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核酸的生物合成
- 格式:doc
- 大小:115.00 KB
- 文档页数:10
核酸的生物合成引言核酸是生物体中非常重要的生物分子之一,它在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物学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核酸的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到许多酶和辅因子的参与。
本文将对核酸的生物合成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并讨论其中的关键步骤和调控机制。
核酸的组成核酸分为DNA(脱氧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类。
DNA是遗传信息的存储介质,而RNA则在蛋白质合成和其他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和功能性作用。
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核苷酸,核苷酸由糖、碱基和磷酸组成。
DNA的糖是脱氧核糖,RNA的糖是核糖;DNA的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脱氧胸腺嘧啶(C),RNA的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尿嘧啶(U)和胸腺嘧啶(T)。
磷酸连接不同核苷酸,形成链状的DNA或RNA分子。
核酸的生物合成路径核酸的生物合成路径分为两个主要的步骤:核苷酸的合成和核酸链的合成。
核苷酸的合成核苷酸的合成是核酸合成的第一步,它是通过一系列酶催化的反应进行的。
核苷酸的合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碱基的合成和糖-磷酸的合成。
在碱基的合成过程中,腺嘌呤和鸟嘌呤是由一些小分子前体合成的,而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则是由核苷酸催化的反应合成的。
碱基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酶和辅因子的参与。
在糖-磷酸的合成过程中,核糖-1-磷酸和脱氧核糖-1-磷酸是通过核糖-5-磷酸和脱氧核糖-5-磷酸的合成转化得到的。
这个过程是通过一系列酶催化的反应进行的。
核酸链的合成核酸链的合成是核酸合成的第二步,它是通过酶催化的反应进行的。
DNA的合成是由D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进行的,RNA的合成则是由R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进行的。
在DNA的合成中,DNA聚合酶结合到DNA模板上,依据碱基配对规则,在新合成的链上加入互补碱基,形成一个新的DNA链。
这个过程是一个复制过程,可以将一条DNA模板复制成两条完全相同的DNA 分子。
生物化学问答题汇总第二章蛋白质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结构有何特点?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结构特点: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仅有20种,且均为α-氨基酸②除甘氨酸外,其Cα均为不对称碳原子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L-a-氨基酸2、氨基酸是如何分类的?按其侧链基团结构及其在水溶液中的性质可分为四类①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7种②极性中性氨基酸8种③酸性氨基酸2种④碱性氨基酸3种3、简述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
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的a-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a-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
4、蛋白质变性的本质是什么?哪些因素可以引起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特定空间结构的改变或破坏。
