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终极版
- 格式:docx
- 大小:36.56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美术史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史前美术1.旧石器时代2.新时期时代●早●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人面鱼纹彩陶陶盆●庙底沟类型●花瓣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尖底漩涡彩陶瓶●舞蹈彩纹盆●晚●红山●玉器●龙山●黑陶●良渚●玉琮二、先秦1.青铜工艺●青铜器●礼,乐,兵,车马器其他●发展●商代●鼎盛●司母戊鼎●西周●增加铭文●毛公鼎●春秋●镶嵌和错金●莲鹤方壶●战国●铁器●采桑宴乐攻战纹壶●青铜雕塑●商(猛虎食人卣)●西周(青铜立人像)2.玉器●跽坐玉人像3.书法●甲骨文:占卜金文4.帛画●人物御龙图●人物龙凤图三、秦汉1.雕塑●青铜雕塑●(秦)铜车马●(西汉)长信宫灯●(东汉)马踏飞燕●石雕●西汉(霍去病墓石雕像群)●马踏匈奴●东汉(李冰石像)2.绘画●画像石,砖●隶书(张迁碑)(礼器碑)(石门碑)●小篆(泰山刻石)●帛画●长沙马王堆_1号汉墓石帛画(西汉)四、魏晋南北朝1.绘画●曹不兴●佛画之祖●卫协●始精●曹仲达●曹衣出水●萧绎●职贡图●六朝三大家●顾恺之画绝,才绝,痴绝●女史箴图●洛阳赋图●烈女仁智图●画云台山记●论画●陆探微●秀骨清像●张僧繇●笔才一二,已象焉●张家样●杨子华●北齐校书图2.画论●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传神论)●论画●谢赫●画品●六品,气韵生动,骨法用笔,随类赋彩,应物像形,传移摹写,经营位置●宗炳●山水画论●叙画3.佛教艺术●壁画●4大石窟●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岗石窟4.书法●钟繇●索靖●月怡贴●王羲之●兰亭序五、隋唐五代1.绘画●人物●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尉迟乙僧●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87神仙卷●仕女●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周眆●仕女执扇图●簪花仕女图●五代●韩熙载●韩熙载夜宴图●周文炬●重屏会棋图●宫中图●山水●青绿山水●(隋)展子虔●游春图●(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李昭道●明皇幸蜀图●青山行旅途●水墨山水●(唐)王维●王破墨●雪溪图●辋川图●五代●北方●荆浩●笔法计气韵思景笔墨●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山溪待渡图●斧劈皴●南方●董源●潇湘图●披麻皴●巨然●秋山问道图●层峦丛林图●画鸟●唐●牛马二韩●韩滉●五牛图●韩幹●牧马图●照夜白图●五代●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荃●写生珍禽图●徐熙●雪竹图,雏鹤药苗图●薛稷●屏风六扇鹤样●边鸾●二枝折花2.画论●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绘画著录●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断代史●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绘画通史●荆浩●笔法记●张璪●绘镜●外师造化,中得心源3.雕塑●龙门石窟●乐山大佛●昭陵六骏●乾陵石刻4.壁画●敦煌壁画●经变画●西方净土变5.建筑●寺庙建筑●大小雁塔●桥梁建筑●赵州桥六、宋1.绘画●人物●●武宗元●朝元仙仗图●李公麟●五马图●免胄图●梁恺●简笔画泼墨大写意●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山水●北宋●北方●李成●读碑窠石图●李成之画近视如千里远●范宽●溪山行旅途●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雨点皴●郭熙●早春图●林泉高致●卷云皴●高远,深远,平远●南方●米芾●人文山水画新开局●赤壁遗古●米点云山●米友仁●潇湘奇观图●云山得意图●北宋青绿山水●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南宋山水●李唐●采薇图●万壑松冈图●刘松年●四景山水●十八学士图●马远●马一角●踏歌图●寒江独钓图●夏圭●夏半边●烟釉林居图●松溪泛舟●花鸟●工笔画●黄居寀●山鹧棘雀图●赵佶●芙蓉锦鸡图●听琴图●瘦金体●崔白●双喜图●寒雀图●写意●文同●善竹●墨竹图●赵孟坚●岁寒三友●法常●老松八哥●杨无咎●墨梅图卷●风俗●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李贺●货朗图七、元1.绘画●人物●王绎●写像秘诀●杨竹溪小像●山水●钱选●秋江待渡图●高克恭●春山晴雨图●赵孟頫(文人画领袖)●鹊华秋色图●元四家●吴镇●渔夫图●倪瓒●渔庄秋霁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青卞隐居图●花鸟●王冕●墨梅图●繁花满枝●柯久思●墨竹图●郑思肖●墨兰●无根兰2.雕塑艺术●晋祠泥塑人物像●重庆大足石刻像3.壁画艺术●山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4.建筑艺术5.雕刻●营造法式(李戒)6.工艺美术●瓷器●天青色(汝窑)●钱(哥窑)●变(均窑)●定窑●官窑●缂丝工艺7.书法篆刻●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八、明清1.绘画●明●早●浙派●戴近●钟馗出山图●春游晚归图●吴伟●柳下读书图●中●吴门四家●仇英●人物故事图册●辋川十景图●最后一个青绿山水画家●文徴明●真赏斋图●唐寅●孟蜀官妓●溪山鱼隐图●白云青障图●沈周●庐山高图●诗书画一体●晚●山水●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松江画派●花鸟●工丽●文进●吕纪●写意●陈淳●秋葵图●山茶水仙图●白阳仙人●徐渭●墨葡萄图●泼墨大写意●青藤白阳●人物●变形主义●陈洪绶●归去来兮辞●水浒叶子●崔子忠●云中玉女图●藏云图●波臣派●曾鲸●王时敏像●张子卿像●清●正统派●清初六家●王时敏●云山图●王鉴●夏山图●王翚●溪山红树图●王原祁●●吴历●横山晴雨图●恽寿平●个性派●清初四僧●朱耷●荷鸭图●哭之笑之白眼看世人●石涛●苦瓜和尚语录●搜尽奇峰打草稿●髡残●弘仁●黄山图●金陵八家●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叶欣,谢荪,胡慥,●杨州八怪●扬州卖画●郑燮,李鳝,李方膺●布衣文人画●金农,高翔,汪士慎●文人休养职业画家●黄慎,罗聘2.版画与年画●版画●朱圭,焦秉贞●耕织图●冷枚●万寿盛典图●陈洪绶●分色木印木刻法●芥子园画传●年画●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3.建筑艺术●园林建筑●私家●扬州●个园,何园●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上海●豫园●皇家●圆明园●万园之圆●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建筑●故宫●天坛●宗教建筑●布达拉宫●拉卜楞寺4.工艺美术●九、现代1.四大画家群●海派画家●赵之谦●虚谷,任熊,任熏,任颐,吴昌硕,蒲华●任颐●吴昌硕●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关山月●北京画家群体●齐白石●江浙画家群●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2.近现代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田横五百士●林凤眠●春眠●江畔●刘海粟●男女同校●颜文梁●厨房●画室3.漫画●丰子恺●莫谈国事●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叶浅予●打到四人帮。
