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生态学》期末考试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16
南开大学22春“选修课”《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根据TEM模型的预测,只有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对全球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改变远大于只有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情况。
()T.对F.错参考答案:F2.滞留在水库中的碳的主要来源是土壤。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不考虑人类活动的作用(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生产等),仅考虑与生物圈有关的自然因素,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取决于()。
A.光合同化量B.光合同化量、植被呼吸量C.光合同化量、植被呼吸量、土壤呼吸量D.光合同化量、植被呼吸量、土壤呼吸量、生态循环量参考答案:C4.地壳含有更多的硅和铝,而铁和镁的成分相对较少。
()T.对F.错参考答案:T所谓的全球变化其实包括自然自身引起的变化和人类引起的变化两类。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6.任何能跨越天然屏障、在浅海之间快速大量运输含有浮游生物水体的机制都有可能促进海洋生物的入侵。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7.浮游植物的过量增殖还会使水体缺氧,直接杀死水生动物,或使生活在这些水域里的鱼类逃离。
() T.对F.错参考答案:T8.水体中的含氧量大概是大气含氧量的千分之七,每一千毫升水中仅含有25到30毫升氧气。
()T.对F.错参考答案:F9.生物入侵将产生两种值得关注的全球效应是()。
A.降低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地理隔离B.提高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地理隔离C.降低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生殖隔离D.提高地域性动植物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生殖隔离参考答案:A目前全球变化研究最大局限之一是没有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生理过程和结构的相互作用。
()T.对F.错参考答案:T11.对于中国北方来说,归一化植被指数在冬季较高,夏季较低。
()T.对F.错参考答案:F1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受到其周围环境影响后如何改变的科学。
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满分答案1.1课程主要内容概述1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C)。
A、百分之四B、千分之四C、万分之四D、十万分之四2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D)个。
A、2B、3C、4D、53生态学主要研究(C)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B、人类和资源C、生物和环境D、人类和环境4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错误)5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正确)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1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D)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A、土壤B、生物C、水体D、大气2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D)魏格纳。
A、法国人B、英国人C、美国人D、德国人3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A)。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30年代4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
(错误)5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错误)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1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D)。
A、二氧化碳B、一氧化二氮C、甲烷D、氩气2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D)。
A、9月13日B、9月14日C、9月15日D、9月16日3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C)。
A、1840年B、1912年C、1974年D、1993年4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正确)5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
(错误)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1全球每年约有(C)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A、5000-7000B、7000-9000C、50000-70000D、70000-900002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
(B)A、三分之一B、三分之二C、六分之一D、六分之五3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D)。
A、20%B、40%C、60%D、80%4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1.1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已完成成绩:75.0分1【单选题】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B、人类和资源•C、生物和环境•D、人类和环境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2【单选题】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
•A、百分之四••B、千分之四•万分之四••D、十万分之四•我的答案:D得分:0.0分3【判断题】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已完成成绩:50.0分1【单选题】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土壤••B、生物••C、水体••D、大气•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
•A、法国人•B、英国人•C、美国人•D、德国人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3【判断题】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
()我的答案:√得分:0.0分4【判断题】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我的答案:√得分:0.0分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二氧化碳••B、一氧化二氮••C、甲烷••D、氩气•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
•A、1840年•B、1912年•C、1974年•D、1993年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单选题】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
•A、9月13日•B、9月14日•C、9月15日•D、9月16日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4【判断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全球每年约有()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南开大学22春“选修课”《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海水表面水的碳含量比深度超过1千米处海水中的碳含量高14%。
()T.对F.错参考答案:F2.关于定位观测和台站网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获得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数据的重要手段B.覆盖了陆地绝大部分面积C.观测陆地生态系统内的环境条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组成D.观测陆地生态系统内的环境条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动态变化参考答案:B3.水体富营养化可能导致一些渔业品种的产量增加。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红外增温实验成本较低,但是模拟的环境与实际环境相差较大。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5.参考答案:F6.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就地保护、迁移保护、离体保护三种。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7.DEMETER用模拟的古气候、古植被类型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作为主要的输入参数,来估算全新世中期全球古植被的NPP和碳贮量。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8.居民生活中的代谢过程中的输入主要包括化石燃料及各种食物的输入。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9.区别气候变化与天气变化的主要标准是()。
A.时间长度B.变化强度C.影响范围D.造成后果参考答案:AF.错参考答案:T11.从全球角度看,随着(),土壤呼吸量减少。