化学因素(酸、碱、有机溶剂、尿素、表面活性剂、生物碱试剂、重金属离子等)和物理因素(加热、紫外线、X射线、超声波、高压、振荡等)可引起蛋白质的变性。
5、简述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①两性解离-酸碱性质②高分子性质③胶体性质④紫外吸收性质⑤呈色反应6、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根据侧链基团结构及其在水溶液中的性质可分为哪几类?各举2-3例。
①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7种:蛋氨酸,脯氨酸,缬氨酸②极性中性氨基酸8种:丝氨酸,酪氨酸,色氨酸③酸性氨基酸2种:天冬氨酸,谷氨酸④碱性氨基酸3种: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第三章核酸1、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①两股链是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呈右手双螺旋结构②每个螺旋含10bp,螺距3.4nm,直径2.0nm。
每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并形成大沟和小沟——为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基础③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链的骨架,位于双螺旋外侧④碱基对位于双螺旋内侧,碱基平面与双螺旋的长轴垂直;两条链位于同一平面的碱基以氢键相连,满足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ºC⑤双螺旋的稳定:横向—氢键,纵向—碱基堆积力⑥DNA双螺旋的互补双链预示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2、从组成、结构和功能方面说明DNA和RNA的不同。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1、蛋白质的变性是其构象发生变化的结果。
T2、蛋白质构象的改变是由于分子共价键的断裂所致。
F3、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分子中都含有不对称的α-碳原子。
F4、蛋白质分子的亚基就是蛋白质的构造域。
F5、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能与茚三酮生成紫色物质。
F6、Pro不能维持α-螺旋,凡有Pro的部位肽链都发生弯转。
T7、利用盐浓度的不同可提高或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
T8、蛋白质都有一、二、三、四级构造。
F9、在肽键平面中,只有与α-碳原子连接的单键能够自由旋转。
T10、处于等电点状态时,氨基酸的溶解度最小。
T11、蛋白质的四级构造可认为是亚基的聚合体。
T12、蛋白质中的肽键可以自由旋转。
F第二章核酸化学1、脱氧核糖核苷中的糖环3’位没有羟基。
F2、假设双链DNA中的一条链碱基顺序为CTGGAC,那么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为GACCTG。
F3、在一样条件下测定种属A和种属B的T m值,假设种属A的DNA T m 值低于种属B,那么种属A的DNA比种属B含有更多的A-T碱基对。
T4、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均为DNA与组蛋白的复合体。
F5、核酸的紫外吸收与溶液的pH值无关。
F6、mRNA是细胞内种类最多,含量最丰富的RNA。
F7、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都是蛋白质。
F8、核酸变性或降解时,出现减色效应。
F9、酮式与烯醇式两种互变异构体碱基在细胞中同时存在。
T10、毫无例外,从构造基因中的DNA序列可以推出相应的蛋白质序列。
F11、目前为止发现的修饰核苷酸大多存在于tRNA中。
T12、核糖体不仅存在于细胞质中,也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T13、核酸变性过程导致对580nm波长的光吸收增加。
F14、核酸分子中的含氮碱基都是嘌呤和嘧啶的衍生物。
T15、组成核酸的根本单位叫做核苷酸残基。
T16、RNA和DNA都易于被碱水解。
F17、核小体是DNA与组蛋白的复合物。
T第三章糖类化学1、单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
