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爬行哺乳类动物
- 格式:docx
- 大小:13.92 KB
- 文档页数:6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有什么区别分类不同:两栖动物属于两栖纲,而爬行动物属于爬行纲。
生活环境不同:两栖动物幼体生长在水中,成体可生长在水中或陆地上。
而爬行动物成体大多数在陆地上生活,少数在水中生活。
呼吸方式不同: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
而爬行动物用肺呼吸。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有什么区别一、所属纲属不同两栖动物属于两栖纲,爬行动物属于爬行纲。
二、构造不同爬行类(Reptilia)心脏有两心房两心室,心室有不完全隔膜,体温不恒定,是真正适应陆栖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并由此产生出恒温的鸟类和哺乳类。
两栖动物拥有四肢的脊椎动物。
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表面没有鳞片。
三、生活环境不同爬行动物的生活环境: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
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幼体在水中,成体陆地和水。
四、特征不同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两栖动物的定义两栖动物被定义为需要潮湿环境维持生活的小型脊椎动物。
两栖动物的例子包括蟾蜍、青蛙、蝾螈等。
两栖动物能够通过皮肤吸收水分和呼吸。
两栖动物来自被称为“两栖动物”的类别,它们是冷血动物。
这些动物通常具有柔软湿润的皮肤。
最常见的两栖动物种类是蟾蜍、青蛙、蝾螈、蝾螈等。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它们有体外受精、冷血、脊椎动物等。
据一些消息来源,鱼螈是第一个在这个星球上发现的两栖动物。
这种生物大约在3亿年前在格陵兰岛被发现。
另一种名为Elginerpeton的两栖动物也在3.6亿年前被发现。
现在,已知两栖动物可以在各种栖息地生存。
它们存在于森林、草地、河流、溪流、湖泊等中。
它们可以适应任何类型的栖息地。
它们甚至在农田里生存。
那么,根据一些消息来源,大约有168种两栖动物已经灭绝,目前的数量也在下降。
已知两栖动物的寿命约为3亿年,但令人担忧的是它们正处于衰退的边缘。
动物学题库、一、概念1、无头类43、淡水生殖洄游85、环状胎盘2、有头类44、索饵洄游(觅食洄游)86、盘状胎盘3、无颌类45、越冬洄游87、双子宫4、有颌类46、双凹型椎体88、双分子宫5、羊膜类47、前凹型椎体89、双角子宫6、无羊膜类48、后凹型椎体90、单子宫7、变温动物49、异凹型椎体91、生物圈8、恒温动物50、双平型椎体92、生态环境9、开管式循环51、固胸型肩带93、生态因子10、闭管式循环52、弧胸型肩带94、共栖11、逆行变态(退化变态)53、休眠95、反馈调节12、头索动物54、羊膜及羊膜腔96、共生13、全索动物55、胚外体腔97、寄生14、脑眼56、尿囊98、种群15、腮笼57、卵黄囊99、出生率16、侧线58、羊膜卵100、死亡率17、单循环59、自截101、群落18、不完全双循环60、异型齿102、生态等值19、完全双循环61、同型齿103、生态位20、鳍式62、次生腭104、食物链21、盾鳞63、原脑皮105、群落演替22、硬鳞64、新脑皮106、生态系统23、骨鳞65、颊窝107、生产者24、侧线鳞66、颞窝108、消费者25、鳞式67、肾外排泄器官109、分解者26、侧线上鳞68、巢区110、营养级27、侧线下鳞69、占区111、生态椎体28、初生上颌70、窝卵数112、咽式呼吸29、次生上颌71、迁徙113、五趾型附肢30、初生下颌72、留鸟31、次生下颌73、候鸟32、坐耻骨棒74、冬候鸟33、肾门静脉75、夏候鸟34、肝门静脉76、旅鸟(过路鸟)35、韦伯氏器77、迷鸟36、产卵场78、双重呼吸37、洄游79、早成雏38、渔汛80、晚成雏39、生殖洄游81、开放式骨盆40、溯河生殖洄游82、闭合式骨盆41、降河生殖洄游83、散布胎盘42、近陆生殖洄游84、叶状胎盘二、填空1、从()动物开始出现了肺。
2、从()动物开始出现了胸廓。
3、从()动物开始出现了新脑皮。
动物的分类与鉴别动物世界的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
从小型昆虫到巨大的哺乳动物,各种形状、大小和习性的动物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动物,科学家们根据它们的特征和特性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
本文将深入探讨动物的分类方法,并介绍如何鉴别不同类别的动物。
一、动物的分类动物分类学是一门致力于将动物按照相似特征进行分组的科学。
根据进化理论和形态特征,动物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别:1. 脊椎动物(Vertebrates):脊椎动物是指具有脊柱或脊髓的动物。
它们拥有内骨骼系统,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