1、《洛神赋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
作品赏析: 《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的意境。
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
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作为衬托的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原作描述的是诗人情场受挫,未能与所爱的人结合,而通过神话寓言,在想象的空间中让自己与洛水边美丽的仙女洛水神相遇,以释放自己对失去情人的伤怀和思念。
此卷很好地传达了原赋的思想境界,在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找到原作所传达的思想。
2、《簪花仕女图》:唐周昉,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
除了唯一性之外,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很高,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能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
画中描写的是唐代当时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说明唐代的社会政治比较开明,因此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才能够流传下来。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表现风格的开端表现风格的开端,而以前的绘画内容大多是历史宗教人物。
3、唐代山水画分类A\青绿山水,代表作品李昭道《明皇幸蜀图》青绿山水以勾勒为法,用笔细密烦琐,颜色以石青、石绿为主;有时为了突出重点,勾以金粉,使画面产生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亮丽壮观,工致动人。
如传为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等,色彩富丽,情感外露,十分耐看。
B、水墨山水的开创:王维,同时他的绘画特点:诗画结合,皴法的运用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以之来表现景物的体和面。
名词解释1.彩陶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者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2.岩画:岩画是古代描绘或者摩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被称为是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
3.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4.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壁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5.“迁想妙得”:“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中,掌握对象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以及与外形的关系,取得艺术感受,“妙得”为“迁想”的结果。
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与主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6.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出身世族家庭。
少年时以其天才的、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闻名,并为上层人士所器重。
他是一个典型的士大夫专业画家,他在绘画及文学方面艺术方面才华横溢。
有绘画作品《洛神赋》《女史箴》,在艺术上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要求—“传神写照”7.张僧繇:江苏人,生于南齐时期,主要艺术活动在整个梁代。
他所创造的绘画风貌,对南北朝后期和隋唐两代的绘画艺术,起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他在我国绘画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8.“畅神说”: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畅神说”,认为自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畅神说”使中国画“以神写照”的理论又前进了一步。
9.“比德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
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既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
10.《五牛图》:是中唐专写农村风俗的画家韩滉的作品。
在这幅横卷上,画家用粗笔描绘了五头不同形态的黄牛,其中有所谓“步者、者、纵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驰者”。
笔墨简练、形象生动而逼真,体现出深厚朴实的艺术风格。
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
这时期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从距今约8000年前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磨制石器和陶器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陶器、玉器、纺织品以及骨牙器、漆器制作日渐发达,工艺美术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著名的彩陶往往属于泥质红陶。
工艺美术讲究装饰和造型,原始陶器的装饰之美集中体现于彩陶,造型之美突出表现于黑陶。
彩陶和黑陶是新石器时代最灿烂的美术创造。
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
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彩陶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装饰纹样上,黄河流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为其代表。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制作发达,其彩陶数量之众,装饰之丰富均令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的彩陶无法比肩,中国彩陶艺术至此达到顶峰。
代表作品:舞蹈纹彩陶盆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
黑陶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和造型上,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
以轮制技术烧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
陶质细腻、器胎极薄,陶色纯黑,表面打磨精细,漆黑光亮。
大多素面,有的器物表面饰以凹凸弦纹或纤细的镂孔花纹。
著名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出现在晚期。