核酸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生物合成是指生物体内分子的合成过程。
核酸和蛋白质作为生命体内的两种重要生物分子,在细胞内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合成过程。
本文将对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进行详细介绍。
一、核酸的生物合成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的生物高分子,包括DNA和RNA两种类型。
DNA是储存遗传信息的分子,而RNA则参与信息的传递和蛋白质合成。
核酸的生物合成主要涉及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两个过程。
1. DNA的复制DNA的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能够准确地复制并传递给下一代细胞。
复制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解旋、复制和连接。
首先,在复制起点处,酶将DNA的双链分子解开,形成两条单链。
接着,酶会聚在单链上,以单链为模板合成互补的新链,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最后,两条新的DNA链通过连接酶重新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DNA分子。
2. RNA的转录RNA的转录是指通过RNA聚合酶将DNA的信息转录成RNA分子的过程。
转录分为三个主要步骤:识别、合成和终止。
首先,RNA聚合酶会在DNA上找到转录起点,从而识别何处开始转录。
然后,酶会在DNA模板链上逐个引入互补的核苷酸,合成与DNA链一致的RNA链。
最后,在终止信号的作用下,RNA聚合酶停止转录,RNA分子与DNA分离。
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蛋白质作为细胞内功能的主要执行者,其生物合成包括两个主要过程:转录和翻译。
1. 转录转录是指通过RNA聚合酶将DNA的信息转录成RNA的过程。
与RNA的转录类似,转录也包括识别、合成和终止三个主要步骤。
在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会识别DNA上的启动子区域,并通过与DNA 的互补配对,在RNA链上合成与DNA模板链一致的RNA链。
最后,在转录终止信号的作用下,RNA分子与DNA分离。
2. 翻译翻译是指通过核糖体将RNA的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翻译过程主要包括三个主要步骤:起始、延伸和终止。
首先,在起始信号的引导下,核糖体会找到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并将起始tRNA与其配对。
七、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习题(一)名词解释1.密码子(codon):存在于信使RNA中的三个相邻的核苷酸顺序,是蛋白质合成中某一特定氨基酸的密码单位。
密码子确定哪一种氨基酸叁入蛋白质多肽链的特定位置上;共有64个密码子,其中61个是氨基酸的密码,3个是作为终止密码子。
2.同义密码子(synonym codon):为同一种氨基酸编码的几个密码子之一,例如密码子UUU和UUC 二者都为苯丙氨酸编码。
3.反密码子(anticodon):在转移RNA反密码子环中的三个核苷酸的序列,在蛋白质合成中通过互补的碱基配对,这部分结合到信使RNA的特殊密码上。
4.变偶假说(Wobble hypothesis):克里克为解释tRNA分子如何去识别不止一个密码子而提出的一种假说。
据此假说,反密码子的前两个碱基(3ˊ端)按照碱基配对的一般规律与密码子的前两个(5ˊ端)碱基配对,然而tRNA 反密码子中的第三个碱基,在与密码子上3ˊ端的碱基形成氢键时,则可有某种程度的变动,使其有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碱基配对。
5.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一种突变,其结果为导致核酸的核苷酸顺序之间的正常关系发生改变。
移码突变是由删去或插入一个核苷酸的点突变构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突变点以前的密码子并不改变,并将决定正确的氨基酸顺序;但突变点以后的所有密码子都将改变。
且将决定错误的氨基酸顺序。