A.植被的NPP的增加B.年平均气温的升高C.年降水量的增加D.低纬度向高纬度变化参考答案:D12.根据相关研究,地球上40万年来平均温度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3.滞留在水库中的碳的主要来源是土壤。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4.盖亚假说中的盖亚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神话。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A.二氧化碳B.氧化亚氮C.甲烷D.水汽参考答案:D16.全球各类气溶胶的释放量中,占比最多的是人工源中的初生气溶胶。
《全球变化生态学》期末考试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1()是生态系统的初级能量,这种能量的积累过程称为第一性生产或初级生产。
(分)分A、元素循环积累的能量B、太阳辐射积累的能量C、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D、蒸腾作用积累的能量我的答案:C2当光合能力超过库对光合产物的利用能力时,碳水化合物会积累在()中。
(分)分A、枝干B、根部C、叶片D、土壤我的答案:C3从理论上来讲,海水蒸发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进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可能抵消一部分温室效应。
(分)分A、湿度B、惰性气体C、云量D、太阳辐射的反射我的答案:C4海洋和港湾生境里的生物入侵的形式不包括()。
(分)分A、压舱水B、水产、渔业和饵料物种及其相伴随的物种的引进C、运河的淤积D、由观赏性种类养殖业或放养增殖所致的物种释放我的答案:C5根据Penman分类系统,理论上最有确定可能蒸散的方法应涉及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分)分A、辐射平衡B、空气温度C、湿度D、土壤我的答案:D6区别气候变化与天气变化的主要标准是()。
(分)分A、时间长度B、变化强度C、影响范围D、造成后果我的答案:A7农业释放的主要温室气体是()。
(分)分A、二氧化硫和臭氧B、二氧化硫和氧化亚氮C、甲烷和臭氧D、甲烷和氧化亚氮我的答案:D8大气圈在化学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包括()。
(分)分A、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反映了地球生命的进化历史B、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反映和记录着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C、大气混合得相当不均匀和缓慢,它的成分变化能被用作指示全球尺度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变化的指标D、大气控制着气候,因而决定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我的答案:C9磷在大多数有机体中的重量比为()左右。
(分)分A、10%B、6%C、3%D、1%我的答案:D10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约滞留()吨碳在陆地生态系统中。
(分)分A、1220亿B、1200亿C、220亿D、20亿我的答案:D11主要引起生物入侵的是()。
南开大学22春“选修课”《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滞留在水库中的碳的主要来源是土壤。
()T.对F.错参考答案:T2.海水表面水的碳含量比深度超过1千米处海水中的碳含量高14%。
()T.对F.错参考答案:F3.移地实验多用于植物对()响应的研究。
A.温度改变和降水改变B.空气成分改变和降水改变C.温度改变和气压改变D.空气成分改变和气压改变参考答案:A4.大气圈是所有圈层中化学循环最快的圈层。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5.对生物产生一定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土壤、生物、人为因子等。
()参考答案:T6.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
A.20%B.40%C.60%D.80%参考答案:D7.陆地植被研究的信息交流越来越多强调多样性、及时性、数据资料的可比性、形式的一致性和数据的共享性。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8.水体中的含氧量大概是大气含氧量的千分之七,每一千毫升水中仅含有25到30毫升氧气。
()T.对F.错参考答案:F9.海水表面水的碳含量比深度超过1千米处海水中的碳含量高14%。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0.B.错误参考答案:B11.随着冰期的结束,全新世气候开始转暖,约在()前进入最暖的时期,国际上称为全新世大暖期。
A.3.2万年B.1.8万年C.9千年D.1千年参考答案:C12.人类出现于第四纪。
()T.对F.错参考答案:T13.陆地上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A.33kmB.139kmC.273kmD.492km参考答案:A14.下列物种中,对水稻生产危害较大的是()。
A.金苹螺B.美国海湾扇贝C.大米草D.亚洲蛤蜊参考答案:A15.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受到其周围环境影响后如何改变的科学。
()T.对F.错参考答案:F16.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当今的方法和手段不包括()。
A.主要是在较大时空尺度上研究全球变化和植物生理生态反应B.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C.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植物错综复杂的生理生态反应进行模拟或各种理论分析D.着力解决特定区域内特定物种的未来生存趋势参考答案:D17.美国从()开始酝酿长期生态系统研究计划。
南开大学22春“选修课”《全球变化生态学(尔雅)》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植被的第一性生产力可用3种方式表示,其中最小的是()。
A.总第一性生产力B.净第一性生产力C.净生态系统生产力D.净物质循环生产力参考答案:C2.遥感的3S技术主要是指RS、GIS、GPRS。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浮游植物的过量增殖还会使水体缺氧,直接杀死水生动物,或使生活在这些水域里的鱼类逃离。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我国大概有()的秸秆用作燃料。
A.10%-20%B.30%-40%C.50%-60%D.70%-80%参考答案:C大陆的物种数与该大陆的面积呈密切正相关。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6.随着南北极臭氧层空洞加剧,南北极的紫外线的总量已经远远高于低纬度地区。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7.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产生的效应可能使陆地植被的净第一生产力()。
A.增加B.减少C.产生较大波动D.年差异变化减小参考答案:A8.地球人口从50亿增长到60亿用了()年时间。
A.8年B.10年C.12年D.14年参考答案:C9.()是细胞遗传信息携带者DNA的构成元素,也是进行能量传递的二磷酸腺苷(ATP)的基本构成元素。
A.碳B.氮C.磷D.硫10.从全国范围看,我国降水量的()集中在夏秋季节的3到4个月内。
A.20%B.40%C.60%D.80%参考答案:C11.湖泊由于边界的限制,水平和垂直流动及混合都相对较弱,有利于气体和营养物质的输运。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2.关于海洋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绝大对数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适应的温度范围更小B.绝大多数水生生物体温的维持依靠代谢所获取能量C.绝大多数水生生物是变温生物D.绝大对数水生生物缺乏体温调节机制参考答案:B13.在获得相同热能的情况下,燃气释放CO2是煤释放CO2的0.136倍。
1.学习《全球变化生态学》这门课程的目的是?A、拓宽知识面B、增强环保意识C、全球变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2.全球气候变化目前最明显的特征是全球气候变暖?√3.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
C、万分之四4.5.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
C、生物和环境6.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
D、57.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8.“地球系统科学”在什么时间被提出?D、20世纪80年代9.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
A、20世纪60年代10.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
D、德国人11.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D、大气12.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
()×13.20世纪后几十年全球变化研究发展的趋势之一是走向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14.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15.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D、氩气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
D、9月16日17.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C、1974年18.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19.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
()×20.“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哪年决定的?C、1995年21.全球每年约有()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C、50000-7000022.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
()B、三分之二23.中国人工林固定的二氧化碳占森林总固定量的()。
D、80%24.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远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25.区分扬尘和沙尘暴的标准是看能见度是否大于2公里。
()×26.全球每年有50000平方千米-70000平方千米耕地变为沙漠。
√27.受人类砍伐和火灾的影响,过去一万年中地球森林面积缩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