由于这种陶器胎薄如蛋壳,最薄处仅为0.2-0.5毫米,人们还习称之为“蛋壳陶”。
蛋壳陶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红山文化1935年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遗址。
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
分布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一带。
这里出土了已知最早的玉龙。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的启示和影响:1、功能和美观的统一2、技术对艺术的制约3、形式法则的创造4、经济原则的发明5、原始工艺美术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
2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石器时代的美术。
3黄河流域半坡彩陶纹饰最多的是鱼纹。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类。
5、春秋时代的青铜器莲鹤方壶,具有社会大变革时代的艺术特色。
6、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7、器青铜器中的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物。
8、商周出土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大方鼎,重875公斤。
9、根据现有资料,可知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时期。
10、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画,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11、《霍去病墓前石刻》被称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其主体雕刻是《马踏匈奴》。
雕塑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
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依石造型,以圆雕和浅浮雕的手法,创作出简洁,浑厚,寓意深刻的艺术作品。
12、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梁为代表。
13、魏晋时期被奉为“正书之祖”的书法家是钟繇。
14、画史上“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分别指的是唐代画家吴道子和北齐曹仲达画家。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国画术语。
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
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
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15、五代画家董源山水画代表作品是《潇湘图》。
16、《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了达官贵人出游的场景,《挥扇仕女图》描绘了宫中嫔妃生活的哀怨,《捣练图》描绘的则是劳动场景。
17、五代时期的画家创造了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18、南朝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秀骨清象”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 张家祥”。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2016/12/281.彩陶一般有红陶、黑陶、灰陶三种,代表作品有《舞蹈彩陶盆》和《人面鱼纹盆》。
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堪称是仰韶文化彩陶艺术的杰作。
2.夏商周时期,主要以青铜器为主:夏、商、周时期,历史的潮流拐入了奴隶制的阶级社会的河谷之中,社会发展到三次社会大分工时代,人类开始步入文明社会。
美术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已从石器、骨器、玉器以及陶器艺术发展到青铜艺术时代,青铜器的最早出现在夏,这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进入文明时代。
从夏商到西周,青铜器由无到有,由粗糙到精细,由稚朴到成熟,慢慢地达到其发展的顶峰。
青铜器上生动而变化的纹样,精湛细腻的工艺,造型的丰富与精巧,以及由此而表现出的威严和神秘的艺术氛围,都深深地体现出我们古老劳动人民的智慧。
青铜器艺术的创造,是我国灿烂文化的标志,随着青铜艺术的成熟,这一时期釉陶的产生,贴金和锻铁工艺的出现启迪来者,昭示着后人。
现出土的青铜器中,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毛公鼎等最为著名。
其中毛公鼎被称为“抵得上一部史书”。
青铜器主要成份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
青铜器上的纹饰,一般有云雷纹、饕餮纹、云雷纹、夔龙纹、蟠螭纹、蟠虺纹、乳钉纹等。
常见青铜器的名称有鼎鬲甗簋簠盨敦豆等。
青铜器代表作品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铜器主要可以分为鼎、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量器、铜镜及杂器等九类。
3.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汉承秦制,封建社会正处在蓬勃的上升阶段。
这一时期,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疆域空前广大,民族前所未有的融合,汉使西出阳关,“丝绸之路”的通道,文化上新说不断形成,四方交融。
雍宽博大、生机蓬勃的时代精神,新鲜的思想刺激着秦汉时期的艺术家,他们为秦汉帝国的气象所陶醉,他们用各种艺术手段表现出这一时期的时代风貌和自身的精神体验,秦汉艺术也开始日益兴旺。
这一时期不但出现规模巨大,气势恢宏的秦始皇兵马俑,而且也有气魄深沉雄大的汉代霍去病墓前雕刻群《马踏匈奴》,既有奔放飞动的画像石又有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制品,是迄今为止最早的纪念碑式的石雕作品,它遵循的是“循石造型”的创作手法。
名词解释1.彩陶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者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2.岩画:岩画是古代描绘或者摩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被称为是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
3.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
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4.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壁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5.“迁想妙得”:“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中,掌握对象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以及与外形的关系,取得艺术感受,“妙得”为“迁想”的结果。