6.氨基酸同功受体(isoacceptor):每一个氨基酸可以有多过一个tRNA作为运载工具,这些tRNA称为该氨基酸同功受体。
7.反义RNA(antisense RNA):具有互补序列的RNA。
反义RNA可以通过互补序列与特定的mRNA相结合,结合位置包括mRNA 结合核糖体的序列(SD序列)和起始密码子AUG,从而抑制mRNA 的翻译。
又称干扰mRNA 的互补RNA。
8.信号肽(signal peptide): 信号肽假说认为,编码分泌蛋白的mRNA在翻译时首先合成的是N 末端带有疏水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它被内质网膜上的受体识别并与之相结合。
DNA复制复习题第十三章核酸的生物合成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DNA合成,叙述正确的是A.DNA的生物合成即DNA的半保留复制B.必须以DNA为模板C.必须由依赖DNA的DNA聚合酶催化D.DNA合成是不连续复制E.DNA合成包括DNA的半保留复制、损伤DNA的修复与逆转录2、证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的细菌培养试验,其结果为:A.15N-DNA带增加B.14N-DNA带减少C.一度出现15N-DNA与14N-DNA的中间带D.出现中间带,且随细菌繁殖,比例减少E.出现中间带,且随细菌繁殖,比例增加3、关于DNA复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为半保留复制B.为不对称复制C.为半不连续复制D.新合成链的方向均为5′→3′E.需要引物4、 DNA复制过程中的解链酶是A.DnaA蛋白B. DnaB蛋白C. DnaC蛋白D. DnaG蛋白E. SSB蛋白5、关于拓扑异构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连接酶活性B.拓扑异构酶1催化反应需ATPC.拓扑异构酶II催化反应不需ATPD.拓扑异构酶II能切断双链DNA中的一股链E.拓扑异构酶1能切断双链DNA中的两股链6、原核生物复制过程中,催化新链延长的聚合酶主要是A.DNA聚合酶ⅠB. DNA聚合酶IIC.DNA聚合酶IIID. DNA聚合酶Ⅰ和IIIE. DNA聚合酶II和III7、以下是关于原核生物DNA聚合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pol I活性最高,在DNA复制中起重要作用B.DNA-pol II活性最高,在DNA复制中起重要作用C.DNA-pol III是主要的DNA复制酶且具3′→5′核酸外切酶作用D.DNA-pol III催化填补空隙的DNA聚合反应E.DNA-pol II活性高,在DNA复制中起重要作用,并具5′→3′核酸外切酶作用8、真核生物DNA聚合酶具有引物酶活性的是A.DNA聚合酶αB. DNA聚合酶βC. DNA聚合酶γD. DNA聚合酶δE. DNA聚合酶ε9、 DNA上某段碱基序列为5′-ACTAGCTCAT-3′,其相对应的转录产物碱基序列是 A. TACTCGATCA B. ATGAGCTAGT C. AUGAGCUAGUD. ATGAGCTAGUE. UACUCGAUCA10、镰刀型红细胞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β链发生的突变是A. 点突变B. 插入C. 缺失D. 重排E. 移码突变11、 SSB蛋白的作用是A. 辨认复制起始点B. 理顺DNA链C. 催化引物RNA生成A.在原核细胞只有一个B.在原核细胞有多个C.在真核细胞有一个或多个D.由引物酶辨认E.由DNA-pol III的β亚基辨认13、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是A. DNA→RNA→蛋白质B. RNA→DNA→蛋白质C. DNA→蛋白质→RNAD. RNA→蛋白质→DNAE. 蛋白质→RNA→DNA14、为了保证复制中DNA的稳定性和高保真性,必须依赖于DNA聚合酶的下列活性A.5′→3′聚合活性B. 缺口填充活性C. 3′→5′核酸外切酶活性D. 5′→3′核酸外切酶活性E. 填补空隙活性15、冈崎片段产生的原因是A. DNA 复制速度太快B. 双向复制C. 复制中DNA有缠绕打结现象D. 复制与解链方向相反E. 复制与解链方向相同16、下列病症与DNA修复过程的缺陷有关A. 痛风B. 黄疸C. 蚕豆病D. 着色性干皮病E. 地中海贫血17、DNA聚合酶Ⅰ具有“缺口平移”作用,主要依赖于下列活性A. 5′→3′聚合酶和5′→3′外切酶活性B. 5′→3′聚合酶和3′→5′聚合酶活性C. 5′→3′聚合酶和3′→5′外切酶活性D. 5′→3′外切酶和3′→5′聚合酶活性E. 3′→5′聚合酶和3′→5′外切酶活性18、紫外线对DNA的损伤主要是A. 形成嘧啶二聚体B. 导致碱基缺失C. 发生碱基插入D. 使磷酸二酯键断裂E. 