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图集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印发《福建省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办法》的通知闽建建[2008]4号浏览次数:3414各设区市建设局:为加强我省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规章,结合我省实际,省厅制定了《福建省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请认真遵照执行。
2008年11月30日前,现有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试验室基本条件应达到“管理办法”规定的要求。
附件:《福建省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办法》福建省建设厅二○○八年一月二十五日附件福建省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预拌商品混凝土(以下简称预拌混凝土)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预拌混凝土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实施对预拌混凝土企业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预拌混凝土系指由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的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施工现场卸料点的混凝土拌合物(以下简称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系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预拌混凝土专业企业资质,并在资质核定的承包工程范围及地点内从事预拌混凝土生产活动的企业。
混凝土专项试验室(以下简称试验室)是指企业内部专门负责原材料质量、混凝土性能等相关检测工作的部门。
第四条省建设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对全省预拌混凝土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预拌混凝土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监督机构)对预拌混凝土生产活动实施具体监督管理。
第五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预拌砂浆的生产。
预拌混凝土生产的质量控制标准预拌混凝土是一种在工厂条件下生产,并在施工现场使用的现代建筑材料。
它的广泛应用使得对其生产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成为至关重要的任务之一。
本文将对预拌混凝土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1. 水泥:水泥是预拌混凝土的重要成分之一。
在生产过程中,应确保选用优质水泥,并按照规定的配合比进行投入。
对水泥进行充分的质量检测,包括检测其含水量、细度和化学成分等。
2. 骨料:骨料作为预拌混凝土的主要骨架材料,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起到关键作用。
在选择骨料时,应选择颗粒形状良好、粒径分布合理的骨料,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包括检测骨料的强度、吸水性和杂质含量等。
3. 砂:砂是预拌混凝土中的一种骨料,其质量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
应选用细度适当、含尘少的砂,并进行砂的含尘率、粒度分布和吸水性等方面的检测。
4. 混凝土外加剂:外加剂的选择和使用对预拌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工艺有重要影响。
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外加剂,并进行相关性能指标的检测。
二、生产工艺的控制1. 配合比的确定:预拌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混凝土性能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
在配制配合比时,应尽量采用优化设计方法,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坍落度和流动性等指标。
2. 搅拌工艺的控制:在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搅拌工艺是影响混凝土均匀性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搅拌时,应严格控制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和搅拌顺序等参数,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3. 浇筑和养护工艺的控制:浇筑和养护是预拌混凝土在施工现场使用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施工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浇筑和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在整个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稳定和耐久性。
三、质量检测和评估1. 强度检测:预拌混凝土的强度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应在浇筑后的一定时间内进行强度检测,并比较实测强度与规定强度的差异,以评估混凝土质量的优劣。
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一、前言预拌商品混凝土是指在混凝土搅拌站中,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运输到现场,直接供应施工现场使用的混凝土。
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对于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和工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对于保障预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材料要求1. 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GB175-2007“普通硅酸盐水泥”及其相关标准规定。
其品种、标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应齐全、清晰可见。
水泥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防潮的库房中,离墙壁和地面上10cm以上。
2. 粉煤灰: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596-2017《硅质粉煤灰及其混合料》和GB/T17432-2010《混凝土用粉煤灰》的相关规定。
其品种、标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应齐全、清晰可见。
粉煤灰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防潮的库房中。
3. 石子: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4684-2011《建筑用石子》的相关规定。
石子应清洗干净,无泥土、泥块、浮土等杂质。
其品种、标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应齐全、清晰可见。
4. 砂子: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4684-2011《建筑用石子》的相关规定。
砂子应清洗干净,无泥土、泥块、浮土等杂质。
其品种、标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应齐全、清晰可见。
5. 水: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4848-2017《建筑用水》的相关规定。
水应清洁、无色、透明、无异味、无沉淀物和悬浮物。
其水质检测报告应齐全、清晰可见。
6. 外加剂:应符合国家标准GB8076-2017《混凝土外加剂》的相关规定。
外加剂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防潮的库房中,其品种、标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应齐全、清晰可见。
