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20.89 KB
- 文档页数:2
综合心理干预对癌症晚期患者及其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发表时间:2018-08-03T16:06:06.63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作者:刘嘉怡[导读] 晚期癌症会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严重的应激反应,进而滋生严重的焦虑与抑郁情绪,通过综合心理干预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焦虑抑郁反应刘嘉怡(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晋中 030600)【摘要】晚期癌症会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严重的应激反应,进而滋生严重的焦虑与抑郁情绪,通过综合心理干预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焦虑抑郁反应,是癌症晚期治疗、康复的关键环节。
本文对综合心理干预中的多种干预方法对于癌症晚期患者及其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进行综述。
【关键词】综合心理干预;癌症晚期;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156-02 恶性肿瘤是当前我国城市居民人口的首要死因,是我国农村居民人口的第二位死因,我国每年有近200万的新增癌症患者,80%以上在确诊时就已是中晚期。
病人及其家属在长时间治疗、疼痛、治疗副反应、死亡恐惧感、高昂的治疗费用等因素下,会产生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并造成以焦虑、抑郁为主的负性心理状态。
不同病期的癌症患者,其焦虑、抑郁情绪有所不同,在确诊初期焦虑情绪最为严重,而癌症晚期则抑郁情绪最为严重,焦虑情绪则会逐渐减轻[1],综合心理干预通过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支持性疗法等多种心理干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全面、系统的心理干预,以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质量。
现将综合心理干预在癌症晚期患者及其家属焦虑抑郁情绪治疗中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1.综合心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的影响1.1 认知-行为干预认知干预是基于认知过程会对人的情感与行为产生影响的理论假设出发,通过认知与行为技术对患者不良认知进行改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2]。
认知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因患者负性认知而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因此成为综合心理干预首选的干预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焦虑情绪的改善作用。
方法:研究对象在本院肺癌化疗患者中选取,2021.6-2022.12作为收集病例的时间,96例依照掷硬币法分组,设定48例为甲组,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设定48例为乙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评比两组负性情绪变化情况的差异。
结果:甲、乙组干预后均比干预前HAMA评分、HAMD评分低,且甲组两项评分比对照组低,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保证肺癌化疗效果,缓解焦虑,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值得临床采纳和推广。
【关键词】肺癌;针对性护理干预;化疗;焦虑肺癌属于临床极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均位于癌症榜首,可谓是威胁民众生命安全的“第一号杀手”。
绝大多数患者发病初期缺少典型症状表现,发现不适前往医院就诊时往往已经发展至晚期,错失最佳手术治疗时机。
化疗是临床针对中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化疗药物能够将肿瘤细胞有效杀灭,对病情进展进行延缓,预防复发,但由于特异性比较差,会对正常组织、细胞产生损伤,容易导致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从而增加患者心理负担,降低其生活质量,甚至会中断治疗[1]。
正因为如此,对于化疗期间的肺癌患者,加强护理干预非常有必要。
本文将96例在本院肺癌化疗患者确定为研究对象,现作以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的病例样本为96例在本院进行化疗治疗的肺癌患者,收集时间为2021.6-2022.12,分组以掷硬币法为依据,甲组48例,男/女=28/20;年龄区间50-73(63.5±3.6)岁;病程7-36(15.8±3.2)个月;15例腺鳞癌,17例鳞癌,16例腺癌。
乙组48例,男/女=30/18;年龄区间51-74(63.7±3.5)岁;病程8-35(15.7±3.1)个月;14例腺鳞癌,19例鳞癌,15例腺癌。
组间作比,基本情况差异较小,P>0.05。
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癌症已不再是人们最害怕得疾病之一。
然而,癌症治愈机会的增加并没有完全解决癌症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心理健康问题。
晚期肿瘤患者面临着生命的严峻挑战,疾病、疼痛、失落、焦虑、恐惧、孤独以及死亡的威胁使他们心理状态压抑不安,对生活充满无助感和绝望感。
因此,提高晚期肿瘤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肿瘤治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一、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况长期以来,肿瘤被视为一种致命的疾病,它的存在对患者和家庭带来的心理痛苦无法避免。
晚期肿瘤的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面临困难。
心理压力和心理困境是癌症治疗管理的常见问题,特别是在晚期癌症患者中更加突出,包括焦虑、抑郁、失落、孤独和绝望,这些问题也可能会影响疗效和生命质量。
对癌症患者来说,失去对生命的控制,失去往日的活力和人际关系、失去未来的可能性都让他们感到难以面对。
另外,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和生活水平的下降,也不断损害着他们的心理和情感状态。
因此,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必不可少。
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通过有针对性的行为、认知和情感技术控制或减轻患者的情感压力、促进其情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其信心和对未来的信心。
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全面的方法,需要对患者的个体化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供适当的干预措施。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 个体心理治疗:个体心理治疗是针对患者特定的情感和行为问题,通过心理治疗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情感,解决问题,并创造一个更积极的生活方式。
个体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动力治疗、家庭治疗和艺术治疗等。
2. 放松治疗:放松治疗是通过通过训练来控制心理响应,包括呼吸训练、渐进性肌肉松弛、观想训练和平衡运动等。
3. 心理教育:通过教育,让患者了解癌症、治疗以及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可以减轻痛苦、降低焦虑和恐惧。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年第5卷第32期2018V ol.5No.32138心理护理对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缪艳艳,孙冰亮(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肿瘤内一科,山西太原 030000)【摘要】目的 探讨对肺癌患者实施全面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被纳入本次研究,实施随机分组研究,其中参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
观察统计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
结果 护理后与本组护理前进行比较,两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护理后不同时间实验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前和护理之后1个月分别利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提升,且护理后实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1个月、2个月与本组护理前进行比较,两组的生活满意度评分均明显提升,且护理后不同时间实验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肺癌患者实施全面心理护理效果确切,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