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与主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6.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出身世族家庭。
少年时以其天才的、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闻名,并为上层人士所器重。
他是一个典型的士大夫专业画家,他在绘画及文学方面艺术方面才华横溢。
有绘画作品《洛神赋》《女史箴》,在艺术上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要求—“传神写照”7.张僧繇:江苏人,生于南齐时期,主要艺术活动在整个梁代。
他所创造的绘画风貌,对南北朝后期和隋唐两代的绘画艺术,起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他在我国绘画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8.“畅神说”: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畅神说”,认为自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畅神说”使中国画“以神写照”的理论又前进了一步。
9.“比德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
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既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
10.《五牛图》:是中唐专写农村风俗的画家韩滉的作品。
在这幅横卷上,画家用粗笔描绘了五头不同形态的黄牛,其中有所谓“步者、者、纵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驰者”。
笔墨简练、形象生动而逼真,体现出深厚朴实的艺术风格。
人面鱼纹彩陶盆:先民们在认识和表现物象时。
方法并不是只有一种。
思维也不是单向的。
而是取决于作画的目的与功能需要。
既有写生的形象也可以有很抽象的符号作为中华名族古老的生殖崇拜象征。
鱼在仰韶文化陶绘中石出现最多的图像之一。
以图案结构线作为抓形基础。
画面简洁有力,所以有人把它看作是半坡人的巫术图腾象征其名族人丁昌盛的局面鹳鱼。
石斧图形彩陶:鱼被鹳鸟衔着,又有一番含义,用彩色表现,再以线条勾形,显得浓重华丽,绘画性堪称中国史前艺术之冠。
石斧柄上所画的X形符号·在西亚史前文化中代表的是富有,从比较文化论的立场来看·很可能也是闾村人所所持看法,而鱼正是富有的前提,就这幅画所绘大型陶缸推想,鱼鹳和石斧共同表达了闾村人坐拥富裕,淡然自足的心态。
图腾:原始部落秦为祖先并加以崇拜特点的动物或神灵玉器:是磨光石器的一种·因其硬度不同可分为软玉和硬玉两种。
中国史前艺术有哪些重要艺术功能和特色?中国史前艺术的重要特色集中体现七千年至四千年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玉器上,其发源地点主要分布在黄河与长江流域,而在淮河辽河与珠江流域也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存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以黄河中上游的彩陶和下游的黑陶为典范,它们在造型彩绘和陶文方面都留下了精美的作品·充分发挥了实用与装饰风格。
体现出具象和抽象的双重含义,彩陶文化体现出了母系名族社会的若干生活特点,尤其是当时的物质鱼精神生活特点,可以表明人们在物质生产和人的再生产方面的愿望和努力和社会结构变化关系最直接的是玉器的出现·对此后中国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玉器除了像玉琮之类作为原始信仰中的神圣法器传达古老的宇宙观念外,更以其完美无瑕的质地和巧夺天工的琢玉技术,成为美善合一的永恒象征。
功能:大都和巫术礼仪有密切关系,是我们认识原始文化整体面貌的重要内容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毋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
毛公鼎铭文:周宣王是毛公鼎上的长篇铭文,以及春秋战国时代诸多美术字体的出现·反应了书法艺术的日趋成熟。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整理(一)中西绘画比较山水一直作为纯粹而且重要的精神象征存在于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生活中。
古人认为,自然山水在空间形态上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在时间状态上也是无比生动千姿百态的。
从山石、树木、水泽、云草中寻找人生存在的道理,寄托心灵、情感,正是中国古代艺术家创作山水画本源的真实意图。
对于山水画创作来说,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特征,更接近于一种时空的转换,画家不仅考虑的是看见了什么,更关心人自身内心的变化过程,想到什么。
用生命的状态表达对象。
由于没有象西方绘画中光影、质感、透视的约束,中国山水画更多地依靠虚实、遮挡以及不规范的大小比例关系来暗示行云、流水、山石、树木的空间,而使得对自然的表现更加肆意、主观、淋漓尽致。
所谓“ 低仰自得,心游太空,心融融于玄境,意飘飘于白云,忘情勿我之表,纵志于有无之间。
”一幅画可以从山前到山后,从山顶到山脚,一幅长卷可容下一年四季、阴晴、雨雪。
它不是特定的山,特定的水。
它有明暗、有表情、有灵性、更有生命,可以使欣赏者与之一起喜怒哀乐。
这种神奇这种中国哲学文化所独特的眼光和心灵,你是无法在西方风景绘画中看到的。
为了栩栩如生的描绘再现自然,西方绘画努力发明着种种技巧和手法来实现这一目的,尤其在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中表现突出。
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及兴趣自古希腊起由来已久。
古希腊人钟情于人体的表现,他们对于人体结构的精通、体积空间的塑造,完全在于解剖学、光学、色彩学等各门科学意识的渗透。
在健康美丽的人体艺术表现中,饱含着人类的生命力,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是人性的一种自然流露。
而这种题材在古代中国画中绝对少有。
此中反映着中西文化深层次的差异。
人体与着衣人物画从文艺复兴之时起迅猛发展,除因人文主义精神对人自身价值肯定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很重要,就是模特。
若无模特,西方人物绘画单凭记忆想象,也不会有如此高的成就。
模特儿为画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创作灵感和依据。
但光有模特还不够。
中国美术史复习填空1:1.长沙楚墓出土的两幅战国帛画是《人物御龙帛画》和 (一幅是1949年在长沙楚墓中出土的《人物龙风帛画》,另一幅是1973年在长沙另一楚墓中出上的《人物御龙图》。