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1. 水泥的质量检验(1)外观检查:应为细粉末,无结块、凝结现象。
(2)标号、品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信息的检验,并与运输单据、入库单据等文件相符。
(3)标准稠度检验: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346-2011《水泥标准稠度试验方法》的相关规定。
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措施郑州郑东混凝土有限公司郑州郑东混凝土有限公司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措施为保证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和实现我公司制定的质量方针,从原材料采购、进厂检测以及混凝土配制、生产、运输到现场服务等,特制定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各种原材料的选择以大厂生产、质量稳定和厂家社会信誉好为原则,进厂原材料严格按国家现行标准进行质量复验,合格后使用,并分仓或隔离贮存,作出明显的标识。
1.水泥(1)水泥进场时应具有“质量证明书”(合格证或检验报告),并对品种、强度等级、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
(2)水泥按同生产单位、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分批验收、散装水泥以500t为一检验批,不足时也作一批。
2、骨料混凝土用的骨料质量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及其他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外加剂(1)选用的外加剂应具有“质量证明书”。
(2)外加剂按批验收和检验,所检项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4.掺合料我厂常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其质量必须符合GB1596、BG/T18046的规定,进场时要求具有质量证明文件。
(1)粉煤灰应以同厂家、同一等级连续供应200t为一检验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作一批。
(2)矿粉应以同厂家、同一等级连续供应200t为一检验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作一批。
5.水:地下井水,常年保持水温15~22O C。
二、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检验与验证严格按照JGJ55-2000及相关标准进行。
由试验室技术负责人负责完成,有关试验记录齐全完整,经试验确定的配合比保证满足质量要求。
三、生产质量控制1.混凝土配合比的输入和原材料的确认(1)生产时严格按照试验室签发的“生产用混凝土配合比调整通知单”将配合比输入搅拌机的配料系统。
为了防止出错,这项工作一般由两人操作,其中一个负责将混凝土配合比输入计算机,另一个负责核查确认。
(2)要严格核查原材料的品种、规格以及数量,保证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与“生产用混凝土配合比调整通知单”相一致。
预拌混凝土特点:Ø工艺特点:工艺极其简单,基本只有存储、称量、搅拌工艺。
Ø产品特点:属于复合材料,非常复杂。
前 言1Ø质量特点:1、时效性:时效性指预拌混凝土必须在有效的时间段内完成生产、运输、交付、泵送与浇筑等环节,否则预拌混凝土性能会受很大影响。
前 言1前 言1Ø质量特点:2、滞后性是指预拌混凝土在现场交付时只能检验拌合物的性能,其硬化后的重要性能指标——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均要在交付后的不同龄期进行检验与评定,在时间上会有长达28天甚至60~90天的滞后。
同时由于交付后由使用方(施工方)负责的泵送、浇筑与养护等环节对混凝土硬化后的性能指标会产生很大影响,其结构中混凝土性能的前Ø质量特点:3、复杂性复杂性是指影响预拌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复杂多变,主要有: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波动大,而每种材料的质量波动都会对预拌混凝土质量产生一定影响;2)混凝土生产工艺简单原始,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低,人为因素多,导致预拌混凝土质量受生产过程的影响大;3)施工过程中,浇筑、振捣和养护等过程对结构混凝土质量影响也很大;4)温度、湿言1预拌混凝土质量: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由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硬化混凝土力学性能、长期性能与耐久性能等构成。
前 言2前Ø拌合物的性能混凝土各组成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合,拌制而成的尚未凝结硬化的混合物,称为混凝土拌合物,也称为新拌混凝土。
其性能主要有:工作性能(和易性:坍落度、扩展度、粘聚性,坍落度经时损失等)、凝结时间、泌水和压力泌水、表观密度、含气量等。
言2前 言2Ø力学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是指混凝土抵抗压、拉、弯、剪等应力的能力。
混凝土强度是混凝土硬化后最重要的力学性能,也是混凝土质量最直接的指标。
通常以混凝土强度控制混凝土质量,以抗压强度作为一般评定混凝土质量的指标,并作为确定强度等级的依据。
其性能主要有: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粘接强度及弹性模量等。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范本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是确保混凝土制品达到设计要求和标准的关键过程。
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配合比的确定和调整、搅拌和浇筑过程的控制、养护和试验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要点。
1. 原材料选择和检验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确保原材料的质量,需要对水泥、骨料、矿粉、掺合料和外加剂等原材料进行选择和检验。
首先,对水泥进行检验,包括外观检查、标志和牌号检查、包装检查以及水化热和凝结时间等性能检验。
其次,对骨料进行检验,包括颗粒分析、含泥量、含水率、堆积密度、强度和吸水性等性能检验。
再次,对矿粉进行检验,包括比表面积、含水率、化学成分和活性指数等性能检验。
然后,对掺合料进行检验,包括比表面积、化学成分、颗粒形状、含灰量和活性指数等性能检验。
最后,对外加剂进行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密度、液化时间、凝结时间和膨胀率等性能检验。
2. 配合比的确定和调整配合比的确定和调整是控制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能的关键。
首先,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和要求的工作性能,确定初步配合比。
然后,根据原材料的实际试验结果和配合比的试验结果,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在调整配合比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坍落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满足抗渗和抗冻性能的要求。
其次,根据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调整水灰比和砂率,以达到最佳的浆体流动性和均匀性。
另外,根据施工需要,调整混凝土的含气量和胶凝材料的用量,以确保混凝土的可泵性和抗裂性能。
最后,通过试验和实际施工的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配合比,以获得理想的混凝土性能。
3. 搅拌和浇筑过程的控制搅拌和浇筑过程的控制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致密性。
在搅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点。
首先,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其次,定期清理搅拌机和搅拌叶片,避免混凝土的污染和结块。
再次,检查搅拌机的润滑和密封装置,确保搅拌机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