两党的共同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且在1926年,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注意统治,国共两党进行了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进入了高潮时期。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7. 从“北伐战争示意图”图中看出这是北伐战争,1926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
选项A战争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袁世凯。
没有袁世凯。
故选A。
本题以“北伐战争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北伐战争的知识。
知道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及影响。
8.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是《国民革命歌》。
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广为传唱的歌曲应该是《国民革命歌》。
故选A。
本题考查北伐战争。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国民革命的重大事件--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意义。
9. 分析题目,题目中给出了关键词句“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回顾所学知识知道这是国民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国共两党的共同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且在1926年,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国共两党进行了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进入了高潮时期。
故选A。
本题以“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掌握歌曲中的历史。
10. 本题考查的是国民大革命的知识。
从题干中“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革命的火焰”是1924--1927年间的国民革命运动,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故D项正确;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在国民革命蓬勃发展之际,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国共合作破裂,故A项错误;革命的果实落入国民党反动派之手,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