)2.麦积山石窟位于哪个省 (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3.郎世宁的国籍是 (意大利籍画家)4.“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之论出自何人(李方膺合肥五柳轩《潇湘风竹图》)5.在中国首次提出“六法”论的是何人 (六朝的南齐时代谢赫)6.画史记载李思训父子创造了何种皴法 (简单皴法)7.最早提出山水画“畅神说”的是何人 (顾恺之)8.敦煌莫高窟现存多少平方米壁画 (45000平方米)9.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处是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 古阳洞龙门石窟造像群中开凿最早、佛教内容最丰富、书法艺术最高的一个洞窟;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 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10.四川乐山大佛通高多少米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通高70余米,头高约15米,耳长7米,眼长3.3米,肩宽28米)11.宋代两部绘画通史著作是《图画见闻志》和 (<<宣和画谱>>)12.明代有一位出身金银手饰工匠的著名画家是(?)13.在元四家中以草书题款的是 (吴镇)14.欧洲圣像油画何时传入中国 (16世纪)15.元代画梅花的画家中自称是“南派”的是 (王冕)16.元王绎有一部专谈肖像画的书是 (写像秘籍)17“以形写神”说出自何人 (顾恺之)18.清初有一位加入天主教的著名画家是 (吴历)19.山西晋城玉皇庙彩塑属于哪个时代 (宋代)20.寒雀图的作者是 (崔白)21.元代以泼墨法作梅花的代表画家是 (王冕)22.明吴门四家中哪位画家因科场舞弊案蹲过监狱(唐伯虎)23.在中国绘画史上谁最早提出“山水有三远” (郭熙)填空21.中国的青铜器发端于_黄河_流域。
一、论述题:《芙蓉锦鸡图》1.时代背景:北宋赵佶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2.表现内容:此图画秋天清爽宜人之景,以花蝶、锦鸡构成画面。
画中锦鸡落处,芙蓉摇曳下坠之状逼真如实,锦鸡视线之际,双蝶欢舞,相映成趣。
3.艺术特色:全图所用双钩法线条细劲。
色彩晕染得层次清晰,浓淡相宜,堪称“形神兼备,曲尽其妙”。
就构图而言,布局显得密中见疏,揖让有度。
笔体清瘦劲健。
4.整体评价:《芙蓉锦鸡图》是中国历代经典名画中的精品,风格殊异、妙笔纷呈。
作者使用笔和设色这两大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元素达到完美的统一。
《步辇图》1.时代背景: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2.表现内容: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
3.艺术特色: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
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
4.整体评价: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
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踏歌图》1.时代背景:南宋2.表现内容:画家表现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
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农民在田硬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
3.艺术特色:用笔苍劲而简略,大斧劈皴极其干净利索,融入了边角之景的法则,画面采用“一角式”。
用线简洁,色彩清秀。
4.整体评价:南宋画家马远的《踏歌图》即表现了村民的踏歌活动。
同时此图也是中国绘画史中的一件名作,具有重要的地位。
《簪花仕女图》1. 时代背景:中唐2. 表现内容:画中描写几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向人们展示了这几位仕女在幽静而空旷的庭园中,以白鹤、蝴蝶取乐的闲适生活。
3. 艺术特色:全图的构图采取平铺列绘的方式。
人物的描法以游丝描为主,行笔轻细柔媚,匀力平和。
4. 整体评价:《簪花仕女图》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
同时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很高,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能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
1、中国美术史上至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装饰品。
2、仰韶文化彩陶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
3、龙山文化阶段,作为当时建筑质量提高的主要标志,一是普遍发现,二是出现了白灰面和夯土台基。
4、湖北随县曾侯墓出土的大型铜编钟,堪称战国时代青铜器的杰作。
5、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画,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6、被称为我国古代园林景观雕塑第一座丰碑的是汉代昆明池石刻牵牛像和织女像。
7、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有三件,即《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
8、唐代画家周昉,创造了“水月观音”之体,他的佛画风格被称为“周家样”。
9、杜甫诗:“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道出了画家薛稷笔下鹤的高昂神韵。
而“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则指的是边鸾的花鸟画。
10、北宋文人画家李公麟借鉴前代的“白描”发展为更具表现力的“白描”,其传世真迹有《五马图》。
11、突破“黄家富贵”这种宫廷花鸟画成规的画家是北宋中后期的崔白。
12、“南宋四大家”指的是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13、元代画家王冕以画梅著称。
14、“吴门四家”中的仇英,画法以工笔重彩闻名,代表作品是《剑阁图》。
15、提出山水画“南北宗论”的是明末画家董其昌。
16、清初“四王”派分为两种,即王时敏、王原祁为一种;王鉴、王翚为一种。
17、“借古以开今”是清代画家石涛在其《苦瓜和尚画语录》一书中提出的。
18、清嘉道间两位著名的仕女人物画家是改琦和费丹旭。
19、近代“岭南画派”在艺术上主张“折衷东西”。
20、吴昌硕的艺术道路与众不同,他从制印开始,又学习书法辞章,最后取得绘画成就。
1、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
2、在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青铜器中的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4、秦汉时代的美术中,兼有绘画与雕刻两种特点的是画像石与画像砖。
中国美术史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黄河中游仰韶(红陶、彩陶),黄河上游马家窑(彩陶),黄河下游大汶口、龙山(黑)长江下游河姆渡(黑陶)、良渚人血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半坡型)人头形器I