2. 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es):无脊椎动物是指没有脊柱或脊骨的动物。
这一类别包括昆虫、蜘蛛、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水母等。
无脊椎动物数量众多,种类繁多。
3. 哺乳动物(Mammals):哺乳动物是一类具有乳腺、产胎儿并具有毛发的脊椎动物。
这一类别包括人类、猫科动物、狗科动物、大象和海豚等。
哺乳动物以其高度发达的智力和独特的生殖方式而闻名。
4. 鸟类(Birds):鸟类是一类可飞行的脊椎动物。
它们通常拥有羽毛、喙和翅膀等特征。
鸟类分布广泛,包括鸽子、鹰、鸭子和鸡等。
5. 爬行动物(Reptiles):爬行动物是指具有鳞片和冷血特征的脊椎动物。
这一类别包括蛇、蜥蜴、鳄鱼和龟鳖等。
爬行动物通常生活在陆地上,但也有些物种适应水生环境。
6. 两栖动物(Amphibians):两栖动物是指生活在水陆两栖环境中的脊椎动物。
这一类别包括青蛙、蟾蜍、蝾螈和娃娃鱼等。
7. 鱼类(Fish):鱼类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
它们拥有鳞片和鳍等特征。
鱼类分为骨鱼和软骨鱼两大类,包括鲨鱼、金鱼、鲈鱼和鲑鱼等。
二、动物的鉴别除了了解动物的分类,我们还需要学会鉴别不同类别的动物。
以下是几种常见动物的鉴别方法:1. 外部特征:通过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如体型、颜色、纹路等,可以初步判断其属于哪一类别。
例如,鸟类通常有翅膀和羽毛、爬行动物有鳞片、哺乳动物有毛发等。
动物世界动物分类与特征动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拥有各种各样的分类和特征。
本文将介绍动物的分类方式及其特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一、动物的分类方式1.按照脊椎分类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脊椎动物包括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特点是具有脊椎骨,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活动。
无脊椎动物则包括蜗牛、蚯蚓、昆虫等,它们没有脊椎骨,结构简单。
2.按照体内结构分类根据动物体内结构的复杂程度,动物可分为原生动物、中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原生动物是最简单的一类,它们只有一个细胞构成;中生动物包括海绵、刺胞动物等,它们的细胞组织有一定分化;后生动物则是体内结构最为复杂的一类,例如昆虫、动物等。
3.按照功能分类动物可以按照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进行分类。
根据食物链中的位置,动物可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和腐食动物等。
不同的功能使得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保持着生态平衡。
二、动物的特征1.多样的形态结构动物的形态结构千差万别,有的有四肢,有的没有。
例如,鸟类和哺乳动物具有四肢,拥有飞行和奔跑的能力;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则具有鳍,帮助它们在水中自由游动;昆虫则具有六条腿。
2.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生活习性。
例如,猫科动物通常是夜行性的,它们在夜间活动,并拥有尖锐的瞳孔和敏锐的听觉;许多雄性鸟类有鲜艳的羽毛,以吸引异性;一些动物则具有激素分泌,用来标记疆域。
3.不同的生殖方式动物的繁殖方式也多种多样。
最常见的是性生殖,即两个不同性别的个体进行交配并产生后代。
但也有部分动物采用无性生殖,例如昆虫中的孤雌生殖、植物中的落叶生殖等。
4.多种多样的进食方式动物的进食方式因其生态位的不同而各异。
有些动物以其他生物为食,称为捕食动物;有些动物以植物为食,称为食草动物;还有一些动物既吃植物又吃其他动物,称为杂食动物。
不同的进食方式影响了动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结语动物世界中,生物多样性丰富,不同种类的动物有着不同的分类方式和特征。
脊椎动物有哪些种类
脊椎动物分类有鱼类、圆口类、鸟类、两栖类、哺乳类、爬行类六种。
鱼纲分为硬骨鱼纲和软骨鱼纲,简单来说,鱼类学名中带有“鲨、鳐、鲛”的都是软骨鱼,其余皆为硬骨鱼。
圆口纲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个纲,之所以称为“圆口”,就是因为它们并没有上下颚,只有一个圆形的嘴巴。
鸟类:这是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
体均被羽,恒温,卵生,胚胎外有羊膜。
前肢成翼,有时退化。
多营飞翔生活。
心脏是2心房2心室。
两栖类:这类动物是一类原始的、初登陆的、具五趾型的变温四足动物,皮肤裸露,分泌腺众多,混合型血液循环。
哺乳类动物是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通称兽类。
