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 化学键
- 格式:docx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21
化学入门知识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化学的学习中,掌握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以及组成物质的化学键。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整体电荷是中性的,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等。
1. 质子:质子是带有正电荷的基本粒子,位于原子核中。
它的相对质量为1,电荷为+1。
2. 中子:中子是电中性的粒子,也位于原子核中。
它的相对质量为1,没有电荷。
3. 电子:电子是带有负电荷的基本粒子,存在于原子核外的轨道上。
它的相对质量非常小,约为质子和中子的1/1836。
原子的质量由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而原子的性质则由电子的排布决定。
根据电子的能量不同,它们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
电子能级越靠近原子核,能量越低。
每个能级又分为不同的轨道,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二、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用于维持原子与原子之间的联系。
化学键的不同类型导致了不同类型的化合物。
1.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形成的化学键。
通常情况下,金属原子会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原子则会接受这些电子,形成负离子。
正负离子通过电荷相互吸引而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晶体。
2. 共价键: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在共价键中,非金属原子共用一对电子。
共价键的强度取决于共享电子的数量和结构。
共价键可以单、双或三重共享,这取决于共享电子的数量。
3. 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金属原子可以形成密堆积的排列,在其晶体结构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
这些自由电子能够在金属中传导热量和电流,而且使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化学键,例如氢键、范德华力等。
它们在特定条件下发挥作用,对物质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结语原子结构与化学键是化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和理解原子结构与化学键的概念,我们能够深入了解物质的本质和特性。
原子结构化学键原子结构和化学键是理解和研究化学现象的两个基本概念。
原子结构描述了一个原子的内部组织,而化学键则描述了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分别对原子结构和化学键进行详细地讲解。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原子结构。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由一个细小的、高度不确定的粒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粒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
电子则具有负电荷,并且存在于不同的能级或轨道中。
在原子的内部,质子和中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细小的核心,并且占据几乎全部的质量。
电子则充实地分布在核心周围,因为它们所具有的负电荷与质子的正电荷相互吸引。
电子通过不同的能级或轨道来表示它们的运动状态。
不同能级所对应的轨道在能量和空间上有所区别,能级较低的轨道位于核心附近,而能级较高的轨道则位于核心外部。
原子的内部结构可以通过核外电子的分布情况来描述。
一个原子的元素特征主要来自于其质子数,也就是核中的质子数目。
每个元素都有不同数量的质子,从而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比如,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而氧原子有八个质子。
为了更好地理解原子结构,我们还需要讨论电子的排布规律。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和胡克定律,电子倾向于以最低能量的方式填充轨道,并且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一对电子,其中一个自旋向上,另一个自旋向下。
这个填充顺序被称为“阿波罗尼奥雪松序列”,按照这个序列,轨道的填充顺序为1s、2s、2p、3s、3p等。
原子结构的理解对于解释化学现象非常重要。
例如,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往往涉及到电子的重新排列。
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其电子的外层结构,因为这些电子与其他原子的电子之间形成了化学键。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化学键。
化学键描述了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或晶体。
常见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在离子键中,电子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以达到稳定的电子结构。
这种转移导致一个带正电荷的离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离子,它们通过电子的相互吸引而结合在一起。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原子结构是指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的微观结构,是理解化学性质和反应机制的基础。
化学键则是连接原子的力,使得原子能够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电子则围绕原子核的轨道上运动,带有负电荷。
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电子,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原子核决定。
原子的结构可以用量子力学的理论来描述。
根据量子力学,原子中的电子不是沿着确定的轨道运动,而是存在于具有不确定位置的电子云中。
电子云的分布由波函数描述。
每个电子通过特定的波函数来描述,这个波函数包含了关于电子位置和能量的信息。
每个波函数对应一个能级,每个能级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原子的电子分布按能级和亚能级进行排列。
能级由质子核的电荷吸引电子而形成,能级与电子的能量相关,能级越高,电子的能量越高。
能级分为主能级,具有不同能量的子能级,子能级进一步可以被划分为轨道,每个轨道最多可以容纳一对电子。
化学键是连接原子的力,使得原子能够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化学键通常是由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所构成。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对而形成的键。
当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时,形成了共价键。
共价键可以被进一步划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取决于共享的电子对的数量。
共价键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来填满其外层电子壳,以达到稳定的电子结构。
常见的共价键包括C-C键、O-H 键和C-H键等。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之间的电荷引力所形成的键。
在离子键中,离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得它们聚集在一起形成离子晶体。