引起碱基置换19、逆转录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A. DNA → RNAB.RNA → DNAC. RNA → RNAD. DNA → DNAE. RNA →蛋白质20、下列哪个过程中不需要DNA连接酶A. DNA复制B. DNA损伤修复C. DNA重组D. 基因工程E. 逆转录21、关于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说法错误的是A. 前导链是连续合成的B. 前导链和随从链合成中均有一半是不连续合成的C. 随从链是不连续合成的D. 不连续合成的片段称为冈崎片段E. 随从链的合成迟于前导链的合成22、DNA分子中被转录的链是A. 正链B. 模板链C. 编码链D. 互补链E. 前导链23、不对称转录是指A. 同一mRNA分别来自两条DNA链B. 一条单链DNA转录时可从5′→3′延长或从3′→5′延长C. 不同基因的模板链并非永远在同一条DNA单链上D. DNA分子中有一条链不含结构基因E.DNA分子中两条链都被转录24、真核生物中催化生成45S rRNA的转录酶是A. RNA聚合酶ⅠB. 逆转录酶C. RNA聚合酶ⅡD. RNA聚合酶全酶E. RNA聚合酶Ⅲ25、识别转录起始点的是A.ρ因子B. 核心酶C. 聚合酶α亚基D. ζ因子E. dnaB蛋白26、转录与复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例外的是A. 均以DNA为模板B. 所产生的新链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键均为磷酸二酯键C. 可同时合成两条互补链D. 所用的酶均为依赖DNA的聚合酶E. 在转录和复制过程中,均遵循碱基配对的原则27、在真核生物中,经RNA聚合酶II催化的转录产物是A. hnRNAB. 18S rRNAC.tRNAD. 28S rRNAE.45S rRNA28、原核生物中DNA指导的RNA聚合酶由数个亚单位组成,其核心酶的组成是A. α2ββ′B. α2ββ′ζC. α2β′ζD. α2βζE.αββ′29、转录需要的酶有A.引物酶B.依赖DNA的DNA聚合酶C.依赖DNA的RNA聚合酶D.依赖RNA的DNA聚合酶E.依赖RNA的RNA聚合酶30、以下关于转录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双链中指导RNA合成的链是模板链B.DNA双链中不指导RNA合成的链是编码链C.能转录出RNA的DNA序列又称结构基因D.染色体DNA双链中仅一条链为模板链E.基因DNA双链中一条链可转录,另一条链不转录二、多项选择题1、具有形成3′,5′-磷酸二酯键酶活性的是A.拓扑异构酶 B. DNA聚合酶 C.引物酶D. 逆转录酶E. DNA连接酶2、 DNA复制是A.需要DNA模板,RNA引物 B. DNA新链延伸方向是5′→3′C. 半不连续复制D.一般是定点开始,双向复制E.阅读模板链碱基的方向为5′→3′3、逆转录酶具有下列酶活性A.依赖DNA的DNA聚合酶活性B. 依赖RNA的DNA聚合酶活性C. 依赖DNA的RNA聚合酶活性D.RNA水解酶活性E. DNA水解酶活性4、在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与DNA模板的结合是A.全酶与模板特定位点结合B. 核心酶与模板特定位点结合C. 核心酶与模板非特异结合D. 结合状态相对牢固稳定E. 结合状态松弛而有利于RNA聚合酶向前移动5、 DNA聚合酶I的作用是A.参与损伤DNA的修复作用 B. 具有5′→3′外切酶活性C. 具有连接酶活性D. 除去复制过程中的RNA引物E.填补合成片段间的空隙6、有DNA连接酶参与的反应包括A. DNA复制B. RNA的转录C. DNA重组D. 损伤DNA的修复E. 逆转录7、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A. 都用dNTP作底物B. 都需RNA引物C. 都沿5′→3′方向延伸新链D. 都有pol I, II, III 三种E. 都兼有引物酶活性8、下列关于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Ⅲ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具有3′→5′核酸外切酶活性B. 具有5′→3′聚合酶活性C. 是唯一参与大肠杆菌DNA复制的聚合酶D. 具有5′→3′核酸外切酶活性E. 具有小缺口填充能力9、DNA拓扑异构酶在复制中的作用A. 能切断DNA双链的某一部位造成缺口B. 能合成引物RNAC. 使超螺旋变成松弛型D. 有外切酶的活性E. 有碱基选择的功能10、 Klenow片段含有下列酶活性A. 5′→3′聚合酶活性B. DNA连接酶活性C. 3′→5′外切酶活性D. 5′→3′外切酶活性E. 