I彩陶瓶(仰韶文化庙底沟型)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型)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使其呈现赭红、黑、白等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造型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新石器时代的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是玉器和陶塑新时期时代石、玉雕的两个中心是南方良渚、北方红山(平面浮雕和线刻结合《琮》)(圆雕《碧玉龙》)新时期时代陶脂的制造特点及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艺术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法第三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应用了镂孔印纹等手法先秦美术(夏、商、周、春秋、战国)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品青铜器的分类:炊煮、盛食、酒、水、乐、兵动物纹饰主要用在造型及主体装饰,几何纹饰用在底纹和细部三星堆遗址:1986年四川广汉出土的早期巴蜀文化的代表,风格奇伟夸张,与中原迥异,工艺相当成熟最能代表战国时期绘画艺术成就的遗物是湖南长沙出土的《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帛画,具有送死者灵魂升天的含义,表达了楚文化中简朴的道家思想湖南长沙子塘出土的西汉漆画《漆奁车骑出行图》画的是贵族出行的内容商、两周时期的书法主要有甲骨文和金文青铜器上铸铭文即金文战国时期书法带有浓重地方色彩齐楚有异,秦燕不同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及各阶段青铜器的代表作品:夏代:青铜工艺处于初期阶段,造型稚拙,体态轻薄,少有装饰花纹商代:青铜冶炼技术进步,种类相当丰富,早期花纹铸造较浅旦无底纹,晚期趋向繁瓣华美,浮雕的主体下布满繁密底纹,庄重、威严、华丽和神秘特色周:两周前青铜仍沿袭后期风格但铭文逐渐增多,中期开始酒器减少,风格趋向简朴,造型和风格凝重典雅、冼练朴素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分类有什么?主要分为动物纹饰(造型及主要装饰)和几何纹饰(底纹或细部)两大类青铜器特征:根据动物形态造型,被称之为“尊”;将人或动物形象与青铜器造型融为一体;以主体动物形象作为青铜器的附件。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梳理1.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出现了石貌图案和刻画,这些都是最早的中国美术作品。
2.商代艺术:商代艺术以青铜器为代表,青铜器是商代最重要的艺术品,它们装饰精美,形制独特。
3.周代艺术:周代艺术继承了商代艺术的传统,但也增加了一些新的特点,如铜像、青铜法器等。
4.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个高峰期,出现了大量的壁画、佛教造像等艺术品。
5.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和画作,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6.唐代艺术:唐代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又一高峰期,特别是绘画方面,有代表性的画家有王维、韩干等。
7.宋代艺术:宋代艺术注重对写意的追求,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山水画家,如范宽、颜真卿等。
8.元代艺术:元代艺术的特点是民族风格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出现了独特的样式和技法。
9.明代艺术:明代艺术在继承和发展前代艺术的基础上,更注重写实主义,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和作品。
10.清代艺术:清代艺术在吸收和发展前代艺术的同时,还融入了一些西方艺术元素。
11.近代艺术:近代艺术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艺术的发展阶段,主要包括学派绘画、写意花鸟画等。
12.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是指20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包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西方现代艺术的引入等。
除了上述知识点,中国美术史还涉及到许多其他方面,如陶瓷艺术、壁画、雕塑等。
此外,还有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和作品也是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吴道子的《洛神赋图》、张大千的《千里江山图》等。
总之,中国美术史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涉及到广泛的知识和内容。
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发展的人来说,学习中国美术史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中国美术史李茂昌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一、旧石器时代主要特征?主要特征是打击石器,大量的是人们利用自然的石块进行打猎和防御野兽旧石器时代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时期。
二、早期石器;中国猿人时代,还有1965年在云南远谋县发现的170万年前的远谋人及其石器。
三、中期石器;中国古人时代约20万年前。
当时人们已经能双手劳动使用的石器已制成片、尖状器和石球并刻有装饰纹。
在造型上多长而薄是其特点。
如许家窑人及其文化、山西丁村人的石器等。
四、晚期石器;新人时代约在4——5万年前。
五、母系系族;大约距今四五万年的时候,火的产生与应用也是在这个时期。
约4000年前,母系氏族经过长过长期发展农业畜牧业相当发达又发明了金属冶炼与制陶技术农业取代了渔猎的主导地位。
一、新石器时代;大约距今1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初期除打击石器外还出现一种精细的“细石器”。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主要表现在玉石器、骨器、陶器等工艺品上。
这些工艺品既是这个时代的物质财富也是这个时代的精神财富;新石器时代共分六期;齐家期、马厂期、辛店期、寺洼期、沙井期、仰韶期。
二、细石器;细石器多见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所用的材料有玛瑙、碧玉、石英石、黑耀石等。
这些材料大都是质地坚硬色彩美丽的矿石。
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玉器;是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发展的最重要标志。
约在7000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把美石有意识地制成装饰品来美化自己由此发端了中国的玉文化约在5000年前辽河、黄河及长江流域都有这些玉制器。
其中以太湖良渚文化和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玉器最为夺目。
玉琮、玉璧、玉铖等的造型艺术与线刻技术已经使后人惊叹不已。
一、原始社会的陶器;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发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
二、原始社会的陶器共分三种;1、灰陶;特点是制作粗糙但时间最早2、黑陶;特点是烧制精细时间较晚3、彩陶;特点是烧制精美变化奇异色彩华丽但时间最晚;三、作为绘画来说;主要是彩陶的出现而产生了绘画;四、《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遗物它以三组舞蹈图案组成每级皆为5人舞者手拉着手动作协调地在踏跳。
