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的工艺美术
- 格式:ppt
- 大小:6.77 MB
- 文档页数:38
中国艺术设计史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装饰纹样:商代的饕餮纹,周代的窃曲纹,战国的蟠螭(panchi)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
原始社会几何纹,商周至汉魏六朝的动物纹,隋唐以后的花鸟图案。
艺术风格: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清新,汉代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元代的粗壮豪放,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纤巧。
原始时期:自然流露奴隶社会时期:神秘、威严、深沉、庄重战国、秦、汉:古拙凝重、气势磅礴隋唐:自信、饱满、大器宋:理性之美、清秀、含蓄、典雅、单薄的凄婉之美元:粗犷、豪放、刚劲明:大方、明快、端庄、敦厚清:造型奇巧、色彩艳丽、装饰繁缛第一节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原始工艺美术总体特征:1、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紧密结合2、艺术性服从于实用性一、原始陶器北方仰韶文化的彩陶,南方河姆渡的雕塑,东部龙山文化的黑陶以造型取胜。
1、陶器的产生——定居的生活方式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生活特征之一。
我国陶器起源早最早的陶器资料: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出土了距今八千多年的陶器。
2、陶器的制作1)手制成型(早期)2)轮制成型(晚期) A慢轮制作 B快轮制作3)陶器造型源起——拟形陶4)陶器装饰源起素陶、彩陶、印纹陶其内容可归纳:几何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四大类。
原始装饰具有普遍意义的是“图腾”(Totem)。
图腾原为印地安语,意为“他的家族”。
它大约和氏族公社同时产生。
5)陶器的材质红陶、灰陶、白陶、黑陶3、彩陶定义: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白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
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又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依据考古学对原始文化的分类、彩陶分布的地域、特点和时间上的差异,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文化类型: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过去曾称之为甘肃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等。
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特色有哪些?并列举品种给予说明。
一、商周青铜器作为“礼器”的艺术精神特点。
中国青铜器的大宗是青铜礼器。
这是中国青铜器的重要特征,是强调青铜器在社会物质文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比如说《司母戊方鼎》是中国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铜器。
气魄沉雄,器形凝重,纹饰华美,是商代青铜器风格的典范。
鼎腹内壁有3个字铭文“司母戊”,鼎也因此得名。
青铜礼器被统治阶级用来祭天祀祖,宴飨宾客,歌功颂德,死后埋葬于地下。
显然它是为奴隶制统治服务的。
对于一个奴隶制国家来说,青铜礼器尤其像鼎之类的重器是社稷的象征,它的存亡就是国家的存亡。
二、商周青铜器的造型与装饰艺术特点。
从造型艺术的观点看,许多青铜器又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
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与造型及装饰方法的密切联系,说明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传统。
形成独特的体系。
从青铜器的纹饰上看,有饕餮纹、雷纹、弦纹、鱼纹、鸟纹、龟纹等。
比如说《司母戊方鼎》、《大盂鼎》这两件青铜器造型与装饰上在口端、顶盖、边沿也多铸造有神态生动的造型,给人以浑厚、凝重之感。
2,、夏商周时期的陶瓷器制作特点是什么?陶器:夏商周时期,由于青铜器十分贵重,大量青铜铸造的生活用品实际上只能供少数奴主使用。
陶器成本低廉、取材容易,被一般平民和奴隶大量使用。
夏代陶器制作水平有所发展,工匠们的设计意识已经逐步成熟。
商代制陶业内部分工固定。
西周陶制产品趋于规格化。
瓷器:原始瓷器是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商周时期生产了大量的青釉器,釉色多呈青黄或青绿。
青釉瓷是用高岭土作胎,烧制温度高达1100至1200摄氏度,表面有一层在高温下烧成的玻璃釉质,与胎体结合的很牢。
胎质坚硬细腻,吸水性弱,叩之有金属声。
3、夏商周时期的交通运输工具种类及特点有哪些?车,作为我国古代器具设计的品种具有典型的意义。
自夏代起车战已成为一种作战形式。
商代时期车战已具规模,并且车已使用蓄力,造车也成为专门的行业。
西周时期,车的种类分为路车、戎车、舆、辇等。
夏商西周工艺美术载体的多样性
中国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新鲜而多彩的绚丽篇章,当时的工艺美术丰富多样,载体也是千姿百态,从殷墟发现的金器、陶器、彩陶等精美古文物中可见一斑,甚至连载体也是无奇不有,就拿青铜器来说,在早期,用青铜铸器大多用来表现一些文字,就拿殷
墟出土的青铜板符殷代的文字可以证明。
到西周,青铜器主要用来雕刻各种形象,就拿西乡墓出土的“太师爷”和“广货”等器物来说,无论从雕饰精湛还是从其所表现的不同形象都
可以看出当时的青铜器在雕饰形态方面已经完善。
此外,早期的金银等贵金属,用来打造
首饰类的寺观器物,这些精美的文物也反映了古时的精湛工艺。
在古代,人们也会把这些艺术品带到畲族(暗渠族)市场,由于在早期古老的游牧民族中,商业活动比较活跃,比如汉,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些艺术品可以在当时被广泛收藏起来。
据考证,在古代,人们对以暗渠族市场为“中心”的夏商西周工艺美术载体是非常熟悉的,
此时此刻,它们仍然是社会学家和史学家研究中古文明发展规律的重要载体之一。
从以上说明可以得出结论,夏商西周时期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工艺美术载体绚丽多彩,多样性和完备性都实现了翻天覆地的转变,这也反映出当时文明的发展水平。
夏商周青铜艺术的发展演变历程意义夏商周青铜艺术的发展演变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夏商周青铜艺术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观念。
下面将从夏商周青铜艺术的发展演变、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夏商周青铜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
夏、商、周三个时期分别代表了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政权和社会制度,而青铜器作为权力象征和社会地位的标志,其形制、纹饰和功能都随着政权更替和社会变革而发生变化。
夏时期的青铜器形制简单,纹饰主要是几何图案;商时期的青铜器形制更加丰富多样,纹饰开始出现动物图像;而到了周时期,青铜器的纹饰更加细腻丰富,充满了神话和宗教的色彩。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政治权力的更替,也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观念的迭代。
其次,夏商周青铜艺术通过青铜器的象征意义,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青铜器在古代中国被视为奢华和权威的象征,它既是贵族阶层地位的象征,又是祭祀活动中重要的礼器。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要求高超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而纹饰的选择和设计更需要对古代审美观念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对青铜器的形制和纹饰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审美倾向和审美追求,进一步认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美的理解和追求。
最后,夏商周青铜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
青铜器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的制作工艺纯熟,纹饰精美,造型古朴庄重。
青铜器的审美特点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念密切相关,它强调以适度和平衡为美,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而青铜器中的纹饰多以动物形象为主,这一特点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动物崇拜和图腾信仰相呼应。
正是这种独特的审美价值使得夏商周青铜艺术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古代中国文化和传统艺术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