离子键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原子通过接受或捐赠电子来填满外层电子壳,以达到稳定的电子结构。
常见的离子键包括Na+和Cl-之间的键。
金属键是在金属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金属结构中的正离子形成了一个海洋式的电子云,电子几乎自由地移动在整个金属结构中。
金属键的强度较弱,因此金属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原子结构化学键
原子结构:
原子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
原子由更小的粒子组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中心,被称为原子核,而电子则在原
子核的周围运动。
质子是带有正电荷的粒子,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原子序数,即其在元
素周期表上的位置。
中子是不带电的粒子,其数量可以改变一个元素的同
位素形式。
电子是带有负电荷的粒子,其数量与质子数量相等,确保了原
子整体是电中性的。
化学键:
化学键是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吸引力,用于在化学反应中形成不同
的分子和化合物。
化学键的形成能够使原子间达到更稳定的状态。
常见的
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而形成的化学键。
两个原子共用一对
电子以达到更稳定的电子结构。
共价键可以是单一、双重或三重的,取决
于共享的电子数。
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吸引力所形成的。
正离子是失去了
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而负离子是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
离子
键形成时,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它们结合成晶体。
金属键是在金属中存在的一种化学键。
金属键的形成是由于金属中的
原子之间共享了大量的自由电子。
这些自由电子可在整个金属结构中流动,形成了导电性和热导性。
总之,原子结构和化学键是理解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基础。
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的特征和性质,而化学键的形成则决定了分子和化合物的稳定性和性质。
这些概念对于深入理解化学世界是至关重要的。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科学领域,而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则是化学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原子结构以及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对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影响。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核和围绕核轨道运动的电子组成。
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中性。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而电子则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原子的结构可以以一种类似于太阳系的模型来描述,核相当于太阳,而电子则像行星围绕核的轨道上运动。
原子的主要性质与其电子的排布有关。
每个原子都有一定数量的电子壳层,其中电子数量最少的壳层为第一层,最接近核的为第一壳层;电子数量更多的壳层依次为第二层、第三层等等。
每个壳层可以容纳的电子数目有限,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也最多容纳8个电子。
因此,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其电子排布决定的。
二、化学键的类型化学键是原子之间形成的力,用于维持分子的稳定性。
根据成键方式的不同,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种主要类型。
1. 离子键离子键形成于具有正电荷的离子和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正电荷离子中的电子从其外层壳层转移到负电荷离子的外层壳层,从而形成了离子键。
离子键通常出现在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如氯化钠(NaCl)中正离子钠和负离子氯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
2. 共价键共价键形成于非金属元素之间,它涉及电子共享。
在共价键中,两个或更多个原子共享其中一个或多个轨道上的电子。
共价键的形成使原子能够达到稳定的气体构型,如氢气(H2)中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享一个电子形成共价键。
3. 金属键金属键主要存在于金属元素结构中。
在金属结构中,金属原子之间通过电子云的重叠形成金属键。
电子云可以自由移动,因此金属能够导电和导热。
三、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化学键的类型和强度直接影响物质的性质,如密度、硬度和溶解性等。
不同类型的键会给物质带来不同的性质。
1. 离子键离子键的特点是强大的相互吸引力和高熔点。
化学中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化学研究过程中,原子结构和化学键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相关内容,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性质中的作用。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化学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电荷中性,而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核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电子则绕着核心以不同的能级(或称壳层)分布。
原子结构的基本数学模型是量子力学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原子的各能级对应了不同的能量,而电子则在这些能级中运动。
能级越靠近原子核,对应的能量越低。
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其中外层能级的电子数较多。
原子的质子数决定了它的原子序数,这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例如,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所以它的原子序数是1。
氧原子有8个质子,因此其原子序数是8。
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基本特征。
二、化学键化学键是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们是由原子间的电子重新分布而形成的。
化学键可以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1. 共价键共价键是两个非金属原子间的键。
在共价键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来达到更稳定的状态。
共价键可以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这取决于原子之间共享的电子对数目。
2. 离子键离子键发生在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其中一个原子会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而另一个原子则会获得这些电子,形成负离子。
正离子和负离子由电子的转移而形成的强吸引力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3. 金属性金属键发生在金属元素中,金属元素的原子通过共享自由移动的电子来形成金属键。
这种电子在整个金属结构中自由流动,形成了金属的特殊性质,如导电性和热导性。