3′→5′聚合酶活性11、关于DNA指导的RNA聚合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它能利用NTP为原料合成RNAB. 需要引物,并在其5′末端添加碱基C. 以RNA为模板合成RNAD. 以DNA为模板合成RNAE. 有多种类型12、关于冈崎片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导链没有形成冈崎片段B.由于复制中有缠绕打结而生成C.因为有RNA引物,就有冈崎片段D.由于复制与解链方向相反,在随后链生成E.复制完成后,冈崎片段被水解13、参与转录的酶或因子有A. ζ亚基B. DNA聚合酶C. 核心酶D. RNA连接酶E.ρ因子14、关于RNA转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模板DNA两条链均有转录功能B. 需要引物C. 是不对称性转录D. 核心酶识别转录的起始点E. ζ因子识别转录的起始点15、下列关于Pribnow盒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真核生物的转录起始点上游的共有序列B.其典型的共有序列为TATAATC.是原核生物的转录起始点上游-10区的共有序列D.其典型的共有序列为TTGACAE.是RNA聚合酶对转录起始的辨认位点16、原核生物中参与DNA复制的酶及其作用是A.拓扑异构酶,松解DNA超螺旋B.解链酶,打开DNA双链C.催化转录的RNA聚合酶,促进引物合成D.主要由DNA pol I催化DNA链延长E.连接酶水解引物,填补DNA空缺17、损伤DNA的修复方式有A.切除修复B.光修复C.重组修复D.SOS修复E.互补修复18、逆转录酶催化A.以RNA为模板合成 cDNA单链B.“RNA--DNA”杂交链中的RNA水解C.cDNA 单链作为模板合成cDNA 双链D. 以5′→3′DNA为模板合成3′→5′RNAE.以DNA为模板合成RNA19、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A.全酶由α2ββ′ζ组成B.核心酶的各亚基均能单独与DNA结合催化转录C.核心酶由α2ββ′组成,催化RNA链延长D.ζ亚基识别转录的起始点,然后催化转录过程E. 能催化与模板互补的2个相邻NTP间形成3’,5’磷酸二酯键20、真核生物mRNA 是转录后经以下加工过程而形成的A. 5′端加m7GpppN帽子结构B. 3′端加多聚A尾C. 去掉内含子,连接外显子D. 去掉启动子E. 3′端加CCA三、填空题1、复制过程能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的酶有、和。
第十三章核酸的生物合成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DNA合成,叙述正确的是A.DNA的生物合成即DNA的半保留复制B.必须以DNA为模板C.必须由依赖DNA的DNA聚合酶催化D.DNA合成是不连续复制E.DNA合成包括DNA的半保留复制、损伤DNA的修复与逆转录2、证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的细菌培养试验,其结果为:A.15N-DNA带增加B.14N-DNA带减少C.一度出现15N-DNA与14N-DNA的中间带D.出现中间带,且随细菌繁殖,比例减少E.出现中间带,且随细菌繁殖,比例增加3、关于DNA复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为半保留复制B.为不对称复制C.为半不连续复制D.新合成链的方向均为5′→3′E.需要引物4、 DNA复制过程中的解链酶是A.DnaA蛋白B. DnaB蛋白C. DnaC蛋白D. DnaG蛋白E. SSB蛋白5、关于拓扑异构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连接酶活性B.拓扑异构酶1催化反应需ATPC.拓扑异构酶II催化反应不需ATPD.拓扑异构酶II能切断双链DNA中的一股链E.拓扑异构酶1能切断双链DNA中的两股链6、原核生物复制过程中,催化新链延长的聚合酶主要是A.DNA聚合酶ⅠB. DNA聚合酶IIC.DNA聚合酶IIID. DNA聚合酶Ⅰ和IIIE. DNA聚合酶II和III7、以下是关于原核生物DNA聚合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pol I活性最高,在DNA复制中起重要作用B.DNA-pol II活性最高,在DNA复制中起重要作用C.DNA-pol III是主要的DNA复制酶且具3′→5′核酸外切酶作用D.DNA-pol III催化填补空隙的DNA聚合反应E.DNA-pol II活性高,在DNA复制中起重要作用,并具5′→3′核酸外切酶作用8、真核生物DNA聚合酶具有引物酶活性的是A.DNA聚合酶αB. DNA聚合酶βC. DNA聚合酶γD. DNA聚合酶δE. DNA聚合酶ε9、 DNA上某段碱基序列为5′-ACTAGCTCAT-3′,其相对应的转录产物碱基序列是A. TACTCGATCA B. ATGAGCTAGT C. AUGAGCUAGUD. ATGAGCTAGUE. UACUCGAUCA10、镰刀型红细胞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β链发生的突变是A. 