【关键词】肺癌;心理护理;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32.138.02受到环境污染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肺癌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严重危害到人们的健康[1]。
受到疾病的影响,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心问题,出现各种不良情绪,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此,临床需要做好对患者心理状态的高度重视,并通过有效的方式做好相应的护理服务。
本次研究探讨对肺癌患者实施全面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
心理护理在肺癌患者负面情绪中的作用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肺癌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54例肺癌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加强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评分标准(V AS)及生活质量(QOL)对患者护理前后进行评定,比较护理前后的效果。
结果通过心理护理后,患者的SAS、SDS、V AS、QOL等方面的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护理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全面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肺癌患者不良心理,提高其疼痛耐受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标签:肺癌;心理护理;心理;生活质量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1]。
因此,患者面对疾病时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心理。
加之术后的放化疗等手段毒副作用大,更加重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心情。
有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改善患者的心理十分关键。
我院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了对其的心理护理,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所选54例病例为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肺癌患者,其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52~78岁,病程3月~1.2年。
1.2方法1.2.1確诊中的心理护理肺癌目前仍是预后欠佳的疾病,故患者在确诊过程中心理十分复杂,总是希望检查结果被否定[2]。
当通过多种检查方法确诊后,患者常无法接受,表现为悲观绝望,情绪不稳,影响后期治疗。
因此护士在还未确诊前勿向患者及家属透露”有可能是肺癌”的信息,在诊断已经明确,但患者的精神准备还不足时,医护人员应该给患者心理上的缓冲机会,以避免出现过于强烈的心理刺激。
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癌症,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词汇,一旦降临在一个人的身上,往往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是心理上的巨大冲击。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心理状态的变化常常影响着他们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意愿。而心理干预,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正逐渐在癌症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被诊断出患有癌症时,患者的心理通常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最初的震惊和否认是常见的反应,他们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的诊断,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紧接着,可能会陷入深深的恐惧和焦虑之中,担心治疗的痛苦、治疗效果不佳、家庭经济负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随着病情的发展和治疗的进行,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抑郁、愤怒、孤独、无助等负面情绪。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治疗的依从性降低,甚至出现自杀等极端行为。
心理干预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团体心理治疗等。认知行为疗法旨在帮助患者改变对癌症的不良认知和应对方式,从而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例如,通过引导患者认识到自己的消极思维模式,并学会用更积极、理性的方式看待病情,能够增强他们应对疾病的信心和能力。支持性心理治疗则强调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和接纳。治疗师会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鼓励他们表达情绪,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 放松训练是一种通过放松身体来减轻心理紧张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在面对疾病带来的压力时,保持身心的平静和放松。团体心理治疗则为癌症患者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支持的平台,让他们在与其他患者的分享和互动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理上的慰藉。
众多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通过心理干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能够得到明显改善。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同时,心理干预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当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后,他们更有精力去参与正常的生活活动,享受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从而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心理护理对胸外科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分析背景手术是治疗胸外科疾病的有效方法。
然而,手术过程和术后康复阶段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
因此,为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康复效果,心理护理在胸外科手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心理护理的定义心理护理是基于精神科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运用各种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照病情与患者自身因素,辅助医学治疗,以维护患者正常心理健康为基本目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满意度和生活水平。
心理护理的影响心理护理对胸外科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短期方面通过心理护理,可以减少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恐惧和抑郁等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情绪稳定和思维清晰。
同时,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适应手术过程,增强治疗的信心,从而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率。
长期方面心理护理不仅能够短期内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还可以对患者产生长期的积极作用。
通过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社会支持系统,增强自我意识和生活质量。
同时,心理护理还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合作意愿,促进康复。
心理护理的实施方法实施心理护理的方法主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胸外科手术中,常规的心理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心理支持体系建立健全的心理支持体系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前提。
胸外科患者术前术后常常感到孤独、恐惧等情绪,特别需要家属的陪伴和医护人员的关爱和鼓励。
术前心理疏导术前心理疏导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医护人员应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包括手术前的注意事项、手术后的康复锻炼,以及手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等。