多数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体内有膈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的动物类群,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哺乳动物可分为原兽亚纲、真兽亚纲和后兽亚纲。
哺乳动物分布于世界各地,营陆上、地下、水栖和空中飞翔等多种生活方式;营养方式有草食、肉食2种类型。
爬行类:这是由石炭纪末期的古代两栖类进化而来的动物,心脏有两心房一心室,心室有不完全隔膜,体温不恒定,是真正适应陆栖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并由此产生出恒温的鸟类和哺乳类。
爬行类不仅在成体结构上进一步适应陆地生活,其繁殖也脱离了水的束缚,与鸟类、哺乳类共称为羊膜动物。
海洋脊椎动物有哪些门类
海洋脊椎动物是指具有脊椎的海洋生物。
它们分为以下几个门类:
1. 鱼类(Pisces)
鱼类是海洋脊椎动物最主要的一类。
鱼类生活在海水中,有鳞片、鳍、腮等特征。
鱼类多样性极高,有数万个不同的物种。
常见的鱼类包括
鲨鱼、鲸鱼、金枪鱼等。
2. 两栖动物(Amphibia)
两栖动物是指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的动物。
两栖
动物通常有四肢和吸气肺,但是在水中呼吸时,它们会利用皮肤上的
毛细血管吸氧。
常见的两栖动物包括青蛙、蟾蜍和娃娃鱼等。
3. 爬行动物(Reptilia)
爬行动物是指全年在陆地上生活,但是在生殖和孵化期间会到海中甚
至淡水中生活的动物。
这些动物通常有角质鳞片、四肢和肺。
爬行动
物包括海龟、鳄鱼和蛇等。
4. 鸟类(Aves)
鸟类通常被认为是陆地上的动物,但是有很多种鸟儿是海洋生物。
这
些鸟类有羽毛和喙,能够在海水中游泳和潜水。
海鸥、企鹅和信天翁
都是常见的海洋鸟类。
5. 哺乳动物(Mammalia)
哺乳动物是人类最亲近的动物类别之一。
有些哺乳动物非常适应海洋
环境,如鲸、海豚和海狮。
这些动物通常有体重很重,游泳能力强,
雌性会哺乳的特征。
综上所述,海洋脊椎动物主要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鸟类和哺乳动物等五个门类。
这些动物在海洋生态中发挥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
人类应该保护这些珍贵的动物,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稳定。
第五单元第一章脊椎动物知识清单1.根据动物体内有没有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类。
2.脊椎动物:体内具有由脊椎骨组成脊柱的动物,就称为脊椎动物。
常见的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这五大类群。
3.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脊柱的动物,就称为无脊椎动物。
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4.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我国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6.鱼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7.鱼的体型: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呈流线型,体表有鳞片和黏液。
鱼的运动:鱼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各种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的呼吸:鱼用鳃呼吸,水从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经过鳃,完成气体交换。
8.海马是鱼不是马,娃娃鱼是两栖动物,章、墨、鱿鱼、鲍鱼都为软,美人鱼学名儒艮是哺乳动物,鲸鱼是哺乳动物。
9.鱼的结构和功能:背鳍,维持身体平衡,防止鱼体侧翻。
胸鳍,维持身体平衡,转换方向。
腹鳍,维持身体平衡,防止左右摇摆。
尾鳍,控制前进的方向。
臀鳍,维持身体平衡。
测线:鱼躯干部两侧各一条测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鳃:是呼吸器官。
气体交换的场所。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新鲜的鱼是鲜红色,不新鲜的为暗红色。
1.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还有:蟾蜍、大鲵、蝾螈2.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就称为变态发育。
青蛙是由蝌蚪发育来的。
蝌蚪有尾,用鳃呼吸,蛙以后,尾和鳃都消失了,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但青蛙的肺结构简单,不发达。