点突变B. 插入C. 缺失D. 重排E. 移码突变11、 SSB蛋白的作用是A. 辨认复制起始点B. 理顺DNA链C. 催化引物RNA生成D. 解开DNA双链E. 稳定已解开的单链12、关于DNA的复制起始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在原核细胞只有一个B.在原核细胞有多个C.在真核细胞有一个或多个D.由引物酶辨认E.由DNA-pol III的β亚基辨认13、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是A. DNA→RNA→蛋白质B. RNA→DNA→蛋白质C. DNA→蛋白质→RNAD. RNA→蛋白质→DNAE. 蛋白质→RNA→DNA14、为了保证复制中DNA的稳定性和高保真性,必须依赖于DNA聚合酶的下列活性A.5′→3′聚合活性B. 缺口填充活性C. 3′→5′核酸外切酶活性D. 5′→3′核酸外切酶活性E. 填补空隙活性15、冈崎片段产生的原因是A. DNA 复制速度太快B. 双向复制C. 复制中DNA有缠绕打结现象D. 复制与解链方向相反E. 复制与解链方向相同16、下列病症与DNA修复过程的缺陷有关A. 痛风B. 黄疸C. 蚕豆病D. 着色性干皮病E. 地中海贫血17、 DNA聚合酶Ⅰ具有“缺口平移”作用,主要依赖于下列活性A. 5′→3′聚合酶和5′→3′外切酶活性B. 5′→3′聚合酶和3′→5′聚合酶活性C. 5′→3′聚合酶和3′→5′外切酶活性D. 5′→3′外切酶和3′→5′聚合酶活性E. 3′→5′聚合酶和3′→5′外切酶活性18、紫外线对DNA的损伤主要是A. 形成嘧啶二聚体B. 导致碱基缺失C. 发生碱基插入D. 使磷酸二酯键断裂E. 引起碱基置换19、逆转录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A. DNA → RNAB.RNA → DNAC. RNA → RNAD. DNA → DNAE. RNA →蛋白质20、下列哪个过程中不需要DNA连接酶A. DNA复制B. DNA损伤修复C. DNA重组D. 基因工程E. 逆转录21、关于DNA复制的半不连续性,说法错误的是A. 前导链是连续合成的B. 前导链和随从链合成中均有一半是不连续合成的C. 随从链是不连续合成的D. 不连续合成的片段称为冈崎片段E. 随从链的合成迟于前导链的合成22、DNA分子中被转录的链是A. 正链B. 模板链C. 编码链D. 互补链E. 前导链23、不对称转录是指A. 同一mRNA分别来自两条DNA链B. 一条单链DNA转录时可从5′→3′延长或从3′→5′延长C. 不同基因的模板链并非永远在同一条DNA单链上D. DNA分子中有一条链不含结构基因E.DNA分子中两条链都被转录24、真核生物中催化生成45S rRNA的转录酶是A. RNA聚合酶ⅠB. 逆转录酶C. RNA聚合酶ⅡD. RNA聚合酶全酶E. RNA聚合酶Ⅲ25、识别转录起始点的是A.ρ因子B. 核心酶C. 聚合酶α亚基D. σ因子E. dnaB蛋白26、转录与复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例外的是A. 均以DNA为模板B. 所产生的新链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键均为磷酸二酯键C. 可同时合成两条互补链D. 所用的酶均为依赖DNA的聚合酶E. 在转录和复制过程中,均遵循碱基配对的原则27、在真核生物中,经RNA聚合酶II催化的转录产物是A. hnRNAB. 18S rRNAC.tRNAD. 28S rRNAE.45S rRNA28、原核生物中DNA指导的RNA聚合酶由数个亚单位组成,其核心酶的组成是A. α2ββ′B. α2ββ′σC. α2β′σD. α2βσE.αββ′29、转录需要的酶有A.引物酶B.依赖DNA的DNA聚合酶C.依赖DNA的RNA聚合酶D.依赖RNA的DNA聚合酶E.依赖RNA的RNA聚合酶30、以下关于转录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双链中指导RNA合成的链是模板链B.DNA双链中不指导RNA合成的链是编码链C.能转录出RNA的DNA序列又称结构基因D.染色体DNA双链中仅一条链为模板链E.基因DNA双链中一条链可转录,另一条链不转录二、多项选择题1、具有形成3′,5′-磷酸二酯键酶活性的是A.拓扑异构酶 B. DNA聚合酶 C.引物酶D. 