三、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相互关系原子结构和化学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原子结构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性,而化学键则是化学反应发生的基础。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间的化学键可以被打破,电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化学键。
这种电子的重新分布导致了化学反应的发生,并导致了化学物质的性质的改变。
化学中的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在化学领域中,原子结构和化学键是两个核心概念。
本教案将深入探讨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概念。
一、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2000字)1. 原子的历史发展- 从古代的原子观念到现代原子理论的形成- 原子理论的重要贡献者2. 原子的组成- 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特征和性质- 原子核的结构和作用3. 原子的电子排布- 能级和轨道的概念- 电子排布规则和原子壳层结构4. 原子的量子数- 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的意义和取值范围- 量子数在原子结构中的应用二、化学键的类型与性质(2000字)1. 化学键的概念与分类- 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区别- 共价键的形成和共用电子对的概念2. 共价键的特性与性质- 共价键的键长、键能和键级的关系- 共价键的极性和电负性的影响3. 离子键的特性与性质- 离子键的形成和离子晶体的特点- 离子键的强度和溶解性的关系4. 金属键的特性与性质- 金属键的形成和金属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金属键的强度和金属的性质的关系三、分子结构与化学反应(2000字)1. 分子的构成和结构- 分子的组成和分子式的表示方法- 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分子几何结构的关系2.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性质和溶解性3. 化学反应与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4. 化学键的能量与反应热- 化学键能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化学键能与化学反应热的关系和应用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相关知识。
这些基本概念对于理解和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学生也将进一步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原子结构化学键1.原子构成(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原子(A Z X)⎩⎪⎨⎪⎧原子核⎩⎪⎨⎪⎧质子(Z个)——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A-Z)个]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核外电子(Z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2)微粒之间的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4)两种相对原子质量①原子(即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即核素)的质量与12C质量的112的比值。
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有几种不同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如:A r(Cl)=A r(35Cl)×a%+A r(37Cl)×b%。
2.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及相互关系(2)同位素的特征①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的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②同一元素的各种稳定核素在自然界中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丰度)不变。
(3)氢元素的三种核素1H:名称为氕,不含中子;12H:用字母D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13H:用字母T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
1(4)几种重要核素的用途核素235U 14 6C 21H 31H 18 8O92用途核燃料用于考古断代制氢弹示踪原子问题思考现有下列9种微粒:11H、21H、13 6C、14 6C、14 7N、5626Fe2+、5626Fe3+、16 8O2、16 8O3。
按要求完成以下各题:(1)11H、21H分别是氢元素的一种________,它们互称为________。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微粒是________。
(3)5626Fe2+的中子数为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9种微粒中有________种核素,含有________种元素。
答案(1)核素同位素(2)16 8O2和16 8O3(3)3024(4)7 5原子结构与同位素的认识误区(1)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如11H。
(2)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如F与OH-。
(3)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其质子数不一定相同,如Al3+与Na+、F-等,NH+4与OH-等。
(4)不同的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11H与31H;也可能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如14 6C与16 8O;也可能具有相同的质量数,如14 6C与14 7N;也可能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均不相同,如11H与12C。
6(5)同位素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6)不同核素之间的转化属于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1)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也可能只有一种核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2)核聚变如21H+31H―→42He+10n,因为有新微粒生成,所以该变化是化学变化(×)(3)3517Cl与3717Cl得电子能力几乎相同(√)(4)一种核素只有一种质量数(√)(5)氢的三种核素形成的单质有6种,它们物理性质有所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题组一微粒中“粒子数”的确定1.X、Y、Z和R分别代表4种元素。
如果a X m+、b Y n+、c Z n-、d R m-4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b、c、d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a-c=m-n B.a-b=n-mC.c-d=m+n D.b-d=n+m答案 D解析既然4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就说明a-m=b-n=c+n=d+m。
比较a与b得:a-b=m-n,B项错;比较a与c得:a-c=n+m,A项错;比较c与d得:c-d=m-n,C项错;比较b与d得:b-d=n+m,D项对。
2.现有下列几组粒子:①N2、CO、C2H2;②NH+4、H3O+、OH-;③C2-2、O2+2、CN-;④PO3-4、SO2-4、ClO-4。