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可进行气体交换,以辅助呼吸。
名词解释爬行什么是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指的是那些身体表面长有鳞片或甲壳,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的变温脊椎动物。
但也有人认为,只要是能够像蛇一样地爬行的动物都算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是介于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之间的动物,它们虽然都用肺呼吸,但是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爬行动物有可以辅助呼吸的器官,如皮肤和肺。
它们没有鳞片或甲壳,全身被覆角质层(角质化)的盾片,有坚硬的外壳保护。
多数为卵生,少数卵胎生。
常见的爬行动物:龟鳖类:乌龟、鳖、绿毛龟等。
鳄鱼类:扬子鳄、中华鳄、各种拟鳄。
蜥蜴类:石龙子、巨蜥等。
蛇类:乌梢蛇、银环蛇、烙铁头等。
蜥蜴类:各种守宫、陆龟、蜥蜴等。
还有一些人认为爬行类动物与两栖类动物同属一个祖先,因此把这些动物也归入爬行动物的范围,并进一步划分出变温动物和冷血动物两大亚门。
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例如扁形动物,它既不是爬行动物,也不是两栖动物,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冷血动物。
爬行动物和冷血动物实际上是两个概念,因为这两大类动物不但在身体结构上有很大差异,而且在形态特征、生理机能、生活方式及适应能力等方面也都不相同。
两栖动物是一群介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性动物。
他们不是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高等脊椎动物的祖先,而是更早期的类群。
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类群。
二者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幼体性成熟时的体制,即所谓的幼体性或雌雄异体。
这个原因就使得两栖动物的发展路径完全不同于高等脊椎动物。
我们知道,现存的四足动物共有三大类:哺乳纲、鸟纲、爬行纲。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出土了许多古代两栖动物化石,这使得我们对它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比如,发现于我国安徽巢湖地区的银环蛇,距今已有2.6亿年,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蛇类化石。
再如发现于我国江西省的龟,距今也已有1.8亿年,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陆生脊椎动物。
所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两栖动物化石的不断发现,人类对两栖动物的认识将会逐渐加深,对它们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全面。
动物的主要11种分类动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物习性和进化关系,可以将动物分为不同的分类群。
本文将以动物的主要11种分类为标题,介绍每一类动物的特点和代表物种。
一、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是指没有脊柱的动物,包括海绵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无脊椎动物的身体结构多样,分布广泛,数量庞大。
二、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指拥有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脊椎动物的脊柱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和保护作用,使它们能够适应各种环境。
三、鱼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早出现的一类,它们生活在水中,呼吸器官为鳃。
鱼类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包括硬骨鱼和软骨鱼,代表物种有鲨鱼、鲤鱼等。
四、两栖类两栖类是能够在陆地和水中两种环境中生活的动物,代表物种有青蛙、蝾螈等。
两栖类的特点是具有皮肤腺体,可以通过皮肤进行气体交换。
五、爬行类爬行类是以四肢爬行为主要方式前进的动物,包括蜥蜴、龟鳖、蛇等。
爬行类动物的身体通常被鳞片覆盖,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
六、鸟类鸟类是具有羽毛和前肢变为翅膀的脊椎动物,能够进行飞行。
鸟类是地球上最为多样化的动物群体之一,包括麻雀、孔雀、鹰等。
七、哺乳类哺乳类是具有乳腺和胎生方式繁殖的动物,包括人类、猫、狗、狮子等。