术后心理干预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期,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和挑战。
在术后的心理干预中,医护人员应通过各种方式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建立心理档案建立患者的心理档案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关键步骤。
132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焦虑的影响畅 敏 魏 莹通讯作者作者单位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 西安市 710038目的:对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因对疾病的恐惧产生的焦虑心理,缓解其精神压力,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
方法:采用焦虑心理测试量表(SAS)及本科室自设问卷调查表,对120例肺癌患者的焦虑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针对焦虑患者采取打太极拳的干预方法,使其活络筋骨,舒缓心情,然后结合患者自身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最后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癌症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恐惧心理以及对治疗效果、预后情况及经济压力的担心,处于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积极地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促进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进行心理辅导,开展业余活动,如太极拳等活动干预可以缓解焦虑,使患者身心愉悦,对疾病治疗有很大的益处。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也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肺癌晚期患者常面容消瘦,伴有咳嗽、咳痰,甚至咯血等症状,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同时也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了诸多不良的影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
不良的心理情绪会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反作用力。
肺癌患者的治疗周期长且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明显,很容易使患者变得兴趣索然,对待周围的事物非常冷漠,沉默寡言,自我封闭,产生焦虑、烦躁、易怒等不良的心理状态。
而不正确的引导和干预会给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很大的困扰,导致疾病的恶化,使患者在惶恐、相对痛苦的情况下离开人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2003年公布的资料显示,肺癌无论是发病率(120万/年)还是死亡率(110万/年),均居全球癌症首位。
在我国,每年新发癌症患者280万,肺癌居于首位。
因肺癌死亡的比例占所有癌症死亡的20%以上,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迅速增长。
1988—2005 年间,我国肺癌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1.63%,其中男性为1.30%,女性为2.34%。
心理护理对肺癌术后患者疼痛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心理护理的运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组为研究、对照组别,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加强心理护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及疼痛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肺癌术后心理护理的运用改善了不良情绪状态,缓解了疼痛感受,对于促进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心理护理;肺癌;疼痛;焦虑;抑郁肺癌指的是肺泡或支气管上的原发恶性肿瘤,也称为原发支气管肺泡癌,多数患者诊断时即为中晚期,造成疾病根治困难,死亡风险高[1]。
此外,由于病情较重、治疗困难、预后差,患者多存在严重心理问题,情绪不佳加之病痛折磨,常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困扰,不利于术后的康复,也是导致癌症治疗后生活质量直线下降的根本原因[2-3]。
基于此,本次研究拟采用加强心理护理方式照护肺癌患者,收效良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组为研究、对照组别,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9.72±2.91)岁,包括腺癌13例,鳞癌15例,其余7例为小细胞癌;研究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9.93±2.85)岁,包括腺癌14例,鳞癌16例,其余5例为小细胞癌,组间基础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阶段:术前与患者建立沟通渠道,以改善护患关系,获取患者信任,主动与患者聊天,了解患者诉求,为患者介绍科室环境,病房内物品配备,供水、洗漱区域等,帮助患者适应院内环境,消除对环境的陌生感,护理人员注意仪表端庄,并以温和语气与患者交流,通过亲切、热情的沟通方式,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并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
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癌症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难题,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患上癌症,而晚期肿瘤患者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是至关重要的,而心理护理干预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文将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
晚期肿瘤患者往往面临着生命垂危的局面,这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挑战,比如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自卑、无助、绝望等心理问题。
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疾病本身的负担,甚至影响治疗效果。
针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干预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
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通过专业心理护理师进行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其目的是通过调节患者的情绪、缓解其负面情绪,最终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心理支持、心理抚慰等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手段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目的。
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是显著的。
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患者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困扰,将内心的痛苦和恐惧释放出来,这对于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非常重要。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护理师可以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树立积极的心态,从而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心理抚慰可以通过温馨的语言和行为,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和温暖,从而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在多个方面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
除了直接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人的陪伴、关爱和理解可以给患者带来莫大的力量,让患者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希望。
而社会的支持和关怀也可以让患者感到自己并不是孤独的,这对于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同样非常重要。
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还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