重点 一、东晋顾恺之: 他提出的传神理论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人称他身怀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画绝:1.表现在描绘人物时,往往善于用人物的形象特征和适合人物个性的环境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顾恺之在画裴楷的肖像时,为了表达他英俊而有学识的面貌,在他的面颊上加了三根毫毛,是其格外有神。顾恺之还故意将名流谢鲲画在岩石、丘壑中间。谢鲲时寄情山水、闲适淡泊的隐士,顾恺之选择了与其相适应的典型环境来烘托人物性格。 2.还表现在善于抓住人物神态进行“传神写照”。“当众点睛”行为。 3.他在自己绘画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绘画的艺术价值在“传神”而非“写形”的绘画理论主张,继而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绘画方法。“传神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绘画的觉醒时代到来,他成为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奠基人。 4. 《女史箴图》、 画法精湛、勾勒周详、作风细腻、神形兼备,与汉画的粗犷奔放有很大不同。 《洛神赋图》 此画时中国美术史上绘画与文学完美结合的早期典范。 二、北宋、南宋山水画(势壮雄强,旷远悠深) 1.北宋:中原画派与院体山水画 宋初山水画以李成、范宽、关仝为代表 北宋山水常采用全景式构图,笔墨繁而凝重。这种基本塞满画面的、客观的、全景整体性描绘自然,使北宋山水画富有身后的内容感,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 李成(旷远):他的绘画风格在北宋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在继承前人水墨山水技法的基础上,形成来独特的造型语言——蟹爪枝、卷云 。蟹爪枝是用粗细变化自如的墨线,概括性地表现出冬季的杂树枯枝。这种语言,有利于表现冬季的萧条肃杀,于是,他创造出了“寒林”的景象,人称李寒林。 李成的山水里有更多的主观写照,是作者的主观审美情趣与大自然相铸成 的产物。最喜欢表现平远小景。《读碑窠石图》在水墨山水画的文人抒情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对后世影响深远。《晴峦萧寺图》 范宽(雄杰):崇山雄厚、巨石突兀、气势逼人。《溪山行旅图》是我国古代山水画的优秀典范,被誉为“宋画第一”。此画墨气浓重、但用墨不多。范宽十分注重具体景物深入细致的刻画。 关仝:与荆浩共同奠定了北方山水画派。喜欢以秋山寒林、村居野渡、幽人隐士等为题材,自成一家,时称“关家山水”。他的画笔墨简练、形象鲜明动人。 《关山行旅图》《秋山晚翠图》 院体山水画: 代表:郭熙《早春图》、《 石平远图》、理论著作《林泉高致》,其中谈到他的山水画经验,他认为山水也有形象,画家要注意大自然给予人们的主观感受和联想。郭熙阐明了山水画构图的三种形式:高远、深远、平远。这是研究山水画透视原理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主张绘画要与生活相联系。其总结出的山水画创作规律对后代山水画的创作有指导意义。 南宋:院体山水画 代表南宋主流的是讲究意境的创作、以抒情为主要目的的所谓“边角之景”。画家在取景上多以局部特写的方法来加强描写的力度,以细节的真实构成清新的意境。 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他们放弃北宋以来高山急流式的构图,常以对角线构图,留下大量空白。使得意境更加丰富,以少胜多。 北宋山水是崇高的,那么南宋则是优美的,北宋充实,南宋空灵;北宋宽厚,南宋玲珑。两美并峙,回味无穷。
三、宋代文人画特点:由外在真实,转向内在真实。作品大多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抒情寄兴、状物言志,完全不拘泥于形式的描摹,力求平淡素雅的风格,多好水墨写意,爱画梅竹以表现高洁品格。诗画结合、神似高于形似。 代表人物苏轼(《枯木竹石图》)、文同(《墨竹图》)、扬无咎(《四梅花图》)、赵孟坚(《岁寒三友图》)。米芾:米点山水《潇湘奇观图》 李公麟:白描《五马图》、《西园雅集图》 四、唐代佛教人物造型特点 实现了外来艺术的民族化,宗教艺术的世俗化。 菩萨:造型往往有丰腴艳丽的肉体表现,色彩鲜明,单线勾出肉体富有弹性的柔软和圆浑的感觉,具有平静安详的内心精神状态,并以多种多样的姿势变化表现各种轻巧细致的动作,全身动作有一致性。 伎乐、飞天:表现了急剧迅速的运动。 五、明代浙派与吴门画派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画风不同,格调不同。 浙派代表人物是戴进(《三顾茅庐图》)、吴伟(《柳下读书图》)。浙派代表人物都曾进入宫廷任职,其画风极大地左右了院内外职业画家的艺术追求,山水画风主要源于南宋院体。明清以来,浙派已逐渐形成了一种地域文化特色明显的独特笔墨形态。浙派画家在继承的同时,更注意个人笔墨技法与画风的变化。他们的笔墨更为粗简放纵、洒脱爽劲、酣畅淋漓,富有较强的节奏感。所绘物象,结构严谨,描绘准确。 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是沈周(《夜坐图》),文征明(《江南春图》)、唐寅(《江南农事图》)、仇英(《秋原猎骑图》)。吴门画派崇尚北宋和元代,融合了院体与文人画风,作品大多表现江南文人优雅的生活情趣,在山水画上成就突出,在人物画和花卉画方面也多有建树。他们大多体会到仕途险恶、吏治腐败,于是淡于仕进,悠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他们的画风尚意趣、精笔墨,致力于表现宁静典雅、蕴藉风流的艺术风格。 五、清代扬州画派特点-----(郑板桥《丛竹图》、金农、黄慎、高翔、边寿民) 其画派特点是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 他们大多都出身于知识阶层,都以卖画为生,生活清苦,故多借画抒发不平之气; 注重艺术个性,讲求创新,强调写神,并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画面主观感情色彩强烈,并以书法笔意入画,注意诗书画的有机结合。因感情个性的驱使,使画风或青刚跌宕,或泼辣奔放,甚至不守规范,在艺术创作上具有,师造化,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的特点。
基本概念 1. 汉 画像石、砖: 是古代门楣、石窟、祠堂等等石刻装饰画。内容有历史人物、神仙故事、社会生产和生活等。其虽以砖石为质地,但构图与造型都是绘画式的,表现形式为阳刻、阴刻两大类。以凿刻方式制成的画像石,用模压而成的画像砖作为建筑构件镶砌在规定部位。画像石、砖的规模、艺术水平体现了墓主人的地位,多集中在经济富庶、文化发达、石料充足之地。
2. 秦汉时期兵马俑特点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写实手法瞩目。 数量众多、气势磅礴的崇高美;生动传神,技法精湛的写实美。兵马俑以其鲜明的时代和艺术特色宣告了中国古代美术在艺术风格发展上一个新的开端。一改以前的夸张、神秘,使雕塑从工艺美术中脱胎,以独立的艺术形式展现。无论是其宏大的规模还是写实的手法都蕴含来崭新的艺术精神。 霍去病墓石雕 石雕巧妙地汇融了圆雕、浮雕等技法,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各力度感。刀法洗练、形神兼备、风格古朴,是气魄深沉的汉代石雕杰作。 造型质朴雄厚、茶 u 你愿意深邃有力,其气魄反映了西汉强盛国力、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是汉代以后整个中国古代大型纪念性雕塑的典范,是我国雕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西汉霍去病石雕:依石拟形,较多保留了原石的形状和质感,取其意似,手法浑厚。作品厚重稳定,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典范,是西汉纪念碑雕刻划时代的标志。 3. 《六法论》谢赫(中国画理论) 南朝谢赫《画品》绘画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4. 五代花鸟两大派 黄家富贵(黄荃):满足贵族享乐之风 徐家野逸(徐熙):平民知识分子色彩 两派都重写实,风格迥异 五代时期花鸟画“徐黄”两派:“黄家富贵”指黄荃(《写生珍禽图》),他继承唐代花鸟画传统,所画多为宫中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色彩,线色相融,写实情态逼真;“徐熙野逸”指徐熙(《雪竹图》),他常游于田野园圃,观察花鸟果蔬,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勒而是信笔书写,略加色彩,突破了唐以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 5. 