哺乳类动物的幼崽通过乳汁来获取营养,具有较高的智力和适应能力。
八、食肉动物食肉动物是以肉类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动物,包括狮子、老虎、豹子等。
食肉动物通常具有锋利的牙齿和爪子,以捕食其他动物为生。
九、草食动物草食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包括牛、羊、鹿等。
草食动物的牙齿适应了咀嚼植物纤维的需求,它们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十、杂食动物杂食动物是以植物和动物都为食物来源的动物,包括人类、猪、猴子等。
杂食动物具有较灵活的食性和消化系统,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食物来源。
十一、水生动物水生动物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包括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水生昆虫等。
动植物种类百科知识点总结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最珍贵的财宝之一。
在我们的四周,有数不清种类的动植物,它们各具特点,起到了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种类,援助读者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奇特之处。
一、动物1. 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一类拥有乳腺的动物,它们通过哺乳来喂养幼崽。
例如,狗、猫、鼠类等都属于哺乳动物,它们的特点是温血、胎生、有毛发等。
2. 鸟类:鸟类是具有羽毛和前肢变成翅膀的脊椎动物。
鸟类有着飞行的能力,它们体温恒定,每年会进行迁徙。
例如,麻雀、鹰、孔雀等都属于鸟类。
3. 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一类冷淡脊椎动物,它们皮肤遮盖着鳞片。
爬行动物包括蛇、鳄鱼、蜥蜴等,它们的特点是呼吸通过肺,有着分外灵活的身体。
4.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是一类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
两栖动物的代表有青蛙、蟾蜍和蝾螈等。
它们有着特殊的皮肤,可以通过皮肤呼吸。
5. 鱼类:鱼类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它们有着鳞片和腮呼吸。
鱼类的身体通常流线型,可以迅速游动。
例如,鯉鱼、鲨鱼和金鱼等都是常见的鱼类。
二、植物1. 草本植物:草本植物是指幼苗茎松软、高度较矮小而多为一年生的植物。
它们通常不长出木质的茎干,如蔬菜、小麦和玫瑰花等。
2. 乔木植物:乔木植物是指高大的树木,多年生常绿或落叶。
乔木植物可以分为针叶乔木和阔叶乔木两大类。
例如,松树、柏树、橡树和枫树等都是乔木植物。
3. 灌木植物:灌木植物是指高度较矮小的木本植物,多年生,通常有多个茎。
灌木植物可以生长得比草本植物高,但遥遥低于乔木植物。
例如,玫瑰、杜鹃和丁香等都是常见的灌木植物。
4. 藤本植物:藤本植物是一类攀附在其他物体上生长的植物。
它们的茎松软且有延展性,可以攀附在树木或其他物体上。
藤本植物包括葡萄藤、爬山虎和木莓等。
5. 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一类低矮、多细胞的植物,它们通常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如森林和湿地。
苔藓有着简易的植物结构,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两栖爬行哺乳类动物
两栖类动物
什么是两栖类动物
两栖动物的起源
两栖动物的分类
两栖类动物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两栖类动物是怎样生殖发育的两栖动物的防卫本领
两栖动物的运动方式
两栖动物之最
无法长大的两栖动物有哪些
青蛙眼睛的奥秘
为什么会出现青蛙大战这种现象呢蝌蚪尾巴自动脱落的奥秘在哪里比青蛙更长的蝌蚪
墨西哥钝口螈
两栖类动物
什么是两栖类动物
两栖动物的起源
两栖动物的分类
两栖类动物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两栖类动物是怎样生殖发育的
两栖动物的防卫本领
两栖动物的运动方式
两栖动物之最
无法长大的两栖动物有哪些
青蛙眼睛的奥秘
为什么会出现青蛙大战这种现象呢蝌蚪尾巴自动脱落的奥秘在哪里比青蛙更长的蝌蚪
墨西哥钝口螈
产婆蟾
蟾蜍身上为什么长疙瘩
胡子蛙
超声通讯的凹耳蛙
巧妙隐身的华西蟾蜍蛙类也会纳凉
蝌蚪的&"牙齿&"
蝌蚪的角质颌
湍蛙蝌蚪逆流勇进
青蛙与蟾蜍的异同
版纳鱼螈
爪鲵
东北小鲵
不用肺呼吸的无肺螈科
青蛙肉吃不得
为什么青蛙在下雨天叫得特别大声为什么青蛙会改变体色
蛙类的&"巨人&"--牛蛙
青蛙为什么要冬眠
要保护青蛙一
蟾蜍能人药吗
蟾蜍吃什么
体形最大的两栖动物--大鲵
……
爬行类动物
哺乳类动物显示全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