逆转录酶E. DNA连接酶2、 DNA复制是A.需要DNA模板,RNA引物 B. DNA新链延伸方向是5′→3′C. 半不连续复制D.一般是定点开始,双向复制E.阅读模板链碱基的方向为5′→3′3、逆转录酶具有下列酶活性A.依赖DNA的DNA聚合酶活性 B. 依赖RNA的DNA聚合酶活性C. 依赖DNA的RNA聚合酶活性D.RNA水解酶活性E. DNA水解酶活性4、在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与DNA模板的结合是A.全酶与模板特定位点结合B. 核心酶与模板特定位点结合C. 核心酶与模板非特异结合D. 结合状态相对牢固稳定E. 结合状态松弛而有利于RNA聚合酶向前移动5、 DNA聚合酶I的作用是A.参与损伤DNA的修复作用 B. 具有5′→3′外切酶活性C. 具有连接酶活性D. 除去复制过程中的RNA引物E.填补合成片段间的空隙6、有DNA连接酶参与的反应包括A. DNA复制B. RNA的转录C. DNA重组D. 损伤DNA的修复E. 逆转录7、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A. 都用dNTP作底物B. 都需RNA引物C. 都沿5′→3′方向延伸新链D. 都有pol I, II, III 三种E. 都兼有引物酶活性8、下列关于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Ⅲ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具有3′→5′核酸外切酶活性B. 具有5′→3′聚合酶活性C. 是唯一参与大肠杆菌DNA复制的聚合酶D. 具有5′→3′核酸外切酶活性E. 具有小缺口填充能力9、DNA拓扑异构酶在复制中的作用A. 能切断DNA双链的某一部位造成缺口B. 能合成引物RNAC. 使超螺旋变成松弛型D. 有外切酶的活性E. 有碱基选择的功能10、 Klenow片段含有下列酶活性A. 5′→3′聚合酶活性B. DNA连接酶活性C. 3′→5′外切酶活性D. 5′→3′外切酶活性E. 3′→5′聚合酶活性11、关于DNA指导的RNA聚合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它能利用NTP为原料合成RNAB. 需要引物,并在其5′末端添加碱基C. 以RNA为模板合成RNAD. 以DNA为模板合成RNAE. 有多种类型12、关于冈崎片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导链没有形成冈崎片段B.由于复制中有缠绕打结而生成C.因为有RNA引物,就有冈崎片段D.由于复制与解链方向相反,在随后链生成E.复制完成后,冈崎片段被水解13、参与转录的酶或因子有A. σ亚基B. DNA聚合酶C. 核心酶D. RNA连接酶E.ρ因子14、关于RNA转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模板DNA两条链均有转录功能B. 需要引物C. 是不对称性转录D. 核心酶识别转录的起始点E. σ因子识别转录的起始点15、下列关于Pribnow盒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真核生物的转录起始点上游的共有序列B.其典型的共有序列为TATAATC.是原核生物的转录起始点上游-10区的共有序列D.其典型的共有序列为TTGACAE.是RNA聚合酶对转录起始的辨认位点16、原核生物中参与DNA复制的酶及其作用是A.拓扑异构酶,松解DNA超螺旋B.解链酶,打开DNA双链C.催化转录的RNA聚合酶,促进引物合成D.主要由DNA pol I催化DNA链延长E.连接酶水解引物,填补DNA空缺17、损伤DNA的修复方式有A.切除修复B.光修复C.重组修复D.SOS修复E.互补修复18、逆转录酶催化A.以RNA为模板合成 cDNA单链B.“RNA--DNA”杂交链中的RNA水解C.cDNA 单链作为模板合成cDNA 双链D. 以5′→3′DNA为模板合成3′→5′RNAE.以DNA为模板合成RNA19、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A.全酶由α2ββ′σ组成B.核心酶的各亚基均能单独与DNA结合催化转录C.核心酶由α2ββ′组成,催化RNA链延长D.σ亚基识别转录的起始点,然后催化转录过程E. 能催化与模板互补的2个相邻NTP间形成3’,5’磷酸二酯键20、真核生物mRNA 是转录后经以下加工过程而形成的A. 5′端加m7GpppN帽子结构B. 3′端加多聚A尾C. 去掉内含子,连接外显子D. 去掉启动子E. 3′端加CCA三、填空题1、复制过程能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的酶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