宋代《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全卷以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梁郊外、汴河沿岸及东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再现了宋代城市生活的各方面。作者根据表达需要选择了既具有形象性和诗情画意,又具有时代社会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画面采用散点透视,长卷构图中充满了戏剧性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 基础知识 1.彩陶高峰时期: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在仰韶文化时期的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中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并代表了这期间彩陶艺术的高峰.到了新石器时期中晚期彩陶开始衰落,但在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中彩陶又开始兴盛起来,并把中国史前的彩陶艺术推上了新的鼎盛期. 2.唐《历代名画记》作者:张彦远 3.《佛传》是什么:佛本生、佛传:本生指依据释迦牟尼降生成佛之前轮回转生的故事而绘(《九色鹿》将佛的本来面目画出来;佛传指根据释迦侔尼传而绘出的故事 4.中国留到现在最早的山水画: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5.唐 仕女画家:周昉《簪花仕女图》、张萱《捣练图》 6.北宋初山水画家:巨然《层崖丛树图》 李成《读碑窠石图》 五代:北方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7.元 永乐宫壁画题材:以道教为题材的宗教壁画 8.元代四大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吴镇、倪瓒 9.五代人物画家: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周文矩 琉璃堂人物图 10.宋《千里江山图》王希孟 11.宋 婴儿画家 苏汉臣《婴戏图》 12.元 梅花画家:吴镇,梅花道人 王冕《墨梅图》 13.明初 华山 ;王履《华山图册》 14.明 肖像画派 波臣派 明代肖像画家曾鲸:《王时敏像》(墨骨画法、表现人物精神气质,后形成波臣派) 15. 清代四画僧:八大山人(《秋林亭子图》)、石涛(《安晚帖》)、弘仁(《冈陵图》)、髡残(《苍翠凌天图》) 16.清,西方传道士画 郎世宁《百骏图》法国王致诚 17.明清年画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 6. 明代“青藤白阳”花鸟画:白阳陈淳(《秋葵图》)造型严谨、笔墨自由;青藤徐渭(《墨葡萄图》)擅长狂草、抒写内心强烈的情感。 7. 清代四画僧:八大山人(《秋林亭子图》)、石涛(《安晚帖》)、弘仁(《冈陵图》)、髡残(《苍翠凌天图》)。四僧的绘画带有深挚的情感色彩,他们所经历的坎坷借由绘画宣泄,或抒写身世之感、寄托亡国之痛,或表现不向命运屈服的旺盛生命力,具有的强烈的个性化特征。他们所继承的传统仍属文人画。他们十分注重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灵性,不限于临摹,以来自客观世界又高度加工的艺术形象丰富了自然美的表现和创造。他们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旧式,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发展了笔墨技巧。八大山人画风豪放沉郁、笔墨沉郁含蓄,带有强烈的情感;石涛构图新颖、笔墨潇洒、充满活力;弘仁笔墨简练、意境寂寥、格调冷静;髡残章法稳妥,景色以平凡中见幽深,风格雄奇磊落。 8. 画出来;佛传指根据释迦侔尼传而绘出的故事。 9.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湖南长沙楚墓):龙凤图画的是一细腰长裙、侧身向左合掌祈祷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指引下飞升天国的景象;御龙图画的是一危冠长袍、蓄有胡须、神情潇洒、侧身拥剑的贵族中年男子头顶华盖、驾驭巨龙升天的景象。特点是人物正侧面立像、通过服饰显示墓主身份、以墨色线条为主、有韵律、善于概括突出主题;技巧是龙凤古拙、有装饰意味 10. 宋代画院---宋朝在建国之初设立翰林图画院,集中了社会上的名手及西蜀南唐两地的画院画家。宋代皇帝重视画院建设,因此画院体制逐渐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顶峰,成为古代宫廷绘画最为繁荣的时期,南宋画院则沿袭了北宋画院的体制。画学和画院通过考试录用和升迁人才,考试标准是‘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既要求,状物绘形的严格写实技巧,又强调立意构思,多摘取诗句为题目,如‘乱山藏古寺’,但画家创作受统治者的需求和爱好所制约,也限制着画家的创造力。 11. 王羲之(书圣)《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12. 清代传教士:意大利郎世宁《百骏图》、法国王致诚 13. 宋代《千里江山图》:院体山水画派、青绿一派王希孟 14.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 15. “颜筋柳骨”:颜真卿《东方画赞碑》(宏大伟岸)、《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柳公权《玄秘塔碑》(偏重骨力、疏朗、顿挫转折分明) 16. 明代肖像画家曾鲸:《王时敏像》(墨骨画法、表现人物精神气质,后形成波臣派) 17. 南宋马远、夏圭:马远《踏歌图》构图精致、留白、以少胜多;夏圭《溪山清远图》边角之景、精巧、富有诗意。合称“马一角,夏半山” 18. 王冕,元代《墨梅图》 19. 明代画华山---王履 20. 明清三大年画: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 21. 清代岭南画派“二高一陈”:高剑父《松风水月图》、高奇峰《白马》、陈树人《陈树人写生集》 22. 元代永乐宫壁画:山西永乐宫壁画用传统的程式画法,使得近三百个形象无一雷同之感,让人叹为观止。它题材丰富,画技高超,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三清殿,画面上的武将骁勇剽悍,力士威武豪放,玉女天姿端立。整个场面浩大,人物衣饰富于变化而线条流畅精美,也被称为“朝元图”。纯阳殿内,壁画绘制了吕洞宾从诞生起,至“得道成仙”和“普渡众生游戏人间”的神话连环画故事。 23. 魏晋南北朝佛教艺术兴起和发展特点--------佛教艺术兴起于印度佛教,而印度佛教又受古希腊、罗马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时局动荡造成佛教大盛。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政权更换快速,故政治混乱、民不聊生;外族入侵,造成生灵涂炭,人民生活艰苦。普通百姓在现实生活既找不到出路,就寄心於宗教,寻求心灵的慰藉,于是各种宗教均甚盛行,而佛教也就在这背景下兴起。 佛教之所以能在众宗教中而特别盛行,主要是因为它的教义适合时代需要。 小乘是专修个人的,此等教义正好给予在现实生活中受尽折磨、困苦和灾难的人民对来世有所企望,因而大盛/ 也因为儒佛思想并无大冲突,故佛学得以为传统的儒子及人民所接受。佛教教义与儒家思想并无根本上的大冲突:两者均主张依赖自力,佛教者传教方法得宜,也有助其兴盛。佛教因得君主的提倡及上层士子的支持,故得广泛流传,不受摧抑/ 两晋时期,玄学盛行,因此主流思想也沾染了不少佛教思想。君主常将财产捐於佛寺,天下更从风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