对上述四组粒子归类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等、电子数和原子数不相等:①B.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原子数不相等:②C.电子数相等、质子数和原子数不相等:③D.原子数和电子数相等、质子数不相等:④答案 D解析①N2、CO、C2H2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等于14,原子数不等;②NH+4、H3O+、OH-的原子数和质子数不等,电子数都为10;③C2-2、O2+2、CN-的原子数和电子数都相等,质子数不同;④P、S、Cl所含的电子数分别为15、16、17,酸根离子中所含氧原子数均相等,所带负电荷数依次为3、2、1,三种酸根离子所含的总电子数相等(18+32)、原子数都为5,但三种酸根离子的质子数不相等。
3.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原子的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构成H m X分子,在a g H m X中所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所含中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所含质子数为________,所含电子数为________。
答案a A +m (m +1) mol a A +m N mol a A +m (m +A -N )N A a A +m(m +A -N )N A求一定质量的某物质中粒子数的答题模板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来自质量数)物质的量―――――――――――――――→×一个分子或离子中含某粒子个数指定粒子的物质的量――→×N A粒子数题组二 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辨析4.(2020·郑州月考)“玉兔”号月球车用238 94Pu 作为热源材料。
下列关于238 94Pu 的说法正确的是( )A.238 94Pu 与23892U 互为同位素 B.238 94Pu 与239 94Pu 互为同素异形体 C.238 94Pu 与238 92U 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D.238 94Pu 与239 94Pu 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D 解析238 94Pu 与238 92U 的质子数不同,不互为同位素,A 错误;238 94Pu 与239 94Pu 均是核素,不是单质,不互为同素异形体,B 错误;238 94Pu 与238 92U 的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的元素,不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C 错误;238 94Pu 与239 94Pu 的质子数相同,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D正确。
5.(2019·石家庄调研)我国科技工作者发现铂的一种原子202 78Pt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2 78Pt 原子质量为202 g B.202 78Pt 的质子数是202 C.202 78Pt 原子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78 D.202 78Pt 核内的中子数是124 答案 D 解析202 78Pt 原子质量为202N Ag ,故A 错误;202 78Pt 的质子数是78,故B 错误;202 78Pt 原子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202-78-78=46,故C 错误;202 78Pt 核内的中子数是202-78=124,故D 正确。
6.YBa 2Cu 8O x (Y 为元素钇)是磁悬浮列车中的重要超导材料,下列关于8939Y 的说法正确的是( )A.8939Y 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50B.8939Y 和9039Y 为同位素 C.8939Y 和9039Y 的核外电子数不相等 D.8939Y 和9039Y 是钇元素的两种不同的核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答案 B解析中子数=89-39=50,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89-39)-39=11,故A错误;8939Y和9039 Y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属于同位素,故B正确;8939Y和9039Y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两者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故C、D错误。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原子结构示意图问题思考下图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完成以下填空。
(1)属于阴离子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填编号,下同)。
(2)形成物质种数最多的元素的原子是________。
(3)对应单质常温下能与水发生反应的微粒是________。
(4)某元素R形成的氧化物为R2O3,则R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可能是________。
答案(1)②(2)①(3)②③⑦(4)⑤3.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元素结构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与性质最外层电子数8(He为2) 一般小于4 一般大于或等于4稳定性稳定不稳定不稳定得失电子能力既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易失电子易得电子化合价0 只显正价既显正价,又显负价(F无正价)4.短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征(1)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Ar、Be(2)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l、Be、H(3)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P、Li(4)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Si、Li(5)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Li(6)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S、C、He(7)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C(8)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O(9)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4倍Ne(1)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原子(×)(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3)除Li外的碱金属原子次外层都有8个电子(√)(4)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的4倍(×)(5)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它一定是金属元素(×)(6)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同(×)题组一“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分析与应用1.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试回答:(1)当x-y=10时,该粒子为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2)当y=8时,粒子可能为(填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y=3与y=7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原子(2)氩原子氯离子硫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答案合理即可)(3)Al(OH)3+3H+===Al3++3H2O解析(1)当x-y=10时,x=10+y,说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粒子应为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